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復興之路·中國崛起的30個歷史關鍵

第92章 四、解讀

興修水利,防治水患,歷來是治國安邦的大事。三峽工程從夢想走向現實的過程可以總結為“70年設想、50年勘探、40年論爭”。經過十幾年的艱苦建設,長江三峽工程已經初步實現了蓄水、通航和發電的建設目標,毛澤東“高峽出平湖”的夢想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變成了現實。三峽工程是中國人民改造自然,戰勝自然的一座世紀豐碑,它不儀凝結著中國人的奉獻精神,集體智慧和技術進步,也體現了新時期的中華民族精神。 從20世紀初開始,從孫中山到毛澤東,從鄧小平到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都對三峽工程表示了極大的關注。三峽工程的考察、研究、規劃和諮詢規模之浩大是歷史上罕見的,三峽工程在實施過程中所克服的技術困難也是少有的,三峽百萬大移民是人類近代史上絕無僅有的人文工程,三峽庫區文物搶救的規模、速度和成果也堪稱奇觀。這種戰天斗地、不畏艱難、勇於實踐的精神,不僅縛住了長江這條巨龍,也必將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在三峽工程的決策進程中,有一長串的名字:林一山、李銳、黃萬里、李伯寧、孫越崎、侯學煜、錢正英……他們充滿科學態度的爭論,保證了最後決策的正確。 三峽工程不但具有防洪、發電、航運等綜合經濟功能,而且有利於三峽庫區的經濟發展。三峽工程的建設,雖然不可避免地對局部生態與環境帶來一定影響,但只要充分尊重、合理利用自然規律,努力促使長江流域形成新的生態平衡,就能夠探索一條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大型公共工程建設現代化之路。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