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賺錢金點子大全集

第7章 第七章看準了就乾,別猶豫動作搶先能賺錢

賺錢金點子大全集 赵凡禹 12521 2018-03-18
中國這個市場沒有誰能一口吃下去,飯菜可以免費,肚子可是自己的。不但可以和你所處的產業的上、下游廠商聯手,適當的時候和競爭對手聯手也未嘗不可,只要記住自己的目的就可以了。 最初,王大東就準備租這個地方,每層樓500平方米,一共是三層樓,1500平方米,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肯德基餐廳。業主要求房租每天1000元,每年就是36。5萬元,王大東說“沒問題”。沒想到業主又提出租借期限為10年,並要求要一次性付清房租。 當時肯德基在北京的註冊資本是100萬美元,按照當時1比3。7的匯率,註冊資本只有370萬人民幣。還沒開張,就要王大東先交365萬元,這確實很讓人傷腦筋。 當時,王大東果斷地對業主說:“沒問題。”這時候下屬提醒他說:“有沒有搞錯啊!你還剩5萬塊錢,夠幹什麼?”

王大東並沒有喝醉酒。那時候,前門是北京客流量最大,消費也比較集中的地方。王大東之前也做了非常多的預算、預估以及調查,甚至把雞炸出來在街上請人家吃,然後問人家覺得味道怎麼樣,咸還是淡,賣多少錢他們能接受,做了很多的準備工作。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王大東的當機立斷,這才有了這家世界上最成功的肯德基店。後來的發展證明了王大東的眼光,肯德基在前門的第一家店的全部投資在10個月後收回,那天晚上拍板的365萬人民幣房租,到後來佔銷售額的2%不到。 搶先還包括決策果斷,拖拖拉拉、畏首畏腳、不敢決斷是賺錢之大忌,這會一次次地貽誤良機。 創業者的“死穴”之五:你辦事我不放心: 無論作為老闆的你有多能幹,都不可能一個人做完所有工作。

在不同專業範圍內僱傭有關的專才,給予他們發揮的空間,才能使各人盡展所長,令公司得到最大的利益。 自己要的人找來了,可是“你辦事,我不放心”;很多大老闆就是學不會信任下屬。這也難怪,不能埋怨諸葛亮沒替劉備培養出乾部,實在是小材難支大廈。商戰的現實已經證明,一頭獅子領導的綿羊是很難“走出非洲”的。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實際上能做到這一點的,實在太少。 自從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精明的台灣商人,早已是久憋難忍,一沖而出,紛紛湧向中國大陸市場投資或搶占市場。在他們看來,港澳商人已先他們一步搶占了珠江三角洲一帶,撈足了好處。因而他們一過海,便毫不猶豫直撲京津等大陸的腹地。 1991年底,頂新集團把目光偷偷瞄準了方便麵。當時,大陸的方便麵已有10多年的歷史,僅北京一地,就有60多條方便麵生產線,源源不斷輸送了一包包廉價快食麵。但這些不同的廠家,不同生產線出來的快食麵,牌子眾多,品質低下,包裝簡陋,又不注重宣傳,十幾年如一日一個模樣、一個調子。頂新看準了大陸方便食品這個群龍無首的空當,決心打一場方便麵大戰。

1992年初,頂新的首腦們既忙碌又緊張,因為他們已得知不少港台商人也在打京津方便麵市場的主意,其中包括統一集團。特別是像統一集團這樣有實力的集團,如果先在京津打開市場,那麼,頂新將難與之抗衡。因此,頂新的念頭就是:快!快!快!並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期望在牌子製作、廣告宣傳、產品質量、包裝及營銷等諸方面各環節開足馬力,一鼓作氣,大打出手,既令眾多對手望而卻步,又使自己迅速佔領市場。 幾個月後,一種名叫“康師傅”的方便麵面市了,康師傅快食麵品質精良、湯料香濃,杯裝面和袋裝面一應俱全。與此同時,報刊上、電視上,“康師傅”的廣告鋪天蓋地,宣傳最火熱的時候平均每天僅在電視上就出現百次。如此“狂轟濫炸”之後,頂新集團的名聲不脛而走。京城迅即刮起了一場購買康師傅的方便麵熱。據頂新國際集團副董事長魏應行描繪當時火爆的場面:每天清晨,天津頂新公司的門前就排起汽車長龍,有的客戶甚至是在公司門口席地而臥、連夜等待。

在京城一炮打紅後,頂新集團立即揮師四面出擊,大舉佔領全國市場,到1994年上半年,頂新集團總投資規模超過了3億美元,企業達到12家,遍布於北京、濟南、上海、廣州等地,日產方便麵達30萬包。 頂新集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建立起他在中國快食麵行業的霸主地位。 早在頂新集團未推出“康師傅”之時,統一集團已註意到中國大陸方便麵市場的名牌“空白”,當時也曾躍躍欲試,但就在調研考察之時,頂新集團已經先聲奪人,推出了“康師傅”,旋即大紅大紫起來。 眼看康師傅聲名日盛,有可能稱霸大陸方便麵業這個世界上最龐大的市場,作為台灣飲食業老大的統一集團怎甘心被他身邊的小弟不招呼一聲就狼吞虎咽獨吞起來?因此它也三步並作兩步急急趕來要分得一杯羹。

就在電視上還在樂此不疲地大做“康師傅”的廣告時,統一面也殺到了,一時間統一的廣告也鋪天蓋地打將過來。但畢竟是遲人一步,康師傅已深入人心,儘管統一面刻意去做廣告宣傳,在此上面不斷追加投資,但收效遠不及康師傅,又加上營養面、一品面、中華面等諸多競爭對手,使得統一面的銷售成績與其廣告投入並不平衡。雖然爭者甚眾,但先聲奪人的康師傅的地位卻難以動搖,更因其行動迅速,氣勢宏大,其地位也是日益穩固。 現代商戰不是“大魚吃小魚”,而是“快魚吃慢魚”。 金利來領帶受到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先生們的青睞,美國前總統尼克松第一次訪華前,看中的就是金利來領帶。 “金利來”的創造者曾憲梓的經營理念就是“三字方針”與“四快口號”。 “四快口號”就是“快設計、快製作、快投產、快上市”。當今世界的生活節奏、運轉時效都極快、極短,這對領帶的更新換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曾憲梓為了實現“四快”之中的首“快”,“金利來”實行了“拿來主義”。

“金利來”派遣大量人員到花式品種繁多的法國和意大利,挑選合適的花式,見到有別具一格的,即用重金買下版權,拿回香港自行配上不同顏色,迅速批量生產,投放市場,保證了製作、投產、上市的快捷,“金利來”每年推出2萬個花色品種,就得益於“四快”。 另外,“金利來”在廣告宣傳上也很會搶先,他們採用的是“產品未動,廣告先行”的策略。 1981~1982年,“金利來”耗資百萬元人民幣在內地大做宣傳,但市場上卻不見其影,這自然勾起了消費者的慾望。當“金利來”才款款而來的時候,馬上形成了一股爭購之風。 在賽跑比賽中,只要比所有人快一步,就會成為冠軍。而在商場中,很有可能慢一步就全部是失敗者,沒有亞軍。 香港華達投資公司首任董事長李曉華,其財產超過10億元,他曾駕駛著自己的“法拉利”跑車自豪地說:“這是全中國第一輛。”樣樣爭第一,他就是憑這個信念賺錢的。

當年,李曉華將廣州商品交易會陳列館中的一台美國冷飲機的樣機買了下來,在北戴河海邊開了第一個小冷飲店,一個夏天他就賺了10多萬。後來,李曉華卻將這台“生錢的雞”賣給了當地人,自己又跑到秦皇島,與一家文化館合作,幹起了“放錄像”的新生意,當然又是第一人,而且還是當時全河北省僅有的一家。 20世紀80年代中期,李曉華已經是京城的超級大款了。後來,他去日本留學,從打工做起,汲取著日本經商之道的營養,一年後便與一日本人合開了一家公司,做代理業務。 一天,李曉華從報上看到了一條並不顯眼的有關101毛髮再生精的報導。趙章光在日本的初次亮相,就被李曉華看到了,而且看出了裡面巨大的生財潛力。 於是李曉華馬上回到國內,直奔北京101毛髮再生精廠,第一個取得代理權。他與廠方達成協議:捐贈給對方一輛大客車和一輛小轎車,他做“101”的日本代理經銷商。結果101毛髮再生精為他帶來了上億元的資產。

“搶先就是厚利”,這是李曉華自己的經驗之談。 創業者的“死穴”之六:跑得又快又省料: “多快好省”,這是理想化到幾乎無理性的說法。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似乎是縈繞在大多數老闆心中的對下屬的美麗期待。 在中國,高薪能不能養廉咱們另說,沒有高薪想聘到良將的機會相當渺茫。 你要是覺得這麼大的一個企業自己玩不轉,想找幾個幫手,請提前設計好激勵機制。 創業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路,成功與否,除了與創業資金、創業機會有關外,還與創業理念、創業方法密切相關。 因此,創業者事先要考慮到各種要素,做好萬全的準備,同時還應具備相關的經驗和專業知識,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創業條件。 做生意討價還價很正常吧?可是,動作遲緩、猶豫不決也會帶來不好的結果。

一位猶太商人帶著三幅名家畫作到美國出售。有位美國畫商看中了這三幅畫,一問價格,猶太商人開價250美元,少一元也不賣。這個美國商人也不是商場上的平庸之輩,一美元他也不想多出,他以為他嘴皮子利索,便和猶太商人討價還價起來。 猶太商人二話不說,點火就把一幅畫燒掉了。美國畫商異常吃驚,看著一幅名畫被燒又惋惜又心痛。他問剩下的兩幅畫賣多少錢,想不到猶太商人這回要價口氣更是強硬了,聲明少了500美元不賣。少了一幅畫,還要250美元,美國商人覺得肯定能殺點價下來,便再次砍價,而猶太商人又將其中的一幅畫燒掉了。 這一回,美國畫商害怕了,只好乞求猶太商人不要把最後的一幅畫燒掉,因為自己實在太愛這幅畫了。接著,他又問這最後一幅畫多少錢?想不到猶太商人張口竟要1500美元。

美國畫商真急了,他問道“一幅畫怎麼能超過三幅畫的價錢呢?你這不是存心戲耍人嗎?”猶太商人回答道:“這三幅畫均出自名畫家之手,本來有三幅的時候,還可以相對來說價值小點兒。如今,只剩下一幅了,這可以說是絕寶,它的價值已經大大超過了三幅畫都在的時候。因此,現在我告訴你,如果你真想要買這幅畫,最低得出價1500美元。”美國畫商一臉苦相,沒辦法,最後只好以1500美元成交。 這個故事本來是說猶太人精明的,但也從另一個角度提示商人,做生意動作一定要快。 廣東的白天鵝賓館是中國第一間中外合資的五星級賓館,也是我國第一家由中國人自行設計、施工、管理的大型現代化酒店,其創始人就是香港愛國商人霍英東先生。 1978年,霍英東決定率先在中國內地投資,而且一下注就是一個億。當時,很多人都在觀望、等待,因此霍英東成為了第一個在內地投資的港澳企業家。他對商場的朋友們說:“幹吧,別等了。” 1979年4月,霍英東和內地有關方面的領導小組簽訂協議,在廣州先建一座賓館。之後,霍英東他親自前往廣州考察地點,最後選擇了沙面河畔,並親自命名為“白天鵝賓館。” 1982年10月14日,霍英東親自設計、施工和管理的“白天鵝賓館”試營業,次年2月7日春節前全面開業。 1985年7月,美麗的“白天鵝”以其高素質的服務和良好的效益,迎來了中國第一家五星酒店的美譽,並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巨額利潤。 霍英東“不觀望”而搶先的戰略眼光,為自己的事業又添上了輝煌的一頁。 商人的處世秘訣之一: 1.不見鬼子不拉弦。對於陌生人或新客戶,哪怕合約讓公證處公證了都不要輕易相信,甚至當你的新客戶把錢已經匯入你指定的賬戶以後你都必須確認,這筆錢你能不能拿出來。 2.一諾千金。能夠做到的事情才可以承諾,寧可先拒絕,也不可先答應而後失信。 3.留夠底牌。不要把自己手裡所有的牌全部亮出來,因為牌局隨時會中途停止,而對方也隨時會出新牌。 4.有所為也有所不為。不要因為利潤少就不去做,也不要因為風險小就去做。 5.慎重選擇合作夥伴。要選實在而且能幹事的人,考慮大家共同利益的人。 6.守口如瓶。無論對誰,都要保守商業秘密,不可因為得意或者失意而對人炫耀或者傾訴。 人在第一次游泳時,在岸上猶豫的時間越久,恐懼感就越增加,這時再講動作要領都無濟於事,只有將其一腳踢入水中。賺錢也是一樣,貴在行動,行動第一! 1980年夏天,一個浙江姓周的醫生出差到上海,發現街上許多人或拎著,或抱著大捆大捆的文件夾、財務冊。他疑惑地走進文化用品商店,方知上海正在全面開展企業整頓,原有表格、賬冊要全部更新。當他知道單位從商店買回去的這些表格賬冊,還得自己加工編制時,頓時產生了一個念頭:如果能印製出適合各單位企業管理的表格、賬冊,利潤不就滾滾而來了嗎? 說乾就乾,週醫生連忙買下幾份不同格式的表冊,又購得一本《上海市工業企業名錄大全》。他的家鄉蒼南縣金鄉鎮,是有名的窮鄉。回家後,他埋頭製作了一套包括財務、設備、檔案、物資等14類企業管理的表格,將這上百種表格委託家鄉一家印刷廠印刷,同時發動家人和親友,按照《上海市工業企業名錄大全》上提供的地址和單位名稱,寫信封、塞樣張、寄訂單。他發出8700封征訂信,花了上千元,幾乎是他多年來的全部積蓄。在急切的盼望中,有1000多家上海企業寄來了訂單。忙碌了兩個月,他售出了7萬餘本文件冊、賬冊,淨賺6萬元。 那個時候的6萬可是天文數字,但周醫生並沒有滿足,而是買來了印刷機、切紙刀、裝訂機等設備,一家文教用品廠就這樣成立起來了。 1982年春天,他及時捕捉到上海開始評定“文明企業”的信息,便又來滬推銷他獨家生產的“文明企業驗收台賬系列產品”;1983年歲末,國家決定對工業企業評定“國家一級”“國家二級”等稱號,他又搶先為上海企業升級提供系列用品。 1992年,在國務院國有企業自主經營條例下達前,他及時向上海國有企業送來了據稱“與國際經濟接軌”的企業管理賬冊……如今,週醫生擁有500萬元固定資產,一年的銷售額已達數百萬元。 任何希望,任何成功,最終必然要落實到行動上。世上沒有任何事情比“立即行動”更為重要、更有效果。 在現代的商品市場上,有些產品一天一個價格,甚至一天幾個價格。應對的方法就是一個字:快! 江蘇省射陽縣臨海鎮,有個名叫阿珍的姑娘在市場調查中發現,本地區市場的苗豬特別少,而且每斤的價格也比山東的一些地方高出近1元多錢。於是她雇了一輛汽車,將本地蘆葦運到了山東,再用賣蘆葦的錢買回190頭苗豬。 第二天,當地正逢集日,每斤苗豬可以賣到1元5角左右,她果斷地以每斤1元3角全部轉賣他人。次日,她又得知一位朋友的汽車拉貨去山東,而回來放空車。她立即給山東發了急電,委託那邊的人提前做好收苗豬的準備,又於第二天星夜運到射陽200頭苗豬,一下子獲利1000多元。 有人跟阿珍開玩笑,說她是“飛毛腿”。她卻認真地說:“做買賣不能拖拖拉拉,要以快取勝。” “快”是生意成功的法寶,這表現在對市場信息了解快和行動要快兩個方面上。 商人的處世秘訣之二: 1.合理避稅。合理避稅不等於偷稅漏稅。 2.善於與記者周旋。你可以給記者一些錢或禮品,但你不能告訴記者很多你的底細,更不能相信記者會給你保守商業秘密。 3.夾起尾巴做人。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所以不要在任何場合擺大,哪怕你真的很大。 4.保持中立。在任何派系紛爭面前都應該保持中立,尤其是在政治派系紛爭面前。 5.藐視金錢。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錢沒有了還可以再賺,天下的錢是賺不完的。 6.求同存異。與合作夥伴尋找結合點、契合點,而不是只盯著矛盾分歧,更不能計較個人的缺點。 長方形的大大泡泡糖曾經風靡全國,成了很多人現在的一個懷舊情結。大大泡泡糖能夠風靡一時,就是因為廠家採用了“快”的策略。 大大泡泡糖是廣東番禺糖果有限公司生產的,經過嚴格的測試,產品保質期可達2年左右,但他們卻在包裝上註明保質期1年。 一般企業生產食品都是想辦法延長保質期,拖延產品壽命,甚至還有不少廠家在保質期上欺騙消費者,將出廠日期大大向後續延。為什麼番禺糖果公司要反其道而行之呢? 原來,他們認為延長保質期只會適得其反:一是消費者對標籤生產懷疑;另一種是買回去拖延消費,市場也就難以啟動。而保質期短,一能確保產品質量,二能促使消費者“快吃”“快買”,這樣就能快銷,何樂而不為呢? 這種策略使得大大泡泡糖一下子風靡城鄉市場,年銷售額達1。4億元。 商人的財富就是依靠消費者不停消費來積累的,能想辦法讓消費者的消費也快起來,自然就能加速積累財富。 商人的處世秘訣之三: 1.總結別人的成敗得失。要善於總結別人成功與失敗的經驗教訓,取其長,補其短,做你自己該做的事情。 2.遵守遊戲規則。商業永遠是商業,而商業是有自身的遊戲規則的。既然選擇了商人,那你必須遵守商業中的一切遊戲規則,愿賭就得服輸。 3.善於授權。讓別人去幫你打點生意,處理業務。當然,業務的核心部分你自己必須牢牢把握。 4.要明白人性。人性有這麼一些特點:人性喜歡獲得,不喜歡付出;人性喜歡享受,不喜歡吃苦;人性喜歡有安全感,不喜歡被騙;人性喜歡善良,討厭惡毒。 5.給自己留條後路,預防眾叛親離。 6.學無止境。你應該把人際關係的處理當作一個特殊的課程,從中分析和進一步掌握我們的國情,我們的歷史,我們的社會結構,我們的哲學傳統以及學習如何作人、如何處世等。 幾年前,有人去一小文具店購買复讀機,當時該文具店從來沒有賣過這種商品,店老闆只好告訴他沒貨。稍後,又有人上門詢問該貨,這樣,就引起了店老闆的關注:為什麼有人要買复讀機呢? 於是他就查找相關信息,並分析市場前景:复讀機是學外語的好工具,而價格不是很高,對孩子的學習有幫助,對於望子成龍的父母來說,買一部回家不算困難。這種便於學外語的複讀機在近期應當是暢銷商品。 為了考察可行性,店老闆又逛遍了城中的所有商店,讓他不敢相信的是:竟沒有一家店經營复讀機,他又通過中學教師了解學生對複讀機的需求,得到的信息反饋是令人鼓舞的,复讀機在當時還是一片市場空白。 於是,店老闆馬上行動,大膽做出雙管齊下的決策:一是向學校發放宣傳資料。二是委託電視台連續三天打出供貨廣告。他自己則馬上坐長途汽車去進貨。貨一到家,果然形勢一片大好,當天下午就被搶空,店老闆不得不再次搭上長途汽車。廠家見他銷售如此迅捷,對店老闆缺乏資金的難題也格外開恩,將他所需的貨全裝好車,不但不收一分錢,還派了兩個出色的廠家銷售人員前來協助店老闆搞好銷售。 一路俏銷,財源滾滾。等當地其他商家反應過來時,店老闆已經賺足了錢,市場需求也趨於飽和,於是他不再去進貨,店裡一台庫存也沒有。而其他商店後來所進的貨,卻長時間賣不完。 做生意是賽跑,而不是散步,動作慢了,黃花菜也就涼了。 李嘉誠的成功,其快速決策起了決定作用。他對自己成功的總結就是:反應敏銳,果斷處事;能進則進,不進則退。 20世紀50年代中期,歐美市場興起塑料花熱,家家戶戶及辦公大廈都以撂上幾盆塑料製作的花朵、水果、草木為時髦。李嘉誠當機立斷,丟下其他生意,全力以赴投資生產塑料花。他建立的“長江塑料廠”一舉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塑料花工廠,他也被譽為“塑料花大王”。 20世紀60年代初期,塑料花生產市場仍然被看好,但他預感到塑料花市場將由盛轉衰,於是又果斷地退出塑料花業,重操玩具等行業,使他避過了一場危機。 20世紀60年代後期,香港經濟開始騰飛,地價開始躍升,李嘉誠迅速投資購買大量土地。 20世紀70年代後期,香港股市熱得燙手,他迅速投資入市炒作,毫不手軟。他首先瞄準的目標是英資怡和集團的“九龍倉”,悄悄地買入,果斷地拋出,淨賺5900萬港元。 1978年,他又把目光對準了另一家老牌英資公司“青州英妮”,很快在股市上收購了“青州英妮”25%的股票,並出任該公司的董事。 緊接著,李嘉誠集中火力,對英資公司“和記黃埔”窮追不捨,在股市上大量吸納“和記黃埔”的股票。通過整整一年不間斷的努力,終於成功地擁有超過40%的和記黃埔股權。 1981年元旦,他正式出任老牌英資洋行和記黃埔董事局主席。就這樣,李嘉誠憑藉超人的膽識與果敢,他的資產像吹氣球一樣膨脹起來,成為了香港首富,創造了商業奇蹟。 只要認為有利可圖,就要快刀斬亂麻地決定下來並立刻付諸行動,認為無利可圖就乾脆不干,千萬不要優柔寡斷。 福里布爾經營的大陸穀物總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家穀物公司之一,在世界幾十個城市都有分公司。公司每年總收入超過25億美元,他個人的資產近10億美元,是個世界級大富豪。 1973年6月,福里布爾得知前蘇聯主席勃列日涅夫將要訪問美國的信息後,先人一步飛往地中海岸,與前蘇聯的穀物進口局長在地中海一艘船裡洽談買賣,最後達成一筆數百萬噸糧食的交易,從中獲得了豐厚的利潤。 很多人不明白大陸穀物總公司為何總是每筆買賣都能搶在前面,而且都做得那麼好,能賺那麼多錢,其實,奧秘就在於福里布爾高度重視信息。 20世紀50年代的通訊主要靠電報、電話,而且當時這兩方面的成本十分昂貴。但福里布爾卻不惜代價,為了及時掌握各地穀物生產、供應和消費的信息,所有分公司都普遍應用電報、電話與總公司時刻保持聯繫。以後有了電傳和傳真機後,他又率先購置這種最新的現代設備。 此外,福里布爾聘請大批懂技術的專業人才隨時為他收集、分析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他根據各地的不同信息作出決策,然後通過先進的信息設備給各分公司發出指令,使得每筆買賣不會因錯失時機而導致經營失利。福里布爾的總公司每天收到的各種電報、傳真、電傳、電話竟然有近萬次之多,由一個專門的信息部進行分類、處理、分析、歸納,最後供福里布爾參考。 福里布爾還有一招很絕,就是高薪聘請各國外交部門的退休人員,這些人員既有信息專業知識和才幹,又十分了解當地的情況,他們提供的信息或了解到的情況,對福里布爾的決策很有參考價值。比如某國某地區發生災害,此信息到了福里布爾手後,他就馬上會讓相關分公司盡快從獲糧食豐收的國家或地區組織貨源到受災的地區出售,從中賺取較高利潤。他在各地的公司經常貯存著幾百萬噸糧食,隨時根據信息情況,把它們運到有迫切需求的市場去,使他的每筆交易都贏得較好的效果。 準確的信息,不僅能保證搶占先機,還能做到有的放矢,盡可能多地賺錢。 賺錢型創業者: 賺錢型創業者就是喜歡創業,喜歡做老闆的感覺。他們不計較自己能做什麼,會做什麼。 可能今天在做著這樣一件事,明天又在做著那樣一件事,他們做的事情之間可以完全不相干。其中有一些人,甚至連對賺錢都沒有明顯的興趣,也從來不考慮自己創業的成敗得失。 奇怪的是,這一類創業者中賺錢的並不少,創業失敗的概率也並不比那些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的創業者高。而且,這一類創業者大多過得很快樂。 時間能值多少錢?歐洲著名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創造了幾小時之內賺幾百萬英鎊的奇蹟。 故事發生在1815年6月20日,倫敦證券交易所一早便充滿了緊張氣氛。因為就在昨天,即6月19日,英國和法國之間進行了關聯兩國命運的滑鐵盧戰役。如果英國獲勝,英國政府的公債將會暴漲;反之拿破崙獲勝的話,必將一落千丈。因此,交易所裡的每一位投資者都在焦急地等候著戰場的消息,只要能比別人早知道一步,哪怕半小時、10分鐘,也可趁機大撈一把。 戰事發生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南方,與倫敦相距非常遙遠。因為當時既沒有無線電,也沒有鐵路,除了某些地方使用蒸汽船外,主要靠快馬傳遞信息。而在滑鐵盧戰役之前的幾場戰鬥中英國均吃了敗仗,所以大家對英國獲勝抱的希望不大。 這時,羅斯柴爾德的三兒子尼桑開始賣出英國公債了,於是,有的人便跟進,瞬間英國公債暴跌,正當公債的價格跌得不能再跌之時,尼桑卻突然開始大量買進。交易所裡的人給弄糊塗了,這是怎麼回事?正在此時,官方宣布了英軍大勝的捷報。就這樣,尼桑發了一筆大財。 原來,羅斯柴爾德的五個兒子遍布西歐各國,他們視信息和情報為家族繁榮的命脈,所以很早就建立了橫跨全歐洲的專用情報網,並不惜花大錢購置當時最快最新的設備,情報的準確性和傳遞速度都超過英國政府的驛站和情報網。正是因為有了這一高效率的情報通訊網,才使尼桑比英國政府搶先一步獲得滑鐵盧的戰況。 另外,尼桑的高明之處在於,採取欲擒故縱的戰術。要是換了別人,大量買進也可賺一筆。而尼桑卻先設一個陷阱,造成一種假象,引起公債暴跌,然後再以最低價購進,這樣就大發了一筆。 猶太人做生意的名言就是:要在兩列火車對面錯過時做交易。他們如此珍惜時間,而且動作之快,一般商人趕不上他們的步伐,所以猶太人在商戰中少有對手。 教育部要頒發教師證,訂單被溫州人搶走了;郵電部要印特快專遞信封,訂單被溫州人搶走了;香港回歸要給警察換警徽,訂單被溫州人搶走了;美國海陸空三軍要在軍服上做軍徽,訂單還是被溫州人搶走了…… 溫州人搶占市場的速度實在令人叫絕,往往是頭一天打聽到某個商機,第二天就能生產出產品,第三天就能收到訂單賺錢。敢“搶”、善“搶”是溫州人做生意的一大風格。 1983年的一天,一位溫州華僑從美國打來電話說:“美國警察總署消息,美國警察要換服裝,34萬人,每人兩套,需要130多萬幅標章。你們可不可以做?”兩個溫州人抓緊時間直奔美國,向美國警察總署長牟新生闡述意向。 美國人認為中國人不可能做出一流標章,兩個溫州老闆不慍不火地說:“中國有句古話叫'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請你們派兩位專員到中國去看一看,費用我們全包。”兩位警察署的專員來到溫州,溫州人當場表演了從投料到成品只需半個小時的過程。 幾天后,美國人帶著100副樣品回去了。美國警察總署頭頭們一看,價格只有本地的一半,而且不需要定金,於是就將這筆買賣交給了搶得先機的溫州人。 溫州人看到能夠賺錢的生意,馬上就會弄台機器先乾起來,機器可以放在家里或租借別人的廠房,做大了,再蓋廠房,再請管理人員,而有的人辦企業,搞調查、論證、申請、審批什麼的,也許半年都行動不起來。 創業家的五大共同特質: 1.積極尋找新的機會。創業家總是對周圍的變化保持警覺,並從中尋找可用的商機。他們所發現的新商業模式,有時可能導致收入、成本以及經營模式的大變革。 2.訓練有素地追求商機。創業家隨時都在找尋可用的機會成為自己的庫存方案並經常檢視這些庫存方案,一旦時機成熟,立即付諸實際行動。 3.只選擇最佳商機作為努力的目標。真正具有創業心智模式的創業家,能夠鎖定最有前景的機會,全力以赴。 4.採取應變式的策略執行方式。創業家對於新的商機,不會僅止於空談或分析研究階段,而會落實執行。 5.激發所有相關人士為共同目標奮鬥。創業家並不單打獨鬥,他們在追求一個商機目標時,會試著引發所有企業內外與該目標有關人士的注意,進而營造一個相關網絡。 中國古代四大財神之一的胡雪巖說:“做生意靠的是眼光、手腕、精神、力氣。”他所謂的“精神、力氣”就是指他做生意時候的精神抖擻、雷厲風行,發現了賺錢的生意馬上就作出快速反應,投入到具體的經營中去。 有一次,胡雪巖在上海裕記客棧小歇時,無意中卻聽到了隔壁房中兩個人的一段談話。這兩個人對於洋場情況及上海地產開發方式都非常熟悉,其中一個人說道:照上海灘的情況看,大馬路,二馬路,這樣開下去,南北方面熱鬧是看得到的,其實,向西一帶,更有可為。眼光遠的,趁這時候,不管它蘆葦蕩、水田,盡量買下來,等洋人的路一開到那裡,坐在家裡等發財。 隔壁兩人的一席談話,讓胡雪巖坐不下去了。出於商人的神經敏感,他頓時覺得這又是一個機會。於是,他馬上雇了一輛馬車去實地勘察,勘察後,就很快擬出了兩個方案:其一,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乘地價便宜,先買下一片,等地價上漲之後再轉手賺錢;其二,先摸清洋人開發市面的計劃,搶先買下洋人準備修路的地界附近的地皮,轉眼就可以發財。 此時正值上海開埠,發展在即,而且還是唯一未受戰火波及的地方。再加上因為太平軍與清政府打得難解難分,逃難到上海租界的人越來越多,上海的市場也一天比一天興旺,這就是上海歷史上第一個房地產開發的高潮。到了19世紀初期,上海每畝地價已由幾十兩白銀漲至2700兩,其後數年間,上海外灘的地價甚至一度高達每畝30萬兩白銀之多。 因為“偷聽”,而發現了一條財路,或許有人以為胡雪巖的運氣太好了。但想想看,聽到那兩人談話的人很多,為什麼別人無動於衷而只有胡雪巖馬上行動起來了呢? 生存型創業者: 創業者大多為下崗工人、失去土地或因為種種原因不願困守鄉村的農民,以及剛剛畢業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 這是中國數量最大的一撥創業人群。清華大學的調查報告說,這一類型的創業者,佔中國創業者總數的90%。其中許多人是被逼上樑山,為了謀生混口飯吃。一般創業範圍均局限於商業貿易,少量從事實業,也基本是小打小鬧的加工業。當然也有因為機遇成長為大中型企業的,但數量極少。 如今這個時代,僅僅想依靠機遇成就大業,早已經是不切實際的幻想了。 當某種事物或潮流將要來臨的時候,聰明的商人就已經提前預知到了,並且做好一切準備等著它的到來。這是一種積極的經商方法,能夠讓商人在波濤洶湧的商海中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1875年初春的一個上午,亞默爾在報紙上看到這樣的一則消息:墨西哥被懷疑有瘟疫。亞默爾馬上意識到,如果墨西哥發生了瘟疫,就會很快傳到加州、得州,而加州和得州的畜牧業是美國肉類主要的供應基地,一旦這裡發生瘟疫,那麼肉價就會飛漲。 於是,亞默爾立即決定派人到墨西哥實地調查。消息得到證實後,他立即大量收購加州和得州的肉牛和生豬,運到距離加州和得州很遠的東部飼養著,待價而沽。果然,兩三個星期後,瘟疫就從墨西哥傳染到美國西部的幾個州。政府立即下令嚴禁從這幾個州外運食品,北美市場一下子肉類奇缺、價格暴漲。這時候亞默爾再把囤積的肉牛和生豬高價出售。短短的3個月時間,他日進斗金,淨賺了900萬美元,相當於現在的1。3億美元。 對市場的敏銳判斷與對信息的理智分析,能夠保證自己在經營中做到“先知先覺”。 據香港《資本》雜誌的統計,“影業皇帝”邵逸夫的私人財富約90億港元,巨額的財富就是他追趕潮流而來的。 1929年至1933年的幾年間,世界經濟大蕭條影響了電影業,影院相繼倒閉,在邵逸夫的力主之下,邵氏機構開創新局面,拍攝了中國第一部有聲影片《白金龍》,影片公映後轟動一時,爭睹者如雲。該片成本僅1萬港元,但光在廣州放映的票房收入就達60萬港元。邵氏機構因此轉危為安,邵逸夫也成了中國電影業從“無聲電影”進入“有聲電影”的時代領先者之一。 到了20世紀60年代,邵逸夫的電影業進入全盛時期,旗下擁有一大批編導,並捧紅了許許多多的演員。這時,香港政府公開招標競投無線電視廣播經營權。邵逸夫立即覺察出電視業今後將大有前途,於是與人合作投標,結果中標。 在電影事業方興未艾之際插手電視業,當時許多人不理解,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越來越佩服邵逸夫的生意眼光。後來《亞洲週報》評論道:“從事後的發展來看,邵逸夫當年移情電視,看來是一次明智之舉,因為其電影王國在經歷了60年代至70年代的全盛期後,在80年代開始走下坡路。” 另外,儘管邵氏的影業逐漸失色,但其錄影帶業務卻今大展拳腳,在馬來西亞一地雄霸市場的80%以上。因此代理人欽佩地說:“現在是錄影帶的天下,邵逸夫把投資重點放在這裡,是正確的選擇。” 為了摸清電影業的市場動向,邵逸夫閒時就看電影,在20世紀70年代,一年看700多部影片,最高記錄每天看9部。他看電影並非為了消遣,更重要的是帶著市場觀念去看的,不僅看本公司的產品,也看世界各地的影片,比較其中的優劣,熟悉藝術思潮,從而使本公司的電影赶超世界潮流。 一個潮流往往蘊藏著巨大的商機,追著潮流走,就是追著財神爺走,只要動作夠快就肯定能賺錢。 省錢就是賺錢: 1.不斷從薪水中撥出部分款項存起來。 2.搞清楚自己的錢每天、每週、每月流向哪裡,也就是要詳細列出預算與支出。 3.檢查、核對所有的收據,看看商家有沒有多收費。 4.銀行卡只保留一張,能夠證明自己的身份就夠了。 5.自帶飯菜上班,每年可省下2000元,用它存來作退休基金。 6.多讀些有關修理、投資致富的書,最好從圖書館借,或從因特網下載——省錢。 7.一定要砍價,你不提出,店家絕不會主動降價賣給你東西。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