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案例(第八輯):公司錦標賽

第17章 一六、比亞迪:袋鼠模式多元擴張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於1995年2月在深圳成立,幾年時間,即迅速崛起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二的二次充電電池生產商,已經比肩索尼等國際巨頭。並力爭在未來五年內成為全球最大的IT零部件供應商之一。 2003年正式進入汽車行業,比亞迪汽車遵循自主研發、自主生產、自主品牌的發展路線,依托企業強大的技術和資金實力,全面整合汽車製造業的生產鏈,矢志打造真正物美價廉的國民用車。 比亞迪首款自主研發的中級車型F3,自2006年9月上市開始便屢創銷售奇蹟,2007年上半年以超過60%的行業銷售增長速度,連奪“產量增幅第一”,“銷量增幅第一”,“單品銷量第一”三支桂冠。成為中國成長最快的主流汽車企業。打破了外行造車失敗的魔咒。更號稱到2025年,成為世界汽車行業的第一。

電池領域的王者,儼然已成為汽車行業的新貴。在眾多“外行造車”失敗的情況下,比亞迪卻能夠一枝獨秀,在於其獨特的“袋鼠模式”:集中內部資源,在已有的商業領域成功後,迅速進行戰略轉移。利用內部的資源像袋鼠一樣繁衍一個又一個新業務,汽車業務即是比亞迪培育出的一隻“袋鼠”。 比亞迪不僅借鑒了電池和IT業務的優勢,整合各業務群中的優勢元素,同時,也整合汽車產業的上下游,奉行“跟隨者與模仿者”的發展策略。 從2003年進入汽車行業,到現在的初步崛起,比亞迪似乎走的是一條金光大道,但是,在當時興起的“外行造車”熱潮中,比亞迪只不過是唯一的倖存者,汽車行業的滔天巨浪,已經淹沒了無數的知名企業,奧克斯、廈新、美的、波導,乃至當時盛極一時的格林柯爾,均以失敗告終,成為洗刷祭壇的鮮血。

都說亂世英雄起四方,但是,從草頭王到真命天子,卻有云泥之別。比亞迪以F3暫露頭角,到現在成為繼奇瑞、吉利之外的民營汽車後起之秀,其背後有何獨特的秘訣? 在競技領域,考驗一個運動員偉大與否,不僅在於其顛峰期的爍爍光華,還在於其穩定性與復制自我的能力。在風靡世界的NBA聯賽,張伯倫不僅創造了單場100分的空前記錄,更用連續7年的得分王成為NBA早期的泰山北斗;喬丹不僅創造了季后賽單場63分的記錄,更用10個得分王成為NBA鼎盛時期的王者;而科比不僅有單場81分的壯舉,更通過連續四場得到50分以上的偉大表現,成為現役球員中的最強者。 在企業領域也是如此。通用的偉大,不僅在於其曾經連續5年雄居財富榜世界第一,更可怕的是通用幾乎在所有的擴張領域都可以數一數二,複製新產業的能力無人能出其右。無論是沃爾碼還是國美,其連鎖模式能夠成功,單店的自我複制能力也至關重要。

無疑,比亞迪已經是電池領域的王者,但是,要超越單一領域,而成為真正卓越的企業,則需要考驗其自我複制的能力與穩定性。從最早生產電池,到生產手機配件,到現在跨入汽車業,比亞迪稱其發展過程為“袋鼠式有效複製”。 為什麼叫“袋鼠理論”?比亞迪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夏治冰的解釋是,袋鼠有三個特徵,分別是:長腿、育袋和自我奔跑。多年來,比亞迪以自主創新為核心競爭力,在產品的差異化等方面構建起了企業的長腿。 技術出身的王傳福,對於技術研發非常重視,比亞迪不僅僅是實力第一,在技術研發上,比亞迪甚至在全球範圍內,都擁有領先優勢。 比亞迪一貫重視技術,每年的專利創新排在國內前沿,技術能力突出使比亞迪在整合、吸收、消化、自主創新的道路上闊步向前。電子研發是比亞迪的特長,這一點在9.98萬元的旗艦型F3身上表現的尤其突出:整車的GPRS衛星定位系統全由比亞迪自主研發。在IT行業的精細化也被移植,F3的內飾,做工就是極其細緻的。

比亞迪進入汽車業後,先在上海建了一個檢測中心,這一“多餘之舉”卻極富遠見,奇瑞旗云在俄羅斯的對撞檢測中更被撞成一堆廢鐵。在進入汽車業後,比亞迪首先考慮的就是先把試驗平台打造好,避免出現類似悲劇。為此先後在上海和西安的基地分別建了一條試車跑道,還建設了碰撞實驗室、道路模擬、淋雨、高溫、綜合環境、抗干擾等檢測實驗室。 F3上市前做了很多測試,比如耐久性試驗,在車裡裝上沙袋、石頭,24小時在試車場裡跑,人歇車不歇,正是這樣的笨辦法保證了F3的品質。使其成為國產車的主流經典。 目前,比亞迪的研發中心也在上海,已經有3000多名研發人員,60%的生產設備實現了自主研發。相對國內其他汽車企業,這一比例驚人,在他們熱賣F3的同時,一系列新產品正在試驗中。

在北京,比亞迪建立了亞洲最大的模具中心,為整車製造奠定了基礎,此外,比亞迪還為美國克萊斯勒等國際巨頭生產企業模具,比較而言,2007年7月,奇瑞汽車和菲亞特汽車就曾因模具問題發生糾紛,奇瑞也正是由於沒有自己的模具,車型開發受制於人。 比亞迪汽車去年的增長速度是500%,今年計劃是15萬輛,增幅250%。如果能保持每年100%增速的話,到2010年時的年銷量就會超過百萬大關。未來剝離上市後,汽車將替代電池,成為比亞迪的最大產業支柱。 從生產電池到造車,比亞迪像袋鼠一樣繁衍了一個又一個新業務,汽車只是最年輕的一個,但它傳承了比亞迪的基因。 “一出生就風華正茂”。 在2003年,隨著上市的最終完成,比亞迪登臨電池行業顛峰,舉目四望,後不見來者。對於一個不到10年時間即做到行業第一的企業來說,繼續電池行業,顯然無法滿足其勃勃雄心。

進行大規模的產業佈局的轉移與調整,由此成為比亞迪的自然選擇。 比亞迪從電池領域向汽車領域擴張,是一種從低門檻行業向高門檻行業的逆向擴張,先天上存在很大的局限和風險,以至當初比亞迪收購西安秦川之時,股價狂迭20%,但是,比亞迪最後卻成為一個異數。 為什麼比亞迪可以成功而別人失敗?比較比亞迪與另外幾家進軍汽車行業的企業,我們可以洞察成功的產業轉移後隱藏的玄機。 美的、奧克斯、波導等,都身處完全競爭行業,對於他們來說,本來是逆勢能擴張,壓力巨大,再加上其主業領域,並沒有建立絕對競爭優勢,進行產業轉移,更像是進行兩線作戰,很容易陷入困境。而比亞迪則在電池領域建立了絕對競爭優勢,短期內,還無別的競爭對手可以超越他們。

而同樣是處於絕對競爭地位,為什麼格蘭仕向空調行業進行轉移陷入僵局,而比亞迪卻成功了?這個問題則涉及到另外一個話題,即產業本身的選擇。 格蘭仕進入空調行業的時候,空調行業已趨於成熟,格蘭仕逆勢擴張要想成功無疑是浪底淘沙;而在國內汽車行業,由於政策的限制,國外優秀品牌無法徹底進入中國,而只能與一汽等國有壟斷巨頭合資,很顯然,合資品牌並非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最佳選擇,而在民營領域,則只有吉利、奇瑞等稍成氣候,作為半開放的領域,其未來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比亞迪選擇汽車行業看似天馬行空,實際上是形散神不散,整個產業鏈各項業務之間可以發生聚合效應。日本汽車的崛起與電子器件在汽車中的廣泛應用有很大的關係,裝在他們汽車上的電控系統能安全可靠的運轉。同樣,在電子部件、模具、車載電池等領域的領先優勢,使比亞迪可以先握住某些具備核心競爭力的零件,再組成整車的集成優勢,造就了一般民營企業無法超越的至高點。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比亞迪成功進行產業轉移,具備幾個獨特的根基:其一是在主業方面,建立了絕對的競爭優勢,使競爭者難以短期突破,避免了兩線作戰的後顧之憂,為新產業的成熟贏得了時間,造就一個母體的“保護袋”;其二是在產業佈局上,選擇了處於發展初期的,未來潛力巨大的行業,可以迅速完成原始積累,不至於陷入持久戰的泥潭。其三,在於其區別於國內多數企業,比亞迪一向注重技術研發,使其在新產業領域具備強大的技術儲備。 比亞迪一開始就是以一個模仿者的面目出現的。在電池領域,比亞迪與索尼進行了長期競爭,從開始的模仿,到目前已經在眾多領域超越索尼,比亞迪走的是一條從模仿到超越的路。 在汽車領域,比亞迪開始以豐田為模仿對象。作為曾經的後起者,在進入汽車業的初期,豐田堅守了一個信條:模仿比創造更簡單,首先必須生產安全、經濟的汽車,而不是創新性的產品,因為這些更附合大眾對汽車最基本的需求。

中國汽車之所以可以學習日韓,其本質不僅在於借用後起者的通用法則,更在於市場階段的相似性。豐田就是在日本經濟騰飛和消費升級時期崛起的。目前的中國汽車市場尚處爆發前期,縱使是以年均增長50%的超高速度發展,到2010年中國汽車的保有量也不過為10%,遠未達到普及程度。更重要的是,目前的城市精英將被稀釋,平民將成為消費主流,未來的消費結構巨大而根本的變化,將造就一個廣闊而不平衡的、以一般民眾為目標的未來市場,對於技術有巨大的包容性。 這是一個以需求為主導的時代。滿足需求比技術創新更為重要。 鑑於此,比亞迪的策略是,在技術上,盡量模仿,輔助以一定程度的創新,在價格上,實行低價策略,以迅速搶占市場。

2003年初上市的“Wish”微型麵包車模仿了本田的“Stream”;“Vitz”緊湊型轎車模仿的是本田的“飛度”。而其主打車型F3和豐田第九代花冠超過90%的外觀相似度,令人嘆為觀止。買一輛捷達很容易就讓人看出來他買的是一輛8萬元的轎車,但是買一輛比亞迪F3換上豐田車標之後呢?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認為他買的是一輛豐田花冠。在這個方面,比亞迪很好地洞察了消費者的心理。 從F3與花冠的形似,到F3R與上海通用凱越HRV的相仿,再到F6的凱越雅閣混合體,比亞迪每一款車都會選取一個它所認為的最好的競爭對手的平台,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產品模仿。 比亞迪的策略為“兩翼齊飛”,在未來,將開發一部分高端產品,比亞迪F6、F8將是比亞迪在汽車市場上向中高級轎車領域邁進的戰略產品,初步定價分別為15萬和20萬。其中F8是中國首款具有硬頂敞篷機構的運動型家轎,在國內能夠掌握這種技術的企業不超過5家。 同時,比亞迪將另一端再向下移,切入更低端的市場,比亞迪2008年首先上市的車型為微型車F1,F1有0.8L和1.0L兩種排量,售價為2萬元左右。比亞迪的目標是要將F1打造成國內售價最便宜的轎車。 比亞迪宣布要在2025年成為世界第一,要有非常成就,不僅要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更需要非常之時機。 在很多時候,未來巨頭的誕生,不在行業初創期,也不在成熟期,而在轉型期。長虹之於彩電行業,格蘭仕之於微波爐行業,都是如此。目前,中國的汽車市場也正處於轉型期,從半壟斷半開放,向完全競爭市場轉變,從精英消費向大眾消費轉變,整個市場將爆發出巨大的能量。 當年的福特汽車,只有當它開放出微型車的時候,才應商業普世浪潮成為企業巨頭,同樣,在市場爆發期,引領行業普及潮流的企業,才能迅速崛起。在未來,以福特為模仿對象,做微型車領域的領導者,而非高端領域的挑戰者,也許更為明智,在大眾消費領域,中國的第一,也許就是世界第一。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