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任志強也許是對的

第2章 第一章窮人不該都買房

任志強也許是對的 王其明 7727 2018-03-18
因為“只為富人造房”的言論,2006年網友列出了十大想打的人,任志強位列第三,僅排在參拜靖國神社、時任日本首相的小泉純一郎和搞台獨的陳水扁之後。 2010年5月,任志強在大連一次演講時,被現場聽眾扔鞋“襲擊”。 任志強的諸多觀點之中,被大眾批評得最多的是他關於窮人與富人的觀點,這深深地刺激、乃至傷害了國民的感情。也因此,任志強被貼上了一個標籤——開發商的利益代言人。 不過,2009年任志強又一次擠入排行榜,他被女網友們評為“最想嫁的人”。其理由是,女網友願意嫁給一個誠實的男人,而說真話的任志強被當成誠實的象徵。 時過境未遷,重溫任志強的觀點,聆聽反對他的聲音,我們再評說,似乎別有一番感受。

不要讓所有的老百姓都買房子,開發商是為富人造房子的。 現在我國住房私有化率達到了80%多,其中60%多是房改房,13%是房地產開發商提供的商品房,這種私有化比例已經非常高了,讓窮人都去買房一定是錯誤的策略。 如果我的定位是一個商人,我就不應該考慮窮人。如果考慮窮人,我作為一個企業的管理者就是錯誤的。因為投資者是讓我拿這筆錢去賺錢,而不是去救濟窮人。 散佈“富人優先”的論調十分有害,容易激化貧富兩個階層的矛盾,甚至影響來之不易的社會穩定局面。 任志強的講話,代表了一個階層人們的心態和立場。在目前我國房地產開發管理混亂、壟斷以及信息不對稱、不透明,一些人利用手中的權力或者通過金錢等其他途徑買通有權力的人,進而取得和占有稀缺資源的情況下,大談自己是一個純商人,大談富人優先,大談給投資人賺錢,把自己的社會責任丟到一邊,甚至宣揚商人不應該考慮窮人,把社會責任和考慮窮人與企業管理者對立起來,筆者認為是十分有害和錯誤的。

這是任志強“影響”最大的觀點,已經成為任志強的“招牌”觀點,由此,任志強當時被網友評為“第三想打的人”,僅排在小泉純一郎和陳水扁之後。 當勞斯萊斯說只給富人造車,當路易·威登說只給富人生產包,當百達翡麗說只給富人生產手錶時,沒有人責備它們,儘管中國乃至世界,絕大多數人買不起勞斯萊斯車,買不起路易·威登包,買不起百達翡麗表,也沒有任何機構,包括媒體、官方說要讓這些企業承擔社會責任。 為什麼作為商人的任志強說給富人造房,就成為第三該打的人呢? 當前中國老百姓的住房問題解決不了與政府的保障性住房政策有關,新加坡有80%、香港有50%的居民住在政府提供的保障性住房之中,中國內地呢? 合理的住房市場應該是,政府解決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開發商解決富人的住房問題,但如今矛頭總是指向開發商,讓開發商降低價格,造老百姓能買得起的房子,這是大謬特謬!開發商的社會責任是什麼,和其他行業一樣,是生產品質好的產品、不偷稅漏稅、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等。在這一點上,房地產行業做得併不比其他行業差。

作為企業經營者,任志強說的完全是大實話。 在原先的實物住房分配階段,沒有住房購買與支付能力的差別,也沒有對居住分配住房的家庭有收入上的要求。但在貨幣化分配和住房市場化供給之後,收入差別就會突出地表現出來。一些先富起來和收入逐步提高的家庭,通過市場化的方式優先改善和解決了住房問題。但與此同時,貨幣化分配並不能惠及所有的職工和家庭,這無形中拉大了住房分配製度中的差距,再加上勞動就業收入分配上的差別,於是矛盾就集中於未能享受實物分配的住房收益,同時也未能享受住房貨幣化分配的收益及收入差別收益的低收入家庭(包括領取社會保障救濟的家庭)如何解決住房問題上了。而這些低收入家庭,除非大幅度提高家庭收入,否則就永遠無法靠商品房市場解決住房問題。政府無論如何去努力提高城鎮家庭的收入,都一定會有一個相當大比例的家庭,仍長期梯次形地處於家庭低收入的發展階段。任何國家都一定會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家庭無法用購買商品房的方式解決住房問題,這就是我所堅持“不要讓所有的老百姓都購買商品房”的原因所在,也是媒體中所謂“媚富”謬論的基礎。

世界各國政府都在用社會保障住房制度解決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社會主義的中國就更應該加大對低收入家庭的保障。任何國家都無法保證讓所有的家庭都靠自身力量解決購買商品房的住房問題,中國更不應將所有人都推向市場,讓所有老百姓都必須購買商品房。 解決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是政府的責任,而不是市場的責任,絕不能用市場化的方式解決“窮人”的住房問題。如果你們都把“窮人”推向市場以解決住房問題,而不強調建立低收入家庭住房社會保障體系,那會是一種什麼結果?到底你們是在為“窮人”考慮還是在害“窮人”。我不主張用政府的轉移支付解決“窮人”的住房問題,堅持把“窮人”推向商品房市場等於是把“窮人”推向總也買不起房的尷尬境地。

筆者認為,“不要讓所有的老百姓都購買商品房”,並且大放房價上漲信號是一種主觀故意,目的在於:試圖對居高不下的房地產價格推波助瀾,力圖長期維持房地產的高價格,以長期攫取壟斷和超額利潤,而不顧百姓買不起房的現實,不顧百姓不能安居樂業的現狀。任總真的是在為“窮人”考慮嗎?任總所說的“百姓”、“窮人”在房地產業界是如何界定的?月收入2000元,算不算窮人?買100平方米商品房,在大中城市不吃不喝需要20多年,如果按其說的由政府財政撥款和轉移支付解決,這個人群佔相當多的數量,政府根本無法承受。筆者認為,住房與汽車、高檔消費品以及高檔衣服等從它的使用屬性和人們的需要來說是完全不同的。普通老百姓買不起和用不起汽車,但有公交車甚至有自行車可以代步,實在不行步行總可以吧;高檔化妝品消費不起,完全可以不用,還能夠顯示自己的本來面目和自然美;高檔衣服買不起,可以穿廉價的。但是,對於所有的人來說,沒有房子住恐怕不行吧,中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有“安居樂業”之說,不能安居,何談樂業?

筆者也再一次重申,依照國家的財力,靠提供保障房只能解決很少一部分人的住房問題。那麼,大部分人的住房問題如何解決,難道讓他們露宿街頭嗎?而就是解決這很少一部分人的住房問題,操作起來也是十分複雜的。這就像過去價格雙軌制的存在,如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住房也存在著一個準價格雙軌制,必將帶來許多嚴重問題,任總這是在給政府出難題,是把大多數人往絕路上逼,以推脫自己業界和階層的責任,其目的在於繼續實現賺取超額利潤的目的,而不顧政府難處和大多數人的死活。 你既然是一個國有資產的代表,無論捐助多少錢,掏腰包的,說到底還是國家。你只不過是拿國有資金給自己或者說自己的集團買了一個名聲和榮譽。關於企業家的責任問題,筆者還是那句話,把社會責任和考慮窮人與企業管理者對立起來,是十分有害和錯誤的。就是在完全市場經濟的國家,在市場經濟體制非常健全、各項法律法規十分完善的體制下的國家,企業管理者和富人也不會忘掉自己的社會責任。任總,況且你是社會主義國家裡一家國有企業的老總!

人民網專欄作者余豐慧是任志強的一個“老對手”,他們之間有過幾次交鋒。在任志強諸多對手中,這個對手頗為犀利而且他的文章耐讀。 任志強的觀點是,窮人不應該買房子,窮人的房子問題應該是由政府來解決。而反對者的觀點是,窮人有買房的權利,而且開發商也應該承擔窮人買房的責任。 這兩年,政府也實實在在地再次推出保障房工程,切實明確地說要承擔為窮人解決住房問題的責任,政府用自己的行動踐行了對人民的承諾。政府似乎也逐漸認識到了自己的責任,或者說開始有能力、有行動地履行自己的職責。越來越多的窮人,其住房權將越來越多地依賴政府,而不是一味地去指責開發商。 過去中國都是“窮人區”,現在出現“富人區”是很正常的,就像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一樣,也要讓一部分人先住進“富人區”,以後才能都變成“富人區”。

只有把不同的功能區:窮人區、富人區、商業區、工業區通過地鐵更好地融合起來,把不同階層的人融合起來,才能解決目前大城市遇到的最大困難——交通擁擠的問題。 任何社區都不能有圍牆,因為社區就是城市的一部分,不能人為地把社區活生生地從這個有機體中割裂開來。而社區中大量的圍牆阻斷了城市交通,讓這個城市不方便,沒有效率,很多人可能沒有意識到,是社區的圍牆使城市交通量劇烈增加。 按照財富的多少來評判人的素質高低是不對的,社會不和諧的最大根源就是貧富懸殊。當然,這種貧富的懸殊並不是房地產開發商蓋房子造成的,也不是因為他們要劃分窮人區和富人區造成的。但是,如果房地產開發商在建房的過程中一定要把窮人區和富人區分開,就會增加這種不和諧。

這是一場引起全社會大討論的問題,關於“窮人區和富人區”的問題,它涉及社會最敏感的一根弦。顯然,潘石屹在這場爭論之中,獲得了民意支持,成為“正方”代表人物,任志強則成為“反方”。 但事實正如任志強所說,當前中國窮人區、富人區越來越明顯,很多規劃區域都是明確希望建高尚住宅區,何謂高尚住宅區?這不就是赤裸裸的富人區麼?很多城市劃出地方,建保障性住房基地,這不是事實上的窮人區麼?為什麼現在各城市都將保障性住房區域單獨劃出來,而不是毗鄰高檔住宅區?這是地方政府擔心,會影響周邊地價,影響了城市的土地收益。 任志強的擔憂越來越成為現實,而他所呼籲的政府逐步將窮人區改建成為富人區何時能實現,卻是遙遙無期。

窮人區與富人區的劃分是社會與消費人群自然選擇形成的結果,並不是靠開發商的有意識的建築而人為形成的,而是政府意圖、城市規劃、社會保障能力、經濟發展條件、居民消費能力、資本實力等多方面因素組合而成的必然結果。 我所說的窮人是中國目前收入水平最低的30%的城市家庭(按國家統計局的分類),而小潘(潘石屹)說的窮人大概是比他的財富數量略低的人群。 別誤解了我的原話中一個更重要的部分是,在目前的發展階段,一個原本全是窮人區的城市要發展與改造必然會出現窮人區與富人區(指的是發展過程中的一種過渡性現狀),只有不斷地將窮人區改造為富人區才有可能消滅窮人區,最終全變為富人區而實現小平先生提出的共同富裕。 這種“無知”不是相對於你,而是相對於城市建設這個豐富的話題以及我們城市中包羅萬象的現象。城市建設的確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涉及方方面面,窮人區、富人區這個話題的討論是很有意義的,對我們城市的發展、對我們的子孫後代都很有意義。 窮人和富人在未來不可能是兩個勢不兩立的階級,他們完全可以共同相處,並且給對方創造和提供機會與環境。 00從理論上說,這樣的規劃行為應該對周圍地區提供幫助,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典型的情況是,這些被肢解的地區生出快速增長的惡性腫瘤。為了以這樣的規劃方式來給人們提供住宅,價格標籤被貼在不同的人群身上,每一個按照價格被分離出來的人群都生活在對周邊城市日益增長的懷疑和對峙中。 在這場論戰中潘石屹顯然是在扣帽子,用道德觀點來談問題,上升到大是大非的“主義”,而任志強討論的是現實問題。這個“問題與主義”之爭,往往都能在有關任志強的諸多爭論之中得到體現,任志強是用數據、用事實說話,而反對者總是給他扣上大帽子,這些大帽子徹底反映出民眾對開發商的不滿。 正如任志強所說:“給富人蓋房子既不違反法律,也不違反道德觀念。中國的中等以上收入的家庭也是中國的公民,也有享受生活的權利。如果沒有今天的富人區出現,就永遠不會有將窮人區變成富人區的那一天。當城市改造的速度與經濟發展的速度被道德觀念約束與捆綁時,並不會縮小貧富差別,更不能盡快將窮人變成富人。” 我經常說,在一棵蘋果樹上可能有一個爛蘋果,在某一個城市,可能有某一個公司的情況是惡化的。從整個行業來說,要拉動中國的經濟,不管是要克服GDP(國內生產總值)的問題還是CPI(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問題,最後不能不靠房地產行業。 如果這次經濟大幅度下滑,等再拉動經濟的時候,首先要依靠的依然是房地產。如果我們現在都在想讓窮人去買房子,可能導致的就是美國的次級貸。如果想拉動中國消費,又不願意讓富人花錢買房子或者擴大消費,可能也拉動不起來。 我們的消費常常處在一個膠著的狀態,很重要的是,政策是鼓勵窮人消費而不是鼓勵富人消費,這可能就會出現問題。我們可以看看發達國家,他們更多的是讓富人拿出更多的錢進行奢侈品消費,獲得更多的稅收向窮人轉移,而我們恰恰缺少這樣一個環節,會出現窮人的錢都花光了也拉動不了基礎消費。讓更多的窮人去購買那支付不起的房價,銀行給以更優惠的貸款,只能增加信貸風險。 最近看了不少專家和學者的文章,這些文章都把中國的樓市按揭貸款等同於美國次級貸款危機。他們主要有這樣的論調:1.中國樓市高房價帶給銀行業很大的風險,銀行可能會出現次級貸級別的壞賬;2.對房地產的調控不要僅局限在資金面,而要進行更為嚴厲的調控措施,甚至不排除推出征收物業稅政策,並在適當時機取消商品房的預售制度。 世界流動性對區域經濟的影響是很可怕的,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就是例子,至今東南亞經濟才剛剛恢復元氣,所以警惕世界流動性要如同防範吃人的老虎機一樣!產生世界流動性的原因有兩個:一方面,各國央行濫發紙幣和美日的低利率;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商業、金融機構的信用擴張,所以金融創新是個老虎機,我們倖免於穩健的金融政策,才躲過一劫。 從2008年的數據來看,世界流動性已經逐漸湧向和影響中國,所以我們不用擔心中國股市,股市創出新高。我們最應該擔心的是樓市和製造業的衰退!價格普遍抬高的現像已經發生了,並且在我們身邊蔓延:物價飛漲,包括房價在一年內漲幅100%以上。如果不能有效遏制國際流動性,那麼中國一線城市的樓市會再翻一倍,那時候我們的每個家庭將為國際游資的投機買單。 從目前中國建設銀行發布的2007年按揭貸款數據來看,購房貸款的壞賬率不足千分之三,位列所有貸款中的最優資產,所以能夠看出目前的購房貸款仍然集中在社會財富集團手裡。這個階層是社會精英階層,和美國的次級貸款的業主完全屬於不同的兩個階層,同時表明了中國的城市化才剛剛開始,我們不用擔心中國的樓市按揭貸款的優良性。 投資也好投機也罷,購房者一定會尋求投資購買溢價,因此二手房的價格不會回落,二手房價格在漲,一手房預售價沒有理由會降。所以我建議客戶在今年應該購房,尤其是下半年,應該果斷入市,不排除2009年瘋漲的可能,以免踏空樓市。本輪的調整週期最快到10月份、最慢到2009年上半年結束。 從人民幣升值的角度來看,只要人民幣還在升值,房價就不會有很大幅度的回調。希望大家理性地看待這個問題,畢竟樓市的穩定對大家都有好處。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國銀行界的按揭和次級貸沒有什麼相同之處,一個健康的、良好的樓市信用體系在支撐著中國樓市,中國樓市不會出現極端的情況。也奉勸那些大砲專家和學者不要危言聳聽、譁眾取寵,在搞清楚最基本的次級貸的定義後再來發表議論。 “讓窮人買房會導致次級貸”這個觀點可以說是任志強的“窮人不該買房”觀點的一貫延續。不過,本觀點提出之後,並無太多的反對聲,因為當時金融危機剛剛開始,社會各界如臨大敵,並不知道未來經濟形勢會怎麼樣。 如今看來,政府也確實再次選擇了以房地產行業來拉動經濟增長,政府的政策是鼓勵購房、放鬆銀根、降低首付成數、降低購房的利率,這些在客觀上都有助於低收入人群購房。 當然,中國沒有出現窮人大規模購房的現象,到目前為止,也尚未出現次級債徵兆。 我認為每平方米七八萬元的房子,降一半你也買不起,就不該討論它。就像我們買汽車的時候討論勞斯萊斯,它和汽車降價有什麼關係,你本來也不是坐勞斯萊斯的人,老百姓更關心的是每平方米15000元以下的房子。 這話聽起來放之四海而皆準,但事實上卻漏洞百出。聽起來很有道理,可是高房價讓部分稍富的人降低了購買標準,富人降低了消費層次,因而擠壓了稍窮的人的消費能力,最終導致本該買得起的任志強所謂的品質差點的房子也被富人買走了,於是結果就成了窮人還是買不起。究其根本原因還是房價普遍過高,所以高房價不但是富人的問題,也是窮人關注的問題。房價上漲,匹夫有責。 其實這次任志強說的也是大實話。社會是分層的,不同階層的人消費不一樣的產品。正如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去瑞士滑雪、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去太空旅行、也不是所有的人能擁有勞斯萊斯的道理一樣,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住得起豪宅。 窮人是不應該去關心高價房的,最多是把它作為人生奮鬥目標來激勵自己。當然房地產市場是一個整體,房價上漲了,窮人能買得起的房子也漲價了,這是對的。但每個人都該明白,最窮的人如果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買房,還有政府提供的保障性住房,因為政府有責任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居住權、有住所,儘管這住所不見得所有權歸自己。 你們別再為窮人擔心了,他們反而是購房的主力軍! “富人”的定義是“積累了大量財富的人群”,而“窮人”定義是“日常收入低的人群”,但是,據我們調查發現,實際上日常收入低的人群不一定是窮人。 我不知道為什麼你們總是為窮人擔心,在統計學中的一部分低收入人群,事實上都是巨富,比如“富婆的老公”和“富翁的老婆”。他們中很多都不工作或工作很次,屬於統計學中的低收入人群,但卻是高消費者,售樓處裡經常可以見到這群人,而且低收入人群是在不停地變化的,今年是低收入,明年可能就不是了。 為什麼房子賣給了富人?這其實是一個偽問題。不是因為房價太高,只有富人能買得起,所以房子都賣給了富人;恰好相反,正是因為大部分房子被富人買走了,所以房價才高。 現在的情況是,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而富人不僅買得起大房子,還能購房投資——缺少投資渠道是大量資金湧入房地產投資市場的原因之一。 在中國,金融產品比較單一,金融創新的步伐還遠遠跟不上經濟發展和財富積累的速度。而自主投資實業又受到諸多准入限制,制度成本和交易費用也比較高。在這種情況下,許多資金進入不動產和原材料市場,其實也是無奈之舉。 當然,除了富人之外,加入房地產投資的還有很多中產階級和普通市民,他們大多屬於跟進性質,節奏比投資主力要慢半拍,因而市場一旦出現波動,他們將是最大的受害者。 從1998年到2004年,住宅均價累計增長了43%,而居民可支配收入累計增長了72%,存款餘額累計增長了158%,居民平均財富的增長遠遠高於住宅均價增長。由此可見,中低收入家庭買不起房,原因並不是房價收入比太高,也不能簡單地說是因為商品房太貴。那麼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問題的癥結就在於我們看到的房價收入比是個“平均數”,而掩蓋了居民收入差異較大引發的買房能力差異。 一些數據顯示,我國城市居民最低收入的1/5人口只擁有全部收入的2.75%,僅為最高收入的1/5人口擁有收入的4.6%。從這個數據來看,最富有的20%的人,差不多佔有全部收入的一半。而越富有的人,可以用來買房的錢佔其全部收入的比例就越高。因此從房屋的購買力來看,20%的富人,恐怕佔據了還不止半壁江山。 這是被稱為升級版的富人買房論,也有觀點稱,這是任志強原有觀點的修正版。不過,似乎任志強並沒有改變觀點。因為任志強這裡所說的窮人,是假窮人,非真窮人。是因為太富有了,不需要努力去掙錢,所以成了統計上的窮人。 所以,任志強並沒有對自己的觀點進行修正,讓任志強改變觀點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倒是王石說出了實情,中國富人購買了房子,這才推動了房價上漲。所以,從根本上說,任志強和王石的觀點並不衝突,任志強不過是正話反說而已。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