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王石管理日誌

第270章 9月26日註重年長職員的培訓

王石管理日誌 陆新之 861 2018-03-18
万科本身就是一所大學校,從員工入職一直到退休都在對他們進行培訓,對員工的培訓是貫穿始終的。但是,從員工退休角度來考慮,現在的培訓系統是存在問題的,員工退休之後,不是不干了,而是要做很多事情的,對於要幹的新事情而言,原來在万科的儲備就顯得不夠了,隨著社會和行業的進步,需要不斷地進行充電。 現在,万科的員工到了退休年齡不僅是要身體很好,而且對於將來退休之後做什麼也要有儲備,到了60~65歲,万科的職員仍然還是有價值的,除了從万科領取退休金外,還應該從社會上得到合適的收入。從2004年開始,就要把這些學習的東西具體化。 20世紀90年代的時候,一批日本退休專家到中國受聘,引起很多社會關注。這是以供需雙方互有所求為條件的。中國正需要大量技術專才,而20世紀三四十年代出生的日本技術專才正迎來退休高峰。這批人是日本經濟奇蹟的締造細胞。現在,這批專才按規定要退休了,把他們招聘來,無疑是又好、又快的技術引進。

“老齡化”是中日乃至國際社會共同關注的課題,日本退休專家受聘於中國企業,不單是人才跨國流動的問題,也是每個國家、每個人都應關注的人文關愛問題。日本在這方面有很多耐人尋味的現象。在東京等大城市乘坐出租車,你會看到年過花甲的老齡司機比例非常高。他們一身製服,手戴白手套,神情既沉穩又灑脫,駕駛技術熟練穩健,見顧客有大件行李就會下車麻利地抬進後備箱。 讓老齡人才發揮餘熱,不僅需要全社會觀念與意識的轉變,更要創造出與之匹配的體制條件和製度環境。如日本大學教授可以多次“跳槽”,工作到70歲。這靠的是寬鬆的人才流動機制和肯定老教授價值的製度安排。 中國也在快速走向老齡化社會。然而,社會保障、公園綠地、養老設施都太缺乏,特別是鼓勵再就業的社會意識和製度改革更是嚴重趕不上需求。所以,万科有意識地培養年長職員,尤其是為那些即將退休的職員,提供更有針對性的退休之後的培訓,這對於社會來說是很有用的幫助。

年長職員曾經為公司建立功業,如何善用他們的經驗,使之小為企業、大為社會服務,使他們不感到空虛和失落,這也是成功企業家需要回答的現實問題。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