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中國隱性權力調查

第64章 第六十二章“官辦”行業協會的角色質疑

中國隱性權力調查 李松 3458 2018-03-18
類似於“牙防組”的某些行業協會,還依附在政府部門下,打著政府的旗號,千方百計從企業身上“揩油”。 2007年4月,一個以“不官不民”的身份狀態生存了近二十年,進行十幾年“權威認證”的機構——“牙防組”,被衛生部一紙公文撤銷後引發國內輿論的追討。 “牙防組被撤消,是行業協會發展歷史過程中的一個標誌性事件。”有關專家告訴記者,近年來我國行業協會數量快速增長,日益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但同時,類似“牙防組”的某些“官辦”行業協會,還依附在政府部門下,打著政府的旗號,千方百計地從企業身上“揩油”。 隨著“牙防組”存在的問題被陸續曝光,國內輿論也開始轉向質疑各類“官辦”“半官辦”的行業協會。行業協會的改革與角色定位,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2007年5月13日,國務院下發《關於加快推進行業協會商會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實行政會分開,行業協會要嚴格依照法律法規和章程獨立自主地開展活動,切實解決行政化傾向嚴重以及依賴政府等問題。要從職能、機構、工作人員、財務等方面與政府及其部門、企事業單位徹底分開。現職公務員不得在行業協會、商會兼任領導職務,確需兼任的要嚴格按有關規定審批。 在北京,隨處可見一些政府部門門口掛著某某協會、某某學會和某某商會(以下通稱為“行業協會”)的招牌,其中不少還頂著顯赫的“國字號”頭銜。 我國行業協會出現於20世紀80年代初。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行業協會作為政府和企業間溝通的橋樑,其中有些協會堅持為政府、行業、企業服務的宗旨,在市場經濟大舞台上擔當起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但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有些行業協會挂靠在某些政府部門下,用各種方法迫使企業入會,收取高額入會費,還通過“評比”“排名”“認證”“會展”等手段,向企業亂頒證、亂收費,在自毀信譽的同時,也使主管部門的權威受到嚴重損害。 “不干正事,整天挖空心思從企業撈錢。”杭州一位企業負責人向記者反映,“最近每天都會接到很多協會的電話,一開口就號稱是國務院或某部委下面的協會,不外乎就是邀請參加評獎、評優。每項都要錢,多的幾萬,少的也要好幾千。” “入一個協會費用也不低,少的幾千元,多的達十來萬元。”北京一位民營企業老總向記者抱怨,“關鍵是交了錢入了會,並沒有從協會那裡得到什麼服務。只有在下年通知交會費時,才想起有這麼個協會存在。”

據了解,近年來協會舉辦的各種“評比”花樣繁多,比如“年度品牌”“消費者滿意獎”“十佳稱號”“最信賴品牌”等。 2007年1月11日,中國質量協會等單位發布了部分白色家電的“比較實驗”結果,結果發布後的第四天,中國家電協會公開提出質疑,認為中國質量協會不具備抽查的權力,所謂的評測嚴重損害了企業的利益。 “這種協會之爭,讓人感到不是爭著為企業服務,真正爭的是背後不菲的灰色收入。”北京一位企業負責人一言道破玄機。他稱:“目前不少行業協會熱衷於搞各種評比和排名,目的就倆字:撈錢。很多評選活動,幾乎是交錢就能入選,排名前後就看你交錢多少,感覺像競價排名。而且,有些協會的領導,以前就是政府部門主管企業的老領導,想拒絕參加評選也很難。”

記者調查發現,除了高額的入會費以及各種評比費、排名費給企業造成不必要的負擔外,協會的各種“認證”也讓企業避之不及。 為企業產品認證,是協會的“認證”主業。 “抗菌羽絨服”“抗菌地板”“抗菌空調”,等等,這些經過“中國抗菌協會”認證的產品被指毫無“認證標準”;在虛假宣傳的包裝下,曾以“天價”出售的歐典地板連續6年、先後3次被授予所謂的“315標誌”認證。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行業協會中出現諸多問題,除自身自律不夠外,主要根源還來自於我國行業協會本身存在的體制弊端。 據了解,目前相當數量的協會是仍沿襲行政機構的模式,不但有司、局、處級,而且配備的人員也都有行政級別待遇,其領導機構的構成,基本由現職或離退休的黨政幹部任名譽會長,由一位級別相當的黨政幹部擔任會長。老百姓稱這樣的協會是:“戴市場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坐行業的轎子、收企業的票子、供官員兼職的位子。”

“我國行業協會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政會不分。”清華大學NGO(非政府組織)研究所賈西津認為,“一些官辦協會,只是政府的口徑和附庸,行政機關製定的決策,通過協會傳遞給企業。” “由於不少協會的領導層不是會員選舉產生,而是有關政府部門任命。因此,這樣的協會組織普遍只對政府部門負責,而不對會員負責,更多行使的是管制功能,而不是為會員服務的功能。”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李成言教授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這類機構或工作人員往往依靠政府的授權獲得了壟斷性權力,卻又缺乏有效的外部監督與內部自律,在必要時行業協會可變成行政權力的隱身符,成為亂收費的機構,甚至有些協會領導還可能鑽監管的空子,大發不義之財。” 北京一位熟悉行業協會情況的房地產企業負責人認為,在各類協會中任職的前任官員,雖然期滿退休在協會任職,但人脈及關係資源還在那邊,他們容易打通政府的各個環節。尤其是曾經擔任過較高領導職位的官員,他們的“餘熱”不可小視,有些就在企業與政府中間做中介,為自己謀取利益,這就是有些專家說的“權力旋轉門”。

有些協會私下代理對應的職能部門的一些贏利性業務,與社會上的其他公司簽訂合同,名正言順地收取一定的信息費,這些費用最後大部分會被相關職能部門的主事官員以各種名義支取走。此外,一些官員還以贊助費的名義,將單位資金打入這些協會的賬戶,然後以各種名義取出,落入個人腰包。 接受采訪的多位專家認為,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意味著中國企業必鬚麵對全球性競爭,競爭的結果不僅取決於企業自身實力,還取決於行業協會的發展狀況等因素。改革現有行業協會,已經迫在眉睫。 事實上,我國政府早有決心要規範和發展行業協會。 1998年,中央下發了《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黨政機關領導幹部不兼任社會團體領導職務的通知》,禁止“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的現象。

2003年10月14日,中央發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按市場化原則規範和發展各類行業協會、商會等自律性組織。” 2005年3月25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於促進行業協會商會改革與發展的若干意見》(徵求意見稿),其中提出行業協會的宗旨是為會員服務,提出“開展行業調查研究,掌握行業動態,提出有關經濟社會發展政策和立法方面的建議”等十三項主要職能。 但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地方對行業協會的改革總是“慢半拍”。 2007年4月,北方某市才開始討論行業協會的發展和改革方案,計劃用3年的時間,讓政府有關職能部門與行業協會分開,現職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不得兼任行業協會的會長、秘書長等領導職務,已兼任的政府現職工作人員要辭去職務。

“目前各地行業協會的改革,感覺像擠牙膏,這深刻地體現出地方行政改革的強大惰性。”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張鳴教授認為,“其背後,還是政府部門不願意真正放權。” 有關專家在談到2007年5月13日國務院下發的《關於加快推進行業協會商會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時分析,此意見從國家層面把政府和行業協會徹底分開,這對於進一步理清政府職能,規範行業協會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但也有專家指出,這個規定對公務員退出行業協會並沒有明確具體的時間安排,而只是“限期分離”,同時仍留有“確需兼任的要嚴格按有關規定審批”的餘地,這些都為公務員退出行業協會留下了不小的“口子”。 “我國行業協會要走出困境,像國外某些行業協會那樣有所作為,唯一有效的辦法,是放開行業協會的准入門檻,取消雙重管理,淡化官方背景,徹底解決行政化傾向嚴重及過度依賴政府問題,真正回歸民間。”北京中盛律師事務所杜立元律師建議,“要加快行業協會的管理立法,進一步明確行業協會的性質、宗旨、職能、管理體制、監督機制等,以市場化促進行業協會的發展,國家應該用鐵腕手段統一推進全國各地行業協會與政府脫鉤的步伐,加強行業協會自身建設,強化服務功能,使之成為真正代表行業和企業利益、公信力和權威性受到行業會員公認、與國際慣例接軌的自律性組織。”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認為,行業協會的生存與發展要通過市場來實現。行業協會要真正實現民間化和自治性,必須要無行政級別、無行政事業編制、無行政業務主管部門。必須通過市場實現為企業服務的目的。要通過深化改革,促使行業協會“自願發起、自選會長、自籌經費、自聘人員、自主會務”。使其機構成員、經費來源、行為規範都由行業會員按照民主的原則依法選舉和製定,這樣行業協會才能成為一個以服務行業會員為宗旨的組織。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