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復興之路·中國崛起的30個歷史關鍵

第40章 二、被迫作出抗美援朝決策

1950年6月25是—個星期天,對於當時世界上的大多數地區來說,是一個非常普通的日子。然而,就是在這一天凌晨4時左右,朝鮮半島三八線地區在夜幕深沉、大雨滂沱中炮聲驟起——朝鮮戰爭爆發。 本來,這是一場局部地區發生的局部戰爭。當戰爭發生的時候,誰都沒有想到,這場在亞洲東北部潮濕的雨季裡發生的軍事衝突,會對朝鮮半島以外的世界產生多麼深遠的影響。然而,事件的發展逐漸非人的意誌所能控制。 6月2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聲明,宣佈出兵朝鮮,並命令美國海軍第七艦隊侵入合灣海峽。同日,聯合國安理會在美、英等國的操縱下通過決議,聯合國會員國派兵隨從美國軍隊入朝參戰。這樣就使場局部地區發生的局部戰爭擴大成為—場國際性的局部戰爭。

朝鮮戰爭初期,朝鮮人民軍英勇作戰,進攻非常順利,很快成破竹之勢。 6月26日,人民軍領古都開城。 6月27日,人民軍領漢城的戶議政府。 6月28日,人民軍佔領韓國首都漢城。在朝鮮人民軍的強大攻勢面前,韓國軍隊兵敗如山倒。位英國戰地記者曾經形像地描述過當時韓國軍隊潰敗的場面:“我看見些卡車上的髙級指揮官坐在士兵們中間,戴著雪白的手套,一隻乎握著佩劍,另一隻手擎著樹枝做雨傘。離奇的現像到處可見:一些韓國人在前線騎著軍馬逃跑,牲口被槍砲聲嚇得掙脫韁繩或者揚蹄跳腳;韓國兵用槍逼著老百姓脫下衣服,穿在己身上遮住軍服,以便混雜在逃難的人流之中,軍官則站在一邊無動於衷。” 到8月初,朝鮮人民軍已經佔領了朝鮮90%以上的領土,迫使前來增援的10萬美軍和李承晚軍退守洛東江以東的大邱、釜山一隅。 8月15日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祖國解放五週年”紀念日,首都平壤在這一天舉行了盛大的群眾集會活動。金日成發表講話,提出“要把8月變成統一朝鮮的月份”。人們都沉浸在高度的興奮之中,都以為統一朝鮮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8月31日,朝鮮人民軍打響了決戰性的釜山戰役。但是,此時的朝鮮人民軍已如強弩之末,經過兩個月的進攻,朝鮮軍隊消耗巨大,損失兵力達5萬多人,但仍然沒有啃下釜山這塊硬骨頭。而此時,一個給朝鮮軍隊帶來毀滅性打擊的軍事行動發生了。 1950年9月15日,18000名“聯合國軍”在朝鮮西海岸的仁川港成功登陸。

距離漢城僅40公里的仁川,是朝鮮中部西海岸的一個重要港口,正位於朝鮮半島東西最為狹窄的蜂腰部位。在自北向南迅速推進的過程中,朝鮮軍隊進攻的致命弱點就是戰線拉得過長,補給線長達400公里。在這種情況下,美軍在仁川成功登陸,等於在朝鮮進攻軍隊的後方把朝鮮國土攔腰斬斷,使處於仁川以南的朝鮮軍隊陷入了無後方的孤立之中。在這種腹背受敵的情況下,後果自然不堪設想。在“聯合國軍”的絕對製空權下,朝鮮人民軍損失了兒乎所有的坦克和許多大砲,通訊聯絡被切斷,給養供應被破壞,處於南方的各部隊被分割包圍。 9月23日,金日成下令全線向三八線附近撤退。 9月29日,“聯合國軍”佔領漢城。同一天,“聯合國軍”先頭部隊到達三八線。 9月30日晚,韓國軍隊越過三八線。

朝鮮戰爭發展到了最危急的關頭。 在朝鮮戰爭爆發前後,剛剛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在準備開始另一場戰爭。 北京,中南海,豐澤園。 毛澤東面前放著一大堆文件,其中最重要的是新生的人民政權馬上要頒布的一部法令《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在這部法令的指導下,新中國3.1億人口的解放地區將展開暴風驟雨式的土地改革,完成“耕者有其田”的革命目標。另份文件是剛剛以政務院名義發布的《關於救濟失業人的指示和暫行辦法》。新中國面臨的經濟狀況極為嚴峻,切都有待於新領導人全力以赴。第三份是關於西藏問題的文件。新中國成立之後,西藏的反動勢力尋求所謂“獨立”的陰謀活動日趨加劇,西藏全境的解放有待完成。還有—份是西南軍區關於匪患問題的報告。新中國成立之後,國民黨遺留下來的反動殘餘勢力與土匪活動仍非常猖獗,他們不僅燒殺搶掠,不斷殺害政府與軍隊的工作人員。蔣介石政權敗退台灣之後,仍然夢想“反攻大陸”……

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所面臨的問題太多,任務太重,她急需一個和平的國內外環境,以迅速地解決所面臨的各方面問題,完成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的任務。也正因如此,在此前召開的中共七屆中全會上,毛澤東作了《不要四面岀擊》的講話,提出要正確處理好各階級、各政黨、各民族之間的關係,以孤立和打擊當前最主要的敵人,不要四面出擊,樹敵太多。當然,在毛澤東發表這個講話的時候,他不曾想到,這個百廢待舉的國家,數月之後不僅要被迫出擊,而且不得不出境禦敵於國門之外。 當朝鮮戰爭爆發的時候,中國軍隊的注意力正集中於解放台灣方面,許多技術性的問題正在解決,軍事準備作進展比較順利。如果排除其他因素,即使在朝鮮爆發戰爭的情況下,最遲到1951年,新中國解放灣的條件也就基本完備了。但事實的發展往往是非常複雜的。在朝鮮戰爭爆發之後,沒等中國作出正式反應,美國就以挑釁式的行動逼迫中國捲入其中。

6月2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宣佈出兵朝鮮的同時,命令美國海軍第七艦隊侵入台灣海峽,並提出“台灣地位未定論”。美國的這一行動,引起了中國政府的強烈反應,中國政府政務院總理周恩來立即發表一份措辭嚴厲的政府聲明,聲明提出:杜魯門的聲明和美國海軍的行動是對中國領土的武裝侵略,是對聯合國憲章的徹底破壞。不管美國採取任何叭撓行動,合灣屬於中國的事實永遠不能改變。聲明宣布,中國全體人民將萬眾一心,為從美國侵略者手中解放台灣而奮鬥到底。聲明並號召全世界一切愛好和平正義和自由的人民,尤其是東方各被壓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奮起,制止美國帝國主義在東方的新侵略。另外,從8月27日起,美國飛機多次侵入中國領空進行挑釁性的偵察和轟炸掃射,給中國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帶來嚴重損失,對此,中國政府一再提出抗議,但美國都不屑一顧。

中國政府一直關注著朝鮮戰局的發展。 9月30日,周恩來發表演說,對壓至三八線的所謂“聯合國軍”發出警告:“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但是為了和平,從不也永遠不怕反抗侵略戰爭。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周恩來委託印度駐華大使轉告美國政府:如果美軍企圖越過三八線,擴大戰爭,中國決不能“坐視不顧”。 1950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第一個國慶日。 上午10時,毛澤東與其他中國領導人登上天安門城樓,與幾十萬群眾一起觀看了盛大的閱兵式。入夜,五彩繽紛的焰火騰空而起,廣場上載歌載舞,充滿了歡樂的氣氛。然而,此時的中國領導人心情是複雜的。他們必鬚麵對的問題是:儘管中國已一再發出警告,但如果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繼續北進,中國應該怎麼辦?

沒等中國領導人完全考慮好這個問題,更嚴重的問題已經擺在了面前。就在同一天,麥克阿瑟無視中國政府的立場,在東京通過廣播向朝鮮發出了“最後通牒”,要求他們無條件投降。同一天晚上,金日成在向蘇聯請求援助之後,也向中國政府提出了出兵援助的請求。一個艱難的歷史抉擇終於擺在了中國領導人面前。 自此之後,在整個1950年10月上旬,中南海菊香書屋的燈光常常徹夜長明。 10月1日當晚,毛澤東連夜召集中央書記處緊急會議,討論朝鮮局勢和對策。出席會議的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和周恩來。會議在是否出兵的問題上出現了意見分歧,決定第二天即10月2日召開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邀請在京的髙級軍事領導人參加,繼續進行討論。

10月2下午,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次中南海頤年堂召開。會上,關於出兵援朝問題仍然有意見分歧。毛澤東認為出兵援朝。已是萬分火急,提出派林彪率軍入朝。但林彪不贊成出兵,稱病推辭。多數中央領導人都主張在出兵朝鮮的問題上要謹慎從事。幾乎所有領導人都對出兵朝鮮持懷疑和反對的態度,軍隊領導人幾乎一致對同美軍作戰表示沒有把握。會議於是決定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再行討論,並決定要彭德懷掛帥。 10月4日,毛澤東的電召下,彭德懷從西安飛抵北京,參加中南海豐澤園舉行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 會議繼續討論出兵朝鮮問題。各方領導人發言非常踴躍,像前幾次一樣,會上的爭論十分激烈,意見分歧也非常明顯。不贊成出兵或至少是暫時不出兵的意見認為,新中國百廢待舉,急需要做的工作是爭取迅速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幾近癱瘓的國民經濟體系。同時,新生的政權正在建立過程之中,還不是十分鞏固。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將要面臨的敵人是世界上的頭號強國,無論從哪方面相比,我們與對手都相差甚遠。而在經歷了長期戰爭之後,中國的普通民眾甚至包括軍隊對戰爭的厭倦思想也必須予以重視。

在此期間,毛澤東逐個與參會的領導人談心,耐心地做工作,他說:我們不能見死不救,儘管有些同志對出兵有些意見,講的都有一定道理。但是,別人處在國家危亡時刻,我們站旁邊看,不論怎麼說,心裡也難過。 10月5日,彭德懷在會上。慷慨陳詞: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爛了,最多等於解放戰爭晚勝利幾年就是了。如讓美軍擺在鴨綠江和台灣,它要發動侵略戰爭,隨時都可以找到藉口。如果美國占領了朝鮮半島,將來的問題更複雜。所以遲打不如早打,這對國內外的反動氣焰和親美派也是個沉重打擊。彭德懷的話對統—認識起了重要作用。 經過反复討論,基與周密的分析和權衡利弊,中國領導人逐漸形成了比較一致的認識:儘管存在各種嚴重困難,但出兵還是必要的。因為如果不出兵,讓美軍壓至鴨綠江邊,威脅我東北,控制我台灣,又威脅上海、華東,它要發動侵華戰爭,隨時都可以找到藉口。這樣,國際國內反動氣焰必然增高,對中國、對整個東方都極為不利。因此,應當義無反顧,堅決出兵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在這次會議上,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毛澤東對彭德懷的話極為支持,並提議由彭德懷掛帥,率軍抗美援朝的使命就這樣落到了彭德懷身上。

10月8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簽署了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兵抗美援朝的命令,任命彭德懷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在討論入朝參戰問題期間,毛澤東還派周恩來前往蘇聯面見斯大林,一是陳述中國的主張,二是討論蘇聯在抗美援朝期間給予中國相應的空軍和其他援助問題。但就在10月8日中國作出出兵援朝的決定之後,曾經允諾出動空軍給予中國志願軍支援的蘇聯又改變了主意,毛澤東收到了斯大林“蘇聯空軍沒有準備好,不能出動”的電報。當時中國自己還沒有空軍,而如果沒有空軍的掩護,中國人民志願軍將處在美國強大的空中優勢下,根本無法打仗。在這種情況下,周恩來再次前往蘇聯進行交涉。周恩來指出,如果蘇聯空軍不出動,中國祇好暫緩出兵。斯大林于是提出了讓金日成撤到中國東北組織“流亡政府”的建議。而在此期間,美國決策者無視中國的嚴正警告,繼續擴大戰爭,命令美軍於10月7日越過三八線,並迅速向中朝邊境方向不斷推進,把戰火燒到中國東北邊境。情況益發緊急。 10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再次召開緊急會議。會議最終作出決定:即使在沒有空軍掩護的情況下,也要立即出兵,以搶在美軍前面至少在朝鮮境內佔領一片可以部署部隊的區域。這不僅是為了維護朝鮮和中國的利益,也是為了整個東方世界的利益。 10月18日晚,毛澤東向中國人民志願軍下達了入朝作戰的命令。 1950年10月19日晚8時,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請求,為粉碎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侵犯,同時保衛自己祖國的安全,在彭德懷的率領下,中國人民志願軍背負著黨和人民的意願,髙舉著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旗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場。從此,在朝鮮半島的三千里江山上,中國人民志願軍開始了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 這首慷慨激昂的歌曲,成為當時中國人民志願軍軍歌,也為那個時代全中國的男女老幼所傳唱。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