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華為狼道

第16章 第十五章從全球第二到全球第一有多遠

華為狼道 刘文辉 1853 2018-03-18
過分強調全球第一的排位,似乎有些無聊。但作為一家國人最期待的民營企業,華為的確肩負著大家的希望。 能夠在通信這樣的高科技產業成為全球第一,無疑會讓國人多一份開心。 讓人高興的是,這份期待似乎並不遙遠。 “十年之後,世界通信行業將三分天下,華為將佔一分。”任正非1994年說的這句話的意思是,世界通信行業會趨向壟斷,中小企業會失去生存空間,最終由三家巨頭瓜分市場,而華為是其中之一。 從目前的發展態勢看,通信設備商前三甲近幾年幾乎佔據了全球市場近70%的份額,但整體份額幾乎沒有增長過,要想實現壟斷似乎還很遙遠。要想形成完全壟斷,前三甲的市場份額應該達到90%以上,而且還必須與第四名拉開足夠的差距。

最近三年時間,前三甲的整體市場份額保持穩定,但增長乏力。愛立信、華為、阿爾卡特-朗訊和諾基亞西門子,這前四名之間也很難拉開實質性的差距,除了愛立信排名較穩外,其他三家排名會隨季度發生變化,短期內很難分出勝負。如果按照《財富》世界500強的銷售數據,愛立信領先華為連半個身位都不到,隨時有被取代的可能。此外,諸如中興、摩托羅拉等廠商,都佔據著一定的市場份額。 因此,如果按第一層意思來解釋的話,任正非的目標不僅現在還沒有實現,在可預期的年限內,也很難有實現的可能。 如果按第二層意思來理解的話,或許我們可以說,華為已經完成了任正非的目標。從2009年開始,華為基本上穩定在了行業前三甲,而且大部分時間都位居第二。任正非那曾經顯得非常遙遠的夢想,終於成了現實。當然,對華為來說,現在的目標已經不是“三分天下有其一”了,而是想方設法超過愛立信,成為全球第一。

無論華為排名如何,我們都不得不承認,華為和愛立信在企業運營各方面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和阿爾卡特-朗訊、諾基亞西門子相比,也不佔優勢。但我們還是相信,如果華為能在銷售額上首先超越這三大競爭對手,成為全球第一的話,將會非常有利於華為品牌的拓展,其國際化道路也會平坦很多。 對很多產業來說,全球第二和全球第一的差距都是非常遙遠的。但幸運的是,華為作為全球通信設備市場的第二大廠商,離全球第一的愛立信並不遙遠,事實上已經只是一步之遙了。 按照《財富》世界500強2011年榜單公佈的數據,排名第339位的愛立信的營業收入是282億美元,而排名第352位的華為的營業收入是274億美元,兩者相差僅8億多美元。以華為近年來的增長勢頭,2011年超越愛立信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待2012年4月華為公佈數據後,謎底就揭開了。

據市場調研機構公佈的數據,愛立信2010年的銷售額同比下降了2%,華為2010年的銷售收入則增加了24%,在各大廠商中位居首位。以兩家公司如此大的增幅差距,在公司運營不出現大的變動的情況下,沒有人會懷疑華為以後會超越愛立信。 其實,如果看看兩家公司的利潤,我們或許會對華為更有信心。同樣是在《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上,愛立信2010年度的利潤是15億美元,而華為的利潤則是35億美元,整整高了20億美元。別小看這20億美元,這意味著華為的營運體系十分優良,不會出現短期內的大幅波動。 當然,我們在為華為業績高興的同時,也要看到業績背後的隱患。聯想當年第一次進入世界500強的時候,國內也曾歡欣鼓舞,但其第二年就掉下了榜單。如果不是近幾年國際廠商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大,而聯想的市場主要在中國和新興市場,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小,聯想也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重返榜單。

可見,企業能否長期維持在世界500強榜單上,更確切地說能否保持持續的發展勢頭,不能僅僅考察其某個時期的銷售額,還應該關注其運營體係是否正常。 任正非曾說:“思科在創新上的能力,愛立信在內部管理上的水平,我們現在還是遠遠趕不上的。要縮短這些差距,必須持續地改良我們的管理,不縮短差距,客戶就會拋棄我們。” 在任正非眼中,華為和這些國際巨頭的差距,絕不像銷售額體現出來的那麼簡單。 聯想收購IBMPC業務時,聯想的毛利潤遠遠低於對方。但是,因為國內的運營成本很低,主要是人力成本極低,再加上聯想“從毛巾中擰水”的做法,才讓聯想保持了必要的利潤,而IBMPC業務只能虧損。 同樣,愛立信的銷售收入高於華為,但其利潤居然遠低於華為,應該也是出於同樣的原因。無論在國內還是國際市場上,華為都是以低價著稱的,如果以同樣的人工成本等來計價的話,華為的利潤率肯定是遠低於愛立信這樣的競爭對手的。

因此,我們在為華為鼓掌歡呼的同時,也不要過於樂觀。如何在開拓國際市場的同時,繼續提升與國際接軌的管理運營水平,將是考驗華為能否持續成長的關鍵。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