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案例(第六輯):後WTO時代,反傾銷的防範和應對

第3章 併購能否一定給企業帶來增長?

如果政治學者詹姆斯·弗林是正確的,發達國家人的智商每10年就會提高大約3分,那麼2007年1月,我們應能獲得到2010年預計將增加的3分中的第二分。我確信,你的自我感覺已經好一些了。 那麼,2007年併購市場將更為穩健,打破去年的創紀錄水平,這一前景能讓新年的樂觀情緒持續下去嗎·發表在最新一期《麥肯錫金融報告》上的一篇文章顯示,交易撮合者確實越來越擅長併購交易,他們學會了避開估價過高的風險,為股東創造更大價值。這一分析和倫敦卡斯商學院斯科特·莫勒與諮詢公司韜睿共同研究的結果不謀而合。或許投資銀行和企業高管已開始感受到“弗林效應”。 對於併購從業者受到新啟發的說法,我迄今仍未完全信服——儘管與去年5月我就此撰文時相比,我的懷疑程度已有所降低。即便全球股市在新年伊始整體表現活躍,可以歸結為市場對併購熱潮將持續下去的預期,但也不能據此認為,所有與大額交易相關的老問題已得到解決。

諮詢機構埃森哲最新研究結果的出爐適逢其時,它提醒那些最大膽的交易撮合者,併購活動仍相當複雜、危險和不可預測。這項對美國154名高級經理進行的調查發現,交易前計劃不充分仍會造成一系列人們熟悉的現實問題,在分析師吹風會或為宣布併購消息而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這些問題往往不會得到討論。 造成價值毀滅的問題包括:協同效應低於計劃;供應鏈中斷,影響銷售;庫存增加,銷售產品成本上升;產品質量下滑。不一而足。 所有商界領袖都明白(不過有些人選擇了忘記)的是,最可持續的增長方式是有機增長,即企業增長的基礎是在市場上取得成功,而非受到另一宗交易的急速推動。但有機增長需要更長時間,要付出大量艱苦而乏味的努力,而且可能得不到股市的認可,因此,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它會令一家企業容易向被收購這一非有機事件低頭。難怪事實如此多次地證明,併購交易快速成功的誘惑是不可抵禦的。

學者和諮詢顧問有時聲稱,一兩個的簡單進展——或者是徹底的、有破壞性的創新,或者是文化方面的轉變——都會阻礙企業實現更可持續的增長。但總體而言,這條窄路不會比直接收購較小的競爭者更有助於實現持續增長。 那麼你該怎麼做·那些通過有機增長成長起來並在繼續有機增長的企業有什麼特點?去年底,英國美世德爾塔諮詢公司出版了關於所謂“增長冠軍”的研究報告——《決意增長》,公司董事長瑪格麗特·埃克斯利在報告中提出了一些建議。 在截取的212家美歐公司中,只有23家可贏得增長冠軍的稱號。在5年的時間內,這些公司都努力實現了持續的同比增長,其中多數公司收入增加、淨營運收益增長、股價上升,增速是其它公司的兩倍。

美世德爾塔發現,在這23家表現優異的公司中,有6種行為是相同的。增長冠軍們非常清楚哪些領域是它們的增長點,知道如何在這些領域賺取利潤。 這些公司各個級別的執行都非常出色,而且會努力發揚這個優點。它們對投資機遇做出了有效取捨。它們有強大的衡量文化,能很好地使用反饋,而且業務重心只放在少數幾項舉措上。 這些行為得到了4個“能夠”的支持:增長冠軍能夠培養企業領袖實現內部增長的能力;能夠形成一種讓人們可以適應變化的文化;能夠減少管理層級,加速決策過程;能夠組織跨領域或區域性的正式論壇,以引導創新。 這些聽上去都非常棒。但現實又如何呢·增長冠軍簡單行事的方式讓埃克斯利深受震動。 埃克斯利在報告中將美國房地產公司世邦魏理仕首席執行官布雷特·懷特奉為一位明星見證者。她援引懷特的話稱:“我們不會把自己隔離幾週,專門研究戰略計劃,因為業務的變化比計劃快。我們非常依賴經驗。我們不說廢話,專注於什麼能掙錢。”

埃克斯利還提到了鋼鐵製造商哥魯氏的首席執行官菲利普·瓦蘭。在瓦蘭的領導下,2002年瀕臨破產的哥魯氏,如今成為了正在進行的50億英鎊競購戰的收購目標。 埃克斯利表示:“他只是非常直接地問了問,該公司到底應從事哪些業務。他砍掉了許多業務。這是一種非常強硬但卻有效的方式。”另外一個精簡業務的典型是寶潔,該公司也在年復一年地減掉一些品牌。 長期的成功基於明確且堅定的管理決策。如果你希望下一季度的報告更吸引人,用另一宗交易人為製造一些增甜劑的確不錯。但要得到健康的、更誘人的、持續更長久的結果,就該轉向有機增長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