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俞敏洪管理日誌

第110章 5月31日“土鱉”與“海龜”的交融

俞敏洪管理日誌 张翼 903 2018-03-18
一隻“土鱉”帶著一群“海龜”在那兒猛幹、實幹、傻幹,成就了新東方,就是這樣。我屬於“土鱉”,新東方的很大一部分教師、管理人員都是“海龜”。 “土鱉”帶著一群“海龜”,為什麼能成事兒?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因為中國的商業環境不夠濕潤,比較“乾旱”,“海龜”在這樣的環境中待久了會失去方向,“土鱉”本身就土,一直是在泥水里打滾,所以沒什麼不適應,反而活得很自在。 “海龜”的優勢也顯而易見,他們有著先進的理念與職業化的心態,有助於把事業做大。 “土鱉”和“海龜”在一起,不離不棄,終成大業。 徹底放下北大教師的體面與尊嚴,以個體戶的身份開辦英語培訓班,1993年創業伊始的俞敏洪內心糾結而苦痛。但是兩年後,他和妻子聯手創辦的“新東方”英語培訓機構已經招收到數百名學員了,在當時,那是一個龐大而驚人的數字。

1995年,俞敏洪下定決心要把兩個人從國外請回來一起創業。這兩個人,一個叫王強,是俞敏洪的大學同班同學;另外一個叫徐小平,是俞敏洪在北大讀書期間的師長。 1995年11月8日,俞敏洪打了一個國際長途電話給遠在加拿大的徐小平。因為沒有計算好時差,電話撥過去的時候,加拿大正值深夜。電話聽筒里傳出了徐小平沙啞、疲憊、無力的聲音——“Hello”。當時的俞敏洪產生了一種本能的錯覺,“激情四溢的徐小平完蛋了。留學生活怎麼讓一個人如此有氣無力?難道是被生計所迫?” 後來,俞敏洪到了徐小平在加拿大溫哥華的家中,兩人相對而坐喝啤酒,幾杯啤酒下肚,徐小平開始懷抱吉他瘋狂地歌唱、哭泣、吵鬧。 在海外打拼的徐小平們,壓抑而愁悶。 1995年年底,徐小平回到北京,攜帶著兩個皮箱,還有一個“中國夢”。那天,俞敏洪興沖沖地開著自己那輛紅色大發牌汽車去機場接徐小平。

同樣是1995年,王強領著俞敏洪參觀普林斯頓大學,兩人正在校園裡轉悠,迎面走來幾個中國留學生,他們異口同聲地喊叫起來:“你是不是北京的俞敏洪老師?我們上過新東方培訓班啊。”這個情節打動了王強,使他痛下決心終止了美國式的中產階級生活。 1996年,王強回國加入了新東方創業團隊。 “土鱉”與“海龜”的衝突與交融,推動了新東方擺脫個體戶的草莽時期。 文化的衝撞與融合能夠帶來運營的質變。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