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復興之路·中國崛起的30個歷史關鍵

第95章 三、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六號”

改革開放後,特別是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中國的各項建設事業開始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國門的敞開,使許多有識之士強烈意識到中國與世界的差距。在一批老科學家和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下,載人航天工程的研製再一次被提上中共領導人的議事日程。同時,伴隨著中國空間技術的快速發展,在已經具備返回式衛星、氣象衛星、資源衛星、通信衛星等各種應用衛星的研製和發射能力以後,中國又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這為中國開展載人航天技術的研究打下了堅實基礎。 由於載人航天投入大、效益週期比較長,風險也比較大,對於中國要不要搞載人航天,一直存在較大的分歧。但另一個爭論的焦點則是,中國選擇什麼方案來突破載人航天技術。是航天飛機,還是宇宙飛船?相對而言,宇宙飛船在技術上容易突破、研製費用較少、研製週期也較短,而航天飛機的研製投入大、風險大、技術難度高。從實際情況來說,中國已研製了十幾顆返回式衛星,有一定的技術基礎,所以選擇載人飛船進行技術突破比較好。

1991年11月,在載人航天工程停滯、下馬近20年後,經過此前半年多時間的研究論證,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分別提交了《載人飛船工程可行性論證報告》。 1992年1月8日,中央專委召開第五次會議,專門研究發展載人航天問題,進一步對載人飛船工程研製進行技術、經濟可行性論證。 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討論同意了中央專委《關於開展我國載人飛船工程研製的請示》,正式批准中國載人飛船工程上馬。自此,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又一次正式立項實施,代號為“921工程”。 “921工程”的正式立項,激發了無數航天人久違的夢想。就“921工程”本身來說,這是中國航天史上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系統最複雜、技術難度最高的工程。該工程由7個分系統組成,包括宇航員系統、飛船的應用系統、載人航天飛船系統、運載火箭系統、發射場系統、測控系統、著陸場系統。其中,載人航天飛船系統是核心,包括軌道艙、返回艙、推進艙。

按照發展計劃,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將分三步實施。第一步,發射無人和載人飛船,將宇航員安全地送入近地軌道,進行適量的對地觀測和科學實驗,並使宇航員安全返回地面。第二步,實現宇航員出艙太空行走以及完成飛船與太空艙的交會對接,並發射長期自主飛行、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室,儘早建成完整配套的空間工程系統。第三步,建造大型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站。 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中國成功發射第一艘無人飛船“神舟一號”,實現了天地往返的重大突破。 從“921工程”正式立項到“神舟一號”成功發射的七八年時間,中國航天人走完了發達國家三四十年所走過的路。在此後3年的時間裡,中國又連續成功發射“神舟二號”至“神舟四號”3艘無人飛船,每次都有技術突破。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即將升空。 5時20分,航天員出征儀式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航天員宿舍問天閣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親臨送行,並講道:“'神舟五號'馬上就要發射了,這是你們盼望已久的時刻,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盼望已久的莊嚴時刻。一會兒,楊利偉同志就要作為我國第一個探索太空的勇士出征,就要肩負著祖國和人民的重托去實現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相信你一定會沉著冷靜、堅毅果敢,圓滿完成這一光榮而又神聖的使命。我們等待著你勝利歸來。” 身著乳白色航天服的首飛航天員楊利偉莊嚴宣誓:“請胡總書記放心,請全國人民放心。我一定不辜負胡總書記和全國人民的期望,圓滿完成載人航天首飛任務。”問天閣內一片熱烈的掌聲。

8時20分,環抱著飛船的第三組平台徐徐展開,乳白色的船箭塔組合體完全展露,飛船上的五星紅旗格外醒目。 8時30分,一直被蒙得嚴嚴實實的發射塔架終於打開了。呈現在眼前的是赫然高聳的長征火箭和它所搭載的船塔聯合體,場面非常壯觀。 “15分鐘準備”,逃逸控制台指揮員的目光聚焦在顯示屏上。在火箭起飛前900秒到起飛後160秒的時段內,萬一火箭發生故障,這個控制台負責確保逃逸塔拽動軌道艙和返回艙與火箭分離,並降落在安全地帶,使飛船上的航天員脫離險境。 測發控制大廳內,火箭發射控制台操作手迅速執行自動發射點火程序。 “5分鐘準備。”航天員關上了天窗,整裝待發。 “1分鐘準備。”航天員躺在了特製的航天椅上。

“10、9、8……點火,起飛!” 9時整,大地震顫,烈焰升騰,“長征二號F”火箭運載著“神舟五號”飛船和航天員楊利偉順利飛向太空。 2分鐘後,第一節箭體脫落;10分鐘後,進入正常軌道。 9時42分,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李繼耐宣布:“飛船已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成功。”浩瀚的太空從此寫下了中國人的名字,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想終於成真。 飛船繞著地球以90分鐘一圈的速度飛行。一會兒白天,一會兒黑夜。黑白交替之間,地球邊緣彷彿鑲了一道漂亮的金邊。楊利偉拿起攝像機,把這壯觀的景色拍攝下來。他鄭重地在飛行手冊上寫道:“為了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中國人來到太空了。” 楊利偉總共在飛船中呆了21個小時,環繞地球飛行了14圈。當飛船飛行到第7圈時,他在太空展示了中國國旗和聯合國旗,表達了中國人民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類的美好願望。

國外媒體和航天員同行一致認為,這是一次完美的飛行。楊利偉在太空飛行中的傑出表現,讓世界再次對中國及中國的航天英雄刮目相看。 16日6時23分,飛船返回艙著陸,著陸點在內蒙古中部草原。 6時31分,溫家寶總理與楊利偉通話,祝賀他順利返航。 6時43分,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神態自若地走出返回艙。 “這是祖國歷史上輝煌的一頁,也是我生命中最偉大的一天。”這是他邁出艙門後對人們說的第一句話。 兩年以後,即2005年10月15日,“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10月17日4時33分,飛船返回艙著陸。航天員聶海勝和費俊龍在太空飛行115小時32分鐘,飛行77圈,行程約325萬公里。

“神舟五號”和“神舟六號”外形一樣,也一樣由“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送上藍天。 從兩年前的“單人一日太空遊”到如今的“雙人多日太空遊”,看似不大的變化在中國航天載人工程七大系統總設計師們的口中,卻是“突破性的”,因為“神舟六號”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目標——交會對接工程順利開始。 “神舟六號”完成“多人多天太空飛行”任務之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步——載人飛船和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建立短期空間站才可能實現,因為,只讓一名航天員飛一天不可能完成對接或建站任務,“多人多天”才是根本。 與“神舟五號”相比,“神舟六號”在110項技術上得到了改進,飛船更加安全,更加舒適,讓中國的載人航天工程距離交會對接以建立太空站越來越近。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