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案例(第三輯):返回原點

第21章 漢武大帝的御人術

歷史上很多大事件,都是因人成勢,因勢成事。這個道理,成功的君王懂得,失敗的君王不懂得;成功的企業家懂得,失敗的企業家不懂得。不懂的企業家或者整天抓著營銷,成天擔心營銷模式;或者插手管理,總是擔心下屬不盡心盡力,或者手下事情辦不好;又或者關心財務,時刻把握財政大權,日夜憂思,實在是有為人士。然而偏偏這樣的企業家失敗的多,成功的少;小成的多,大成的少。這是為什麼呢? 當劉徹還是太子的時候,他就開始思考這些問題。畢竟漢朝是一家大企業,做為總裁的未來繼承人,劉徹在大管理培訓師衛綰所開的總裁培訓班中時便向其師請教這些問題,以求在未來的企業管理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衛綰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太子要想有所作為,關鍵在於得人。太子又問,北方匈奴氣焰囂張,如何是好。衛綰答,得人。太子再問,晁錯七國之亂後,國家仍有內憂,又當如何。衛綰再答,得人。太子復問,民生凋敝,怎求殷實富裕。衛綰還答,得人。於是太子不再問。衛綰說,得太子之資質而教之,我今生無憾矣。

後來,太子終於登基成為總經理,也就是皇帝。然而大權還是在當時的總裁竇太后手上。這個現實雄心壯志的劉徹沒有看見,輔佐劉徹的兩位儒生也沒看見。然而儒生的老師申生看見了。所以在兩位儒生請老師出山時,申生拒絕了。具有超卓眼光的人就是如此啊(可見欲成事業者身邊有這樣的人是多麼重要)。但這樣高明的人避開當時的局面,足以說明局面的危機。劉徹還是沒有看到。劉徹的失察給了野心家伺機而動的機會。於是淮南王出現了。這是一種必然。劉徹彷彿沒有意識到自己總經理的位置已經在搖晃了。 潛流總是在暗湧的。衛綰再次出現,他教了處於權力鬥爭核心的總經理劉徹一個字“退”。一時的退是為了以後更強勁的進。劉徹立即大徹大悟。他終於明白進退有道動靜依理的大道。於是他忍痛殺死了兩位輔佐他的儒生,和自己厭惡的女人纏繞在一起。危機終於被化解,但這並不是本文要闡說的。本文關注的重點是,以衛綰的能力和見識,何以如此盡心盡力的輔佐劉徹。假設劉徹是狂傲自負之徒,或者資質過於愚鈍,衛綰怕也只好告老還鄉,不再插手江湖恩怨。所以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劉徹化解了危機,關鍵在於劉徹不僅吸引了志同道合的儒生,還得到了遠見卓識者如衛綰者的指點和幫助。相比之下,今天陷入困局的企業家,有的或許繼續研究營銷,有的繼續反省自己性格上的缺陷,還有的開始怨天尤人,責怪屬下。卻很少有思考自己是否“得人”。在企業家的周圍,聚集了怎樣一批人,怎樣的幕僚和怎樣的下屬,這直接決定了該企業家開拓局面和應付困境的能力。

總經理劉徹在韜光養晦中博得了總裁竇太后的安慰,同時在御林苑的玩耍中參入了軍事訓練的因素。這個時候的劉徹經歷了儒生的死亡,已經變得更加成熟。要做好軍事,必須先得人。要得人,首先在於察人。這個時候衛青出現了。衛青只是一名馬夫,然而劉徹從他行走的姿態和言語的條理中發現了軍事領袖的光芒。察人是需要眼光的,更需要拋棄成見。這些劉徹都具備了。所以衛青很快成長為一位傑出的軍事家,在抗擊匈奴的戰役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的功勞成就了劉徹的事業。劉徹以軍事耀眼史冊是人人都能看見的,卻不知道他的軍事功勳就開始在他看到一名馬夫的一瞬間。反觀現在的少數企業家,選人論才,先看其背景,再查其專業,還要看他的經驗和已有成就。這樣的眼光,這樣的方法已經決定了企業家事業的前途。得人先要察人,可惜許多企業家在察人這一關鍵問題上就出現了問題。察人缺乏眼光,用人缺乏氣魄,禦人缺乏謀略,這樣的企業最終會在風雨飄搖之中無人求助。衛青是年輕人,年輕人就有年輕人的缺憾,在論資排輩的環境裡被擠壓,但總裁劉徹並不這麼想。他一步一步為衛青清除障礙製造讓其脫穎而出的環境。這一切都源於他對衛青能力的信任和對自己眼光的自信。這種用人的自信和信任正是少數企業家所缺乏的。如果劉徹對屬下不信任,他根本不會那麼放權,衛青一類人也絕對沒有一展身手的機會,老將如李廣等也無法貢獻他們的謀略和忠誠。正因為劉徹作為總裁的大氣,才成就了下屬的事業,從而也成就了自己的事業。

劉徹作為總裁,繼承的並不是一家完美無缺的企業。劉徹銳意改革,因為他需要在歷史上寫一篇屬於自己的文章。於是有了道家治國和儒家治國的爭論。道家儒家思想的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主張維持現狀的道家滿足了貴族階級的利益,而任用新人的儒家則可以更好的挖掘來自民間的力量,進而掃除貴族階層的腐化習氣,為將來的抗擊匈奴作最好的內部準備。同時劉徹需要開創新局面,也需要引進新人,對原有體系形成清洗和製約,這樣朝廷之上才有劉徹施展拳腳的地方。劉徹在對新人大力提拔和任用的同時,他事業的光芒逐漸顯現出來。得人者興,就是這個道理。 現在社會上的各種培訓班很多,大體分兩種:一種培養偏才,也就是身俱某一技能在某個環節上發揮作用的人;另一類是管理人才,也就是總攬全局或管窺一隅可作潤滑企業體系之用的人才。現在的企業家對這兩類人才都是需要的。但這還不夠,一個真正的企業家,不僅需要有察人的敏銳眼光,還需要有用人的宏偉氣魄,更重要的是得人。下等的企業家只能用才能不如自己的人,因為總擔心屬下壓過自己,擔心自己無法駕馭,這是心胸問題。中等的企業家能用才華和自己差不多的人,事業可以做成,但要做大做久,卻很困難,往往是事業遭遇瓶頸了就很難有所進步。上等的企業家兼具察人的眼光和用人的氣魄,關鍵是能吸引才能在自己之上的人,所以他的事業沒有終點。先哲孔子說每天要反省自己三樣事情,本人也照搬一下,企業家每天也反省三下自己:我發現企業外部的人才了嗎,我是否用好了自己內部的人,我怎樣才能得人。回答好了以上三個問題,然後去實踐,對企業家而言,無論是開拓局面創業還是擺脫困局,又或者百尺竿頭再進一步,應該不是很遠的事情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