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馬到功成·馬雲向左,馬化騰向右

第8章 第六章創業者最好的大學是社會大學

馬雲是所有期待成功的創業者的偶像,他“人小鬼大”,總是一副精力過剩、咄咄逼人的模樣。馬雲說自己一輩子都在創業,即使大家都不同意自己,他也會對自己說“YES”。馬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所有的創業者:最好的大學是社會大學。 馬雲說,人一輩子都在創業。他不認同“二次創業”這樣的口號,既然從第一天創業起就一直在創業,那根本就不存在“二次創業”的說法。創業的思維已經和他融為一體,正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馬雲能永保“零度”狀態,不斷進取。 蘋果公司的創始人之一史蒂夫?喬布斯就是馬雲“創業理論”的有力證明者。喬布斯20歲時就開始創業,在10年間將“蘋果電腦”從一家只有兩個創業者的車庫公司擴展成一家員工超過4000人、市價20億美元的國際大公司。

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喬布斯30歲時卻被自己所創辦的公司炒了魷魚。就這樣,曾經是他生活重心的東西一夜之間就不見了。隨後幾個月,他成為公眾的負面示範,喬布斯實在不知道要幹什麼好,甚至想過要離開矽谷。 既然創業者從第一天創業起,就一直在創業的路上,成功和失敗,對他們來說就沒有明顯的區別。雖然喬布斯被董事會淘汰出局,但是他一直熱愛的事業並沒有否定他,所以他決定一切從頭開始。 在接下來的5年裡,喬布斯開了兩家公司,分別是Next公司和Pixai公司。 Pixai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製作出了《玩具總動員》這部世界上第一次完全由電腦製作的動畫電影。之後,這家公司陰差陽錯地又被蘋果電腦公司買下了,喬布斯於是又回到了當初的根據地,而Next發展的技術居然成為蘋果公司後來復興的核心。

過程很艱難,但喬布斯一直保持著創業精神,讓蘋果公司重新接納自己。失敗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從頭再來是下一個成功的開始。成功也並非是最終結果,創業者們需要時常告誡自己:既然選擇了創業,就要永保“零度”狀態,創業者一輩子都在創業。 馬雲認為創業者選擇了創業,就必須一直堅持下去。暫時的失敗並不能代表永遠的失利,一時的成功並不能代表將來的成功,只有樹立遠大的理想,並在理想的道路上堅持下去,才能獲得最大的成功。 最初的時候,有人說阿里巴巴如果能成功,就等同於要把一艘萬噸輪船抬到喜馬拉雅山上。馬雲卻說,他的任務是把這艘萬噸輪船從山頂抬到山下。別人怎麼說,是沒辦法的事,但是自己要明白將要去哪裡,自己能給社會創造什麼價值。

2002年,是互聯網泡沬破滅得最為徹底的時候。馬雲將阿里巴巴當年的目標定為“活著”,他希望公司員工堅持下去,等待來年春天的到來。到了年底,阿里巴巴不僅奇蹟般地活了下來,並且還實現了贏利。馬雲將這一切歸功於“堅持”,他說,很多人比他們聰明,很多人比他們努力,為什麼他們成功了?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堅持下來了。雖然後來每一個目標的提出,都會招致諸多反對的聲音,但是馬雲就像是一個神奇的造夢者,每一個當初看似不可能實現的夢想後來都一一成為現實。 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一舉成為中國最高市值的互聯網公司,這還不包括它旗下的淘寶、支付寶、阿里軟件、中國雅虎口碑網等眾多網站。此外,這次上市還破了多項港股紀錄:香港歷史上IPO認購凍結資金額的最高紀錄、香港歷史上首日上市飆升幅度的最高紀錄、近年來香港聯交所上市融資額的最高紀錄。

阿里巴巴還是全球範圍內自2004年Google上市以來IPO融資額最高的科技股,實際融資額達到16.9億美元,超過了當年Google的融資額16.5億美元。阿里巴巴的上市無疑是中國互聯網2007年度最重要和最有影響力的事件,而這也不過是當初馬雲激勵團隊時提到的一個夢想。正是在“寒冬”期的堅持,正是那股創業不止的精神,才創造出後來的諸多紀錄。 馬雲說當自己到60歲時,還能和現在這幫做阿里巴巴的伙伴們站在橋上,聽到廣播裡說,阿里巴巴今年再度分紅,股票繼續往前衝,成為全球……馬雲說,只有那時才叫真正成功。 馬雲的這番內心告白,是他過去和將來的最大願望。他告訴我們,成功是一種堅持的成功,創業是一輩子的創業。正如馬雲所言,放棄就等於失敗,只有堅持才能成功。雖說在外界看來今天的阿里巴巴已經非常成功了,但是馬雲仍然不忘告誡公司員工,要對外界的讚譽置若罔聞,堅持創業精神。

馬雲表示:因為阿里巴巴要做102年,有一天如果自己上了什麼封面,就把自己當做上了一個娛樂雜誌一樣。不要認為那是成功,成功是很短暫的,背後所付出的代價是很大很大的。 在馬雲心裡,創業之路沒有終點,一直會伴隨創業者的一生,他也一直在試圖告訴創業者們一件事:從創業的第一天起,創業者每天要面對的是困難和失敗,而不是成功。自己最困難的時候還沒有到來,但有一天一定會到來。只有永保“零度”狀態,才不會自滿,不會故步自封,成就才會更大。 馬雲並不想做商人,他只想創辦一家企業,做一個企業家。在他看來,生意人、商人和企業家是有區別的。生意人以錢為本,一切為了賺錢;商人有所為,有所不為;企業家影響社會,創造財富,為社會創造價值。賺錢是一個企業家的基本技能,而不是所有技能。

一個偉大的公司當然也需要賺錢,但是光會賺錢的公司不是偉大的企業。阿里巴巴最重要的原則之一,就是永遠不把賺錢作為第一目標。馬雲覺得偉大的公司首先能為社會創造真正的財富和價值,可以持續不斷地改變這個社會。 很多企業家在剛開始創業的時候,就把為眾人服務作為奮鬥的目標。比如比爾?蓋茨,他在創業之初就已經把“讓千萬人都用得上電腦軟件”作為目標;譬如山姆?沃爾頓,他主張天天低價,立志建立一種既便利又廉價的商業模式;再如馬雲本人,他剛開始創業的使命就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當然,僅有使命是不行的,必須產生財富,這樣自身創造的價值才可以得到人們的認可。 有了這樣的認識,馬雲提出了一個“YES理論”。他認為,如果要說創造價值和賺錢哪個重要,他會說Yes,都重要。但一定要問哪個更重要,則創造價值更為重要。如果創造了價值沒有錢,這個價值根本不是價值;如果創造了這個價值,結果沒人願意付錢,這是垃圾,這不是在給社會創造價值,而是在創造垃圾。

別人問馬雲喜歡能幹的員工還是聽話的員工,他也說Yes,就是既要聽話又要能幹。因為馬雲相信,能乾和聽話是不矛盾的。能幹的人一定不聽話,聽話的人一定不能幹,這種人要來根本沒用,因為不聽話本身就不能幹。 多年以來,馬雲給人一種“特別堅持自己是對的”的感覺。不僅來自他堅持對自己說“Yes”,而且馬雲認為,一個人被說服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因為馬雲也曾經犯過錯誤。 在2000年的時候,高盛和軟銀的投資到位後,馬雲決心大干一場,阿里巴巴把攤子舖到了美國矽谷、韓國,並在倫敦、中國香港快速拓展業務。但是此時,管理的危機隨即出現,他手下的那些世界級的精英都開始向馬雲灌輸他們各自的理論和方法。阿里巴巴美國矽谷研發中心的同事說技術是最重要的,一家全球500強企業的副總裁坐鎮香港總部,他們認為向資本市場發展是最重要的。

都是精英的言論,都說得有道理,馬雲開始拿不定主意了。他說,50個聰明人坐在一起,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此時,才成立一年的阿里巴巴已經變成了跨國公司,員工來自13個國家。 對於未來的發展,馬雲確實無法拿定主意,公司在風雨飄搖之中,最後還是馬雲對自己說了“Yes”。 2000年底,阿里巴巴破釜沉舟,啟動“回到中國”戰略,隨後進行全球大裁員。 在一個重大決定面前力排眾議是需要勇氣的,做任何事都能一直力排眾議則是難能可貴的。自信,是一個簡單的詞,但要真正做到並不容易。這個世界不缺思想家,思想家太多,就難以統一思想。馬雲的做法是,對自己說Yes,即使有90%的人不同意。 馬雲說,如果再早一點對自己說Yes,後果就不會那麼糟糕。對周圍的人,馬雲說出了這樣的話:如果認為我們是瘋子請你離開,如果專等上市請你離開,如果帶著不利於公司的個人目的請你離開,如果心浮氣躁請你離開。

回想1995年,馬雲從美國回來後,在美國朋友的協助下,他開始為自己的海博翻譯社建立首頁。當時中國的網絡是用速度很慢的撥號上網連接方式,足足花了三個半小時才打開一半的網頁。但是即便如此,馬雲仍然相當自豪,他證明了互聯網的存在。 隨後,他決定進入互聯網行業。在決定辭職前,馬雲找了二十幾個朋友諮詢,大多數說不行,只有一個人說可以試試。馬雲不顧大家的勸告,堅持行動。對於他的這個舉動,朋友們都說他是個傻子。 馬雲後來回憶說,剛開始做互聯網,能不能成功自己也沒信心。只是覺得做一件事,無論失敗與成功,總要試一試。 馬雲說,一個人如果在14歲時不是理想主義者,他一定庸俗得可怕;如果在40歲時仍是理想主義者,他又未免幼稚得可笑。但是在創業的過程中,他一直強調的是,永遠對自己說YES。因為他知道,很多時候,創業者被別人說服往往是犯錯的開始。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對馬雲來說卻是“受盡屈中屈,才為人上人”。馬雲從創業初到現在,伴隨著他的是“騙子”、“傻子”、“瘋子”和“狂人”的稱號。難怪馬雲在成功之後,感慨地說:“男人的胸懷是委屈撐大的。” 胸懷,是男人面臨困境時的表現。迷戀武俠小說的馬雲說:“委屈再大莫過中的喬峰,冤枉再大莫過中的令狐衝。”回顧馬雲的過去,能看出他是一個真正的俠客。 1995年4月,馬雲開始了第一次創業,“中國黃頁”網站在他手上誕生。萬事開頭難,最初的階段,也是公司最艱難的時候,馬雲最落魄的時候,公司賬面上不過200元錢。最重要的是,1995年的互聯網遠沒有如今普及,多數企業甚至連聽都沒聽說過“互聯網”這個詞。對互聯網的疑問,讓馬雲和他的“中國黃頁”舉步維艱,遲遲無法打開局面。 為了宣傳“中國黃頁”,馬雲還得附帶加大“互聯網”這一名詞的推廣。他曾在媒體上說,“比爾?蓋茨認為互聯網將改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這話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不過後來馬雲自己坦言,這句話其實是他杜撰出來的。原因很簡單,“互聯網作用大沒有用,比爾?蓋茨才有說服力”。 有了比爾?蓋茨的“幫助”,又在朋友的幫助下,馬雲終於陸續同望湖賓館等單位開始有了業務合作。然而,當時國內還沒有開通互聯網,馬雲一直依靠美國寄過來的打印紙網頁為客戶構築夢想。 “膽大”的馬雲兜售的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如此虛無縹緲的商品讓人信服是很困難的。於是,很多人開始懷疑馬雲是一個騙子,當時馬雲心中的委屈可想而知。 馬雲的忍受直到1995年7月才得到回報,上海開通了44K的互聯網專線,馬雲有了證明自己的機會。 1995年8月的一天,馬雲請來望湖賓館的總經理,他從杭州打長途電話到上海聯網進行了一次現場的“互聯網”演示,並且讓杭州電視台的記者進行全程錄像,以此來證明自己的產品。 經過3個多小時的等待,網頁才下載完畢,電腦上出現瞭望湖賓館的主頁。總經理這才信服了馬雲,同意將望湖賓館的介紹放到“中國黃頁”上,一個月後總經理得到了一個意外之喜。 1995年9月,世界婦女大會要在北京召開。幾個美國婦女上網搜索中國的賓館,只找到瞭望湖賓館,於是她們決定住在望湖賓館。當得知望湖賓館位於杭州,離北京有1000多公里時,這幾個婦女還專門從北京飛到杭州,在望湖賓館住了一個晚上,因為這是她們在互聯網上見到的第一個中國賓館。 馬雲的委屈這時才得到釋放,他也看到了希望,認為只要將“中國黃頁”做好,一定會對中國有利。正當他躊躇滿志,“誤解”漸漸離去的時候,“欺詐”卻不請自來。 1995年的下半年,有幾個來自深圳的“老闆”找到了馬雲,表示願意出資2萬元,做“中國黃頁”的代理商。正捉襟見肘的馬雲一時喜出望外,沒怎麼猶豫就將“中國黃頁”的核心模式和機密技術和盤托出,還派出技術人員親赴深圳,幫助他們建立系統。 馬雲的熱情服務讓這幾位老闆十分滿意,他們表示先回深圳看看,然後“三天后再回杭州簽合同”。 然而,馬雲直到現在也沒有等來這份合同。原來,這幾位深圳老闆回去後迅速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然後依托“中國黃頁”的技術,製造出與“中國黃頁”一模一樣的產品。在馬雲最艱難的時候,這就像是往他傷口上撒鹽。馬雲最終還是扛了下來,多年後,馬雲提及此事仍欷歔不已:“當時真的受不了,但我還是把它扛下來了。” 好事多磨,馬雲的委屈還遠沒有結束。隨著人們對互聯網行業越來越感興趣,很多對手加入進來。 一無社會資源、二無政府資源的馬雲為了尋找出路,再次忍受著委屈。他改競爭為聯合,決定和對手杭州電信合作。可惜,馬雲的“忍辱負重”換來的卻是最終的決裂。杭州電信與馬雲在經營理念上的分歧日益加深,馬雲無奈之下選擇了退出。 “東打西拼最後卻丟了自己的孩子”,馬雲心中的委屈和不甘,外人是無法理解的。但是,最後他還是硬著心腸,將自己擁有的“中國黃頁”股份送給了一起創業的員工,帶著委屈離開了“中國黃頁”。 回顧“中國黃頁”的歷史,馬雲所受的委屈實在不小。正是有了過往的委屈,馬雲如今的胸懷非同一般。身材瘦小的馬雲,胸懷卻非常寬廣,他說:“十個有才華的人有九個是古怪的,總認為自己是最好的,你要去包容他們。男人的胸懷是被冤枉撐大的,越撐越大,人家氣死你就不氣。” 直到如今,馬雲認定的事情,每每引起無數人的爭執,阿里巴巴的員工都可以跟馬雲拍桌子,同他爭吵。因為他們有共同的夢想,這樣就事論事的爭吵,反而撐大了馬雲的胸懷,增長了他的見識。他的胸懷和見識,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阿里巴巴。 馬雲做企業,一開始是不被人理解的。他沒有按常理競爭國內市場,而是將眼光放到國際市場,直接參與國際競爭,用他的話說就是“避免國內甲A聯賽,直接進入世界杯”。 剛創立公司的時候,馬雲就將公司定位為全球化的企業,因而名字也應該是響亮的、國際化的。為了註冊一個好的名字,馬雲思索了很久。直到一次在美國一家餐廳吃飯時,他突發奇想,找來了餐廳服務員,問他是否知道阿里巴巴這個名字。服務員回答說知道,並且還跟馬雲說阿里巴巴打開寶藏的咒語是“芝麻開門”。 之後,馬雲又在各地反复地詢問他人,馬雲發現阿里巴巴的故事被全世界的人所熟知,並且不論語種,發音也近乎一致。他開玩笑說從外婆到孫子,都讀阿里巴巴。就這樣,馬雲將公司的名字確定為“阿里巴巴”。 對於起名,馬雲還有一種說法:他選擇“阿里巴巴”這個名字是希望企業能夠成為全世界的十大網站之一,也希望全世界的商人都用阿里巴巴。既然企業定位是國際性的,那就需要有個優秀的品牌,響亮的名字是關鍵。 馬雲又提到取名“阿里巴巴”還有更深層的目的:取“阿里巴巴”這個名字不是為了中國,而是為了全球。他做淘寶,有一天也要走向全球。阿里巴巴從一開始就不僅僅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創建一家全球化的、可以做102年的優秀大企業。 1999年,馬雲參加完亞洲電子商務大會,已經意識到一個巨大的機會即將出現。當他決定建立阿里巴巴網站的時候,他明白這個機會的價值鍊是雙頭並舉的:一頭是海外買家,一頭是中國供應商。但在當時,中國的工廠還未成氣候,商業模式中所有成功的關鍵因素都集中在海外。 馬雲說,當時甚至不敢說自己是中國公司,因為當時大家都認為中國不可能有好的互聯網公司。同時,像沃爾瑪、家樂福這樣的超級買家都在西方,互聯網的核心技術和核心企業都在西方,能向互聯網投資的主流資金也都在西方,所以馬雲決定利用一切可以找到的機會,首先搞定國外市場。 要實現這個目標,馬雲心目中的阿里巴巴網站必須是全球性的,只做國內只會將阿里巴巴變成沒有買家的賣家。他認為阿里巴巴必須迅速覆蓋全球,否則失去“第一”,也將失去存在的意義。 馬雲認為他的企業是幫助中國企業出口,中國產品肯定是海外的買家。至於如何讓這些企業成為買家,他有個形象的比喻:辦一個市場就像辦一個舞會,舞會裡面有男孩子、女孩子,如果要把他們都請進來很難。馬雲的策略是先把女孩子請進來,再把優秀的男孩子請進來,這樣市場就會變得越來越大。 在國內互聯網轟轟烈烈的年代,阿里巴巴已經在國外宣傳造勢。馬雲表示,1999年、2000年阿里巴巴的戰略很明確,迅速實現全球化,成為全球電子商務企業;打開國際電子商務市場,培育中國國內電子商務市場。 很多人認為,阿里巴巴在國外的名氣比在國內大,這跟他們1999~2001年三年間的全面戰略有關,阿里巴巴迅速打進了海外市場。很多企業認為自己實現全球化了,但是全球化並非請幾個外國員工或者在海外建廠這麼簡單,阿里巴巴在全球化的戰略上做過很多事。 1999年、2000年、2001年阿里巴巴的基本活動是在歐洲和美國,馬雲在歐洲和美國做了很多演講。馬雲記得最慘的一次演講是2000年在德國組織的一次演講,1500個座位結果只來了3個人,他覺得很丟臉。但沒有辦法,馬雲還是得演講下去,那時候阿里巴巴的推廣工作很難做。作為一個國際網站,阿里巴巴的主要目的是幫助中國企業實現出口,因此必須在海外尋找賣家。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讓外國人先了解阿里巴巴。 馬雲將阿里巴巴總部定在中國香港,他希望辦一個由中國人創辦的公司,讓全世界驕傲的公司。香港是國際化大都市,阿里巴巴在美國設了研究基地,在倫敦設了分公司,然後在杭州建立了它在中國的基地。 關於不把阿里巴巴總部定在國外的疑惑,馬雲有自己的主張。他始終堅持將阿里巴巴留在中國,因為馬雲要讓全世界人知道,阿里巴巴是中國人創辦的公司,阿里巴巴是一家讓全世界華人驕傲的中國公司。 馬雲朝著既定的方嚮往前走,不管外界怎麼變化,還是不受干擾,走自己的路,用心去做。他和他的團隊就是這樣將“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當做自己的使命,從企業初創就開始放眼全球,直接參與國際競爭,制定企業的發展戰略並逐步完善,一直在圓他們“電子商務帝國”的夢。 所有接觸過阿里巴巴的人,都會覺得這家公司是個特別主動、富有“進攻性”的企業,而馬雲更是一個高超的“煽動者”。很多人甚至認為馬雲是個“瘋子”,喜歡“口出狂言”,富有“進攻性”。也正因為馬雲的這些“形象”,有些人甚至還把馬雲看成是個“滿嘴跑火車”的“騙子”。 面對這些五花八門的“名譽”,馬雲笑言“自己和阿里巴巴是一路被人罵過來的”。可這又能說明什麼呢?這個世界原本就是“進攻者”生存的世界,只有不斷地進取才有機會。馬雲就是有這樣的能力,可以讓他最需要的人接受自己,然後把自己的“狂言”變成現實,事後讓人稱讚不已。 有這樣一個事實,幾乎任何與馬雲有過深接觸的人,都會莫名其妙地被他“忽悠”幾回。當年在北京幫馬雲做《書生馬雲》節目的同鄉好友這樣評論馬雲,說他就像一劑毒藥,把所有的不可能都變成可能了。比如孫彤宇,他原本是去拉馬雲做廣告的,結果客戶沒做成,反倒成了馬雲的人,而阿里巴巴CFO蔡崇信,也幾乎是在同樣的情況下把自己“談”進去的。 說馬雲是“騙子”也好,是“進攻者”也罷,不得不承認,這個小個子的浙江企業家,身上有一種特異的、讓人無法抗拒的魅力。這種魅力有時候更是一種魔力,叫人心甘情願地聚攏到他的身邊。 在人們眼里馬雲是這樣的人:“瘋子”+“狂人”。每逢節日,他都會把自己打扮成維吾爾族姑娘或江南漁夫。即便是在嚴肅的媒體採訪場合,他也會習慣性地做出各種小動作。對此,他的解釋很簡單:這有助於思維和表達。 他的狂放不羈,突出表現在2005年第五屆“西湖論劍”上。在與克林頓對話時他蹺著二郎腿;在聽張朝陽、丁磊、馬化騰、汪延和經濟學者張維迎論戰,興起時他會直接拿把椅子走到台上,不管三七二十一自己做起了演講;而他的身影偶爾也會出現在大排檔,人們看到他喝得微醉的模樣,跟一大幫人神侃瞎聊,手舞足蹈。 即便是在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的講台上,他也照樣表現得“張牙舞爪”。在這所受人尊敬的大學的講台上,他跟諾基亞總裁精彩激烈的辯論,得到了台下1000多名聽眾長時間的起立鼓掌。 如今的馬雲,已經習慣了別人把他當“狂人”看待!正是因為這樣的從容與不羈,才造就了馬雲的輝煌。 “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馬雲辦不到的。”對於馬雲來說,這句話當之無愧。 馬雲其實狂而不傲,他始終是一個直面現實又憧憬夢想的清醒者。即使阿里巴巴放眼全球都找不到與之抗衡的對手,但他始終持有一種危機意識。就是這樣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卻在2005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發出了這樣的感慨:這一年,我壓力挺大。 同丁磊、陳天橋、李彥宏這些人不同,馬雲非常不“務實”,經常是“不走尋常路”。他經常講的一句話是:賺不賺那幾個億沒什麼了不起的。當時阿里巴巴的收入來源是向誠信通和中國供應商的會員收取年費,這兩個體系的會員均依附阿里巴巴網站。 收入來源雖然單一,但因會員數量龐大並保持迅速增長,使整個集團活得相當“滋潤”,每年的營業收入保持翻倍的增速。從“每天贏利100萬”到“每天交稅100萬”,再到“現在賺的只是零花錢而已”,馬雲火熱的性格讓他絲毫不掩飾自己公司的實力與良好的贏利前景。 馬雲又有些“口無遮攔”,即使談到競爭對手,他也不迴避要與之PK一下。說到馬化騰的騰訊網,馬雲認為自己看不到對方任何的增長。在騰訊也推出自己的免費B2C門戶之後,馬雲則認為這是一步“臭棋”。他認為,當初創立淘寶網的時機和今天的環境已經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騰訊繼續實行免費無疑是一個錯誤。在擊敗eBay之後,馬雲底氣更足,他將競爭的矛頭直接對準了百度和Google。 就是這個“攻擊性”很強的“狂人”,最終將阿里巴巴帶到了香港交易所。 200億美元的市值,使阿里巴巴成為僅次於Google的全球第二大互聯網公司!這樣令人矚目的成就讓人對馬雲充滿了更多的期待:他還會創造出怎樣讓人驚奇的事情呢? 1999年1月,全球互聯網的第一個高潮悄然而至。雅虎、亞馬遜等美國網站的先行者紛紛上市,美國納斯達克的股票一路上揚;楊致遠等人一夜暴富,孫正義等風險投資商獲利幾十倍,就連買了網絡股的股民也賺了個盆滿缽滿。中國互聯網市場也熱鬧非凡,網站如雨後春筍般崛起;新浪、搜狐、網易不但勢頭強勁,而且也在躍躍欲試上市。 此時的馬雲,兩手空空,無聲無息;他的團隊這時不過“十幾個人來七八條槍”,最糟糕的是情緒低落,心中迷茫。 這是阿里巴巴誕生的大背景。 馬雲是一個偉大的“佈道者”,是一個輝煌夢想的“鼓吹者”。隨著阿里巴巴的聲名遠播,愈來愈多的人知道了馬雲的“Ihaveadream”:做中國人辦的全世界最好的公司,做世界十大網站之一,做個102年的企業! 一個18人的創始團隊,經歷多年風雨,依然不離不棄;一個上千人的團隊,能夠無宗無派,精誠團結,在中國近乎天方夜譚。阿里巴巴能做到這樣不能不歸功於企業文化的力量。 阿里巴巴初創時,沒有嚴格的管理制度,也沒有嚴格的工作流程,而是自由爭論,平等決策。 馬雲說,因為自己不懂技術細節,而同事們都是世界級的互聯網頂尖高手,所以自己很尊重他們,他們說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吧。尊重和不干預,馬雲對待工程師一直是這個態度。開始公司裡只有三四個工程師時是如此,後來公司裡的技術人員發展到500人,還是如此。馬雲一直把他們當做一個另類群體,尊重他們、寬容他們,甚至給他們特殊政策和特殊待遇,並為他們的發展開拓了廣闊的空間。 一個網絡公司離不開技術,馬雲時常為阿里巴巴擁有眾多世界級的網絡高手而自豪。在他千方百計吸納人才時,其中很多人都是像雅虎搜索器開發者——吳炯這樣的技術人才。阿里巴巴的工程師分為P1、P2、P3三個等級,但成為P3以後還可以發展。馬雲早就宣布過:工程師可以做技術副總裁,也可以做COO和CEO。阿里巴巴的現任COO李琪就是工程師出身。 馬雲用自己的人生觀給阿里巴巴注入了活力,他看重“團隊、朋友、友情”,這是阿里巴巴價值觀的源頭。馬雲認為阿里巴巴的股權結構很健康,也很合理,股份每個員工都有,最大的股份在管理者手裡。這是個很科學的概念,阿里巴巴不是東方家族企業。 上市是所有網絡公司的夢想和目標,也是阿里巴巴的夢想和目標。上市曾經是激勵阿里巴巴創業者的動力,但不是全部。後來,許多人是奔著上市、奔著阿里巴巴的原始股票來的,後來加盟阿里巴巴的國外高管、跨國公司英才中這樣的人更多。在市場經濟中,為上市、為股票而來,無可非議。但事實證明,僅僅為此而來的人,很難與阿里巴巴共患難。當阿里巴巴遭遇寒冬贏利無望、上市無期時,這些人中的多數就會選擇離開。 馬雲在回顧阿里巴巴的創業歷程時,總結了企業創新發展的經驗,其中有一條就是:堅持自己的理想,初戀情人是最美麗的。 阿里巴巴從成立以來一直備受質疑,都說這個東西不可能。但是馬雲說自己不怕罵,在中國反正別人也罵不過他。這個“火星人”永遠堅信這句話:你說的都是對的,別人都認同你了,那還輪得到你嗎?你一定要堅信自己在做什麼。 馬雲堅定不移地走著電子商務的道路,儘管電子商務也許3年、4年甚至5年都掙不到錢,但馬雲相信8年、10年後一定能夠掙到錢。所以,阿里巴巴堅持把錢投入電子商務中。 到今天為止,馬雲仍覺得自己當時的戰略舉措是對的,在誘惑面前、在壓力面前阿里巴巴都沒有改變。 最初創建“中國黃頁”時,馬雲提出的口號是:打造真正的雅虎。再次創業創建阿里巴巴時,馬雲的想法是:要做一家中國人創辦的全世界最好的公司,口號也隨之演變為“做世界十大網站之一”,兩個口號體現了馬雲的人生境界——狂,卻能激勵人心。 馬雲最值得人稱讚的是,他有一個堅定的信念,並為這個信念鞠躬盡瘁。他堅信互聯網會影響中國、改變中國,堅信中國可以發展電子商務。相信電子商務要發展,必須先讓客戶富起來,如果客戶不富起來,阿里巴巴就是一個虛幻的東西。馬雲希望阿里巴巴為中國創造非常多的百萬富翁、千萬富翁。 最大的財富不是取得了什麼成績,而是經歷過失敗,犯過很多錯誤。失敗過的人,會把握每一次機會。豐富的過程能讓人成長,成長有快有慢,當擁有了別人所沒有的經歷時,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境界。而所擁有的人生境界,決定了人所能達到的高度。企業是人做出來的,高度當然由人決定。阿里巴巴的成績,來源於馬雲的人生境界。 創業者書讀得不多沒關係,就怕不在社會上讀書。 我為什麼能活下來?第一是由於我沒有錢,第二是我對internet一點不懂,第三是我想得像傻瓜一樣。 Ifnotnow,when? Ifnotme,who? 對所有創業者來說,永遠告訴自己一句話:從創業的第一天起,你每天要面對的是困難和失敗,而不是成功。我最困難的時候還沒有到,但有一天一定會到。困難不是不能躲避,不能讓別人替你去扛。九年創業的經驗告訴我,任何困難都必須你自己去面對。創業者就是面對困難。 20世紀80年代掙錢靠勇氣,90年代靠關係,現在必須靠知識、能力! 80年代的人不要跟70年代、跟60年代的人競爭,而是要跟未來、跟90年代的人競爭,這樣你才有贏的可能性。 創業者光有激情和創新是不夠的,它需要很好的體系、制度、團隊,以及良好的贏利模式。 不要貪多,做精做透很重要,碰到一個強大的對手或者榜樣的時候,你應該做的不是去挑戰它,而是去彌補它。 所有的創業者應該多花點時間,去學習別人是怎麼失敗的。 絕大部分創業者從微觀推向宏觀,通過發現一部分人的需求,然後向一群人推起來。 可能一個人說你不服氣,兩個人說你不服氣,很多人在說的時候,你要反省,一定是自己出了一些問題。 一個成功的創業者需要三個因素:眼光、胸懷和實力。 別人可以拷貝我的模式,不能拷貝我的苦難,不能拷貝我不斷往前的激情。 80年代的人還需要摔打,不管做任何事,要檢查主觀原因。 人永遠不要忘記自己第一天的夢想,你的夢想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事情,就是幫助別人成功。 生存下來的第一個想法是做好,而不是做大。 有結果未必是成功,但是沒有結果一定是失敗。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