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像溫州人一樣思考

第44章 用模仿打“基礎”,用創新蓋“高樓”

像溫州人一樣思考 周德文 1782 2018-03-18
創新,是一個企業的靈魂,是一個企業發展和前進的不竭動力,溫州人正在不斷的創新中發展起來的。 葉梁,溫州樂清人,1984年,年僅18歲的他攜著幾件服裝滿懷期待地來到安徽合肥這塊陌生的土地。時至今日,他已經成為安徽省服裝商會秘書長,每天都在為推動安徽的服裝產業發展而努力。 20多年來,他從一位服裝推銷員上升到服裝業的行業靈魂人物,從行業的跟隨者到行業的領導者,經歷了一個人生蝶變的過程。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安徽的服裝市場比較開放,商業氣氛十分濃厚,是全國最大的輕工、產棉大省,全市大小服裝工廠多達2000多家,服裝產量居全國前十名。其中“紅方”、“富爵”等服裝品牌最為出名,已經在全國市場內聲名顯赫。

頭腦靈活的葉梁積極吸納著安徽服裝業的資源和營養,他不斷跑市場、跑工廠,聯繫廠家,積累了一定人際資源和資金後,他開了第一家店面。 2000年,已是葉梁在安徽服裝業摸爬滾打的第15個年頭了,這一年對葉梁來說是事業實現轉折的一年。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安徽服裝傳統優勢開始全面“衰退”,著名品牌“紅方”被賣,“富爵”也日益衰敗,此時,沿海地區特別是溫州服裝產業迅速崛起。他看到市場上這個輪轉機會後,開始謀新求變,利用多年積累的經驗,創立了新時代服飾的品牌。 2000年,他成立了合肥綠賓服飾有限公司,三年後,成立了安徽浙商商貿有限公司,8年後打造了安徽第一條服裝商貿街,從此他也真正地成了安徽服裝業的引領者。

溫州人是一個熱衷於模仿,善於創新的群體。在過去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中,溫州人先是靠模仿贏得先發優勢,後靠著大膽創新引領爭先。 可能有人會說,溫州人哪裡有創新,皮鞋、服裝、打火機,縱觀他們現在的幾大產業,幾乎都是模仿出來的。的確,溫州人曾經被認為是最會模仿的群體,因此一度曾被假貨橫行,而顏面掃地。溫州人的在模仿別人的時候,曾經走過一段彎路,但是溫州人知恥而後勇,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之後,立刻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在模仿別人的基礎上,勇於革新,終於樹立自己的品牌,重新贏得了信譽。 就今天的發展成績來看,溫州人的“模仿”還是利大於弊。因為現在的整個溫州的幾大產業沒有一項是祖祖輩輩傳下來,因此,溫州人選擇了從模仿起步的商業模式。他們看到好的產品,就買下來,反反复复研究,領悟到其中的精華,然後製造出類似的產品來,從打火機到眼鏡,再到低壓電器……這些例子不勝枚舉。由於成本低廉,利用價格優勢便很快打開了市場。

溫州人並不是單純地去模範別人,因為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可以單純依靠模仿而長期生存下去的。溫商既然在激烈的競爭路上走的這麼遠,必然有他們的獨到之處。溫州人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在模仿的基礎上,不斷地創新,把企業推上一個新台階。 其實,溫州人的模仿只是在產品的雛形上,從一開始他們就懂得創新。舉一個例子,在創業的早期,溫州做鈕扣非常普通,永嘉橋頭鎮的鈕扣市場就出現了一種特殊的的鈕扣——“香水鈕扣”,這個產品引起了消費者極大興趣,非常暢銷。原來一位鈕扣商受時裝雜誌的啟發,設計出了款式新穎的鈕扣,從而很巧妙的避免了類似產品的滯銷與積壓。 世間萬物都是不斷變化的,靜止是不存在的,企業的發展也不例外,變則發展,不變則停滯不前。溫商正是時刻跟隨市場的變化,不斷地調整自己的產品,才做到永遠走在市場做前頭。

市場引流潮流,市場需要什麼,我們就生產什麼,這是溫州人產品暢銷的主要因素。因為市場在變,消費群體的口味也在變,只有每時刻關注市場變化,及時創新,才能適應消費者的要求。 溫州人對市場非常敏銳,他們總是最先聞風而動,一旦發現市場新潮流的動向,他們要么轉變,要么乾脆換一個行業。 如今的市場“瞬息萬變”,企業作為市場的主體必須跟著市場不斷變革,開發產品,才不會在競爭中被淘汰出局。如果競爭對手變強了,商業環境變化了,你仍然堅持不變,那最終只能落個被淘汰的命運。 “唯變上適”,正是創新的精髓,一位在美國發展的溫商認真地琢磨了這句話得出了一整套企業管理和運行的理論,他認為,企業的經營與市場永遠是矛盾的,企業只要發展,就會與市場產生矛盾,創新是另一種意義上的變革,只有創新才可化解企業發展和市場的矛盾,使企業獲得長足的進步。

◎模仿與創新是一對矛盾體——有人認為,一味地模仿會限制創新,創新就不必去模仿。其實,很多創新都是在模仿的基礎上起家的,都是在原有產品的基礎上不斷摸索並加以改進,才創造出新產品的。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