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低智商社會·如何從智商衰退中跳脫出來

第92章 偏差值教育中的序列化不是“教育”而是“訓練”

現在的日本人從小學開始,就習慣了被序列化——偏差值教育中的一項措施。人這種動物,一旦習慣了某種事物,就不會再產生反抗。所以說,偏差值教育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育,而是一種“訓練”。這種訓練是填鴨式的,或者說是一種強迫記憶法。到考試的時候,如果你能把記憶的東西正確地反映在試卷上,那就說明你的偏差值很高。 如果這種“填鴨式”教育形成的能力也能稱為學習能力的話,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爭論了。遺憾的是,不管那種“死記硬背”的能力有多高,都不足以讓人們對自己的人生充滿鬥志和抱負。 現在的日本人,需要的不是這種學習能力,而是比這更重要的“獨立思考的能力”、“敢於冒險的勇氣”、“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以及“堅持到底的信念”。

因此,現在的教育應該是引導學生去思考諸如“我這一生到底應該做什麼”、“我想做的事情到底是什麼”的問題。教育還應該起到鼓勵的作用,要告訴莘莘學子“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實現自己的願望”、“只要充滿幹勁,目標就在不遠處”。 可是,在文部省對“富裕教育”進行改革的措施中,卻看不到有這樣的內容。 “偏差值”,這真是一種很可怕的東西,人的價值從小就被數字方式賦予了一個永久的定位,而且這種觀念深深紮根於人的思想中。等到經過這種教育熏陶了10年、20年、30年之後,就會對自己產生懷疑,而這種懷疑其實是沒有必要的。 偏差值教育,並非教育而只是“訓練”,和自行車運動、飛機操作的“訓練”是一個概念。在這種訓練中漸漸形成了一種思維模式,那就是學習是為了應付考試。

在這種以訓練為目的的教育中,一切都以應付考試為目的,孩子們學習的目的是得到正確答案,正確解答問題的能力是最重要的,至於思考能力都是次要的。 在這種應試教育中,即便那些取得優異成績的人,也是沒有思考能力的。他們和技術熟練的工人一樣,只會機械地處理問題而不會思考。 最後,這種人雖然不會思考,但因為具有熟練的“技能”,還是能被知名大學、一流政府部門和大企業選中。就這樣,偏差值高的人最終成了社會的“精英”。 可是,這種“精英”在面臨新問題和未知的世界時就沒有什麼能力了,因為他們不會思考,不知道該如何應對這些在考試中沒有出現過的問題。對於前人沒有遇到過的問題,他們沒有研究的能力。他們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拖延,因為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依,所以最終就只能照著前人的葫蘆畫現在的瓢——這,就是日本社會的現狀。

對於現在來說,“偏差值教育”是不合時宜的,但是它曾經在20世紀大放光彩,因為它培養出了工業化最需要的人才。在工業領域,美國都曾經在日本面前甘拜下風,這導致在美國國會甚至有人提議“引入日本的教育制度”。 但是在前面我已經說過了,這不過是一種愚民政策,它的作用只是生產出大量不會思考的人,根本就和教育沒有關係。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