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中美國·從激烈對抗到超級融合

第3章 “摸著石頭過河”

1972年,毛澤東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美國來訪的理查德·尼克松,中美兩國之間的關係發生了驚人的巨大變化。這次會見的意義是非凡的。此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亨利·基辛格同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等的外交接觸,使這次會見成了事實。當然,不應忘記的還有“乒乓外交”。 1971年,中國向美國乒乓球隊發出善意的邀請,為一年後兩國關係正常化打下了基礎。這可能是乒乓球運動史上最為重要的時刻了。 但是,不管是“乒乓外交”,還是北京為尼克松精心準備的宴會,都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和世界之間的“冷和平”狀態。中美兩國之間的開放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局限於政治領域,僅限於緊張關係的緩解和外交往來的增多。 1978年以前,中國仍然與其鄰國和世界隔絕。中國與蘇聯雖然是全球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對抗中的盟國,但實際上雙方的關係卻是冷淡的。中國既不願意拉近與西方的關係,也不願意與東方走得更近。在新中國成立前的一個多世紀的時間裡,中國一直遭受著來自西方的壓力和入侵;在新中國成立後的頭10年裡,中國一直致力於實現獨立、自主和自給自足。 “自給自足”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是與融入世界相抵觸的。

1978年,鄧小平成為中國共產黨和國家的主要領導人,中國開始了改革和現代化的進程。當時,中國有太多人生活在貧困之中。鄧小平英明地意識到,除非這種狀況得到改變,否則中國共產黨和人民之間就不可能形成緊密的關係。鄧小平有著令人敬佩的遠見。他經歷了黨內沉浮。毛澤東逝世的時候,鄧小平已經72歲了,大多數人在他這個年齡都開始回顧自己的人生,準備就此安享晚年了,但是他並沒有這樣想,一直在為中國共產黨服務,這令人敬重;他經歷了磨難而不屈不撓,這又令人驚嘆。這些為他贏得了黨內很多元老的尊重和年青一代的擁護。 鄧小平意欲改變中國共產黨對經濟的管理方式。為此,他首先著手農業改革,開始實行土地承包製度。其後,他又提出在中國南方沿海地區創建一些經濟特區。這些經濟特區對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實行更優惠的稅率,個人在此享有更多的經商自由。這些經濟特區選址的主要標準是要鄰近西方的商業和貿易中心。

這種一定程度的開放,其目的在於使經濟特區成為改革的“試驗田”,但是中國人對獲得更多的自由經商的權利和生活水平提高的渴望導致了“經商熱”。在此前一直處於經濟沉睡狀態的地區,例如南臨中國香港的珠江三角洲地區,貿易和工業發展顯著。出於對這種巨大變化的不適應,很多人開始擔心。還有人反對在中國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封閉經濟中引入外資,擔心外資一旦進入中國,可能會威脅中國的穩定。 但是,開弓沒有回頭箭。整個20世紀80年代,雖然改革的步伐時急時緩,但從來都沒有停止過,而且取得了顯著成效。 20世紀80年代,中國經濟年均增長近10%,通貨膨脹適度。其中某些年份經濟增長僅有7%,而在某些年份經濟增長則接近15%,經濟發展的總體趨勢是上升的。可是,由於起點低,即使實現瞭如此快速的增長,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還是一個貧窮的國家。想要躋身於世界中等國家的行列,中國還需要很多年的發展。而且,中國整體經濟數據背後還存在著地區差異。在新的經濟特區迅速繁榮並發展壯大的同時,西部和內陸的很多省區的發展還不盡如人意。

在這些年中,鄧小平採取了“摸著石頭過河”的方法,靈活且不固守傳統。同時,鄧小平還提出了“一國兩制”的構想,國家主體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堅持共產黨對國家的絕對領導;回歸後的香港特別行政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變,市場力量發揮主導作用。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國祇有一個政府,但兩種不同的製度可以並存。這種設想對中國的發展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鄧小平頭腦中很清楚兩種社會制度的區別,但他是一個唯物主義者,他會通過計劃等方式來滿足現實需要。對他的思想內涵的討論和充實則留待他人了。 有些人反對中國向世界擴大開放,反對市場規則在中國發揮作用,其他人則希望開放的步伐更快一些,希望開放的範圍擴大到中國更廣泛的區域。最初大多數討論是私下進行的,後來開始公開。知識分子和詩人也加入了討論陣營。而在經濟特區,數百萬人創辦了小企業,擺脫了過去幾十年來阻礙變革和經濟發展的意識形態的束縛。當然,政府政策和管制的放鬆也為人們擺脫束縛創造了條件。

當時,來中國旅遊的外國遊客的數量有所增加(由於此前外國遊客到中國來的很少,所以當時只要有數量的增加都會被視為增長),中國的海外留學生數量也急劇增長。但是,在美國,關注到中國國內社會變化的只有學術界,當然在某種程度上還有情報機構。美國學術界對中國變化的討論和追踪做得比較好,但是,他們趨向於以“共產主義和共產黨不好,民主和市場好”的視角來觀察中國的變化。情報機構主要關注的則是中國軍隊和導彈的數量,並就中國是否會對台灣動武進行預測。 過去150年當中,中國經歷了內戰和外敵入侵,鄧小平決心要結束這種破壞性的循環,結束中國徘徊於世界核心之外的歷史。他重申要堅持改革,決心加快改革步伐,擴大改革範圍,增強改革成效,使更多人的物質生活水平迅速得到改善。鄧小平總在強調,“我們一定不能因噎廢食”,必須要繼續堅持20世紀80年代的發展道路。

鄧小平願意接受市場經濟,實行對外開放,並認為這與意識形態無關。之前,在發現黨內的一些黨員因一些討論中的政策而感到苦惱時,他曾經說過,不管黑貓白貓,能抓住老鼠就是好貓。對於鄧小平來說,實現中國穩步發展的結果是最重要的,他的目標始終是堅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使中國變得更好。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讓人民享有物質繁榮帶來的愉悅生活。鄧小平是有遠見的,他明白隨著日本、新加坡、韓國和泰國等亞洲鄰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的富裕,如果不能使中國人民看到繁榮的前景,就無法維持社會的穩定。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