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野蠻生長

第63章 十四、幸福

野蠻生長 冯仑 2970 2018-03-18
在現實生活中,關於幸福和不幸福要從兩個方面看,即我們的慾望與滿足慾望的手段及能力之間是不是能夠平衡。 如果有了一個慾望,然後通過自己的能力或者外部提供的條件使這個慾望得到了滿足,你會有一種幸福感。滿足的程度越高、強度越大、時間越長,你會越幸福,滿足的過程當中如果又有新的滿足加進來,你會備加幸福。 當這個平衡被打破,你會感覺到不幸福,會感覺到痛苦。慾望本身在那裡,我們改變不了;但我們可以想辦法提高我們的能力,去奮鬥,獲得更高的財富、能力,甚至權力。於是我們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包括權力、意識和奴役別人的方式滿足自己的慾望。 在滿足慾望的過程中,對慾望的排序是不一樣的。有的人首先想滿足的是物質的慾望,有的人是人際關係需要的慾望,還有一種純粹是要滿足精神的需要,比如對國家、民族、理想或者是藝術欣賞或者道德追求。不管怎麼樣,慾望表現為一種奮鬥,表現為一種資源獲取,表現為對外部環境的博弈。這樣就出現了很多故事,多數人想通過奮鬥使自己達到一種幸福狀態,結果卻往往並不幸福。

小到我們做生意,大到追求國家民族的複興,膨脹的慾望往往導致很多悲劇。從做生意來看,比如前兩年健力寶突然被收購,收購健力寶的人叫張海,從河南一個小城市來,早年練過一些特別的功夫,後來跟所謂大師學藝修行傳道,然後做了些生意。他怎麼突然會有3個億收購健力寶?大家都看不明白。他說自己炒股賺了錢,然後擁有了健力寶。接著我們就看到健力寶開始不斷出鏡,一會兒健力寶足球隊員跟人打架,一會兒又出了新飲料叫“第五季”。但可悲的是兩年以後這個人出了問題,然後被曝光說他其實沒錢,這些錢都是一個叫祝維沙的人給的。因為張海自封是“大師”,在傳道時認識了祝維沙,然後張海就跟他借了1個億,他的慾望是要收購健力寶。 張海憑著一張巧嘴最後把整個事情串起來,但他畢竟沒有財務能力,他的慾望和能力發生了非常大的衝突;收購後他又不懂管理,結果大量產品賣不掉,所有的研發、市場行為都變成對現有資源的損耗,引起了更多的矛盾;後來他又想把健力寶賣給北京一家企業,脫手跑掉,對方發現不對,於是打官司,最後把他抓起來。關起來後才發現他本身沒有能力。我想起早年上海一個高科技上市公司的老闆,有人把他介紹給我。當時知道這個人是炒股票的,背後有一個浙江的大姐大在支持他,但我不知道具體的來龍去脈,後來才發現他的慾望跟能力差距太大,以至於他最後駕馭不了整個事情,只享受了短暫的快樂,接下來全是痛苦。

當能力和慾望差距太大的時候,即使再有雄心,也很快會讓你為這個慾望付出不容忽視的成本。 還有一個故事是最近正在發生的。有一個上市公司的大股東,用定向增發的方式把號稱100億的房地產資產注入進去。他宣布正在註入過程中,市場就開始有積極的反應,連續42天漲停板,兩三塊錢的股票漲到幾十塊錢,這個公司的市值到了1400億,人們都認為此人背後了不得。他說他有很多資產,而且還不負債。 100億放進去,他在這個公司占到了法律規定的最上限80%的股份,同時還被發現他可能在二級市場操作,因為他在市場上相關的一致行動控制了股票的9.9%,因為到5%要舉手,10%要要約收購,怎麼那麼巧正好是9.9%呢?於是市場上就開始有非常多的人關注這件事,正在這時候爆出一個醜聞,他們注入的資產包括瀋陽一個東北國際大廈,號稱東北第一高樓,卻原來連開工手續都沒有。沒有開工證,法律手續就不全,他用來注入資金,這牽扯到是否有欺詐的問題;還有其股票連續42天漲停,涉及是不是有人操縱股價的問題。媒體開始曝光,曝光後出現連續7個跌停,股價開始一路往下掉,在這種情況下相關部門開始進入全面的調查,這事變成了一個要徹底清查的大案。

這件事情反映出一個什麼教訓呢?噹噹事人自己的能力沒有變化的時候,卻把慾望提到了重組上市公司的最高邊界,可見他對自己的慾望完全沒有管理,而他又把慾望放到了最大:第一在法定的持股比例上他要達到80%;第二在股市上的操縱,別人給了10%的界限,他正好做到9.9%。這就使得慾望高度膨脹,同時又不能夠得到現實法律的支持。這和前邊的故事一樣,能力和慾望的差距已經太大了,結果避免不了失敗。失敗之後就陷入調查,我相信這個故事就這樣結束了,他不可能再度成功。著名企業發展過程中最大的問題很多就是這樣,能力和慾望之間的平衡掌握不好,要么是慾望在那裡能力不夠,要么是能力沒有變化,把慾望隨便調得太高,以至於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變成了痛苦的奴隸。

政治家也往往會犯這樣的錯誤,比如伊拉克的薩達姆。薩達姆是中東的強人,當時他要稱霸中東,他的軍事力量已經上升為世界第七位,他的慾望和他的能力以及他周邊的關係出現了衝突:他侵占科威特,被美國人和聯軍徹底擊毀,兩伊戰爭打了10年,把整個國家的人均GDP從7000美元打到了1500美元。他最後跟美國堅持正面衝突,在伊拉克本土開戰,美國人用40天摧毀了他的政權,使他成為俘虜,在兩年之後被絞死。英雄本身往往會誇大自己的能力,會把自己的目標、慾望,道德化、意識形態化和神聖化,但這不能表明或換來能力瞬間的提高,所以當能力和慾望之間產生衝突,面臨的挑戰、困難和壓力仍然是不可解決的。 很多人追求滿足慾望的手段反倒是放大自己的慾望,以為這樣就會更幸福。現實世界往往強調如何管理滿足慾望的手段、條件和外部環境。有趣的是宗教,宗教不去管理滿足慾望的手段,宗教只去管理你自己內心的慾望。第一看你的慾望從哪裡產生,這是因果。不去管果,想辦法把因做好,這是管理慾望產生的根源,讓你減少最初的原欲。管理好這個以後,你就可以管理自己慾望的數量、慾望的方向、慾望的長短。如果退一步,慾望沒有管好,他會讓你自我反省,把這個原因歸咎於自己對慾望的管理還不夠好,還要繼續管,而不是說慾望錯了。再复雜的宗教都是圍繞克制、管理、調整、協調你的慾望展開的,認為慾望是一切後世痛苦的源泉。如果慾望管理好了,一切幸福就在眼前。

比如有一杯白水,可我想喝甜的水,於是痛苦。宗教就會教我本來就不該喝水,我不應該有這個慾望,那麼我喝了一口不管什麼水,已經超過慾望了,於是很幸福。這就是現實的道理和宗教道理之間的差距。按照宗教的眼光來看,我們現實的幸福應該遠遠大於大家的感受。為什麼呢,現實這些物質條件對於我們的基本慾望來說完全足夠,也就是我們在任何地方只要把慾望調低,就會快樂幸福。宗教信仰者內心的衝突遠遠小於現實奮鬥者的衝突,宗教會給人安靜,現實讓人奔波。所以從幸福感上來看,宗教信仰者感覺到的幸福會大於現實人的幸福,因為他們的成本低。按宗教的方式管理自己的慾望成本很低,吃齋、念佛、懺悔、行走,比如釋迦牟尼就能很好地管理慾望,最後修行變成了一個佛。

反過來你要變成薩達姆,變成剛才講的張海,成本就太高。當你的手段還沒有滿足慾望的時候,而你的慾望又膨脹了,於是你就會陷入無限痛苦的深淵。所以人生要不斷地調整,提倡一點宗教精神,多一點奮鬥的願望,把這兩件事情做一個調和,然後既不斷奮鬥又合理控制自己的慾望,這樣事業才能穩定。 20世紀90年代初大家追求暴利的時候,王石說超過25%的利潤不賺,這就是管理慾望。雖然不是宗教,但是他知道要管理慾望。所以真正成功之人是會管理自己的慾望的,這樣才能保持他的能力和外部的環境以及目標之間的平衡,這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偉大是管理自己,不是領導別人。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