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案例(第三輯):返回原點

第27章 我寫《105億傳奇——黃光裕和他的國美帝國》

《105億傳奇——黃光裕和他的國美帝國》2005年4月由中信出版社在內地出版。在隨後的3個月內,又相繼推出了台灣地區的繁體字版和港澳地區的繁體字版。據中信版權部門的人說,台灣、香港書商對此書寫作的“國際化”風格甚為推崇,以前當台灣引進大陸版權書籍時,往往要對書稿進行大量文字方面的修改。但本書的修改幅度非常之小,因為他們看到,本書的故事講述方式,台灣人也看得懂。 可以說這本在很倉促的情況下操作而成的書,能夠得到這樣一個肯定,是令我欣慰的一點。 本書剛剛從印刷廠的流水線上下來、還未進入市場之際,就有一家中央級大報推出了一篇整版報導,是關於企業傳記的。該報導的記者,了解到本書的一點簡單信息後,大筆一揮,將此書歸入“企業御製書”行列,進行道義上的批判。這番歸類和批判在網絡上激起了很大的反應。

殊不知,這位大意的記者不該將本書劃入此類。因為與同時期出現的一些其他企業傳記不同的是,本書作者是受出版商的委託,進行獨立採訪寫作本書,而不是受企業的委託進行企業史的寫作。 在機緣巧合下,我成為了2004年度胡潤版“中國百富榜”居首富位置的國美電器創始人黃光裕的傳記寫作者。當黃光裕當年10月獲得首富稱號並被媒體廣為炒作時,我作為一個對黃光裕有著最長時間接觸、也最知根知底的財經記者,自然也考慮過寫一本黃氏傳記的可能。但最後真正使我下決心的,是在我11月下旬又一次採訪完黃光裕並為我當時所在的《環球企業家》雜誌寫作一篇稿件的過程當中。這篇稿件的編輯申音(也是此書的特邀編輯)在午夜時分收到我的稿件時已戰鬥了一天,人困馬乏,但我稿件中對黃光裕的描寫還是令申音振作起了精神。在隨後的MSN討論中,他興奮地建議我寫一本黃光裕的傳記。並且他負責為我的書稿找到出版商。

此前已有2人建議過我寫作黃光裕傳記。但我比較懷疑黃的故事是否真的會讓大眾產生興趣,一直未能下定決心。申音承諾我採訪寫作之外的事一概不用擔心,讓我產生了信心和興趣。第二天早上,才睡了三四個小時的我起床後便在紙上寫下了這本傳記的寫作大綱。一共大概分成了13章。每一章的故事內容,都落實到了紙上。事實證明,這對於日後快速操作出黃光裕傳記並且保證一定的品質,起到了關鍵作用。後來在寫作時,基本上沿用了最初的寫作框架設計。 此前的3年多時間當中,我與黃光裕及國美其他人員進行過多次採訪接觸,是最早對黃光裕進入深入採訪的記者,僅我與黃光裕的採訪對話錄音,到準備寫書就已有近4萬字。其中大量鮮活的材料,是其他記者們不可能再從黃光裕口中問出的。畢竟隨著他出名,他不可能再像早期一樣對媒體開放自己的心聲。而在早期,他是一位極度低調、以不接受采訪著稱的人物。採訪到他的人寥寥無幾。我有緣成為這樣一本書的作者,與我3年多前撬開當時還躲在國美“幕後”、尚不知名的黃光裕的金口有關。

作為一本傳記,應該怎樣反映國美的故事,憑藉我對黃光裕和國美的了解,我心裡有一個大概的框架。不過還需要進行大量新的採訪,因為有很多內幕性的故事,以及國美早期發展的具體情節,我在以前的採訪中涉及得併不多。 寫作提綱為我提供了一個按圖索驥的地圖。哪裡是故事的薄弱環節,我便努力找到了解相關內幕的人,並說服他接受我的採訪。就這樣,一個完整的黃光裕和國美的故事,在我的採訪錄音和筆記整理資料中,逐步得到豐富和完善。有幾個關鍵人採訪為本書貢獻了大量新內容:國美創業元老、有“小李飛刀”之稱的李俊濤,黃光裕的母親,黃光裕的大妹妹黃秀虹,國美的高層管理人員華天、何陽青,已經離開國美的早年創業期重要人物何炬、劉秀芬、陳曉萌等等。這些已離開的人士為我提供了更為客觀、全面的回憶。

當然,在專門針對這本書提供新內容方面,黃光裕本人是後來才加入進來的。因為當出版商與我簽訂寫書合同之際,黃光裕以他一慣的低調方式,婉拒了我寫書的請求。因此這是一本未經黃光裕授權便開始操作的傳記。到書稿的“外圍採訪”收尾之時,為了保證此書在資料上的權威性,我再一次請求黃光裕配合接受采訪。看到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之勢,黃光裕便同意了這本書的操作。他在看書稿的過程中,回憶了一些事情,使本書更進一步掌握了黃早年的創業史。 如何寫作一本企業家的傳記?在商業傳記類書籍方興未艾的中國圖書市場上,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理解方式。有的人會受到以前的“報告文學”的影響,將傳記當作半紀實半創作的文學作品來經營,並努力拔高傳主的形象。而更多的人,會受到當下正熱的管理學的影響,在他們看來,既然是寫到企業,就應該提煉出一定的管理模式,企業文化觀點,盡量從戰略、文化、管理的專業角度,高屋建瓴地去解構一個企業,還原一個企業,寫傳記不僅僅是真實再現一個企業的發展,也成為作者本人“立言”的一種方式。比如“XX局”、“解讀XX”、“XX模式”,大多含有作者在通俗的傳記之上,再賦予某種專業色彩的努力。

對我而言,我寧願採用最簡單的方式。這個方式就是講故事。不需要去構築那麼多富有專業色彩的形而上的東西,不需要讓傳記貌似有理論研究高度。傳記,根據我的理解,就是對一個事物的發展過程進行富有意義和情趣的描述。傳記首先是要大量佔有跟寫作對象相關的各種資料,盡量使材料能夠反映傳主在各個發展階段的特點。對於一個商人而言,他的創業是怎麼開始的,他抓住了一個什麼樣的好理念,在怎樣的一種環境下,做出了怎樣的努力,遇到了哪些挑戰,如何克服發展中的障礙,如何凝聚起各種力量將事業做大,在傳主生意發展的過程當中,產生了哪些新思路,以怎樣的方式壯大自己的團隊,在光明面的背後,有哪些消極的、陰暗的東西。當然,作為人物傳記,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傳主的個人成長背景,個性特點是怎樣的?並且傳主的個性如何主導和影響著一個企業的發展。傳記就是找到大量一手資料來還原這些東西,並用容易理解的語言將之描述出來,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我對人物傳記懷有深切的閱讀興趣,閱讀過的西方商業鉅子傳記不下20本。這些傳記的一個共同特點是:圍繞著傳主的個性,生活和生意發展,作者通過經常是數以百計人次的採訪調查,來講述一個連貫的豐富的、包含著大量細節的故事,盡可能客觀、立體、豐富、深入地還原傳主的一生,或者他經營其事業的每個階段。 這些傳記的作者,以媒體的記者或作家居多。他們往往因為職業關係對傳主有著大量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再憑藉自己的大量有針對性的採訪,在此基礎上,寫作出深入翔實的傳記作品。 我認為,在中國現階段,還缺乏這樣一個寫作傳記的職業階層,這樣的傳記寫作標準更沒有得到充分的推廣。 《105億傳奇》作為我的第一本書,令我感到高興的是,我可以將我從西方商業傳記中所獲得的理念和經驗,盡可能地發揮運用到我的採訪寫作中來。建立在盡可能深入調查的基礎上的講故事,是本書最大的特點。可以說,這本傳記,是一本沒有設置任何閱讀障礙的大眾讀物。長期的財經記者生涯中對西方優秀傳記及商業報導的學習揣摩,使我在對國際化講故事方法的運用方面,還是感到較為得心應手。

這樣一本傳記針對的讀者首先是那些關注創富精神的人,其次是對家電零售領域和國美電器公司進行關注的人。與那些一心尋求專業型讀者的傳記不同的是,這本傳記希望能在一個較廣闊的群體裡尋找讀者。畢竟,像黃光裕這樣近20年前一無所有、通過白手打拼,成為身擁百億資產的巨富,也是大眾的創富榜樣、財富英雄。 當然,在西方傳記操作的理念之中,獨立調查、立體寫作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也是傳記的靈魂所在。傳記作者可以表達對傳主的好感和欣賞,但一定會比較立體地描述他的個性與得失。傳主的一些不體面的故事,也往往在傳記當中得到充分展示。這種獨立和立體大概也是市場驅動的結果,沒有人願意看一本只寫正面故事而不全面反映傳主一生的書。

《105億傳奇》的操作同樣採取了獨立調查、立體寫作的理念。書中所展示的並不全是對黃光裕作為創富者的陽光積極一面。黃本來是一個性格比較複雜的人,他在國美近幾年發展過程中所採取的一些極端管理手段也導致了一定程度上的“眾叛親離”,以及黃創業早期涉嫌販賣走私電器的“原罪”,在書中都有相當的描述。只不過,商人在中國是一個強勢階層,在本書出版過程中,黃光裕對書中一些不能令自己滿意的情節作了強行刪改。這算是一種無奈的妥協,因為如果不妥協,這本書便在強勢力量的壓迫下,無法見到天日。所幸的是,這樣的刪改並沒有傷及全書的整體面貌,只是在一些局面,使本書失去了幾分銳氣。 這本書,由於出版社的催促,從立意到完成寫作,只用了不到2個月的時間,並且這2個月內,我還要承擔一個雜誌記者的重任。在白天完成雜誌社的份內工作後,晚上又飛快地圍繞著這本書運轉起來。時間的倉促、採訪的不足(無法與西方記者寫作一本傳記需要花費2年時間、採訪二三百人的“常規”相比),給本書留下了些許先天不足,不過,就其已經實現的成績來看,我本人還算比較滿意。我認為這本書的品質,還是足以成為人們深入了解黃光裕和國美髮展史的一份權威資料。當然,沒有3年多以來對黃光裕的接觸和關注作為基礎,我也根本無法完成這樣一本書。

最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是一本基本能夠體現我的傳記寫作理念的書。我認為這種並不復雜的理念,在以後的中國傳記出版市場,肯定會產生巨大的生命力。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