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好口才好前程大全集

第3章 第一章訓練說話的本領

好口才好前程大全集 赵凡禹 24616 2018-03-18
講話要讓人接受,首先要做到發音清楚,吐字清晰。清楚的發音可以依賴平時的練習,傾聽別人的談話、朗讀書報、多聽收音機廣播,這些均對正確的發音有迅速的幫助。說話的時候,每一句子要明白易懂,避免用艱澀詞彙。別以為說話時用語艱深,就是自己有學問、有魄力的表現;其實,這樣說話不但會使人聽不懂,而且弄巧成拙,還會引起別人懷疑,以為是在故弄玄虛。當然成功的當眾講話還需要豐富的詞彙、多變的句型,使講話扣人心弦,讓聽眾欲罷不能。 講話要讓人接受,首先要做到發音清楚,吐字清晰。清楚的發音可以依賴平時的練習,傾聽別人的談話、朗讀書報、多聽收音機廣播,這些均對正確的發音有迅速的幫助。說話的時候,每一句子要明白易懂,避免用艱澀詞彙。別以為說話時用語艱深,就是自己有學問、有魄力的表現;其實,這樣說話不但會使人聽不懂,而且弄巧成拙,還會引起別人懷疑,以為是在故弄玄虛。當然成功的當眾講話還需要豐富的詞彙、多變的句型,使講話扣人心弦,讓聽眾欲罷不能。

下面介紹幾種簡單、易行、有效的口才訓練方法。 這裡的“讀”指的是朗讀,而非默讀,顧名思義,“速讀”也就是快速的朗讀。 這種訓練方法的目的,是在於鍛煉人口齒伶俐,語音準確,吐字清晰。 方法:找來一篇演講辭或一篇文辭優美的散文。先拿來字典、詞典把文章中不認識或弄不懂的字、詞查出來,搞清楚,弄明白,然後開始朗讀。一般開始朗讀的時候速度較慢,逐次加快,一次比一次讀得快,最後達到你所能達到的最快速度。 要求:讀的過程中不要有停頓,發音要準確,吐字要清晰,要盡量達到發聲完整。因為如果你不把每個字音都完整地發出來,那麼,如果速度加快以後,就會讓人聽不清楚你在說些什麼,快也就失去了快的意義。我們的快必須建立在吐字清楚、發音乾淨利落的基礎上。我們都聽過體育節目的解說專家宋世雄的解說,他的解說就很有“快”的功夫。宋世雄解說的“快”,是快而不亂,每個字,每個音都發得十分清楚、準確,沒有含混不清的地方。我們希望達到的快也就是他的那種快,吐字清晰,發音準確,而不是為了快而快。

這種訓練的優點是不受時間、地點的約束,無論在何時、何地,只要手頭有一篇文章就可以練習。而且還不受人員的限制,不需要別人的配合,一個人就可以獨立完成。當然你也可以找一位同學聽聽你的速讀練習,讓他幫助挑出你速讀中出現的毛病。比如哪個字發音不夠準確,哪個地方吐字還不清晰,等等,這樣就更有利於你有目的地進行糾正、學習。你還可以用錄音機把你的速讀錄下來,然後自己聽一聽,從中找出不足,進行改進。如果有老師指導就更好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速讀法並非僅為鍛煉講話的速度,說話的速度是不宜太快,亦不宜太慢,說話太快使聽的人不易應付,而且自己也容易疲倦。有些人以為說話快些,可以節省時間,其實說話的目的,在使對方領會你的意思。此外,不管是講話的人,或者是聽話的人,都必須運用思想,否則,不能確切把握說話內容。當然說話太慢,也是不對的,一方面浪費時間,另一方面會使聽的人感覺不耐煩。說話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技巧,我們必須認清這種巧妙的方法,然後才能獲得成功。當眾講話時要顧及聽眾的反應,話要說到點子上,千萬別像懶婆娘的裹腳布——又臭又長,更不可以自己為中心,當眾講話是為傳遞信息,交流思想,所以要清晰、明示、坦白直率。信口開河、放連珠炮,都不是受人歡迎的當眾講話方式,信口開河並不表示你很會說話,相反地,證明你說話缺乏熱誠,不負責任。至於說話像放連珠炮,那隻有使人厭煩,因為你一開口,別人就疲於應付,沒有機會發音,最後自然是雙方不歡而散。

每個人幾乎都有過背誦文章的經歷。背誦的目的是因人而異。有的是因為老師要求必須背誦,而不得不背,以完成老師交給的學習任務;也有的是為了記憶下某個名詩、名句,以此來豐富自己的文學素養。而我們所說的背誦,主要的目的是在於訓練當眾講話能力。 為了這個目的,並不僅僅要求你把某篇演講辭、散文背下來就算完成了任務,我們要求的背誦,一是要“背”,二還要求“誦”。這種訓練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培養記憶能力,二是增強口頭表達能力。 記憶是優秀口才必不可少的一種素質。沒有好的記憶力,要想培養出口才是不可能的。只有大腦中充分地積累了知識,你才可能張口即出,滔滔不絕。如果你大腦中是空空如也,那麼你再伶牙俐齒,也無濟於事。記憶與口才一樣,它並不是一種天賦的才能,後天的鍛煉對它同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背得越多,記憶力越強,“背”正是對這種能力的培養。

“誦”是對錶達能力的一種訓練。這裡的“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朗誦”。它要求在準確把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進行聲情並茂的表達。 背誦法,與速讀法相輔相成。速讀法的著眼點在“快”上,而背誦法的著眼點在“準”上。也就是你背的演講辭或文章一定要準確,不能有似是而非的地方,而且在吐字、發音上也一定要準確無誤。 其方法是:第一步,先選一篇自己喜歡的文章;第二步,對選定的材料進行分析、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是要花點工夫的,需要我們逐句逐段地進行分析,推敲每一個詞句,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和思想感情,並註意培養自己的感情;第三步,對所選的演講辭、散文、詩歌等進行一些藝術處理,比如找出重音、劃分停頓等,這些都有利於準確表達內容;第四步,在以上幾步工作的基礎上進行背誦。背誦的過程也可分步進行。首先,進行“背”的訓練。也就是先將文章背下來。在這個階段不要求聲情並茂。只要能達到熟練記憶就行。並在背的過程中,自己進一步領會作品的格調、節奏,為準確把握作品打下更堅實的基礎。第二,是在背熟文章的基礎上進行大聲朗誦。將你背熟的演講辭、散文、詩歌等大聲地背誦出來,並隨時注意讀音的正確與吐字的清晰,而且要帶有一定的感情。第三,是這個訓練的最後一步,用飽滿的情感,準確的語言、語調進行朗誦。

這裡的要求是準確無誤地記憶文章,準確地表達作品的思想感情。比如,我們要背誦高爾基的,我們首先就應明白,這是篇散文詩。它是在預報革命的風暴即將來臨,謳歌的是海燕——無產階級戰士的形象。整篇散文詩都是熱烈激亢的表達了革命者不可遏止的革命激情。那麼我們在朗讀時就要抓住這個基調。當然僅僅抓住作品的基調還是不夠的。我們還要對作品進行一些技巧上的處理,比如劃分段落、確定重音、停頓等等。平平淡淡,沒有波瀾,沒有起伏,一調到底的朗誦是不會成功的。有些人在背誦時把握了它激昂奮進的基調,卻沒有註意朗誦技巧,開口就定在最高的音上,結果到了表達感情的最高點時,就只能是聲嘶力竭。我們說這也是把握欠準確的緣故。如果注意了朗誦技巧和作品感情脈絡的發展,此類錯誤就完全可以避免。

這個訓練最好能有老師的指導,特別是在朗誦技巧上給些指導。如果沒有這個條件,也可以找朋友幫助,請朋友聽自己背誦,所謂“旁觀者清”,別人容易發現的不足可以成為我們改進口才的依據。 練聲也就是個人聲音的訓練。在生活中,我們都喜歡聽那些飽滿圓潤、悅耳動聽的聲音,乾癟沙啞的聲音往往讓人生厭。所以鍛煉出一副好嗓子,練就一腔悅耳動聽的聲音,是高超的當眾講話水平的必備條件。 練聲的方法是:第一步,練氣。俗話說練聲先練氣,氣息是人體發聲的動力,就像汽車上的發動機一樣,它是發聲的基礎。氣息的大小對發聲有著直接的關係。氣不足,聲音無力;用力過猛,又有損聲帶。所以我們練聲,首先要學會用氣。 吸氣:吸氣要深,小腹收縮,整個胸部要撐開,盡量把更多的氣吸進去。我們可以體會一下,你聞到一股香味時的吸氣法。注意吸氣時不要提肩。

呼氣:呼氣時要慢慢地進行。要讓氣慢慢地呼出。因為我們在演講、朗誦、論辯時,有時需要較長的氣息,那麼只有呼氣慢而長,才能達到這個目的。呼氣時可以把兩齒基本合上。留一條小縫讓氣息慢慢地通過。 學習了吸氣與呼氣的基本方法後,你可以每天到室外、到公園去做這種練習,做深呼吸,天長日久定會見效。 第二步,練聲。人類語言的聲源是在聲帶上,也就是我們的聲音是通過氣流振動聲帶而發出來的。 準備工作:先放鬆聲帶,用一些輕緩的氣流振動它,讓聲帶有點準備,發一些輕慢的聲音,千萬不要張口就大喊大叫,那隻能對聲帶起破壞作用。這就像我們在做激烈運動之前,要做些準備動作一樣,否則就容易使肌肉拉傷。 聲帶活動開了,我們還要在口腔上做一些準備活動。我們知道口腔是人的一個重要的共鳴器,聲音的洪亮、圓潤與否和口腔有著直接的聯繫,所以不要小看了口腔的作用。

口腔活動可以按以下方法進行: 進行張閉口的練習,活動嚼肌。這樣等到練聲時嚼肌運動起來就輕鬆自如了。 挺軟齶。這個方法可以用學鴨子叫“嘎嘎”聲來體會。 人體還有一個重要的共鳴器,就是鼻腔。有人在發音時,只會在喉嚨上使勁,根本就沒用上胸腔、鼻腔這兩個共鳴器、所以聲音單薄,音色較差。練習用鼻腔的共鳴方法是,學習牛叫。但我們一定要注意,在平日說話時,如果只用鼻腔共鳴,那麼也可能造成音量太重的結果。 我們還要注意,練聲時,千萬不要在早晨剛睡醒時就到室外去練習,那樣會使聲帶受到損害。特別是室外與室內溫差較大時,更不要張口就喊,那樣,冷空氣進入口腔後,會刺激聲帶。 練習吐字。吐字似乎離發聲遠了些,其實二者是息息相關的。只有發音準確無誤,清晰、圓潤,吐字才能“字正腔圓”。

我們在小學時,都學習過拼音,都知道每個字都是由一個音節組成的,而一個音節我們又可以把它分成字頭、字腹、字尾三部分,這三部分從語音結構來分,大體上字頭就是我們說的聲母,字腹就是我們說的韻母,字尾就是韻尾。 吐字發聲時一定要咬住字頭。有一句話叫“咬字千斤重,聽者自動容”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所以我們在發音時,一定要緊緊咬住字頭,這時嘴唇一定要有力,把發音的力量放在字頭上,利用字頭帶響字腹與字尾。 字腹的發音一定要飽滿、充實,口形要正確。發出的聲音應該是立著的,而不是橫著的,應該是圓的,而不是扁的。但是,如果處理的不好,就容易使發出的聲音扁、塌、不圓潤。 字尾,主要是歸音。歸音一定要到家,要完整,也就是不要念“半截子”字,要把音發完整。當然字尾也要能收住,不能把音拖得過長。

如果我們能按照以上的練習要求去做,那麼你的吐字一定圓潤、響亮,你的聲音也就會變得悅耳動聽了。 這裡應多做一些這樣的練習: 深吸一口氣。數數,看能數多少。 跑20米左右,然後朗讀一段課文,盡量避免喘氣聲。 按字正腔圓的要求讀下列成語: 英雄好漢兵強馬壯爭先恐後光明磊落深謀遠慮 果實累累五彩繽紛心明眼亮海市蜃樓優柔寡斷 源遠流長山清水秀 讀練口令: 八面標兵奔北坡,砲兵並排北坡炮;砲兵怕把標兵碰,標兵怕碰砲兵炮; 哥挎瓜筐過寬溝,趕快過溝看怪狗;光看怪狗瓜筐扣,瓜滾筐空怪看狗; 洪小波和白小果,拿著籮筐收蘿蔔。 洪小波收了一筐白蘿蔔,白小果收了一筐紅蘿蔔, 不知是洪小波收的白蘿蔔多,還是白小果收的紅蘿蔔多。 複述法就是利用重複敘述別人講話的方法,訓練人的敏捷思維、暫時記憶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其方法是:選一段長短合適、有一定情節的文章。最好是小說或演講辭中敘述性強的一段,然後請朗誦較好的人進行朗讀,最好能把它錄下來,然後聽一遍複述一遍,反復多次地進行。直到能完全把這個作品複述出來。複述的時候,你可把第一次復述的內容錄下來,然後對比原文,看你能複述下多少,重複進行,看多少遍自己才能把全部的內容複述下來。這種練習絕不單單在於背誦,而在於鍛煉語言的連貫性。如果能面對眾人復述就更好了,它還可以鍛煉你的膽量,克服緊張心理。 這要求我們在開始時,只要能把基本情節複述出來就可以,在記住原話的時候,可以用自己的話把意思復述出來;第二次復述時就要求不僅僅是複述情節,而且要求能複述一定的人物語言或描寫語言;第三次復述時,就應基本準確地複述出人物的語言和基本的描寫語言,逐次提高要求。在進行這種練習之前,最好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所選文章的情況,制定一個具體的要求。比如選了一段共有10句話的文章,那麼第一次復述時就要把基本情節複述出來,並能把幾個關鍵的句子復述出來;第二次就應該能複述出5~7個句子;第三次就應能複述8~10個句子。持之以恆,必然可提高語言連貫性和記憶力。 開始練習時,最好選擇句子較短、感興趣的材料進行,這樣便於你把握、記憶、複述。隨著訓練的深入,你可以逐漸選一些句子較長、情節少的材料進行練習。這樣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效果會更好。 這種練習一定要持之以恆。有的同學一開始就選用那些長句子、情節少的文章作為訓練材料,結果常常是欲速則不達。這就像我們學走路一樣,沒學會走,就要學跑是一定要摔跤的。這個訓練枯燥乏味,沒有耐心與毅力,很難達到練習目的。 人的知識其實從幼兒開始就是靠模仿學來的,其實模仿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我們小時候學說話是向爸爸、媽媽及周圍的人學習,向周圍的人模仿。那麼我們練口才也可以利用模仿法,向這方面有專長的人模仿。日久天長,當眾講話能力也必然隨時間遞增。 具體方法如下: 模仿專人。在生活中找一位當眾講話能力強的人,記錄他最精彩的講話供你進行模仿。也可以把你喜歡的、又適合你模仿的播音員、演員的聲音錄下來,然後進行模仿。 專題模仿。幾個好朋友在一起,請一個人先講一段小故事、小幽默,然後大家輪流模仿,看誰模仿的最像。為了刺激積極性,也可以採用打分的形式,大家一起來評分,表揚模仿最成功的一位。這個方法簡單易行,且有娛樂性。茶餘飯後只要有三四個人就能進行。所要注意的是,每個人講的小故事、小幽默,一定要新鮮有趣,大家愛聽愛學。而且在講以前一定要進行一些準備,一定要講準確、生動、形象,千萬不要把一些錯誤的東西帶去,否則模仿的人也跟著錯了,害人害己。 隨時模仿。我們每天都聽廣播,看電視、電影,那麼你就可以隨時跟著播音員、演播員、演員進行模仿,注意他的聲音、語調,他的神態、動作,邊聽邊模仿,邊看邊模仿,這種方式還可增加詞彙量。 這裡要求從模仿對象的語氣、語速、表情、動作等多方面進行模仿,並在模仿中有創造,力爭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在進行這種練習時,一要注意要有選擇性。要選擇那些對自己身心有好處的語言動作進行模仿,我們有些同學模仿力很強,可是在模仿時不夠嚴肅認真,專揀一些髒話進行模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低級的趣味,要杜絕這種模仿方法。 模仿法是一種簡單易學、娛樂性強、見效快的方法,適合各個年齡段,勤學苦練,必能立竿見影。 看圖說話就是描述,只是我們要看的不僅僅是書本上的圖,還有生活中的一些景、事、物、人,而且要求也比看圖說話高一些。簡單地說,描述法也就是把你看到的景、事、物、人用描述性的語言表達出來。 描述法沒有現成的演講辭、散文、詩歌等做你的練習材料,而要求當場組織語言,所以描述法訓練的主要目的就在於訓練語言組織能力和語言的條理性。 無論是演講、說話、論辯都需要有較強的組織語言能力,沒有這種能力也就不可能有一張懸河之口,組織語言的能力是當眾講話能力的一項基本功。 其方法是以面前的場景或人物作為描述對象。第一步,對要描述的對象進行觀察。比如,我們所要描述的對像是“仲夏夜的海邊”,那我們就必須觀察一下周圍有哪些事物,海邊是否有山、有樹、有沙灘、有遊人?海上是否有波濤、有島嶼?星光映襯下的海又是什麼樣子?遊人在海風習習,夜潮洶湧下以何種心情遊玩? 這一切都需要你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你的心去體驗。只有有了這種觀察,你的描述才有基礎。第二步,描述。描述時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點,要有順序地進行描述。 其要求是,抓住特點進行描述。語言要清楚、明白,要有一定的文采。描述千萬不要成流水賬,平平淡淡,一定要用描述性的語言,盡量生動些,活潑些。要講點順序,可以由遠及近,由表及里,由上到下,切不可興致所至,東南西北胡亂說上一通,讓人摸不著頭腦。描述出的東西,要讓人聽了以後能知道你描述的到底是個什麼景物。描述的時候允許有聯想與想像。比如,你觀察到秋天的湖邊有一位白髮蒼蒼的老爺爺,孤獨地坐在斑駁陸離的樹陰下,你就可能有一種聯想,你可能想到了自己的爺爺,也可能想到這個老人的生活晚景,還可能想到“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個詩句……那麼在描述的時候,把想像的一切組織到語言中,遞次展開,你的發言便條理清晰,內容充實了。 角色一詞,在表演時是指演員扮演的戲劇或電影中的人物,我們這裡的角色,與戲劇、電影中講的角色,有著類似含義。 角色扮演法,我們是指在語言上扮演不同人物。 其方法是: 選一篇有情節、有人物的小說、戲劇為材料。 對選定的材料進行分析,特別要分析人物的語言特點。 根據作品中人物的多少,找人分別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 也可一個人扮演多種角色,以此培養自己的語言適應力。 這種訓練的目的,在於培養人的語言適應性、個性,以及適當的表情、動作。 這種方法不同於朗誦僅注重“誦”,還要去“演”。它不僅要求準確清晰,充滿感情,停頓得當;還要求能繪聲繪色、維妙維肖地把人物的性格表現出來,而且要配有一定的動作和表情。從這個角度看,這個訓練是有一定難度的。但它可訓練我們的肢體語言,對提高當眾講話水平大有裨益。 人們都聽過故事,但並不一定都講過故事,講故事看起來很容易,要真講起來就不那麼容易了,常言說:“看花容易,繡花難”呀!別人講故事繪聲繪色,很吸引人,甚至讓你廢寢忘食地去聽,可是自己一講起來,彷彿就不是那麼回事了,幹乾巴巴,毫無吸引力。因此,講故事也是一種能力,並不是人人都可以把故事講好的。學習講故事對練口才是一種好方法。 講故事,對人能力的提升是多方面的。因為故事裡面既有獨白,又有人物對話,還有描述性的語言、敘述性的語言,所以講故事可以訓練人的多種口語能力。 這裡的方法是: 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性格。故事的情節性是通過各種性格的人的言語、行動表現出來的,所以我們在講故事以前就要先研究人物的性格特徵,以及人物之間的關係。比如,我們要講《皇帝的新衣》這個童話故事,那麼你就要分析其中的幾個人物,以及他們的性格,然後把國王的愚蠢無知,騙子的狡詐陰險,大臣的阿諛奉承、不分是非,乃至小孩的天真無邪都用語言表現出來,這是一項十分艱鉅的工作。 把握故事語言的個性化。故事的語言不同於其他文學形式的語言,其最大的特點是口語性強、個性化強。所以當我們拿到一個材料的時候,不要馬上就開始練習講,而要先把材料改造一下,改成適合我們講的故事。 重複講述。對材料做了以上的分析、加工以後,我們就可以開始練講。通過反复練講達到對內容的熟悉。最後能使自己的感情與故事中人物的感情相融合,做到維妙維肖地表達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 另外,一邊練講,還要一邊配以表情、動作。看看你講故事時的表情、動作是不是與你講的內容相一致。 其要求是:首先發音要準確、清楚。平舌音、翹舌音、四聲都要清楚。最好能用普通話講。其次不要照本宣讀。講故事是不允許手裡拿著故事書照著念的,那樣就成了念故事了。講故事要用口語化的語言去講。 由於個人知識,心理及年齡的差異,練口才的方法也會有所差異,但只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加上持之以恆的刻苦訓練,你就會找到打開“口才家”之門的金鑰匙。 一個經過合格語言訓練的人懂得何話說得,何話說不得,同樣一個意思,如何說來才會讓人會心一笑,意味猶長。在古今中外的語言實踐中,語言技巧可謂是英華璀璨,博大精深,在此只能舉其犖犖大者,以供讀者欣賞,希望從中可使您找到當眾講話的靈感與技巧。 說話的通俗性,是指說出的話不但要生動、巧妙,而且還要明白、易懂,使人樂於接受。語言表達要大眾化。它包括兩個方面的意義:一是用語通俗,一听就懂;二是意義通俗,深入淺出。違背這兩點,不僅會讓人覺得不知所云,甚至還會造成各種誤解。 毛澤東說話非常注意語言技巧。他說話的鮮明特點是:簡明通俗,深入淺出,四兩撥千斤,用“大白話”將深奧複雜的道理講得明白透徹。 1934年底,湘江慘敗後紅軍在貴州黎平召開了緊急幹部會議,毛澤東同志應邀參加,當他發言時,就將極為複雜的形勢作了通俗形象的分析: “根據地丟了,反革命打了革命的屁股,把我們的屁股打青、打腫、打得個稀巴爛。人沒有屁股,怎麼坐得住啊!只好走,從江西走到湖南,還要走,一直走到我們屁股好了為止。到湘西去,固然好,賀龍同志早就搬好凳子等我們去坐了,可是我們屁股沒有好,有凳子也坐不穩。況且,據鄧發截收的蔣軍無線電電報可以判定:蔣介石已經派了25万牛頭馬面各執生死牌,等著打我們的板子。我們舊傷沒有好,又等著挨打,哪個有鐵屁股,哪個去挨打好了,我毛澤東是要先找個地方養養傷,等坐得穩了再去找反革命算賬,到時候,你看我來打日本鬼子同老蔣的屁股吧!我要打得他在中國坐不住!” 通過這番通俗曉明的講話,與會者自然作出了與毛澤東觀點相同的決定。 多使用群眾口頭中常用的大眾化語言,也可以使表述更為通俗易懂,增加語言的特殊表現力。大眾語言來自於人民大眾,是人民群眾發明創造的。它包括俗語、諺語、歇後語等。在說話中巧妙地運用,能夠增強說話的感染力。 俗語是通俗而廣泛流行的定型語句,簡練形象。恰當地引用俗語,可以增強說話或演講中的幽默感和說服力。 諺語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語言,經歷了千百年長期傳誦,千錘百煉,凝結著勞動人民豐富的思想感情和智慧。諺語具有寓意深長、語言精煉、朗朗上口、便於記憶的特點。諺語和俗語一樣,也可以為語言增色。 1985年5月,美國總統裡根到前蘇聯訪問,兩國領導人舉行會談。在歡迎儀式上,前蘇聯領導戈爾巴喬夫說:“總統先生,你很喜歡諺語,我想為你收集的諺語再補充一條,這就是'百聞不如一見'。” 戈爾巴喬夫之意,當然是宣稱他們在削減戰略武器上有行動了。 裡根也不示弱,彬彬有禮地回敬道:“是足月分娩,不是匆忙催生。” 裡根的諺語形像地說明了裡根政府不急於和前蘇聯達成削減戰略武器等大宗交易的既定政策。 兩國領導人經過緊張磋商,在某些問題上縮小了分歧,都表示要繼續對話。戈爾巴喬夫擔心美國言而無信,於是在說話中用諺語提醒:“言必信,行必果。”裡根也送給戈爾巴喬夫一句諺語:“三聖齊努力,森林就茂密。” 兩國領導人都是說話高手,巧妙地運用諺語進行磋商,收到了其他語言所難以達到的效果。 歇後語也是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語言,在群眾中廣為流傳。歇後語一般由前後兩截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謎面,後半截解說,像謎底。在談話中恰當運用歇後語,可以增強談話的趣味性,增加語言的表現力。 例如,為說明某人工作開展緩慢,可說:“他呀,大象屁股——推不動。”為了說明自己沒有能力辦這件事,可說:“我是丫鬟帶鑰匙——當家不做主。”為了說明辦了一件出力不討好的事,可說:“我辦的這事真是'公公背兒媳'——費力不討好。”等。 以上技巧通常是說,在語言運用上,要擅於運用已有語言文化寶庫中的珍貴寶藏,使我們講話通俗易懂,為大眾所接受。 另一方面,如果作為一個領導更要注意語言的深入淺出,通俗明曉,這就要求講話者首先要放下自己的架子,把自己擺在與廣大聽眾平等位置上,只有先平易近人,才可至真至純! 李瑞環在任天津市長期間,有一次到天津大學和大學生對話座談。針對北京、西安等地一些大學生因國際問題上街遊行影響社會治安的問題,為防止天津發生類似的事情,李瑞環同志決定放下架子,平等對話,他開門見山地說:“我今天來,一是聽聽你們的意見;二是和你們共同探討一些你們關心的問題。我希望你們有什麼說什麼,我也有什麼說什麼。”幾句話,打破了領導與大學生之間的界限。這裡沒有市長和大學生的區別,大家權力平等、地位一樣,共同探討問題。有人提出“怎樣看待大學生的價值問題”,李瑞環同志是這樣發言的:“人們怎麼看你們,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們自己怎麼看自己。你們看沒看到未來是屬於你們的?……大學生自己認識沒認識到自己的地位?認識沒認識到將來肩負的歷史重任?要叫別人看重自己,首先自己看重自己。大學生要把自己擺在未來主人的位置上來要求,要有使命感。”“上大學是很不容易的,想擠進天津大學的有多少人?家裡對你們寄予多大的希望?你們要珍惜時間,集中精力,認真讀書學習,為將來建設國家、管理國家打下雄厚的基礎。”在這兩段話中,李瑞環同志的第一段話著重談大學生應該怎樣認識自己的價值,說的是十分淺顯的“大學生是未來主人”的客觀規律,雖有政策色彩,但語言平樸懇切,寓深刻的人生哲理於平凡的語言中,沒有任何說教的氣氛。第二段話簡直是在嘮家常,學生聽來十分親切。這些平易的話,李瑞環同志說來通俗,大學生也聽得明白,切情入理,自然達到了座談目的。 清代畫家鄭板橋有詩云:“削繁去冗留清瘦。”當今語言大師們則認為:言不在多,達意則靈。可見,用最少的字句,包含盡量多的內容,是當眾說話水平的最高境界。滔滔不絕,出口成章,是一種“水平”,而善於概括,詞約旨豐,一語中的,同樣是一種“水平”,而且更為難得。耶穌講的偉大的“登山寶訓”,在5分鐘內可以誦畢。林肯的葛底斯堡講話,是美國歷史上被譽為最優美的一篇不朽的演說詞!只有10句話,271個字,僅用2分鐘,卻成為林肯一生不朽的紀念!而那位議員艾弗瑞特滔滔不絕地講了兩個小時,但他講了些什麼,人們早已忘記了。 美國歷屆總統的就職演說大都在3000字左右,少的只有幾百字,好多成為經典之作,被後人廣為傳誦。 要做到簡潔明快,首先要做到長話短說。 所謂長話短說,即是以簡馭繁。老舍說:“簡練就是話說得少,而意思包含的多。”話少而意思也少就算不得簡潔。 毛澤東同志是最善於長話短說的。他用“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來比喻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艱鉅而漫長。他用“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來讚美朝氣蓬勃的青少年;用“婦女能頂半邊天”來說明婦女在建設中的巨大力量。最多不過十幾個字,卻含意豐富。 毛澤東喜歡講短語。在《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裡來的? 》一篇講話中,總共用了1100字,就把認識論的一個關鍵哲理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現在也有許多領導人善於長話短說。例如: 1981年世界杯女排賽最後一場中日之戰,由於中國隊已實際取得冠軍,姑娘們興奮不已,在先贏兩局的情況下,第三、四局打得毫無章法,輸的稀里糊塗,袁偉民一再暫停,面授機宜,卻不見成效。怎樣才能使女排姑娘鎮定下來,獲得全勝的真正冠軍,不失中華民族之志呢?在第五局開始前的短暫時間裡,主教練袁偉民說了幾句話:“要知道,我們是中國人,你們代表的是中華民族,祖國人民在電視機前看著你們,要你們拼,要你們搏,要你們全勝。這場球不拿下來,你們要後悔一輩子!”姑娘們在這語重心長的話語下,勝了第五局,贏得了全場比賽。在簡短的幾句話、幾十個字中,流淌出含義廣闊、內容豐富的帶血之言:中國人的風貌,中華民族的精神和尊嚴,祖國人民的期待,以及這場球的關鍵意義,姑娘們自身利害得失等等,袁偉民的這幾句話言簡意賅,成效立竿見影,可見長話短說的神奇力量。 講話簡潔還必須作到中肯實在,當眾講話不在乎長短,關鍵要中肯實在,字字珠璣,說到聽眾的心坎裡去。群眾最喜歡的是有啥說啥,直來直去。對於那些空話套話,他們不但不願聽,甚至覺得是受精神折磨,是浪費時間。 鄧小平喜歡開短會,講短話。他說:“現在有一個問題,就是形式主義多。電視一打開,盡是會議。會議多,文章太長,說話也太長,而且內容重複,新的語言並不多。重複的說話要講,但要精簡。形式主義也是官僚主義。要騰出時間來多辦實事,多做少說。毛澤東不開長會,文章短而精,說話也很精煉。周恩來八屆人大的報告,毛澤東指定我負責起草,要求不得超過5000字,我完成了任務。5000字,不是也很管用嗎?我建議抓一下這個問題。” 有人問馬克·吐溫,演講詞是長篇大論好,還是短小精悍好,他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講了一個故事: 有個禮拜天,我到禮拜堂去,適逢一位傳教士在那裡用令人哀憐的語言講述非洲傳教士苦難的生活。當他說了5鐘後,我馬上決定對這件有意義的事情捐助50元;當他接著講了10分鐘後,我就決定把捐助的數目減至25元;當他繼續滔滔不絕地講了半小時後,我又在心裡減到5元;最後,當他講了一個小時,拿起缽子向聽眾哀求捐助並從我面前走過的時候,我卻反而從缽子裡偷走了2元錢。 這個幽默故事告訴我們,說話還是短一點、實在一點好,長篇大論、泛泛而談容易引起聽眾的反感,效果反而不好。 講短語是一種水平,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技巧,比講長話要難,更需要在實踐中鍛煉和提高。 社會生活紛繁複雜,人們總會遇到一些不便直言的事情或場合,這就要求我們要掌握委婉含蓄的說話技巧。含蓄就是在交談或論辯中,不把本意直接說出來,而是採取曲折隱晦的方式表示本意,帶有啞謎特色的一種當眾講話方法。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位記者問蕭伯納:“當今世界上你最崇敬的是什麼人?”蕭伯納答道:“要說我所崇敬的第一個人,首先應推斯大林,是他拯救了世界文明。”記者接著問:“那麼第二個人呢?”蕭伯納回答:“我所崇敬的第二個人是愛因斯坦先生。因為他發現了相對論,把科學推向一個新的境界,為我們的將來開闢了無限廣闊的前景,他對人類的貢獻是無可估量的。”記者又問:“世界上是不是還有閣下崇拜的第三個人呢?”蕭伯納微笑道:“至於第三個人嘛,為了謙虛起見,請恕我不直接說出他的名字。” 細加揣摩便會明白蕭伯納的本意,記者們心領神會,對蕭伯納含蓄幽默的說話技巧欽佩不已,同時也得到了滿意的答复。 在日常交際中,人們總會遇到一些不便說、不忍說,或者是由於語言環境的限製而不能直說的話,因此不得不“遁辭以隱意,譎譬以指事”(劉勰《文心雕龍·諧隱》),故意說些與本意相關或相似的事物,來烘託本來要直說的意思,使本來也許十分困難的交往,變得順利起來。 在以下情形你可以試用委婉含蓄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意見,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後果。 當你要表達難以啟齒的事物、行為或要求時,含蓄的方法可幫你解圍。 《貴陽晚報》曾介紹過一位賣夜壺的老大爺與一個顧客的對話: 冬天,一個顧客見有久違的夜壺上市,而且質量很好,造型別緻,便去挑選。但選來選去,總感到太大,便自言自語道:“好是好,就是大了點。” 老大爺聞言,笑道:“冬天——夜長啊!” 顧客一聽,會心地笑了,於是買了一把。對話中,這位老大爺用“冬天——夜長”一句話,含蓄地表達了“夜長尿多”的意思,幽默風趣。 對有些棘手的問題不便明言,但大家都能明白時,為照顧對方面子,維護自己的尊嚴,當眾講話時可含而不露,讓聽眾去自己體會。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訪華下榻在釣魚台國賓館。尼克鬆與基辛格及白宮來的工作人員被安排在18號樓,而國務卿羅傑斯等人住在不遠的6號樓,基辛格以前兩次來訪時在這幢樓住過。尼克松從住處的安排就覺察出周恩來十分熟悉美國國情,知道美國權力設置的“三權分立,權力製衡”的製度。 到達賓館後,大家在會客廳擺成大圓圈的沙發上落座,周恩來總理和美國客人一一打過招呼,寒暄中不時開幾次小小的玩笑,以活躍氣氛。 當時由於中美未正式建交及歷史原因,很多問題的表達都讓人感到棘手。如何才能既維護自己的尊嚴又不令對方過於難堪成了外交活動的理想境界。在談判時,採用含蓄的方式既能表達自己的意思,令對方一思即得,又能使談判順利進行,周恩來的外交風采就鮮明地體現在對含蓄方式的運用上。 晚上,在歡迎尼克松總統一行的酒會上,周恩來說:“由於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兩國人民之間的來往中斷了20多年……” 這一“大家都知道的原因”真是絕妙,它既使在座的人們知道造成這一事實的原因是美國對新中國的封鎖和乾涉,又不傷美國人的面子。聽到這一“原因”,在場的美國人和中國人都心照不宣,相視一笑。 當你發現領導或長輩確實犯了錯誤,又不便直接指出時,借助含蓄語言可以起到勸導作用。 齊景公濫用酷刑,百姓怨聲載道。晏嬰一直想藉機勸諫。一天,齊景公對晏嬰說:“先生的房子離集市太近,狹小潮濕,喧鬧而多塵土,我想給你換一處好房。”晏嬰推辭說:“離集市近,也有好處,買什麼東西出門就到,再說,怎麼敢煩勞眾鄉里幫我蓋房搬家呢?”景公笑了笑,道:“你離集市近,了解市價行情嗎?”晏嬰點點頭。景公說:“那你說現在市場上什麼東西貴,什麼東西賤?”當時齊景公對百姓採用的酷刑是砍掉雙腿,因此市場上賣假腿的很多。於是晏嬰趁機說:“踴貴履賤。”意思是說市場上假腿需求量增大而不斷漲價,而鞋卻十分便宜。齊景公意識到自己的過錯,從此免了砍腿的酷刑。 為防止產生誤會,造成隔閡,也為了讓對方接受建議,對一些特殊人物可採用婉言批評的技巧。 曹禺中方達生和陳白露有這樣一段對話: 方:竹均,怎麼你現在變成這樣—— 陳:這樣什麼? 方:呃,呃,這樣地好客——這樣地爽快。 陳:我原來不是很爽快麼? 方:(不肯直接道破)哦,我不是,我不是這個意思……我說,你好像比從前大方得—— 陳:我知道你心裡是說我有點太隨便,太不在乎,你大概有點疑心我很放蕩,是不是? 在這段對話中,方達生本意是要批評陳白露“太隨便”,但這樣說怕傷了對方,而使用“好客”“爽快”“大方”等詞語,婉轉地批評了陳白露,使陳白露自然地警覺起來。這種婉言批評是一種正話反說,還有一種方法是先隱後現,即先引其亮出觀點,而後提出事實,證明其觀點錯誤,使其自我否定,達到教育目的。 當你不願、不必或不需對一些錯誤言行進行直言批評時,運用含蓄的語言進行委婉、間接的批評,既可以給被批評者留面子,又能一語點透。永遠要記住如果你不採用含蓄的語言進行委婉,間接的批評,而是嚴辭厲句地批評別人,也許你早就忘記了。可是,被你傷害的那個人卻永遠不會忘記。 中國人很看重“面子”問題,在同事、朋友間相互批評時也要注意這一點。生活中有不少人不是這樣,常常無情地剝掉別人的面子,傷害了別人的自尊心,卻又自以為是。其實,只要冷靜地思考一下,對那些性格內向、愛面子或工作中偶有疏忽和性格敏感多疑的人,只需含蓄地表示一下這種批評意思,就能達到理想的目的。 查爾斯·史考勃有一次經過他的鋼鐵廠,當時正是午休時間,他看到幾個工人正在抽煙,而在他們頭上,正好有一塊大招牌,上面清清楚楚地寫道:“嚴禁吸煙。”史考勃沒有指著“嚴禁吸煙”的牌子大聲呵斥,而是朝那些人走過去,友好地遞給他們幾根雪茄,說:“諸位,如果你們能到外面去吸掉這些雪茄,那我真是感激不盡了。”大家一聽,想到自己違反了廠裡的規定,於是個個將煙頭熄滅了。史考勃的批評是含蓄地表露出來的,而且充滿了人情味,因此,這樣的批評誰都願意接受。 當你不能肯定自己的某些要求願望是否合理,別人是否支持,或為顧及風度不便直言提出時,借助含蓄語言可以幫助你維護自尊,避免尷尬,取得成功。 1954年4月,周恩來總理赴日內瓦出席印度支那戰爭問題的日內瓦會議。一天趁休會,他邀請了卓別林夫婦到中國大使館共進晚餐。席間,卓別林望著剛上桌的北京烤鴨,詼諧地說:“我所創造的流浪漢夏爾洛,他走路時叫人捧腹大笑的步態,就是從鴨子走路的神態中得到啟發的,為了感謝鴨子,我從那以後就不吃鴨子。” 這時,大家急忙向他表示歉意,他又說:“不過,這次可以例外,因為這不是美國鴨。”卓別林的一席話,引得大家笑聲不止。卓別林夫婦對北京烤鴨也贊不絕口。宴會結束時,週總理關心地問今天的菜是否合胃口?卓別林風趣地說:“貴國的烤鴨,食味之好雖然舉世無雙,但有一個小小的缺點,就是不能讓我再多吃。” 週總理聽後,理解其意,囑咐工作人員送兩隻烤鴨給卓別林夫婦。卓別林高興得連聲道謝。卓別林不愧為幽默大師,想吃烤鴨,又不便明說,於是藉週總理問話之機,含蓄地道出了自己的想法,可謂得體自然,幽默風趣。 《談藪》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宋太祖曾當面答應授予張融司徒長史官職,可很長時間沒有下令。於是張融上朝時,故意騎著一匹瘦得皮包骨頭的病馬。太祖見了,問:“愛卿的馬太瘦了,每天給牠吃多少糧食?”張融說:“每天餵一石。”太祖說:“吃一石怎麼這樣瘦呢?”張融說:“嘴裡答應實際上不給。”太祖明白了張融的話,不久就授以司徒長史官職。 男女間表達愛慕之情,採用含蓄語言,既可避免尷尬,又充滿浪漫色彩。電影《歸心似箭》中,寫了抗聯戰士魏德勝和女青年玉貞的一段對話: 魏:“咳,要不是你,我早就餵了黑瞎子啦!這可是沒法報答的恩情。” 玉貞:“噯喲,我就等著聽這句話呢。你要報答我,那就一天給我挑兩趟水。” 魏:“那,容易,我就一天給你挑兩趟。” 玉貞:“挑到我兒子娶媳婦,挑到我閨女出門子,給我挑一輩子!” 魏:“挑一輩子?” 玉貞:“挑一輩子!” 一個普普通通的鄉間女子,質樸、羞赧,心底里的愛慕之情羞於出口,只好藉助“挑一輩子”這句話,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戀情,既深沉,又動人。有這樣一個例子:一對戀人在海邊散步,男青年情真意切,對女青年海誓山盟,而女青年只是靜靜地聽,並不說話。當男青年有些忐忑不安時,女青年才緩緩地說道:“我是大海的女兒。”讀過安徒生童話的人都知道,美麗的小人魚為了心愛的王子而獻出了動人的歌喉以至生命。女青年的愛慕之情不便直說,而巧借小人魚表達感情,暗喻要像小人魚愛王子那樣愛他的戀人。 但含蓄不是似是而非,故作高深,含蓄的目的,是讓對方聽出“言下之意”、“弦外之音”,達到講話目的。如果將含蓄理解為閃爍其詞、躲躲閃閃,與含蓄的宗旨就背道而馳了。在鼓舞鬥志、交流思想的當眾講話中,言辭還是坦白直接點好,講話太含蓄會讓人覺得你太虛偽、做作,反而聽不懂你講話的目的何在。而對於新聞發布、辯論等類型的當眾講話不妨含蓄一點,多用“弦外之音”。 不論是平時為人處事,還是涉足各種社會鬥爭;不論是面對生活的尷尬和困窘,還是面對各種鬥爭的磨礪和挑戰,幽默都能使你贏得世人的欽服和景慕。它能表現你的坦蕩胸懷,也能表現你的敏銳和機智,還可以把生活的難堪和鬥爭的困窘化解成人生的灑脫與大度。這就是幽默的語言所產生的巨大作用。很多偉人都是藉助幽默的力量催開了與他們打交道的每一個人的心靈之門。 周恩來在作具有嚴肅內容的報告和講話時,常常運用形象的語言、詼諧的比喻,既闡明深刻的內容,又增加了輕鬆愉快的氣氛。 1957年2月,周恩來在上海市婦聯召開的座談會上發表講話,說主婦是一個家庭的內閣,她是管理家庭經濟生活的“財政部長”,是將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的“衛生部長”,是關心裡弄治安的“公安部長”,又是管教子女的“教育部長”,還是搞社交活動的“外交部長”,除“國防”的事務要丈夫多管一些外,婦女在家裡是個“包辦內閣”,這一番風趣的講話,貼切地說明婦女在家庭和社會中的地位和責任。 從上面的兩例中,我們可以看到幽默風趣的語言能大大增強講話的生動性和形象性,在聽眾與發言人之間有效地傳遞感情,增加相互的了解,建立融洽的關係。 幽默是瞬間閃現的智慧火花,也是人的一種鮮明的個性特徵。它不僅需要一種快速的反應能力,而且需要一種對事物敏感、想像豐富的幽默氣質。而反應的敏捷和幽默的氣質,來自廣聞博見的知識聯想和對生活的深刻體驗與觀察。 綿里藏針是外柔內剛的幽默之法,讓人有刺痛之感,卻又找不到痕跡。例如: 英國首相丘吉爾是一位能言善辯、風趣幽默的政治家。 一位女議員對丘吉爾說:“如果,我是你妻子的話,我會在咖啡裡放毒藥。” 而丘吉爾答道:“如果你是我的妻子,我會喝掉它。” 另有一次,在丘吉爾脫離保守黨,加入自由黨時,一位媚態十足的年輕婦人對他說:“丘吉爾先生,你有兩點我不喜歡。” “哪兩點?” “你執行的新政策和你嘴上的鬍鬚。” “哎呀,真的,夫人。”丘吉爾彬彬有禮地回答道:“請不要在意,您沒有機會接觸到其中任何一點。” 在這裡,丘吉爾便巧妙地運用幽默的語言藝術來擺脫尷尬的場面。儘管其外在形式是溫和的,但這種溫和之中蘊含著批判,使用了“綿里藏針”的技巧,讓對方雖不免惱怒,卻又不便發作,具有特殊的力量。 美國總統林肯的容貌很難看,常被人們嘲笑。一次,有人當面說他是兩面派,他答道:“我要是有兩副面孔,就不會以這醜陋的面孔對著你了。” 有一次,周恩來在接見外國記者時,有位記者不友善地發問:“敬愛的周總理,既然您始終聲稱中國人民是偉大的、正直的、積極的,那為什麼我們美國人總是昂著頭走路,而你們中國人卻總是低著頭走路?”週總理爽朗地一笑,答道:“很簡單嘛!因為你們在走下坡路,所以昂著頭;而我們在走上坡路,自然要低著頭。”一席多麼精彩的回答! 通過事物間的對比也可產生幽默感。就是所聯想到的實際事物與某一概念之間缺乏一致性而導致的現象,笑恰恰是這種鮮明對比的表現。古羅馬政治家西賽羅就常用對比法說話,例如:“這個人甚麼都不缺,除了財富和美德。”不時聽人批評極少數幹部:“這個人除了工作不行,其他什麼都行,除了面子不要,其他什麼都要。”以上的缺與不缺、行與不行、要與不要,錯落有致,對比強烈,讓人忍俊不禁。 巧借話題,略加發揮,幽默往往隨之而來。美國總統林肯說話以幽默見長。一次,他正擦靴子,一位外國外交官看見了,驚訝地問:“總統先生,您常擦自己的靴子嗎?”林肯答道:“是的,請問您是擦誰的靴子呢?”林肯是一位民主意識比較強的人,在他看來,自己雖為總統,擦擦皮鞋未嘗不可。因此對外交官的詰問,既不解釋,也不辯駁,而是藉題發揮,巧堵言路,令人叫絕。南唐時期,稅收繁重,民不聊生。時逢京都大旱,烈祖對群臣說:“外地都下了雨,為什麼京城不下?”一大臣回答說:“因為雨怕抽稅,所以不敢入京城。”烈祖聽了大笑,決定減輕稅收。 週總理在外國訪問時,有位外國記者問他:“為什麼你們中國把道路稱之為'馬路'?”週總理迅速地答道:“因為我們走的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道路,所以稱為'馬路'。”風趣的回答既顯示了一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國家總理的角色要求,又巧妙地回答了一個看似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的問題,可謂神來之筆。 1965年11月,著名美國女作家、記者斯特朗八旬壽辰,週總理為她在上海舉行宴會祝賀,週總理在祝詞的開場白中說:“今天我們為我們的好朋友,美國女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女士祝賀40公歲誕辰。”接著,他又對迷惑不解的客人解釋到,在中國,“公”字是緊跟它的量詞的兩倍,40公斤等於80斤,40公歲也就是80歲。聽了這番風趣的話,幾百位中外來賓爆發出了一陣歡笑聲。週總理接著說:“40公歲,這不是老年,而是中年。斯特朗女士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做了大量的工作,寫了大量的文章,她的精神還很年輕。我們祝賀斯特朗女士繼續為人民寫大量的文章,祝賀她永遠年輕!”斯特朗聽見總理說她只有40公歲,還很年輕,心裡十分高興;在座的客人無不佩服週總理那機敏的思維,幽默風趣的語言,使得這次宴會始終洋溢著歡樂的氛圍。 一次,當肯尼迪乘坐飛機時,有一位記者問他:如果這架飛機失事了,會發生什麼事呢?肯尼迪聽後,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說:“有一件事我可以肯定,你的名字會在第二天的報紙上出現,但字體極小。”恰到好處的幽默,不僅活躍了氣氛,而且使領導者在笑聲中解決了問題,避免了很多不應有的麻煩,是一種有益且有效的方法。肯尼迪正是很好地利用了這一點。 面部語言是指人們通過面部來表達思想感情的身體語言的一種,它是憑藉眼、眉、嘴,以及顏面肌肉的變化等體現出來的,內容極為豐富。生理學家的研究表明,人的面部肌肉組織是由24雙肌筋交錯構成的,其中有6雙通過舒展來表示愉快的感情,有18雙則用來表示不愉快的感情。這種面部肌肉組織所產生的感情表現,不受國界、地區、人種的限制,是對於任何社會的人都通行的交際手段。因此,面部表情在面對面的口語交際中,就成為心靈的屏幕,能夠輔助有聲語言傳遞信息,溝通人們的感情。這對於提高口語表達效果是很重要的。正如蔡特金的回憶所說,列寧講話時“不但每一個字都是從他心裡發出來的,而且面部的表情更加強了那種感覺”,而已故美國記者根寶更是在他寫的《回憶羅斯福》一書中說:“在短短20分鐘之內,他的面部表情有:稀奇、好奇、偽裝的吃驚、真情的關切、擔心、同情、堅定、嬉笑、莊嚴,都有超絕的魅力,但他可不曾說過一個字。” 雨果說過:“眼睛是靈魂的窗戶,是人們認識世界的窗戶。”心理學家蘇贊也說:“眼睛能夠暴露一個人心中最大的秘密。不管他在說什麼,他的眼睛就會告訴你他正在想什麼。如果瞳孔擴大,眼睛大睜,那就表明他聽到了什麼令他高興的事,抑或你說的話使他感覺良好,如果瞳孔縮小,那就表明情況正好相反,即他聽到了什麼他不喜歡的事情。如果他的眼睛眯縫起來,那就表明你大概是告訴了他什麼他不相信的話,於是他感到他有理由不相信你或不相信你說的話。”在說話過程中,眼睛能夠把人的思想感情、心理變化、品德學識、性格修養和審美觀念等都展現給聽眾。因此,凡是有經驗的領導者,總是注意恰如其分地巧妙運用眼神與有聲語言相協調,去表達千變萬化的思想感情,去調節交際現場的氣氛。法國前總統戴高樂在做公開演說和電視講話時,從不戴眼鏡,要同法國人“眼對著眼”地講話,因為他對眼睛交流思想感情的作用極為重視。今天,我們的不少領導者在和人交流時,不僅傾聽人家的談話,而且眼睛適當地看著對方,能給對方一種受到尊重,受到重視的感覺,這樣的談話一般會收到良好的效果。但也有不少領導,講話時兩眼死盯著講稿,談話時兩眼或仰望天花板,或左顧右盼、東張西望,使人感到他“目中無人”,不知他心裡在想著什麼,這樣的效果自然不會好。 前蘇聯作家費定在《初歡》中寫道:“眼睛會發光,會發火花,會變得像霧一樣暗淡,會變成模糊的乳狀,會展開無底的深淵,會像火花和槍彈一樣投射,會質問,會拒絕,會取予,會表示戀戀之意……”在不同的場合運用不同的眼神可以傳達不同的信息,交流不同的思想感情。 在有較多聽眾的場合,可以採用環顧或虛視的眼神。環顧就是視線有意識地自然流轉,環顧全面。它可以同所有聽者保持眼睛的接觸,使每個聽者都感覺你看到了他,從而增強相互之間的感情聯繫,提高他們參與說話的興致。同時,這種方法還可以使說話人通過多角度的視線接觸,比較全面地了解聽眾的心理反應,以隨時調整自己的話題。當然環顧要自然適度,速度應適當放慢,不能說話時眼睛老是頻繁亂轉,那樣會分散聽眾的注意力,還會使人感覺你心不在焉,目空一切。而所謂虛視是指目光似看非看,好像在看什麼地方,什麼聽眾,實際上什麼也沒看,其範圍一般在聽眾的中部或後部,可用以調整消除飄忽感或呆板感,還可以消除說話人的緊張心理,幫助說話人集中精神思考講話的內容。 無產階級革命導師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都十分善於運用眼神語。 保爾·拉法格回憶馬克思時說:“當某一個人在談話中加入幾句俏皮話或機敏的答辯時,他的眼睛便在濃密的眉毛下快活地嘲弄地閃動起來。” 李卜克內西回憶恩格斯說:“他在觀察人們和事物的時候,不是用玫瑰色眼鏡或黑色眼鏡,而是用明察秋毫的目力。他的目光從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而總是要洞悉底蘊。這種明察秋毫的目力,這種'慧眼',這種自然之母只賦予少數人的洞察力,都是恩格斯所有的。這一點我在第一次會見他的時候就覺察到了。”普·凱爾任采夫回憶列寧時說:“他演說時的姿態,他的純樸,而首先是他的一雙目光炯炯能看到人們內心深外的眼睛——都使我覺得是非凡的。” 當眾講話時要注意觀察聽眾的眼神,以便了解聽眾的心態從而隨機調節講話策略。 聽者的眼神黯淡無光,表明其內心有憂傷,說話時就不要神采飛揚;聽者眼神突然明亮,表明其對自己或自己的表現產生興趣,說話時就應趁熱打鐵;聽者眼神游移躲閃,表明其慌亂心虛,說話時就應窮追猛擊;聽者眼神沉靜堅毅,表明其成竹在胸,說話時應謙虛謹慎。 當別人用壓倒性的目光盯視你時,你不要看他的眼睛,而是在他前額眼眉的上方找一個地方,然後就目不轉睛地盯著看那個地方。這樣,誰也沒辦法用目光的逼視將你壓倒,最後那個人除了將自己的目光也降低之外,別無選擇。 當然在您憤怒時也不妨以目光錶示出來。據說19世紀埃及有名法官叫達烏德,雙目犀利,眼光敏銳,在審案時,端坐在甕中,上面僅露出自己的頭,用自己的威嚴目光死死盯住犯人,陰森可怖、寒氣逼人,因此,犯人多會招供。這當然也許僅僅是傳奇式的傳說,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倒有一張怒容滿面、目光炯炯的照片,據說這是加拿大攝影家卡希的傑作,當時老丘剛步入鏡頭之內,卡希猛然向前,一把奪下了他的煙斗,首相毫無思想準備,一時勃然大怒,雙目圓睜,一手叉腰,氣勢咄咄逼人。後來,這張照片就成為二戰時英倫三島“永不投降”的精神像徵,不能不說這是管理者態勢語言成功運用的一個有力證明。 總之,眼睛的力量是無窮的。讓我們引用德國古典哲學家黑格爾的一段話來結束我們的這一小節:“不但是身體的面容、姿態和姿勢,就是行動和事蹟,語言和聲音以及它們在不同生活中的千變萬化,全部可以藝術化成眼睛。人們從這眼睛裡可以認識到內在的無限自由的心靈。” 羅曼·羅蘭曾說:“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紀培養成功的語言,比嘴裡講的,更複雜到千百倍的程度。”面部表情又是表示內心情感的最敏感的身體語言,美國學者戴維斯在他的專著《怎樣識別形體語言》一書中指出:“信息總效果=7%文字+38%聲音+55%面部表情。”事實上也正是如此,特別是領導者使用身體語言中,最純熟的莫過於這一種了吧。而在面部表情,他們最偏愛的就是笑了。當一張笑臉擺在下屬和同級的面前時,他們幾乎很快會把它判定為友好的表示,除非背景極其複雜,而決不會去仔細揣摩,反复研究,這輕而易舉的一笑,立即就使兩者之間的關係接近了許多,體現了人與人之間融洽的關係。 大多數領導者平時總喜歡面帶微笑,這種面部表情告訴人們:“來吧,我是朋友。”(當然,由於性格的差異或其他原因,有的領導者卻總是表情嚴肅,不苟言笑,比如夏爾·戴高樂)尼采認為,由於發笑是使人們能夠容忍生活磨難的惟一途徑,所以人們才笑,但我想任何一個領導者都不會這樣認為,我們的生活需要笑容,我們的工作也需要笑容,前者為了自己的健康,後者滿足別人的希望,當你在會議上、匯報中或與下屬談心時,用自己維妙維肖的笑容向對方暗示或者傳遞一個細小的意向,當對方立刻心領神會之際,一定會從內心中發出滿意的笑容。 但是,僅僅是注意到笑的作用是不夠的,還應當做到兩點:一是要真笑,而不是假笑;二是把握好笑的時機和方式。 就第一點而言,笑有真有假,真笑幾乎是不受控制的,而假笑則是一種偽裝出來的表情。有研究表明:真笑的第一個表情特徵是嘴唇迅速咧開,第二個特徵是,在笑的高潮以後,緊接著短暫而迅速地閃一下眼睛。那些“來得快、去得快”的笑,並不容易引起對方的滿足,因而也是不成功的運用。所以如果不是真的從心裡往外壓抑不住的高興就不要笑,這並不意味著你必須愁眉苦臉地工作,就好像全世界的重量都壓在你的肩膀上似的。應該準確地說,如果你不是由衷地感到滿足,就不要喜形於色。領導者也應該在笑之前想想這一點,否則將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這絕不是我們所期望的。 第二個問題更為重要。笑的時機要恰當,要注意選擇笑的時機、場合、話題。該笑的時候笑,不該笑的時候就不能笑。在歡慶的場合,在輕鬆的氣氛中,在誠懇坦率的交談中,應該笑;但在談起不見好轉的病情,同去世同志的家屬談話,說起工作中的重大失誤和損失時就不能面帶笑容。有些人平時隨便慣了,以至遇到參加單位同志追悼會的場合,在給烈士掃墓的時候,在瞻仰領袖遺容的時候,還在嘻嘻哈哈,說說笑笑,這就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