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案例(第二輯):“產業機會主義”的前世今生

第20章 小國創造大財富

古堡、小徑、一片靜謐;山巒、澄湖、滿眼綠意。有誰會想到,這竟是全世界最富裕的幾個角落? 位於歐洲的冰島、盧森堡與列支敦斯登,小到許多地圖上都找不到他們的踪影,但卻全都躋身全球平均每人國民所得的前十名。別以為它們的高所得是物價昂貴堆積而成。在考慮物價水準、購買力平價後的平均國民所得,它們仍是名列前茅。 它們國土不大,資源有限,山巒迭起,平原不多,曾經窮困落後;它們的人口也很少,冰島和盧森堡各有三、四十萬人,列支敦斯登只有約三萬人。但是地理位置極佳,位於各國往來的樞紐,這可能是它們唯一的優勢,可以匯聚各方能量,善用鄰國資源。 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在《無國界的世界》一書中指出,在全球化的世界中,國土、人口與資源不再是國家成功的要件,更重要的是管理者的領導能力與願景。

提到冰島,心中浮現的是卡通影片《北海小英雄》裡頭戴牛角帽、身著鐵甲裙、留著長發與絡腮鬍、駕著大桅帆船的維京海盜或漁人嗎? 現在的冰島,平均國民所得超過三萬美元,比富國俱樂部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的平均值高兩成,十五年來薪資漲了一倍,財政赤字大幅降低,最普及的車從平價的豐田CORONA變成高價的豐田Landcruiser。 這些大轉變,靠的當然不只是捕魚! 蓋曼森兄弟的故事,正是冰島發展的縮影。 一九八六年,他們成立一家供應零售生鮮漁獲的公司,之後,他們迅速擴展到歐洲,產品也增加了各種處理過的肉品。前年,他們直接賣掉獲利較差的水產部,現在總部已遷往英國,專賣各類冷凍肉品或熟食。

去年,這家公司被《商業周刊》選為歐洲火熱成長企業的第三名,英國最大連鎖超市特易購的許多生鮮、即食食品,就是來自這對冰島兄弟。 就像蓋曼森兄弟,冰島人早已走出小漁村,練就一身國際運作能力。 國際化的第一個工具是語言。冰島有自己的語言,但是為了增進與各國的交流,多數人都能使用英文、德文與北歐各國語言。 “大家廣泛地認同,學習外國語言是有用且必要的”冰島中央銀行的經濟學家莫勒認為。 教育也為冰島打造許多新國際人。小小三十萬的人口中,隨時都有八千人留洋在外,其中九成學成後選擇歸國,為國家提供源源不絕的新動力,讓冰島成為平均每人出版最多圖書、閱讀率最高的國家。 冰島商旅更積極走出國門,在歐洲打天下。近幾年,冰島企業家在歐洲併購市場活躍進攻,已經買下英國、法國、丹麥的百貨、食品、房地產、玩具、服飾、珠寶等行業。冰島銀行也在芬蘭、挪威、瑞典與瑞士、英國併購同業。

現在連俄羅斯的釀酒業、英國的足球俱樂部,都陸續出現冰島血統。 《經濟學人》不禁讚歎,小國冰島儼然已是歐洲併購的生力軍,而且他們懂得發揮槓桿,用歐洲其它國家的資金去買這些企業。 《冰島評論》指出,這些進展要歸功於前冰島首相奧德森。自一九九一年奧德森上任以來,推行了一系列自由化與現代化的政策,把冰島帶進歐洲經濟協議,又成立冰島的股市,將企業稅從50%大幅降低到18%。 他在位的十三年間,冰島國民所得成長三成,連對於財經政策一向批判嚴謹的《華爾街日報》也推薦“冰島的奇蹟藥方”。 現代化的管理也造福傳統產業。因為冰島降低了對漁民的補貼,但是鼓勵他們改良漁具,他們平均每人漁獲量甚至是海洋大國加拿大的十倍。這批全國12%的上班族,提供了冰島七成的出口收入。

現代化並沒有摧殘冰島的自然生態,反而創造了未來的財富。 普利策獎得主戴蒙所著的《崩潰:社會如何自取滅亡或興盛》就特別指出,冰島兼具自然與現代的永續發展道路值得效法。 在各界為能源吃緊的今天,冰島利用天然的火山蒸氣與海洋之國的水力發電提供七成的能源需求。政府還計劃要用這些資源將冰島轉化成百分之百、目前廣被倡議的“氫能經濟體”(Hydrogen Economy)。 冰島有全球最早對大眾開放的加氫站,將水分解,提供汽車動能,連美國國會參議員希拉蕊·克林頓都前來考察未來替代能源的發展。 雖然一手擘畫冰島轉型的奧德森已經下台,但冰島早已種下繁盛的種子,“就像一部車往正確的道路直線前行,即使駕駛換到後座,方向依然不變。”冰島左翼綠黨領袖席福森比喻。

以往,盧森堡給人的印象,就是硬梆梆的、擁有許多鋼鐵。 但現在,它有了一個更酷炫的代言人。去年起風行全球,提供免費網絡電話的公司Skype,就是盧森堡企業。這項技術在一年內吸引了超過千萬用戶,大撼歐、美電信業,促成許多長途電話公司大減價。 除此之外,盧森堡還有更吸引人的特質。它是全球平均國民所得第二高的經濟體(四萬四千美元),經過物價平減後,更是全世界的第一名。身為歐盟與OECD中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國家,盧森堡的富裕和與鄰為善脫離不了關係。 近代史上,歐洲分合不已、戰禍頻繁,盧森堡就是靠著不斷與鄰結盟創造生機。 在十九世紀,盧森堡就和德國簽關稅同盟,二次大戰還沒結束,就急著和荷蘭、比利時簽關稅同盟,戰後也很積極地參加國際組織,藉著與他國的經濟聯繫,彌補本身資源與市場的不足,並讓政經環境更穩定。

目前盧森堡共參加超過五十個國際組織,為它帶來許多商機。例如,盧森堡有八成的商品用以出口,約四成的上班族來自外國,還被選為全球經濟自由度最佳的第三名。靠著結盟創造穩定的盧森堡,憂患意識極濃,也積極改革經濟。 早期的盧森堡,的確靠鐵礦累積許多財富。它不但被稱為“鋼鐵王國”,也曾擁有全球第一的平均每人鋼鐵產量。但是在1980年代,盧森堡的鋼鐵業一度受挫,這讓他們體悟,不要讓經濟太依賴在一個單一部門,所以積極發展服務業。 進展最大的是金融業。目前金融部門的產值,已經佔全國的22%,平均每人擁有的銀行家數,甚至曾創下世界第一。另外,盧森堡政府還降稅,鼓勵各國前往設置控股公司,提高它的經濟戰略地位。

從製造業過渡到服務業經濟,從易受戰火蹂躪的蕞爾小國蛻變成國際大門戶,盧森堡無疑是全球資源小國的最佳導師。 相信這是許多人第一次接觸到“列支敦斯登”這幾個字。 而對這個國家有印象的人,恐怕也有許多是因為看過布萊德彼特演的電影《火線大逃亡》,因為這正是後來定居列支敦斯登的小說家哈勒在西藏的經驗改編。這本書自1950年代問世迄今,已經被翻譯成四十多種文字,暢銷全球。 儘管世人對列支敦斯登如此陌生,它卻是世界經濟上令人難以忽視的方寸之地。 很多人都對這個人口類似中國一個小鄉鎮,開車繞全國一圈不到一小時,全境的保安組織只有約六十名警察,沒有機場、海關與公共交通工具,至今還維持著君主制度的國家充滿好奇,它如何締造全球第六名的平均國民所得?

夾在奧地利與瑞士之間,列支敦斯登早就從奧地利的多戰與瑞士的中立和平中體認到,小國一定要維持安全穩定,努力發展經濟。於是列支敦斯登宣布中立,並與瑞士形成貨幣與關稅聯盟,後來甚至連外交、國防等事務,也委託瑞士代理。 藉此取得了政治與軍事的穩定局勢,列支敦斯登開始拓展國際商務,經濟發展也隨之起飛。 它大幅降低企業稅,學習免稅天堂對外國企業只收註冊費,還跟鄰居瑞士學習金融管理技術,成為吸引許多外國資產與紙上公司的金融重鎮。目前列支敦斯登有四成國人從事金融業,這些紙上企業還為它帶來三成的國家收入。 要從事國際業務,就得不斷與時俱進。列支敦斯登曾被歐美工業國批評,因為金融業與客戶間的保密協議,成為洗錢中心。為此,列支敦斯登訂立反洗錢的相關法令,還與美國簽訂相互法律協助協議,以維持對開曼群島等競爭者的優勢。

人口有限的列支敦斯登,如何能應付這麼多的國際業務? 穩定的經濟環境與工作,自然而然吸引了許多外國上班族。列支敦斯登的勞動力中,有2/3來自國外。他們有的暫居於此,有的每天通勤,多數來自瑞士、奧地利與德國。 這些國際精英還打造了列支敦斯登令人驚嘆的精密製造業。它的製造業人口有四分之三是外籍兵團,產品包括醫療器材與航天設備,還是全球三分之一假牙的產地,堪稱世界第一,當年登陸月球的阿波羅號,也有來自列支敦斯登的零件。 二次世界大戰前,列支敦斯登是一個農業窮國,居民多以畜牧維生。幾十年來的急速現代化,並沒有摧毀他們的傳統文化。 列支敦斯登自二十世紀初就開始發行郵票,印刷與圖案設計精美而有“郵票王國”之稱,迄今仍未放棄這項傳統工藝。為了將郵票藝術發揚光大,它甚至請來各地的美術大師設計郵票圖案,為國家貢獻超過一成的GDP。

走向未來,列支敦斯登人自覺,絕不能放棄傳統,寧可維持君主政體,塑造穩定的社會。老一輩的列支敦斯登人擔心,蜂湧而來的金錢、外國事務與跨國婚姻沖淡了年輕一代對國家的認同。 “如果失去了我們的傳統,我們只會變成另一個摩納哥”一名老人不無憂心忡忡地說。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