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中美國·從激烈對抗到超級融合

第44章 中海油競購優尼科的驚天內幕

中海油公司投標收購優尼科公司的事件引發了美國沉積多年的對華敵視。在以往的大選中,候選人對中國的批評言辭只是含沙射影,他們只是對美國企業將業務向海外轉移的行為大加指責。這一次,中國國有企業試圖收購美國能源公司的舉動在國會內部引起了軒然大波,這讓人們不禁想起了幾十年前曾經有過的“紅色恐懼”。 優尼科公司與美國政府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無論是塔利班政權統治之下的阿富汗,還是2001年美國入侵阿富汗之後,優尼科公司在阿富汗的行動都代表著美國政府的意志。美國政治家們關心的是,一旦中國的企業收購了優尼科公司,那就意味著中國政府將會了解到優尼科公司曾經的秘密。當然,最關鍵的還是這些政治家們對中國崛起的焦慮心理。

這還涉及中國政府的一個新的決定——運用金融儲備來保證能源供給的持續性。中國在20世紀70年代時還是一個石油出口國。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國的工業化發展速度加快,對石油的需求與日俱增,加之國內油田開採過度,所以中國從石油出口國變成了石油進口國。儘管中國的國內用電基本由煤炭發電來提供,但是公路的建設和汽車的增加都使石油需求大大增加。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對石油和原材料的需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美國對中國的指責使美國清楚地認識到,如果中國不能保證自身的能源供應,未來的中國經濟就會在美國的壓力之下變得脆弱。 美國人對中海油公司試圖收購優尼科公司的批評主要是針對中海油公司與中國政府之間有著特殊的親密關係。反對人士聲稱,他們不相信中國政府和中海油公司的動機只停留在單純的商業層面,中國政府一定是從國家的利益出發才支持中海油公司的行為的。因為一旦中海油公司成功收購優尼科公司,中國就可以從美國和歐盟手中得到原先由優尼科公司控制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與中海油公司競爭優尼科公司收購權的還有雪佛龍公司(Chevron),它的優勢在於擁有美國背景,並且在華盛頓政府內部有很好的遊說者。美國人認為,中國沒有遵循公平競爭的原則,無論是在自由貿易方面,還是在關於收購優尼科公司一事上。因此,美國也不可能把中海油公司的行為當成簡單的企業收購行為對待。北達科他州的參議員拜倫·多根(Byron Dorgan)說:“有一個政治問題必須要搞清楚。當中國的國有企業試圖收購美國的石油公司時,這還算是自由市場競爭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中海油公司競購優尼科公司一事再次引起美國對中國貨幣儲備和兩國之間進出口巨大差額的關注。紐約州的民主黨參議員查爾斯·舒默(Charles Schumer)和南卡羅來納州共和黨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聯合向國會提請議案,要求中國重新對人民幣進行估值,並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所有商品加徵27.5%的報復性關稅。雖然這一提案只是雷聲大雨點小並沒有採取實質性行動,但是對於中國來說,這是美國政府發出的一種警告信號。美國政府把中美之間貿易不平衡的現象歸罪於中國,認為這有損美國經濟健康發展,而且是造成兩國關係緊張的源頭。優尼科收購案使形勢變得明朗化,這向世界表明,中美關係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中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著實讓美國人高興了一把,但是現在美國人對中國的態度再次陷入了懷疑和不信任之中。

面對美國國會充滿敵意的行為,中海油公司撤出了對優尼科公司的競購,最終雪佛龍公司贏得了這樁交易的勝利。美國對中國的敵視情緒在一定程度上是由雪佛龍公司精心操縱的。當然,如果沒有美國人對中國早已有之的敵視態度,任憑雪佛龍公司的遊說者如何煽動,也不會造成美國人對中海油公司競購優尼科公司如此的憤慨。因此,中國的不滿和反擊也是預料之中的。中海油公司公開發表聲明稱:“在商業交易中,如此明顯的政治立場讓人感到遺憾,這樣的政治環境對我們尋求成功是非常不利的,給我們維護自身的商業利益造成了很大的風險且產生了很大的不確定性。” 其實中海油公司還可以說(當然它不可能這樣表示),在國際貿易面前,沒有人真正進行公平競爭。隱性成本、許可證限制、不透明的補貼、進口關稅等,都是國際貿易中的慣用手段。每個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都在對重要的原材料進行保護,因為這關係到國家的發展。 19世紀,世界舞台被歐洲人佔據;20世紀,美國人在拉丁美洲和中東彰顯著它的實力;如今中國在沿著鄧小平指引的道路上前進,它為了保證國家發展的需要,在石油、天然氣、燃料和商品領域屢屢出手也就不足為奇了。

除了競購優尼科公司之外,中海油公司還參與了在伊拉克的石油和天然氣招標項目。伊拉克的地緣政治雖然被美國的入侵所改變,但一直以來都是中國尋求海外市場的利益所在。中海油公司的董事會主席一再強調,競購優尼科公司只是單純的商業目的。但是,美國人卻一直在揣測商業的背後有沒有更深層的戰略意圖。 在中海油公司面臨如此復雜的形勢之前,中國已經在世界範圍內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力。這是中國在沉睡了一個世紀之後的崛起。最初,在中國和世界的各種會議與論壇上,官方文件中出現的是“和平崛起”一詞。 “和平崛起”是在表明:中國目前致力於國內的發展,還沒有到能夠影響世界的階段。之後中國領導人認為這一措辭可能會給國際社會造成心理上的不安,仔細權衡之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把中國當前的發展進程描述為“和平發展”。

中國自我認知的形象與外界對它的認識是有出入的。中國一直把自己看做一個發展中國家,它正努力在世界上站穩腳跟,並爭取在國際問題上的話語權。為達到這樣的目標,中國進行了多年的奮鬥,獲得了在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席位——在“冷戰”時期這一席位被中國台灣佔據。現在的中國最需要的是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國際話語權。中國視美國為主導世界的超級大國,它擁有更強大的軍事力量,經濟實力要比中國雄厚很多,而且成熟得多。美國對中國在很多方面的指責,比如實行固定匯率制、人權問題、台灣問題,以及大國野心等,並不能說明美國對中國發展的關注,恰恰彰顯了美國遏制中國發展的意圖。 中國的領導人也很清楚,美國政府的有些言論只是政治工具而已,是說給美國選民聽的。中海油公司競購優尼科公司遭遇的失敗,並不像表面上看起來那樣令中國人感到不悅。中海油公司繼續與它的競爭對手雪佛龍公司在開發澳大利亞西部油田的項目中密切合作。中海油公司總經理傅成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用流利的英語公開表示了對目前與雪佛龍公司開展的合作非常滿意。就在中海油公司輸給雪佛龍公司精明的遊說者之前的幾個月,另一家新興的中國公司成功地收購了它的美國競爭者。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