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中美國·從激烈對抗到超級融合
★先前對華爾街和貪婪企業的攻擊,現在轉移到了中國身上。 ★中國仍然是一個貧窮的國家,而美國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中國與美國的競爭根本不是在同一水平線上,為什麼美國人總是把中國視為威脅呢? ★中國中產階層的巨大需求為美國和跨國公司提供了機遇,從長期來看,美國作為最大的消費國這一現狀是很有可能被改變的。 ★中國所產生的影響不僅僅體現在對美國和“中美國”的形成上,從巴西到澳大利亞,從韓國到日本,經濟的發展都受到了中國需求的拉動。 每年1500億美元通過沃爾瑪、耐克、家得寶、摩托羅拉、英特爾等公司從美國人的口袋流入中國人的錢夾裡,這些錢被用來建造了連接上海新機場與市區的磁懸浮列車和通向西藏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鐵路。中國從美國中低階層手中賺得的錢被用來修建大連和天津的發電站和港口。還有很多錢流入了中國數千萬城市居民的手中,這些人又用賺得的錢來購買耐克運動鞋、沃爾瑪的辣雞爪、樂購的香皂和寶潔的玉蘭油。中國的中產階層在下班回家的途中還會光顧一下麥當勞快餐店,他們回家後看的電視機是中國的品牌,如TCL,但是電視機所用的屏幕卻是美國康寧公司生產的。

通過上面的例子,你能否明白中美之間發生了什麼?那麼中美之間的爭端到底是怎麼來的呢?通過這一章的闡述,你會明白,中美之間貿易爭端的核心是什麼,為什麼中美之間會出現那麼多剪不斷、理還亂的矛盾與紛爭。 在一個寒冷的冬日,參議員約翰·克里(John Kerry)來到弗吉尼亞州為即將到來的民主黨候選人初選進行宣傳活動。克里在演講時對工作機會向海外轉移進行了強烈譴責,認為這損害了美國普通勞動者的利益。 “對於那些本尼迪克特·阿諾德(Benedict Arnold)式的'賣國的CEO們'和那些把工作機會讓給其他國家的企業,我們會堅決廢除它們的福利,取消給予它們的獎勵,並努力填補制度造成的漏洞。”這些批評的言論為克里爭取到了很多選民的支持,他最終贏得了總統競選的黨內提名。在2004年的美國總統大選過程中,克里不斷地對那些將工作機會轉移到海外的企業發難。儘管他極少點名中國,但他話語中的指向已經相當明顯。每一份刊載克里言論的報紙和其他發布有關其新聞的媒體,都對這一點有非常清楚的指向,認為美國工作機會的減少,主要原因在於中國。

對“賣國CEO們”的無情攻擊為克里提高了民眾支持率。很多美國民眾普遍缺乏安全感,這是因為全球貿易自由化是以美國民眾的利益為代價的,使跨國公司和華爾街變得越來越富有,而中產階層和下層民眾則越來越貧窮。後來,克里對其攻擊的對象進行了劃分。他不再一味地指責所有外包工作機會和參與全球貿易的企業,而是只對那些利用美國稅收上的漏洞關閉美國工廠、削減美國就業機會、僱用外國人從事生產的企業進行攻擊。克里意識到,美國國內工作崗位的減少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問題的另一個方面則是美國民眾所期望的低成本的消費品。直到2004年11月克里的總統競選之路以失敗告終,他還一直堅持這樣的觀點。 就像1999年西雅圖街頭反對世界貿易組織的示威民眾一樣,2004年的總統競選演說使人們聯想起當初民粹主義者對現實的不滿,儘管那已經是塵封的往事了。當時,民粹主義者嚴厲指責華爾街,並聲稱“東方的肥貓”正在侵吞美國人民的勞動果實。民粹主義者的觀點道出了20世紀後半葉美國政治和社會的顯著特點。而且,這些觀點在羅斯福新政時期和20世紀70年代激進政治新浪潮時期都很盛行。只不過,2004年的不同之處在於,先前對華爾街和貪婪企業的攻擊,現在轉移到了中國身上。 10年前,對墨西哥和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反對之聲,在今天看來,只是為10年後抵制中國崛起的一次預演。那時候,人們只是擔心墨西哥人搶了美國人的飯碗,但沒有人會認為墨西哥能夠以低成本優勢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的領導力量。然而,今天美國人對中國的態度則完全是因為懼怕中國崛起。


註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