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解密華為

第26章 惶者生存

解密華為 余胜海 1190 2018-03-18
在過去的22年當中,華為飽經危機意識的洗禮。任正非在企業經營形勢好的時候告誡員工:沒有危機意識,還沉醉在自己已有的勝利之中,當危機真正來臨時,將束手無策,只有等待出局的紅牌。企業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追求長遠地、持續地實現人均效益增長,不是一時的強大,而是持久的發展。華為人對企業的使命,用一句最樸實、最本質的話來說,就是活下去。 進入2008年,華為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2007年的年報顯示,華為的銷售收入已達125.6億美元,躋身世界通信設備商的前5強,似乎應該慶功的時刻,任正非又在第三次警告冬天的到來。 但他提出的看法較以前濃重的“狼性”有所緩和。他認為,面對當前的形勢,面對競爭對手,要做一個國際市場秩序的維護者,而不是一個破壞者。要向強者學習,尊重他們的市場領導地位,積極有序地開展競爭。

“我們僅是比其他公司對這個競爭的殘酷性認識得早了一點點,才倖免於難。”任正非反復談起危機經驗。比如光傳輸產品,七八年來降價了20倍。過剩導致絞殺戰,就像擰毛巾,這毛巾只要擰出水來,就說明還有競爭空間,毛巾擰斷了企業也完了,只有毛巾擰乾了,毛巾還不斷,這才是最佳狀態。 “華為公司能長久保持這個狀態嗎?” 2008年,任正非在《華為人報》發表文章強調,要建設充滿活力的內部機制,這是企業可持續成長的活力之源。當宏觀經濟形勢好的時候,少有企業思考這個問題,當企業伴隨著經濟周期的變化,再思考生存問題時,往往為時已晚。 華為強烈的危機意識,也許應了“哀兵必勝”的話。他們清醒地認識到危機的存在,也在採取措施積極地防範。這種危機感和先前行動,是狼敏銳的感覺和強烈的生存意識。居安思危,防患於未然,提醒企業不斷自省,時刻改善,更加鞏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為明天的變化做好準備。

華為總結的經驗發人深省:縱觀那些已經倒下的企業,固然有外力的作用,但根本原因還在於內部,在於自身生長的基因,能否保持持續的危機意識和創新精神,能否構建良好的內部機制,進而長期地保持自身的內在活力,從而為企業提供生生不息的長期牽引力。而預警和危機意識,已經成為華為的基因。 華為在任正非每隔三五年就週期性地宣布冬天到來的警示中,頻頻取得接近50%的業績增長。對於華為來說,值得慶幸的是從成立第一天開始,它就緊守著這個在中國具有高度成長性的行業,從未離開。 任正非的危機感,來自於他強烈的生存意識,就有如在草原上時時面對更加兇殘動物的狼。它冷靜、超前地認識到冬天必將來臨,儘早地準備過冬的棉衣,度過生死考驗的寒冬,才能迎來又一個春天。在冬天與春天中反反复复度過的企業,才是真正的強者,所以華為不怕冬的寒冷,而以一顆平靜的心面對市場的考驗。

華為的冬天終會來臨,冬之後仍然是春,保存實力的方法,就是培養和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使之在任何環境下都能延續發展。 今天,華為的發展算得上是一個奇蹟。這奇蹟的背後,是華為一直以來的圭臬—惶者生存。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