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中國超過美國還要多少年

第13章 第八章我們自己來印錢購物

次貸危機是從2007年8月開始席捲整個美國並逐漸蔓延全球,釀成全球金融危機的。我前面已經說了,本來美國完全沒必要去捅破次貸漏洞的,繼續印錢填補漏洞就行了。不過,既然它捅破了,那金融危機就真的來了。然而,自始至終美國也就是金融危機,而沒有經濟危機,因為它本來就是一個空殼經濟,哪裡有經濟危機。要說有,那就是他們的百姓不那麼容易借到錢去買“中國製造”了。 而中國則相反,從次貸危機在美國全面爆發的第一刻起,中國開始了經濟危機,很簡單,美國是中國製造業第一大的出口市場,次貸危機就是讓美國人一下子沒錢買東西了,中國的產品就賣不到美國了,中國沿海製造業的中小企業立馬成片倒閉。這不是經濟危機是什麼?你把馬克思請出來,他也得說這是經濟危機,因為這恰恰就和他定義的經濟危機是一回事:生產過剩(產品賣不出去)、大量企業倒閉、大量工人失業。

當然,我前頭說了,今天的資本家基本上不會生產過剩,而是產能過剩,他們今天發現苗頭不對,明天就會解僱工人、減少產量,而不會出現大量產品積壓的情況。早在2008年年底,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課題組(以下簡稱人大課題組,負責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楊瑞龍教授)就對中國將要面臨的這種經濟危機做出了預測。他們當時預計2009年潛在GDP缺口將進一步擴大,總供給與總需求的不平衡進一步惡化,2009年潛在GDP缺口比2008年平均惡化了85.3%;失業水平將進一步擴大,2009年中國的失業規模將會接近3200萬人,調整後的失業率也將由2007年的7.1%攀升到9.3%左右。世界經濟將深度下滑。這會對中國出口帶來嚴重打擊,使得中國外需下滑的幅度遠超過2008年的水平。同時,由於中國出口收入彈性很高,出口對於主要貿易國的國民收入增長較為敏感。歐洲、美國、日本三大經濟板塊的同步大幅度下滑將對中國的出口帶來直接的深度衝擊。

因此,對中國當前經濟影響巨大的出口和進口增速將雙雙持續回落,其中出口增速下滑更為劇烈,預計出口增速將下降6.9%,進口增速下降6.1%。這導致2009年貿易順差較2008年減少146億美元,貿易順差的增長速度為-5.5%。與2007—2008年不同的是,2009年中國出口的問題不是內部成本上升與競爭力下降的影響,而是外部需求下降的衝擊。 2009年金融危機對美國、歐洲、日本的實體經濟帶來的實際衝擊,其進口需求的下降才將全面顯現。這種需求衝擊,很難利用人民幣升值減緩、出口退稅率提高以及出口補貼等供給方刺激政策來緩和外需的下降。當然,我們幸運地看到,無比強大的中國政府在2009年用凱恩斯主義的方法打敗了經濟危機,4萬億(2008年11月推出)基建工程砸下去,立馬消化了鋼筋水泥的過剩產能,從而也彌補了出口驟減導致的GDP增長缺口,中國經濟在2009年成功保八,全球一枝獨秀。

但是我們必須看到,凱恩斯主義的方法已經越來越不適用於中國,因為中國的基礎設施已經不薄弱了,鐵路、高速公路和其他設施都已經不錯,如果繼續搞出來的基建工程都是沒什麼用的工程,新修的高速路上沒車走。那麼4萬億的效果就是消化了今天的產能過剩卻換來明天更大的產能過剩。此話怎講? 一方面,4萬億的基建有可能會導致建築材料廠商擴大其產能,請注意,如果沒有4萬億,這些廠商本身產能就已經過剩了,4萬億砸下去讓他們的產品突然又供不應求了,那他們很可能新增生產設備、擴大廠房,也就是擴大產能。那麼一旦4萬億花完了,水跌船落,這些企業又被打回原形,那時候他們面臨的是比4萬億之前更大的產能過剩。 另一方面,四萬億建出來的那些東西,很可能本身就是“產能過剩”的,比如西部沒車跑的高速公路,這就是“產能過剩”的高速公路(如果你把高速公路承載汽車跑這個事情看成是高速公路的“生產”的話,就可以說沒車的高速公路是產能過剩的告訴公路),同理那些遍地開花的一個公務員分一間還剩餘不少的政府辦公樓也是產能過剩的辦公樓。

我不得不說,中國,有比凱恩斯主義更好的選擇。是什麼選擇呢? 那就是中國自己印錢購物消費自己的各種過剩產能。 說了這麼多印錢購物,我覺得有必要對這個東西本身做一個較為嚴格的解釋了。印錢購物絕不是我拍腦袋想出來的,而是進行了長期的苦苦思索。這整個思考過程的開始就是對消費瓶頸經濟的研究。消費瓶頸經濟也就是東西賣不出去的經濟,也就是產能過剩的經濟,也就是馬克思那裡的生產過剩的經濟,也是凱恩斯那裡的有效需求不足的經濟,更加是克魯格曼那裡的“增長型衰退”的經濟。這一切都說的是一回事,工業化以來的人類經濟,普遍存在著消費跟不上投資的現象,整個社會的生產能力遠遠大於全社會對商品的購買需求。事情就是這麼簡單,這個社會有能力生產100輛自行車,而有能力並且想買的只有50輛,那麼剩下50輛就是過剩的產能,基本上所有產品都是如此。

馬克思是怎麼解釋這種現象的原因的呢? 很簡單,他認為這是由於資本家對工人的殘酷剝削導致的,因為資本家拿了太多,工人拿的太少,然後呢?資本家進一步擴大生產,而工人的消費能力進一步萎縮,這結局就是資本家生產出來的產品賣不出去。 於是就發生了諸如農業資本家向河裡倒牛奶的事情,也就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你現在看那個時代的資本家會覺得挺搞笑,他們怎麼這樣蠢呢?為什麼不調查清楚市場的供求信息而決定自己的產量,搞到最後形成了生產過剩,多生產的產品還要毀掉。 事實上,不是他們蠢,而是客觀條件的限制,你看今天的資本家智商也沒增長,但是由於信息發達,供求信息都可以通過互聯網查的一清二楚,所以就不存在生產過剩了,而只存在產能過剩——資本家們沒有把多出的產品生產出來,儘管他們是有能力生產那些產品的,凱恩斯是怎麼解釋的呢?他是用消費者的三大心理定律來解釋的,這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用大白話說就是,隨著你賺的錢越來越多,你用於消費的錢佔你收入的比例會越來越小。

比方說,你18歲的時候每個月賺500元,這些錢你幾乎全部都會花掉,因為你要活下去差不多就得花掉這麼多,這時你的邊際消費傾向是百分之百的,到你20歲的時候,你每個月賺2000元,很可能你每日仍只花500元,剩下的錢你存起來了,這時候你的邊際消費傾向是25%,因為你每日領到的2000快錢,你都只花掉500元;當然,假如你40歲的時候不小心成了億萬富翁,年收入上億,那麼你這每一年新賺的一億元錢很可能就花掉了一百萬,這時你的邊際消費傾向就是低得不得了——只有0.1%了。 這種邊際消費傾向遞減的規律意味著什麼呢? 很簡單,會導致全社會有效需求的嚴重不足,也就是全社會的人願意(當然必須也有這個能力)花在消費上的錢嚴重不足。這就導致產能過剩,消費成為製約經濟發展的瓶頸。

克魯格曼是怎麼說的呢?他把這種消費瓶頸經濟形態叫做“增長型衰退”:“一個經濟體仍在增長,但增長的速度趕不上產能的擴張,於是,閒置的產能和失業者越來越多。”克魯格曼認為他的蕭條經濟學的核心概念就是“經濟的需求面失靈——私人消費不足以充分利用可用的生產能力。正因為沒有充足的消費需求,一個接一個的經濟體遭遇衰退,無一倖免:20世紀90年代起歷時10年的日本,1995年起的墨西哥,1997年起的泰國、馬來西亞、印尼、韓國,2002年起的阿根廷,2008年起的所有國家。”克魯格曼的這些說法其實毫無新意,和馬克思幾百年前說的沒什麼區別,和凱恩斯說的也是一回事。所有的經濟學家都會認同這一點,產能過剩是一種經濟困境或者是災難,從全社會的角度看,這是一種巨大的效率浪費,因為整個社會本來可以生產多得多的產品,從而能使得人們過上比現在富足得多的生活,然而,由於各種因素導致的消費不足,愣使得這些商品不能被生產出來。一句話,這是個巨大悲劇,是一個人類有能力生產卻不能生產的悲劇。

怎麼走出這個巨大的悲劇呢? 馬克思的方法我們都很熟悉,那就是公有製和計劃經濟,公有製可以消滅剝削,沒有了資本家的剝削,工人分得的部分就多了,消費需求就旺盛了,就不會導致產品賣不出去了;計劃經濟呢,則解決了利潤限制生產的問題,資本主義的產能過剩不就是因為沒有利潤而不能進行生產嗎?那好,在計劃經濟中,生產不是為了追求利潤,任何一家工廠你只管按照政府的命令開足馬力生產,能生產多少就要生產多少,一點過剩的產能也不留下。怎麼樣,很完美吧。你會發現這樣的安排的確實現了生產力的最大發展,一點也不浪費,整個社會獲得了最多的產品,從理論上講,馬克思的社會主義社會可以讓人民過上最富足的生活,因為它的產品最多嘛。然而,理論是一回事,現實又是另一回事。世界各國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實踐幾乎都無一例外地取得了相反的結果:他們的生產效率非但沒有超過資本主義,反而要比“產能過剩”的資本主義國家還要低得多。

為什麼會這樣? 問題不在理論,而在於實踐,自私的人不可能在公有製經濟裡賣力干活。 凱恩斯是怎麼解決同一問題的呢? 那就是我們現在非常熟悉的凱恩斯主義,就是政府乾預經濟,通過政府的財政擴張、大興土木去消化全社會的過剩產能。這是非常管用的,1930年代的美國就是靠著這個走出了大蕭條。 1980年後的中國也在持續、反複使用凱恩斯主義,這一次中國政府的四萬億投資也是這玩意兒,多虧了這4萬億,中國才實現了保8。 我思考的結果是什麼呢? 首先是不能拋棄市場經濟,計劃經濟解決產能過剩只在理論上行得通,在實踐中行不通。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怎麼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完全解決消費不足的問題,讓社會生產實現在現有生產能力的條件下最大化,從而產品最大化、人民生活最富足呢?思考的結果就是印錢購物。

凱恩斯主義其實就是印錢購物的一種,只不過它是政府在花錢,政府在購物,政府是靠著財政赤字、發行國債籌集資金實施凱恩斯主義政策的,其實完全沒必要這麼折騰,直接印錢就可以,一樣的效果。事實上,凱恩斯主義的印錢購物只能適用於基礎設施薄弱或欠缺的國家。在這樣的國家中,各種建築材料(鋼筋、水泥,等等)產能極大過剩,市場本身可能只能消化一小部分,那麼政府就可以參與進來,印錢購買這些鋼筋水泥大搞基礎設施建設,大修鐵路、高速公路、體育場館、農業基礎設施,等等。你會發現,政府(央行)印錢帶來的是皆大歡喜的局面:工廠獲得了利潤,整個社會多出了那麼多的鋼筋水泥等產品,最終這些產品又變成了鐵路、公路、體育場館,等等,還從兩方面增加了社會就業(一是鋼筋水泥產量的增加需要雇用更多的工人,二是基礎設施建設直接需要大量建築工人和工程師、設計師,等等)。 印錢會帶來通貨膨脹嗎? 不會,因為通脹的前提是貨幣多了,而商品沒變(或減少),但在印錢購物中,印刷貨幣直接導致了商品的等量增加,豈會有通脹?但是,凱恩斯主義並不適合那些基礎設施已經健全的國家,因為這樣最終建成的這些基礎設施卻是無用之物(原來的設施已經足夠用了),你建設的高速公路、鐵路都沒車跑,體育場館長期空置、農業設施壓根用不著,這更是極大的浪費,你把過剩的鋼筋水泥產能開發出來,結果搞出一堆無用的廢物,也就沒有任何意義。 最後,我嚴格地列出印錢購物的實施條件: 第一,只能在產能過剩的國家施行,只有這樣才會印刷貨幣直接導致社會產品的等量增加。 第二,在基礎設施薄弱的產能過剩國家,可以一方面進行凱恩斯主義印錢購物,消化生產資料(鋼筋水泥)生產廠家的過剩產能,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各種方式(比如發給居民消費券)實施生活資料上的印錢購物。 第三,在基礎設施完善的國家,只適合實施生活資料上的印錢購物,你印刷的錢只能去購買生活用品。 第四,印錢的總額不要超過過剩產能所能生產的商品總值。在實踐中很好把握,可以逐步地增加印刷量去購物,一旦發現商品出現供應困難時,就要停止印刷,如果你繼續印刷就會導致通貨膨脹。因為,產能已經開發到了極致,繼續印刷的貨幣不會帶來商品的增加,那就形成貨幣增多,而商品不變的情形。 了解了印錢購物的全部邏輯,我們終於知道,原來事情竟是這麼簡單,在任何一個產能過剩的經濟,你只要印錢去購買這些物品,這些本來不能被生產出來的(因為沒人買)物品就能被生產出來,社會的總財富就會因為你印錢而劇增。 印錢直接導致了社會物質財富的等量增加,這就是印錢購物的基本邏輯。 我們一定要推翻印錢購物導致通貨膨脹的傳統經濟學觀點,歐美人這種理論是在愚弄我們。一方面歐美人自己在印錢買我們的貨物;另一方面他們嚇唬我們說千萬要注意印鈔機哦,印多了是會導致通貨膨脹的,而通貨膨脹是會導致證券不穩定的。 美國印了那麼多的美元在全世界購物,怎麼就不見美元巨額貶值(也就是貨物相對於美元的“通脹”)? 很簡單,因為世界的產能過剩,所以美國每印刷一美元去買外國人的東西,就會導致世界範圍內多生產出一美元的東西來,各位千萬要理解,如果美國人不印刷這一美元,世界範圍內是不會生產出這個東西來的。 也就是無論怎麼印刷美元,總是導致世界範圍內等值的貨物冒出來,貨幣多了,貨物也多了,又怎麼會通脹,美元怎麼會貶值? 從長期看,美元一直是堅挺的。但是對於美元堅挺的原因,這個世界上還沒有幾個人真正認識到了,基本上所有人都愚蠢地認為美元堅挺是因為美國經濟厲害,而我在這裡就告訴各位,美元堅挺是因為上面說的這種印錢購物的規律(多印錢導致多冒出來貨物)在起作用。這哪裡是因為美國經濟厲害,美國明明是個空殼子。 知道了印錢購物的原理,我們也就知道,這種東西並非是國與國之間(美國印錢購中國的物)才能施行,而實際上,一國之內也同樣可以施行,我們前面說了,美國當年大蕭條施行的凱恩斯主義,本質上就是美國人自己印錢購自己的物,是一國范圍內的印錢購物。事實上,我們前面也說了,所有國家施行凱恩斯主義政策其實都屬於本國內的印錢購物,凱恩斯主義主要是經濟蕭條時期政府印錢購買生產資料,從而消化了製造生產資料的廠家的過剩產能,使他們開足了工生產,也就僱用了足額的工人,就業也保住了。 對於基礎設施薄弱的國家而言,凱恩斯主義的印錢購物能迅速提升和完善諸如鐵路、高速公路、城市設施、農業設施,而這些成就,就是印錢導致的。由於世界各國都還沒認識到印錢購物的規律,所以現在各國祇有在經濟蕭條的時候才敢用凱恩斯主義,凱恩斯主義是誤打誤撞的一種印錢購物,任何國家在用它的時候都不知道這其實是運用了印錢購物的規律。政府都只是在通過增發國債、財政赤字的辦法來籌錢購買投資品(鋼筋、水泥、工人等),其實根本就沒必要這麼繞圈子,直接印錢購買就得了,壓根就不會通脹,因為你一印錢,就會導致本來不存在的鋼筋水泥冒出來。 事實上,幾乎所有的政府玩凱恩斯主義最終都完成了印錢購物,因為發行的國債最終還是靠印鈔機來還,或者是發行新國債還舊債,這和印鈔機還債在本質上沒什麼區別。現在我們明白了,原來政府已經會用印錢購物,只是他們並不理解其中的真諦,而一直把這叫做凱恩斯主義。 凱恩斯主義的本質是什麼呢? 我告訴各位,就是在產能過剩發展到極端嚴重的程度時,也就是需求不足與生產無限擴張之間的矛盾激化到不可調和的境地時,政府採取印錢購物以解決供需矛盾的行為。了解點馬克思的讀者都知道,這種情形就是馬克思說的經濟危機的情形,經濟危機不就是生產過剩嘛,牛奶賣不出去倒河裡嘛。當然經濟危機有大有小,但凡這些大大小小的經濟危機,當代國家都是靠凱恩斯主義(實則印錢購買鋼筋水泥)去解決的。 事實上,印錢購物並非只能在經濟蕭條時才能使用,只要產能過剩達到一定規模,就可以運用。 這也就意味著,印錢購物的政策可以作為政府的日常政策,因為產能過剩是現代經濟的常態,每年每月每天每分每秒中國的任何角落的產能都是過剩的。我們可以印錢橫掃這所有角落的過剩產能,使整個社會的產品極大化,從而使人民生活水平極高化,當然,前提是想辦法讓這些產品都能被百姓享有。 綜上所述,既然從空間上看,印錢購物並不限於國際之間,而可以在一國之中實施,那麼我們何必再讓美國來幫我們印錢購物?我們自己來嘛!既然從時間上看,印錢購物並非只能在經濟蕭條時實施,那麼我們何必只在經濟出問題時才動用凱恩斯主義?我們可以把印錢購物變成常規國策嘛!它可以年年用、月月用、天天用! 現在已經沒什麼疑問,我就是要鼓吹中國進行印錢購物。 在細說中國該怎麼印錢購物之前,我先說兩個重要的前導問題,以為後文鋪墊。 第一個問題是,美國人(為了簡化分析,就不提歐洲了)幫我們印錢購物導致的結果是什麼。 首先,我要說美國人為人類做了一件大好事。你想啊,如果沒有美國印錢購物,中國出口到美國的那部分商品就不會被生產出來,換言之就是美國人印錢導致了這部分天量的產品冒出來了,從整個人類的角度看,美國人印錢導致了人類物質財富的巨額增加。你說美國人是不是功勞不小?並且即便是美國人拿白紙換的中國貨物,但從全人類的角度說中國人沒白乾,因為這些勞動果實供養了美國人。你再為全人類著想一下,如果沒有美國人印這些紙鈔來買中國貨,中國就不會生產出這些產品來,這對人類來說是不是一個挺大的損失? 其次,我們必須看到,從中國的角度出發,我們虧大了,我們白乾活沒撈到好處。更為吃虧的地方還在於從邏輯上講,我們本來可以自己來印錢購物買這些東西,我們自己過上富足的生活,現在我們什麼沒撈著,產品白送給美國人了。 美國人幫我們印錢購物帶來的最滑稽的後果是什麼呢? 你會發現,它最終的結果是在人民幣印刷量上會和我們自己印錢購物(假如我們自己印錢購物的話)完全一樣,而那部分貨物則全部跑到美國去了。 這是什麼意思呢? 現在我們有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這些都是我們和美國的貿易順差積累而成,我們知道,對於每一美元外匯儲備,中國都新印刷了按照匯率算出來的等值的人民幣,這麼多年這些外匯儲備導致我們印了13萬多億元的人民幣。換句話說,13萬億元的貨物跑到美國去了,中國冒出了13萬億元貨幣。 假如中國不賣這些貨物給美國人,中國政府自己印刷貨幣購買這13萬億元的貨物發給中國人,結果會如何呢?很簡單,中國境內多出了13萬億元人民幣,同時多出了13萬億元的貨物,因為產能過剩嘛,你印多少錢,就會生產出等值的產品。那些害怕中國自己印錢購物會導致通脹的人對比一下這兩個結果,你就什麼都想通了。真正造成通脹的恰恰是把商品出口到美國,美國人幫我們印錢購物的結果就是導致我們通貨膨脹,因為我們的貨物少了13萬億元之多,而同時紙幣增加了13萬億元之巨嘛。 你會不會覺得很神奇,這一切都在和歐美人教給我們的經濟學和金融學理論唱反調,印錢的美國人反而沒有通脹,賣東西的我們反而通脹了。所以,不要再害怕什麼錢印多了就會通脹,要看你印錢用來幹什麼,在產能過剩的現代經濟中,印錢購物帶來的結果就是:穩定的幣值+和新印刷貨幣等值的貨物。有百利而無一害。 第二個問題是,我們對什麼樣的產能過剩的產品實施印錢購物,才會真正增加社會財富,提高我們的富足水平。 印錢購物當然是要把產能並不過剩的產品排除在外的,對這種產品實施印錢購物,只能導致它價格暴漲,而不會導致它產量增加。在中國,這類產品主要就是一些受到資源限制不能擴大產量的產品,比如城裡的房子,受到土地資源的限制,一直是稀缺的,你如果對它實施印錢購物,那就是推高房產泡沫而已。 那麼,是不是所有產能過剩的產品都適合實施印錢購物呢? 答案是否定的。 這種產品必須是“相對過剩”的產品。 什麼叫相對過剩呢,就是說這種產品在全國范圍看,還存在著大量想買它而買不起的人。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不用舉出來。我舉一個相反的例子,你就能更好地理解相對過剩的意思。 比方說電燈泡,基本上每家每戶都不缺,想買都買得起,這種產品產能過剩,政府印錢去購買它,就毫無意義,因為生產得再多,也用不上了,大家都有了。所以,印錢購物就不能針對這類產品,你生產一百億個電燈泡有什麼用,不能增加任何人一丁點的幸福,我們也把這種產品稱為絕對過剩產品吧。 這個問題聯繫上出口問題,我們又可以得出兩個結論,一是哪些產品是可以讓它繼續出口的,就是電燈泡這種產品。你廠家愛出口就出口吧,你樂意換美元也無所謂,你們生產的已經滿足了全國人民的所有需求了。二是哪些產品不能讓它繼續出口,而是政府印錢把它全部購買,那就是上面說的相對過剩的產品,就是很多國人想買買不起的產品,那麼政府印錢把它買下來,發給這些人,他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就提高了。 政府的這種舉動到什麼時候為止呢? 很簡單,就是直到每一個中國人都擁有了它,再也沒有人想要它卻得不到它的時候,政府就可以停止印錢購買它了。從這時起,這個商品又可以繼續出口了。 為什麼要談這個問題呢? 因為現實中今天中國出口的商品,確實有一部分是非常接近於是絕對過剩的產品的,比如我們每年出口十幾億雙廉價皮鞋和運動鞋,基本上中國不存在想買而買不起這些東西的情況,基本上大家都有了,這些東西在國內的每年的銷量無法再增長(比方說13億人每人每年都買一雙國產運動鞋就夠用了,那麼每年的銷量就是13億雙,沒法再多了),不是因為中國人沒錢,而是這些東西中國人絕對地沒有增加的必要了。這樣的東西的過剩產能,只能靠外國人來消費。所以我談到中國自己印錢消費取代外國人對我們的印錢消費,其所針對的產品只能是相對過剩的產品,絕對過剩的產品只能出口,要么就只生產剛夠滿足國人的那個量,就不再生產了。 綜上所述,我想告訴各位,中國印錢購物的含義就是,中國政府印錢購買那些相對過剩的產品分發給需要的民眾,迅速提高民眾的富足程度。這樣做不會引發通脹,其真正的風險是怎樣防止腐敗問題的發生,如果政府印的錢都被貪官偷偷搞到自己的腰包裡去了,麻煩就大了。 我們中國自己印錢購物能達到什麼效果,前面已經說了,你想想價值13萬億的貨物都分發給中國人,是什麼概念吧。 現在我們進入真正的主題,中國應該怎樣印錢購物。說實話,對這個問題的探討是很吃力的,也很危險,任何一點漏洞,都會導致在實踐中的破產,甚至引發災難。比如我前面說,政府印錢購買各種物品發給老百姓,這只能是一種比喻的說法,或者說是理論化的說法,現實中面臨的問題太多了。政府印錢去購物,那麼誰來監督負責採購的公務員?怎麼防止他們的腐敗。我反復強調,理論的可行性不代表現實的可行性。馬克思構思的公有製下的計劃經濟,不也破產了嗎?本來這種構想多麼美好啊,它能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實現了生產的極大化,社會以最快的速度走向富足。 在這裡,我只能說是提出一些初步的設想,既有從大的方面說的,也有涉及細節的。 第一,印錢購物的前提必須是國家實現了高度的政治文明,法制化已經完成。政府完全受法律的限制,任何違法的腐敗行為都要能由制度本身的運行而自動被發現並被懲處。 印錢購物可不是一般的玩意兒,它印出來的可是錢啊,是可以買東西的錢啊。這些貨幣的印刷權、使用權、支配權都存在著巨大的腐敗空間。 第二,印錢購物的實施者和主要運作者必須是中央政府和各級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是核心。 這樣的事情不可能由民間的團體去完成,一國的貨幣是國家經濟的命脈,只有政府操控這個大局,才能應對一切可能遇到的問題和變故。或許,國家可以成立一個印錢購物委員會,各地方政府也有相應機構,從中央到地方實行垂直管理。他們具體職能可以是:負責蒐集各種產品的產能情況,研究相應的貨幣印刷量,購物,確定物品發放的對象,分發物品給民眾。 第三,關於印錢購物的方式。有幾種可能的選擇,各有利弊。 ①中央的機構直接把錢存到民眾的賬戶上,這可以用電腦軟件去自動完成,通過銀行內部的電子網絡就可以完成。我有個有趣的想法是,這些軟件中可以設計出一個隨機地在全國各地撒錢,就是隨機地不斷地往全國各地不同的人賬戶存錢。 這種直接存錢的方法減少了中間腐敗的環節,弊端是沒有針對性,得到錢的民眾不一定會去購買中國的相對過剩的產品,他們可能存起來不花。這下就麻煩了,存起來的錢就是儲蓄,就會被銀行貸給企業,這樣的效果就是進一步刺激了企業的產能過剩。 ②政府直接拿著印刷的錢去購買相對過剩的產品,發給需要的群眾。這樣做自然最能實現我所說的印錢購物的目標,其弊端是如何防範權力腐敗的可能。 ③購物券的方式。政府給民眾發放購物券,購物券上指定只能購買哪些產品,並規定在一定的日期內必須花完,甚至可以在購物券上打上被發放者的名字,只有他本人才能使用。廠家在發貨給民眾後,拿著消費券去找政府要錢,政府就印刷貨幣給他們。這種方式應該是最完美的,首先,它保證了購物的針對性,同時也保證了這些錢一定會被購買物品,而不可能被民眾存起來,因為過期作廢嘛。你要問,民眾也可以轉賣掉購物券(就當我白說了購物券是實名制的),把錢存起來啊。效果一樣,買它購物券的人最終還是要去購物,說到底,發了多少購物券,就會有多少購物券最終被拿去購物,無論你中間怎麼折騰,總效果都一樣。 再者,一旦發放購物券成了政府印錢購物戰略的常規行為,人人有份,人人都有一大把,也就不會轉來轉去了。其次,它也消除了腐敗的可能,因為政府一開始只是發實名制的購物券,政府人員無法貪污,拿到手裡也沒用,到企業來討錢的時候,你也只能足額給錢就是,少一分都不可能。唯一可能的腐敗是,規定購物券購買什麼物品的時候,決策者可能照顧行賄的企業,把他們的產品寫上。不過,既然印錢購物已經是國家戰略,它就必然是大規模的行為,而幾乎所有企業是產能過剩的企業,幾乎所有企業都的產品都會被納入印錢購物的行列,並且我所說的印錢購物是要一購到底,一直購到這種商品發到民眾手裡都沒人要為止,行賄也沒什麼必要了。 關於購物券如何最有效地發放的另一個現實安排可以這樣:政府製作了所有相對過剩產品的購物券,不規定哪些購物券發給哪些人,只規定每個人應得多少面額,而讓民眾自己填寫申報表選擇自己想要哪些東西,直到選夠那個金額為止。這樣就避免了發到民眾手裡的購物券並非他所要的貨物的情況發生,也就不存在購物券的轉讓的折騰了。 第四,中國常規性的印錢購物必須是在消費品領域。 這是因為,在生產資料領域的印錢購物(也就是凱恩斯主義)一定時期內(幾十年內)對中國而言已經沒什麼意義了,因為我們的鐵路、高速公路以及各種其他基礎設施都已經不錯了,至少幾十年內是夠用了。印錢買鋼筋水泥搞這些設施,不會馬上增加國民的福利,改善人民的生活。事實上,只要實施了印錢購物,由於消費品需求旺盛,最後所有消費品都會達到不存在產能過剩的地步,這也就意味著工廠需要不斷地增加生產設備,不斷提高產量,這也就帶動了生產資料的需求(那些設備就是生產資料),生產資料領域的產能過剩也就解決了。所以壓根就不需要單獨對生產資料領域實施印錢購物。而在消費品領域,民眾的需求則是永無止境的,如果是非耐用品,就得經常換新的,而耐用品經過一定年限也會壞掉,需要更新。食品則是立馬就消化掉了,時時需要更新。 第五,印錢購物的度要把握好。 這個我在前文中已經說過,就是要密切跟踪各種產品產能的變化情況,一旦某種產品有供不應求的趨勢時,就表明這個領域的產能已經不是過剩,而是發揮到極致了,這時就把該產品暫時從印錢購物的名單中劃掉。 當然,還要繼續跟踪它,如果這些廠商又接著購入設備、擴大產能,產品再次變得供過於求,那就恢復它在名單中的位置。 第六,處理好印錢購物與對外貿易的關係。 我說了,印錢購物就是中國自己印錢把相對過剩的產品買下來發給需要的民眾,而不再讓這些產品被美國人白白捲走。怎麼才能讓這些原本大量出口到美國的產品不再出口到美國呢?其實很簡單,一方面只要我們對這類產品大規模實施印錢購物,那么生產這些產品的廠商自然就選擇把產品都賣給國內的需求者,誰會捨近求遠去出口呢?源源不斷地中國民眾拿著政府發放的購物券去換取他們的產品,他們供給國內民眾還忙不過來,自然就不會出口給美國人了。另一方面,由於對那些國內絕對過剩的產品不實施印錢購物,過剩的產能依然讓美國人印錢購物幫我們消化,繼續出口。我說了,那些本來出口到美國的各類產品,很大一部分在國內屬於相對過剩的產品,也就是說很多人想買但經濟條件不夠而沒買的產品,所以大規模印錢購物會使得我們的出口額驟減,這就會導致我們的外匯收入驟減。從進口的角度看,我們的確是需要一定數量的美元的,因為沒辦法,國際上很多戰略物資(包括石油)你都得用美元去買。 所以,從外貿的角度看,中國印錢購物的限度就是必須保證中國的美元夠用,就是說要能保證出口換回來的美元夠用,如果由於印錢購物導致中國回到了改革開放前的外匯極為稀缺的境地,那就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我們既不需要目前的這種幾萬億美元外匯存著沒什麼用的極端,也不需要外匯稀缺不夠用的極端。夠用,有一定富餘是最好的。 最後我要補充一點,政府對於社會保障和福利的建設會大大有利於印錢購物的實施效果。當社會保障不完善的時候,你發購物券給民眾,有可能他的總消費額仍然沒有變化,他把省下的錢存起來了(這些錢在沒有購物券時是要花出去的),以備不時之需。這樣你會發現,印錢購物前後社會的總消費需求可能沒變化,沒有達到消化過剩產能的目的。當然,百姓的福利自然是提高了的:他原本用來購物的錢存起來了可以供醫療等之需。但是,如果政府先把社會保障問題解決好了,效果就會更好。 至於說,政府可不可以也印錢來解決社保問題呢?這個問題過於復雜,暫時先不在本書討論,日後再說吧。我也希望各位能一起繼續思考中國怎樣印錢購物這個問題。關於中國社會保障和社會公正問題,請參照全書附錄中的第一篇《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三個方面》。 談過了中國內部進行印錢購物,各位或許會問,中國可不可以也像美國那樣,進行跨國印錢消費,我們也去剝削別人?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決定一個國家能否進行國際印錢購物的最基本前提有三個:一是內部條件,即這個國家的貨幣必須是國際貨幣;二是國際環境,即國際範圍內存在普遍的、至少是可觀的產能過剩;三是必須在信用貨幣的時代,金本位時代是不可能進行國際印錢消費的(比如布雷頓森林體係時期的美國如果大規模開動印鈔機,世界各國對美元產生不信任就會拿著美元來擠兌美國的黃金。只有這個體系解體後,擺脫了黃金束縛的美元才像脫韁的野馬)。 國際環境自然是沒問題,在可預見的歷史時期內,世界範圍內的產能過剩都將長期存在,唯一可能使得這種情況發生逆轉的是各國都學會了自己印錢購物。我們的問題是沒有內部的條件,人民幣不是國際貨幣。從理論上說,所有國際貨幣的發行國都可以進行印錢購物。 世界上有哪些國家的貨幣屬於國際貨幣呢?根據華東師範大學黃澤民教授的觀點,衡量一國的貨幣是否是國際貨幣有三條標準: 一是在國際貿易的清算當中,這個貨幣是否能夠用來作為計價和清算的貨幣。現在大約全球貿易總額當中有65%左右是用美元來進行清算的。 二是這種貨幣在多大程度上被作為一個國際間的貨幣來使用。衡量一個國家貨幣國際化的程度主要還是在看在離岸市場上的活動。 三是這種貨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就是他國中央銀行持有這個貨幣作為儲備。美元現在在全球官方外匯儲備中所佔的比重達到了60%多一些,其次是歐元以及其他的一些貨幣。 根據以上標準,世界各國貨幣中最符合國際貨幣定義的前六名是:①美元;②歐元;③日元;④英鎊;⑤加元;⑥澳元。 人民幣從各方面看都還差得遠,目前國際貿易中用人民幣進行結算的比例很小,中國今年與東南亞有一部分貿易是用人民幣結算的;人民幣更不是國際儲備貨幣。 為什麼說所有國際貨幣的發行國都可以進行國際印錢購物呢? 就是因為他們的貨幣是國際結算貨幣和國際儲備貨幣,能被眾多的國家接受和信任。那麼,這些國家直接印刷本國貨幣就可以從任何接受此貨幣的國家中購買物品,同時由於這些國家是產能過剩的,只要你印錢的數量不超過過剩產能的量,就能買到相應的東西。而由於你每印一筆錢都對應地使該國多生產等額的貨物,所以不會導致你的貨幣貶值。 一國貨幣作為國際結算和國際儲備的程度越大,它在全球進行印錢購物的力度就可以越大。 為什麼不擁有國際貨幣地位的國家就不能進行國際印錢購物呢? 很簡單,這樣的國家要去國際上買東西,必須把自己的貨幣換成以上六種國際貨幣(多數情況下是美元),你才能買到。而你要換以上幾種國際貨幣,不是說你拿著本國的貨幣去別國換,人家就會換給你。人家不會跟你換的,因為你的貨幣不是儲備貨幣,人家不可能換了你的貨幣儲備起來。那麼,這樣的國家要想在國際上買東西,就必須自己建立國際貨幣儲備,也就是外匯儲備。 外匯儲備是怎麼建立起來的? 當然是賣東西給這些國家啊。所以,非國際貨幣國家買外國貨的本質是物物交換,而不可能進行國際印錢購物,直接用廢紙去換別國的貨物。而你從這些非國際貨幣國家不得不存儲國際貨幣的行為,又能反過來更加理解這些國際貨幣發行國可以利用這點進行印錢購物。 你要儲備他們的貨幣,你就得用物品來換他們的貨幣,即使明知道他們是印出來的,你也沒辦法。 以中國為例,中國要在國際上買東西,直接用人民幣人家是不收的,你用人民幣去別國換國際貨幣,也是換不來的。我們只能靠中國自己建立的兩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而這些儲備每一分錢都是靠出口產品換來的。中國人在國際上買東西,從本質上看,就只能是實打實的物物交換。雖然從理論上說擁有國際貨幣的六個國家都可以進行國際印錢購物,但是真正在用這一招的主要還是美國和歐盟,其他幾種貨幣的國家,一則因為害怕印錢購物會損害其貨幣的國際信譽和幣值,二則其貨幣的國際化程度也不是太高,三則可能壓根沒認識到印錢購物的原理,他們進行國際印錢購物的規模是很小的。 國際印錢購物是一種極為“不道德”的空手套白狼的行為,導致這一極為不公正、極為荒謬的國際經濟現象的是主權貨幣作為了國際貨幣。 是美國從上世紀70年代末開了先河,不與黃金掛鉤的美元是罪惡的開始。要消除這種不公正的現象,最好的辦法當然是取消主權貨幣作為國際貨幣,建立不屬於任何國家的世界元。事實上,這樣的構想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就鄭重地被提出過。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尾聲時,國際貨幣發行權的爭奪戰在英美兩國之間展開。爭來爭去,處於劣勢的英國考慮到經濟實力不夠,乾脆提出一個“國際清算同盟計劃”(由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提出),主張在自由兌換的原則下,創建一種以黃金為基礎、獨立於任何國家的國際貨幣。而美國則堅持一個“國際穩定基金計劃”,主張設立一種國際外匯基金,以黃金為基礎,在自由兌換的的原則下創建一種與美元相聯繫的國際貨幣單位,實際上就是要把美元作為國際貨幣。 激烈的爭論持續了一年之久,到1944年7月1日,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布雷頓森林舉行的有44國參加的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最終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非常不幸,英國的超主權國際貨幣提案破產,為美元今後在全球作惡埋下了禍端。 這一次金融危機導致人民開始重新思考建立超主權國際貨幣的問題,幸運的是,這次的提出者是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 2009年3月23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央行網站發表題為《周小川:關於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現在的國際貨幣體係由於使用主權信用貨幣作為國際儲存貨幣,因此具有內在缺陷與系統性風險。全球應該創立一種與主權國家脫鉤的,能保持幣值長期穩定的貨幣。 我認為這個時候重提這樣的主張是合適宜的,但是真要實現目標,不是光靠提意見,而必須有實際的行動來給美國壓力。對美元最大的壓力莫過於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而當前正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大好時機。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不是要用人民幣去取代美元,而是要讓美國到最後不得不放棄美元作為國際貨幣,同意實行超主權的國際貨幣制度。 我們回到中國赶超美國的話題,在中國實行內部印錢購物的情況下,這一問題的答案有什麼變化呢? 印錢購物把原來白送給美國人的、而很多中國人也需要卻買不起的那部分貨物都分到了中國人手中。由於這部分財富是如此的巨大,印錢購物必然會使中國人迅速地過上富足生活,乃至於達到馬克思設想的物質極大豐富的程度。 我想說,中國自己印錢購物而不再需要美國幫忙,很快就會把中國變成美國,當然這只是在人民生活的富足程度以及人均GDP上變得和美國不相上下,也就是我在本篇導言中所言的,實現了對美國的“初級超越”。 印錢購物會使得人民的富足程度很快趕上美國,我這樣說的意思就是中國人享用的產品會很快達到美國人的水準,這就是真實的富足。這不需要多解釋,印錢購物不就是把天量的產品分到了有需要的中國民眾手中嗎。 至於賬面上的人均GDP為什麼也會趕上美國,這就需要一番解釋。 第一個原因在於,印錢購物也一樣會導致中國以人民幣計算的GDP的劇增。 關於這一點,我們需要考察一下印錢購物前後中國GDP會產生什麼樣的變化。 首先,印錢購物之後,本來出口到歐美的那部分貨物大部分轉而內銷了,各位知道中國出口產品的價格一般都會低於內銷的價格,這樣一來賬面上的GDP直接就提高了很多,那麼本來每年出口美國的3000億美元(按匯率價值700億人民幣),轉而內銷說不定就價值1000億人民幣。其次,印錢購物會導致中國的總產品比印錢購物之前的總產品多得多,這是因為,印錢購物之前中國的產能在滿足內銷和出口之後仍然是存在過剩的,印錢購物就是能把全部的過剩產能都激發出來,一點產能也不剩,所以必然生產出比原來多很多的產品。這些新增的產品計價進入GDP,導致GDP大增。 第二個原因則更兇猛,因為中國不再依賴出口了(印錢購物導致產品內銷完全沒問題了),那麼人民幣兌美元就可以拼命升值,怎麼升值也無所謂,升到和美元1∶1也無所謂,這樣帶給中國GDP的變化是什麼呢?當然是以美元計算的中國GDP翻了六七倍嘛。我們和美國比GDP當然要換算成一樣的貨幣計價,這樣一算我們的GDP總值一下子就是美國人的兩倍了(美國2009年GDP是14萬億美元,中國是4萬億美元,中國漲七倍後剛好是美國的兩倍)。 這樣算還是保守的,因為第一點說了,印錢購物會導致匯率不變的情況下中國GDP(以人民幣計算)劇增,這個因素結合匯率升值,那麼我們的GDP美元值就不止美國的兩倍了。比方說吧,印錢購物使得我們2010年的GDP從2009年的33.5萬億劇增為50萬億人民幣,那麼當人民幣兌美元變為一比一時,我國的GDP也就是50萬億美元,這時候就差不多是美國的四倍了。算人均GDP也和美國差不多了。 中國存在一夜暴富的機會,就是這麼個意思。印錢購物就能夠使得中國的人均GDP迅速赶超美國,如果把這算作是中國超過了美國的話,那麼中國超過美國根本不需要多少年,搞不好一兩年就夠了。你如果要推翻我的說法,就請指出我上述兩點的漏洞。 中國的印錢購物會不會馬上導緻美國經濟的末日? 如果沒有了從中國白白得來的、每年價值兩三千億美元的貨物,美國人還能過上富足的生活嗎? 只需簡單一想,就會得出美國人一夜之間就會告別富足生活,生活水平一落千丈,很可能跌到溫飽線上。這其實是美國人被打回原形。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他們本來就不創造財富,而是靠印錢購物的伎倆白白捲走中國的財富過上了富足生活。現在中國自己知道印錢購物了,他們就立刻被打回原形了,變成了窮人,他們本來就該是窮人。 但我要告訴各位,這還不是美國經濟的末日,美國人只會在短暫的瞬間被打回原形,他們會馬上找到解決辦法。解決的辦法很簡單,他們可以在全球尋找替代中國為他們幹活的國家,比如印度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與中國相比是次優選擇。現在印度之所以沒有被美國人選擇為為他們勞作的對象,就是因為有中國這個最優的選擇。 一旦中國自己印錢消費了,解散了“中美國”,不再為美國人幹活,那麼美國人立馬就會找到印度這個替補,組成“印美國”,印度也有十億人口嘛,好幾億的廉價勞動力,還個個懂英文。這麼多廉價勞動力開發出來必定又形成巨大的“過剩產能”,印度人也開始像今天的中國一樣每年生產十幾億雙皮鞋、8000萬台彩電……統統在國內賣不出去,怎麼辦,美國人印錢購物來把這些統統買走。 於是,中美國解體之後,印美國繼續保障著美國人的富足生活。印度人開始沉浸在外匯儲備不斷攀升的“驚喜”中,十年之後面對幾萬億的美元儲備開始發愁不知道用來幹什麼,最後只能藉給美國人,買美國國債和其他金融證券,於是乎開始了美國印錢購物的循環,和當初與中國的一模一樣。 那麼什麼情況下美國經濟的末日才會真正到來呢? 很簡單,就是當全世界沒有任何國家願意為美國人白乾活的時候,美國經濟的末日就到來了。 換句話說,只有當印度等國家也和中國一樣開始自己實施印錢購物、而不再需要美國“幫助”的時候,美國經濟就徹底完蛋了,美國人的富足生活從此將畫上一個句話,他們將長久地回歸貧窮的生活。 你要問了,難道美國人不可以自己恢復製造業嗎,他們在迫不得已的時候可以重新開始生產那些生活用品啊,衣帽鞋襪、彩電冰箱、音響電話,等等,他們可以重新建立起來。 的確,有這種可能,我在前文中也提到過長期中他們可以重建這些產業。 但是我還是重複我的另一句話,理論的可能不等於現實的可能,美國要重建這些製造業面臨巨大的工會吸血鬼的阻礙,如果美國真要恢復製造業,則必須把工會吸血鬼除掉,你要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很可能是全國大動亂。因為美國工會實在是太強大了,他們誓死捍衛美國工人高的要命的工資福利,他們有能力聯合起全國的工人天天遊行,天天搞對抗。高昂的人工成本問題解決不了,重建製造業就是做夢。 退一步講,假如美國真能破除這些障礙重建製造業,那也將是十分漫長的過程,沒有幾十年是不可能成功的,這漫長的時期的苦日子,過慣了好日子的美國人能忍受嗎?說不定早就爆發“社會主義革命”把美國的製度砸爛了。 我在第一章中舉的貴族學校的例子,其實是在影射美國,美國其實就是一個世界貨物銀行。在任何時點上,都有本來屬於世界各國的價值6萬多億美元的貨物暫存在美國。美國與那個貴族學校唯一的區別就是代管的東西不同,後者代管的是貨幣,前者代管的是貨物。貴族學校和銀行都是在任何時點都有巨額的資金拿在手裡,新來的資金就可以用來支付給那些要取走資金的人。 而美國呢,全世界有6萬億的美元儲備,這些錢都是各國與美國的貿易順差積累的,這些錢各國可以隨時去美國買回來相應的貨物,換言之,不就是世界各國有價值6萬億美元的貨物暫存在美國嗎? 六萬億美元是什麼概念呢? 檔次不錯的車大概也就兩萬美元,美國3億人,這相當於每個美國人平均有一輛好車其實是外國人的,外國人隨時可以來買走這些車,你想想,3億輛車被外國人買走了,沒有了汽車的美國還是美國嗎?所以只要各國都把外匯去美國換回產品來,美國這個世界貨物銀行就破產了。 但一般情況下,不會發生這種現象,這就類似於銀行發生擠兌現象,大家都去銀行取錢,銀行當然破產,但是現實中很少見到這種情況發生。什麼時候才會發生擠兌,只有當銀行信用崩潰的時候,大多數人都對銀行失去信任的時候才會如此。如果這個銀行是國有大銀行,它的信用則是和國家捆綁在一起的,只有當國家失去民心的時候,才會發生銀行擠兌。 不過周其仁先生講過的中國的一個例外,就不是由於國家和銀行信用問題導致的擠兌“……為了進行物價改革……先放開了名煙名酒價格,20來塊的酒一下子就變成200塊……於是老百姓就得出一個簡單公式,價格放開就等於物價漲10倍……1988年那次《中共中央關於改革物價工資體系的決定》一發表,竟變成了一個搶購動員令。沒人好好學習中央的決定,都去買東西了……凡是不要票不要本的東西見什麼買什麼……人們為了要搶購就要把銀行的存款拿出來,這下銀行傻眼了,因為銀行的錢已經全部用到基建項目裡去了。現在那麼多人同一時間取錢,哪能應付……” 其實呢,美國這個世界貨物銀行也一樣,如果要被世界各國擠兌,可以是發生了各國對美國經濟的信任危機,也可以是某種偶然性因素。 當然,偶然性因素的可能性極小,我們需要關注的是什麼樣的信任危機會導致各國都到美國擠兌貨物。 其實這個問題和上一節的問題是同解的,只有在全世界都發現美國印錢購物的騙局,世界各國都學會了自己印錢購物的時候,世界才會徹底看清楚被打回原形的美國空殼經濟。一旦看到這個原形,世界各國一下就傻眼了,趕緊去美國換些貨物回來(可以換的只有美國歷年從別國買回來的舊貨以及少量美國生產的新產品,美國每年生產的產品是極少的,我說了它的服務業已經超過80%。美國這些新產品不夠世界各國擠兌多長時間),去晚了說不定什麼整個美國都被買空了。 你要問了,不是說有印錢購物的規律嗎,各國拿美元去美國購物,有多少錢不就會使美國新冒出來等值的產品嗎? 各位,別忘了印錢購物的前提,它必須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才會有效,今天的美國是產能過剩嗎?笑話,它根本就沒有產能了。各國去擠兌,唯一的後果將是導緻美國物價飛漲,因為這麼多的美元擠進來購物,而美國范圍內的產品無法增加,總需求漲兩倍,物品數量總量沒變,物價水平就漲兩倍。 這種貨物的擠兌的在金融上叫做什麼呢?就是美元危機嘛。各國去美國擠兌物品,同時不就是“拋售”美元的過程嗎。 大家都拋棄美元,不就是美元危機嗎? 但是千萬別低估了美國的“無恥”,如果真出現這種情況,美國政府一定會實行強硬措施阻止各國去美國購物的。第一次美元危機的時候他們就這樣幹過,前文我們說過這個事情了,本來按照布雷頓森林體系,美國必須無條件按照35美元1盎司的比例給任何一個拿著美元的人兌換黃金。然而,當越戰導緻美國政府巨額赤字引發世界各國對美國經濟的信任危機,紛紛拿著多年積累的美元外彙來美國交換黃金的時候,美國總統竟然無恥地宣布不再履行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規定。 我又說了,2007年開始的這場世界金融危機的本質是第二次美元危機,但這只是輕微的危機,是美國人自己也不懂印錢購物的原理而整出來的滑稽事件,他們本來可以繼續印錢填補一切窟窿,繼續過好日子的。這一次的美元危機也並沒有引起世界各國大規模拋棄美元,擠兌美國這個世界貨物銀行,所以只能算是輕微的危機,與第一次世界各國都去美國擠兌黃金相比,這次危機的嚴重程度差遠了。 第三次真正的美元危機會到來嗎? 我想,只有當各國都認識到可以自行印錢購物,不再需要美國印錢購物的時候,它才會真正到來。因為只有在那時,美國空殼經濟的真相才會大白於天下,才會導致全球對美國經濟和美元的信任徹底崩潰。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