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創業細節全書

第9章 第八章構建精誠同心的團隊

創業細節全書 赵凡禹 5708 2018-03-18
一個優秀的團隊,其中每一個成員的行動都不能是盲目的,而是要遵循一定的規則和方向,這個規則和方向就是團隊的目標和整體利益。如果團隊的成員不能做到朝一個目標和方向努力,這個團隊就是一個失敗的團隊。在你的團隊中,如果大家心往一起靠,勁往一處使,那麼你就成功構建起了一個精誠同心的團隊,你的創業行動才會勝算更大。 當我們翻檢歷屆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或商業比賽的檔案時,會發現勝出者一般是團隊。同樣,在矽谷也流傳著這樣一條不成文的“規則”:由兩個MBA和MIT博士組成的創業團隊,幾乎就是獲得風險投資的保證。雖然這有些誇大其詞,卻蘊涵著這樣的事實:創業已非純粹追求個人英雄主義的行為,團隊創業成功的概率要遠高於個人獨自創業。

合夥創業成功率高 1998年,鄧鋒與同學柯岩共同創辦了Netscreen網絡安全公司,兩人均畢業於清華大學。他們在業內率先倡導定制的ASIC芯片技術理念,推出了業界第一款專用的硬件式、高性能、整合式防火牆和VPN設備與系統,在安全市場中引進了革命性的技術發展。自進入市場以來,NetScreen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在業內樹立了革新先鋒的技術領導者的形象,並因此實現了迅猛的業績增長。 6年後,Netscreen成為全球第三大網絡安全設備公司。公司於2001年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2003年市值達40億美元。 鄧傑,潤欣通信技術公司總裁兼執行長。他曾是怡和創業投資集團的合夥人;1996年與兩位清華大學的校友共同創立了ACD公司,並出任公司總裁兼執行長,於2001年成功完成ACD公司與UT斯達康的併購,隨即出任UT斯達康ACD部門總裁,ACD公司目前提供世界領先的數據網絡芯片及整體解決方案。

李峰,北京神州億品科技有限公司總裁;邵曉風,神州億品公司副總裁。擁有MIT博士學位的李峰,在美國擁有創建Photonify成功經驗。 2002年,他與Serv Gate創始人邵曉風回國創辦神州億品,在鐵道部支持下,與清華大學和中國傳媒大學合作,向列車提供包括多媒體終端和無線上網兩大服務。他們參加了中國無線寬帶技術標準的製定,並於2004年北京市科委“面向奧運的無線寬帶系統”基礎設施研究項目的招標中中標。 周雲帆和楊寧,1997年在美國斯坦福的同學,1999年回國共同創辦ChinaRen網站;2002年創立空中網,致力於發展彩信、WAP、JAVA等2.5G移動增值業務;2004年7月空中網成功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

上面列舉的眾多案例表明:由研發、技術、市場、融資等方面組成的優勢互補創業團隊,是創業成功的必要條件相對於單獨創業,團隊創業成功率更高,是因為大家可以資源共享、風險共擔、群策群力。總之,由於沒有人會擁有創立並運營企業所需的全部技能、經驗、關係或者聲譽,因此,從概念上來講,如果想要創業成功,就必須組成一個核心團隊。 至於合作人員多少,這不是成敗關鍵的因素,關鍵因素是:第一,合作原則要明確,要能夠互相監督,財務清晰;第二,能者上,庸者讓;第三,合作是智慧的結晶,一致對外,所向無敵;第四,合作盡量要優勢互補。 對一個創業者而言,想要取得成功,必須經過許多年的努力奮鬥。這其中左右成功與否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合作夥伴的選擇。

中國房地產“大鱷”潘石屹曾被昔日一起打拼創業的3位股東告上法庭,這些當初的創業夥伴認為,潘石屹通過整體轉讓股權的方式清洗了他們的股份,為此向潘石屹索要1億元。由此可見,親密的朋友並不等於最理想的合作夥伴。相關調查顯示,中國合作創業的企業中,經過3年團隊仍然能夠完整保留的不到5%。因此,創業者在選擇合作夥伴時一定要慎重,不僅要求雙方在能力、性格上都有較好的互補性,而且還要知根知底,相互信任。 選錯元老,無奈關門 學酒店管理專業的李萱一直夢想著做一家餐飲公司。 2004年,李萱和一個合夥人在北京開了一家做宴會外賣服務的公司。她的合夥人是一位擁有10餘年外賣經驗的“海歸”,一直在海外工作的他曾同時掌管5個餐飲部門,具備豐富的管理經驗和專業知識,有這樣的管理者輔助,讓李萱感到很有信心。

最初,他們為朝陽公園附近寫字樓裡的公司做了幾場司慶、公司聚餐和新聞發布會等活動,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也為公司賺取了不少利潤。 然而不久後,李萱的公司在客戶開發方面越來越難,接的訂單也越來越少。她的合夥人儘管在國外做宴會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但在國內幾乎沒有客戶資源,而且也缺乏開拓客戶的興趣。在這種情況下,公司決定附帶做工作餐(快餐)業務,因為做工作餐的運作資金不需要很多,相對循環週期短而且靈活。她認為北京的商業圈很多,快餐市場相對穩定,其發展已日漸成熟,儘管利潤不高,只要數量得以提升,利潤仍是顯而易見的。就這樣,公司以宴會外賣為主打項目,用快餐保障收支平衡以及維持公司正常運轉,生意又忙碌起來。

不過,後來公司在承辦宴會外賣活動時,李萱卻感到了人手不足,有點力不從心了。而作為保障收支平衡的快餐卻又不能停下,否則公司的品牌形象和服務質量就會受到影響,從而“兩敗俱傷”。同時李萱發現,快餐正在拖累公司的業務,兼做快餐正成為他們的一個錯誤決定。因為公司雖然一直都在忙碌著,卻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快餐市場其實壟斷性很強,產業過於被動,而且負責人回扣太多,加上食品時令差價懸殊,量少又導致自然管理成本升高。這個時候,由於精力有限,李萱已沒有機會做更多的宴會外賣來填補做快餐造成的虧損。公司也沒有資金再運轉下去。 終於,在2005年的6月,李萱和合夥人忍痛割愛,將公司關掉了。李萱也因此有了負債。 李萱覺得除了目標市場定位不明確導致公司倒閉外,對合夥人的過分依賴也是其失敗的原因。她的合夥人儘管是一位擁有10餘年外賣經驗的“海歸”者,而且也很能吃苦,但是被忽略的是中西文化和整體社會背景的差異。長期的海外生活已經讓他對國內的環境感到陌生,導致了認識上的偏差,以至於誤認為外賣市場一定會被國內市場認可,事實證明他的判斷過於超前,至少目前市場規模還很有限,也不會迅速成長。因為商家經常將活動成本和活動所帶來的收益進行比較,這樣無形中減慢了這個產業的發展速度。此外,合夥人沒有客戶的積累和開拓意識,意味著做宴會外賣存在很大的風險。因此,儘管後來多方彌補,但是一開始選錯元老帶來的損失已經無法挽回。

找到合適的合夥人,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創業的基礎,也是生意成敗的關鍵。而核心團隊成員之間,最好有互補性。這種互補,既是知識、經驗、資源上的互補,也是性格、能力上的互補。一個好的搭檔,最好能在很多方面都跟自己互補,而不是跟自己一樣,當然更不是相剋。當然,人有所長,必有所短。選擇合作對象的時候要看清其長,也要學會包容對方的短。所謂取長補短,是取別人的長補自己的短,此為團隊的真正價值。 那些完美的搭檔 寶麗來公司於1937年由艾德溫·蘭德和喬治·威爾懷特所創立。蘭德是個發明天才,上哈佛大學一年級時就厭惡了枯燥的學生生活,輟學專攻他著迷的化學和光學方面的發明。據說他一生中發明專利之多僅次於托馬斯·愛迪生;威爾懷特則精於推銷和管理,有“完美的推銷商”之譽。兩人取長補短,相得益彰,隨後20年內,將寶麗來打造成引領美國經濟的“先鋒企業”。

在國內,楊寧和周雲帆被商界稱作“黃金搭檔”,兩人從同學到同事,一起創建Chinaren網站,一起進入搜狐,一起離開,最後一起投入全部身家創辦空中網,並肩作戰將企業推向納斯達克上市。這個二人組合最後能夠創業成功,除了是打不散的鐵桿兄弟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兩人互補性非常強。他們一動一靜,一張一弛,一內向一外向,正如楊寧所說:“做企業可能會犯一些錯誤,你經常會有很衝動的時候,另一個人會及時地潑一些冷水。就像雅虎的兩個創始人楊致遠和費羅,費羅是技術天才,楊致遠則有的商業思維和頭腦。這種搭檔之間的互補性格,往往能夠成就大的事業。” 選擇合作夥伴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性格互補、優勢互補、性別互補。一個人不可能有完美的性格,但若干個具有性格差異的人卻可以組建成完美的團隊。創業時候,要學會將對人才性格差異的認識與把握,應用到人才配置與團隊組建中去,使具有性格差異的人才得到最佳搭配。這樣,你的創業團隊才總能做出更正確的決策。

美國管理學家彼得曾經提出過一個“木桶原理”的概念,內容是這樣的:木桶最主要的作用是用來盛水,一個由多塊木板構成的木桶,其價值在於盛水量的多少;但決定木桶盛水量多少的關鍵因素不是最長的板塊,而是最短的板塊。對於一隻圓口不齊的木桶來說,其中的某一塊木板或者幾塊木板再高都沒有用,反而是最短的那塊木板製約著木桶的盛水量,影響了整體的實力。 木桶原理告訴我們,企業中最短的那塊木板決定了一個企業的經營質量。如果企業一味地發揮優勢,忽略了短板也並沒有找到增長短板的手段,那麼這個企業管理就是失敗的。所以,在創業過程中,創業者既不能忽略優秀者的培訓和利用,更要重視不夠優秀者的提高。 “尋找優勢”走彎路

何魯敏是北京亞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他說一本美國人寫的《尋找優勢》,使他的企業整整走了十年彎路。因為他是清華大學工科出身,沒有學過管理,在創辦亞都公司的時候,沒有經營企業的經驗,當時在一名朋友那裡找到一本《尋找優勢》,他認真看了多遍,深受其影響。這本書是對美國30多家企業的成功案例的介紹和分析。書中總結了這些企業的成功經驗在於:他們都採取了非常寬鬆的管理方式,給了員工非常大的自主權,使員工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當時何魯敏覺得既然是成功的辦法,就應向人家學習。所以創業之初,亞都採取的是一種非常寬鬆的管理模式,崇尚創新、崇尚激情。後來他發現,這本書誤導了他的管理思想。那本書介紹的是美國企業界經驗,美國企業的經驗是建立在美國企業高度成熟(有一種嚴格的競爭制度,並且法律制度完善)的基礎上,是對原來過度嚴格、過度規範管理制度的反思——提出來要“鬆鬆綁”。 而在中國,既沒有嚴格的法律環境,又在管理制度的建設上存在著空白,如果一開始企業管理就處於自由鬆弛狀態,它就很難體現企業管理的職能,所以何魯敏說亞都吃虧就吃在管理上。以至於亞都成立十年的時候,還沒有建立起完整的管理體系,甚至連工作時間的規定都沒有。對於那些自覺者來說,沒有約束固然好。但那些不夠自覺的“短板”員工,卻嚴重影響了大家的積極性和企業的發展。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後,何魯敏開始致力於促進那些“短板”員工進步,也使得亞都的發展走上了一個新台階。 現代企業管理的重點是均勻性。如果一味強調優勢或長板,則可能產生致命的影響。可持續發展理論要求企業在發展時,要注重短板與長板的結合。在註重發展長板的同時,也要關注短板可能給企業帶來的嚴重隱患,只有短板的加長,才會帶來整體的進步。創業者也是如此,只有所有合作夥伴一起進步,你們的團隊整體水平才能有效提高。試想,兩條腿不一樣長,又怎麼跑得穩,跑得快呢? 在中國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很多成功的企業在最艱苦的創業階段,大家都能齊心協力克服重重困難,贏得收穫和成功,但是往往在共享勝利果實時,卻鬧得兄弟不和,合作夥伴不歡而散,甚至夫妻勞燕分飛,這樣的事例比比皆是。為什麼這個多企業創立者能共苦,卻不能同甘呢? 從人性的角度來分析,似乎可以得出一個比較明晰的判斷。在“共苦”的時候,人們掌控事物的能力比較有限,只能忍受一些客觀條件的束縛和限制,因此會養成一種包容和忍耐的心理定式,大家相互包容和忍耐的結果,必然是出現和諧的局面。而到了“同甘”的階段,人們掌控事物的能力已經有了質的飛躍,這時候人們的主觀慾望就會增大、加強,誰都想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於是原有的和諧局面就會瓦解。 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後,創業者需要做的就是盡力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 共患難不能共富貴的夫妻 大富豪現在雖然風光不再,但20世紀80年代卻名噪一時。只要提起大富豪三個字,香港人自然想起夜總會。它的老闆是一對夫妻,兩人共同創建起了他們的王國,但最終卻沒能經得起考驗,勞燕分飛的同時,事業也一蹶不振。 老闆娘陳健心出身商人之家,從少年時起就為家族的床單生意工作。 16歲時,她便在祖母的安排下與一名僱員完婚,之後生下4名子女。 20世紀60年代時,因生意轉差,她開始轉行當小販及女傭。後來,丈夫“拋妻棄子”離家失踪,她為養兒育女,淪落風塵當上舞小姐和按摩女郎,因而認識了比她小6歲、經營按摩美容院的羅焯。 羅焯生於1941年,1962年由內地到了香港,一開始時做地盤散工,三年後當上老闆經營按摩美容院。陳健心初時替他打工,兩人邂逅並相戀後開始並肩創業。 20上世紀70年代中期,兩人開始合作投資“大富豪”夜總會,並且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兩人在經營大富豪致富後,開始涉足其他行業。 1993年陳健心與北京同仁堂合作,在港開設同仁堂分店。 1998年更以1000多萬元投得大圍積富街一幢物業,作為香港北京同仁堂總部。此外,兩人也投資內地房地產事業,其中包括廣州天河區的甲級商廈大都會廣場。 事業蒸蒸日上的同時,兩人的感情卻江河日下。因相愛而同居的兩個人,一開始並沒有辦理結婚手續。直到1991年,陳健心發現羅與另一女子育有一女,才促使她與羅結婚。豈料婚姻並不能保障感情。在結婚10年的時候,兩人最終還是以離異收場,陳健心將名下大富豪的股份,全數轉與羅焯,而大富豪如今生意也大不如前。隨著時間的流逝,兩人合作的生意與感情一同衰落。 患難好像同船渡,不齊心就會翻船,富貴之後,更多的誘惑在面前,好多事情開始變得微妙。企業也是一樣,創業的時候有盼頭,大家齊心幹,有點甜頭的時候,大家都想著像豬八戒那樣分行李。大部分人是善良的,所以在患難之中堅定的相互扶持不是難事,但更多的人是充滿慾望的,所以在富貴之後,沒有幾個人能按捺住心中滋生的浮躁。 創業過程中,出現“只能共患難,不能同富貴”的情況是非常常見的。所以,在極力避免出現這種局面的同時,創業者還要在經營過程中隨時為下一個環節做鋪墊。也就是建立一個成熟的運作體系,讓每個人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哪怕某一環節暫時出現人員空缺,也會有相應的措施和人才進行彌補。就算是核心層出現問題,也能保證企業正常運轉。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