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國富論

第18章 第五章資本的用途

國富論 亚当·斯密 9561 2018-03-18
一切資本都可以用來維持生產性勞動,只是當資本用途不同時,等量資本所能推動的生產性勞動量會有極大的不同,最終在增加土地和勞動年產物價值方面產生的影響也極不相同。 資本的用途總共有四種:一是獲取社會每年要使用和消費的原生產物;二是製造適於使用和消費的原生產物;三是將多餘的原生產物或製成品運至缺乏它們的地方;四是為適應臨時需求而將一部分原生產物或製成品分成更小的部分。第一種用途適合農礦漁業者採用,第二種用途適合製造者採用,第三種用途往往會被批發商採用,第四種用途則適用於零售商。在我看來,這四種用途涵蓋了所有的投資方法,它們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少了其中任何一種用途,其他三種用途都不能獨自存在,更別說是各自發展了。

所以,它們都是為社會創福利的不可或缺的部分。第一,如果沒有能夠提供豐饒原生產物的資本,恐怕製造業和商業就不會存在了。第二,有一部分原生產物,往往需要經加工才能使用和消費。如果製造業中缺少資本,那麼這些原生產物就會因為沒有資本而永遠不會被生產出來;而假如這些原生產物是天然生長的,那麼它們就會因為沒有交換價值而無法增加社會財富。第三,如果沒有資本,某地的多餘原生產物或製成品,就無法被運往缺乏它們的地方去,所以它們的生產量就不能超過本地消費所需。可是,如果批發商有了可通有無的資本,那麼他就可以將某地的剩餘生產物運到別的地方去,並以之交換當地的剩餘生產物,這樣既能獎勵產業,又能擴大這兩地的物品享用範圍。第四,假如沒有資本將一部分原生產物或製成品分成更小的部分,以適用人們的臨時需求,那麼所有人都得大批買進超過其需求的貨物。假如沒有屠戶,那麼人們在需要牛羊肉時,就得一次性購買整頭牛或整隻羊。這種做法對富人和貧民都是不方便的,尤其不便於貧民。因為,如果貧民勉強一次性購買一個月或半年的糧食,那麼他的大部分資本就得留作消費資財,從而使得一部分原本能夠提供收入的資本變得不能再提供收入,並使得職業工具和店鋪用具都相應減少。對貧民來說,最便利的生活方式是根據需要隨時購買生活用品,這樣他就可以將自己的大部分資財都用於投資,從而增加他所能提供的工作價值,最終將他以此所獲的利潤增加到足以抵消包括零售商利潤在內的貨物價格,並有一部分剩餘。

有些政論家對商店老闆有些成見,其實這是完全沒有根據的。雖然林立的小商賈之間會相互產生一些妨害,但這絲毫不會妨害到社會,因而根本沒有課稅或是限制他們人數的必要。例如,某市所能售出的雜貨量,取決於本市及其鄰近地區對雜貨的需求量,所以商人在雜貨業所投的資本,絕對不能超過購買這些雜貨所需的數額。這部分資本本來就是有限的,如果再由兩個雜貨商人分佔,那麼雜貨的價格就會因為競爭而降低到比一個人獨自經營時更便宜的水平;而如果是由二十個雜貨商人分佔的,那麼競爭就會激烈到使他們幾乎不可能結合起來抬高價格的程度,甚至會使其中一些人破產。這種事情,即使我們不過問,當事人自己也會小心。他們的競爭,不會對生產者產生絲毫的影響,只會使零售商貴買而賤賣。

也許隨著零售商人數的增多,會出現一些誘騙軟弱顧客購買其不需要貨品的有害分子。不過,這種小弊害根本不值得國家去留意甚至乾涉;而且,即使限制他們的人數,這種小弊害也不一定能滅跡。一個明顯的例子是,不是因為市場上酒店較多,才產生了飲酒的風尚;而是由於其他原因使得飲酒成為一種風尚,市場上才出現了那麼多酒店。 只有生產性勞動者,才會把資本都投在這四種用途上。如果他們的勞動使用得當,那麼他們的勞動,至少是能夠維持他們自身及他們消費掉的價值的那部分勞動,就可以固定在勞動對像或可賣物品上。農場主、製造者、批發商和零售商的利潤,都來自這四種用途。當投在這四種用途上的資本相等而用途不同時,這些資本直接推動的生產性勞動量就不同,所以它們對土地和勞動年產物所增加的價值比例也不同。

零售商用以從批發商處購買貨物的資本,不但要補償批發商的資本,還要為批發商提供資本利潤,這樣才能使批發商得以繼續營業。零售商的資本,僅僅用於僱用他自己這個唯一的生產性勞動者,所以這些資本對土地和勞動年產物增加的價值,就全部是他自己的利潤。 批發商需要從農業家那裡購買原生產物,或是從製造者那裡購買製成品,他為此所花費的資本,也要能夠補償足以使農業家和製造者繼續營業的資本及其利潤。這種方法,就是批發商間接用以維持生產性勞動、增加社會年產物價值的主要方法。由於他利用資本僱用了水手、腳夫來幫他運輸貨物,所以這種貨物的價格就隨之增加了,並須增加到足夠支付批發商自己的利潤和水手、腳夫的工資。雖然批發商所僱用的生產性勞動,以及他對年產物直接增加的價值都不過如此而已,但他的資本在這兩方面所起的作用,要遠遠大於零售商的資本所起的作用。

製造者會將其一部分資本用作固定資本,投在生產所用的工具上,以補償出賣這些工具者的資本及其利潤。其餘的資本就是流動資本,其中有一小部分用來購買材料,以補償提供這些材料的農業家和礦商的資本及其利潤;一大部分則會在一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內分配給僱傭工人。因此,製造者的資本加在材料上的價值,不但要包括僱工工資,還要包括雇主支付工資和購買材料、工具的資本及其利潤。所以,製造者的資本直接推動的生產性勞動量,比批發商的等量資本所起的作用大得多,它加諸在土地和勞動年產物上的價值也要大得多。 農業家的資本對生產性勞動量的推動作用最大。因為,他的工人和牲畜都是生產性勞動者,而且和他一起勞動的還有無償的大自然。大自然的勞動雖然是無償的,但它的生產物卻和昂貴的工人生產物一樣有價值。雖然農業增加了自然的產出力,但它最重要的任務,並不是增加自然的產出力,而是指引自然生產出最有利於人類的植物。無論是長滿蓬蒿、荊棘的田地,還是耕作最好的葡萄園或田地,都可能生產出等量的植物。說耕耘增加了自然的產出力,不如說它支配了自然的產出力合適。有大部分工作都是人工不能完成的,只有依賴大自然。所以,農業上所僱用的工人與牲畜,既可以像製造業的工人一樣再生產出他們消費掉的價值,即再生產僱用他們的資本,還能在向資本家提供利潤的同時生產出更大的價值,並再生產出地主的地租。這種地租實際上是自然力的產物,通過地主轉移到了農業家手上,它的大小取決於想像中的自然力的大小,即想像中的土地自然產出力或改進產出力的大小。把人的勞作完全減掉以後,剩下的就是自然勞作了,它所提供的價值在全生產物中所佔的比例,一般不低於四分之一,而且經常都佔三分之一以上。這麼大的再生產量,是製造業上任何同量的生產性勞動都無法生產出來的。製造業的一切,都是人做出來的,自然什麼也沒做,其再生產量總是和導致再生產的力量大小成比例。所以,投在農業上的資本,比投在製造業上的等量資本更能推動生產性勞動量的增加。此外,農業資本對一國土地和勞動年產物,以及國民財富與收入所增加的價值,相對於它所能僱用的生產性勞動量而言都要大得多。農業投資,是各種資本用途中最有利於社會的一種投資。

農業資本和零售業資本,總是在本國流通,它們的使用地點也很固定。農業資本一般在農場中使用,零售業資本則在商店裡使用。這些資本的所有者既有國內居民也有其他居民,但國內居民居多。 批發商的資本卻不固定地在某地流通。事實上,它也沒有固定地在某個特定的地方流通的必要,一般只會為了賤買貴賣而周遊各地。 製造者的資本則截然不同,它自然要停留在製造場所,只是這一製造場所並沒有必要確定,而且可能距離材料出產地和製成品銷售地都很遠。比如里昂,不僅其製造業的材料要從很遠的地方運輸過去,其出品也要運到遠處才有人消費;再說西西里吧,當地時髦人的絲綢衣料是從別國進口的,而絲綢的原材料卻又產自西西里本土;還有西班牙,它有一部分羊毛在英國製造,同時英國又將其一部分毛織物送還給了西班牙。

無論是本國人還是外國人,都可以投資於國內的剩餘生產物輸出事業。如果是外國人投資,就很少會僱用國內的生產性勞動者,所以國內勞動者的人數自然就會少一些;但英國年產物的價值,也只會減少這一小部分的利潤而已。至於水手、腳夫,無論他們是本國人還是外國人,都可以僱用。輸出人是有國籍差別的,但輸出資本就不同了。在輸出國內剩餘生產物,用以交換國內需要物品的場合,外國資本和本國資本給予這一剩餘生產物的價值都是一樣的。無論批發商是本國人還是外國人,他的資本都能有效地償還生產這一剩餘生產物所必須的資本,並使生產者能夠繼續營業。所以,批發商的資本不但有助於維持本國的生產性勞動,還有助於增加本國年產物的價值。 製造者的資本應該留在國內,這一點比較重要。因為,如果國內有這種資本,那麼它必然能在較大程度上推動本國的生產性勞動量、增加本國土地和勞動年產物的價值。但是,這並不代表境外製造者的資本就對本國沒有效用了。比如,英國的亞麻製品製造者,年年都會出資從波羅的海沿岸各地輸入亞麻來加工。這種資本雖然非產麻國所有,但它也明顯有利於產麻國。這種亞麻只是產麻國的剩餘生產物,如果不以年年輸出的方式交換本地所需物品,那麼它的生產就會因為沒有價值而被立即停止。現在既然可以輸出亞麻,那麼輸出亞麻的資本就能夠償還生產亞麻的費用,從而鼓勵亞麻生產者繼續生產;而英國的製造者,又可償還輸入亞麻的資本,從而使亞麻的運輸能夠繼續下去。

改良和耕種所有土地、把全部原生產物加工成適於直接消費和使用的成品,以及用剩餘原生產物及製成品換取遠方的物品供國內所需,需要足夠的資本,而這筆資本往往是一國無力支付的。在大不列顛,許多居民都沒有足夠的資本來改良和耕種他們的所有土地。蘇格蘭南部的大部分羊毛,都因為缺乏資本而不得不經過崎嶇的道路運往約克郡加工。英國許多小工業城市的產品,都因為沒有足夠的資本而無力被運到需要它們的遠方去銷售。即使當地有個別商人,他們也只是大富商的經理人而已,而那些大富商往往都住在較大的商業城市裡。 如果一國資本不足以同時兼營農業、製造業和零售業,那麼我們就可以斷定,農業投資越大,越能增加國內的生產性勞動量,並能更多地增加土地和勞動年產物的價值。其次就是製造業,效果最小的是投在出口貿易上的零售業資本。

事實上,如果一國的資本不足以兼營這三種事業,那麼其富裕程度就沒有達到自然允許的極限。如果在時機未成熟時兼營這三種事業,那麼無論是個人還是社會,都不能最快地取得充足的資本。國內全體人民的資本,即一國的總資本,也和個人的資本一樣有限度,往往只夠用於某幾個方面。增加個人資本和國民資本的方法,都是節省收入,不斷積蓄。所以,如果資本能為國內居民提供最大的收入,從而使全體居民都最大限度地進行積蓄,那麼國民資本自然會迅速增加。不過,決定國內全體居民收入大小的,卻是土地和勞動年產物的大小。 英屬美洲殖民地幾乎都在農業上投資,也正因為如此,那裡才會迅速地富強起來。那裡幾乎沒有純粹的製造業,只有那種隨著農業進步而發展起來的家庭製造業和粗糙製造業,這種工作是每個家庭的婦女和兒童都能做的。在輸出業和航運業投資的,大部分都是住在英國本土的商人;尤其是維瓦尼亞和馬里蘭等省份的零售店鋪和棧房,大部分都是由居住在母國的英國商人經營的,這是為數不多的零售業不由本地商人經營的事例之一。如果美洲人採取聯合競爭或其他激烈的手段來阻止歐洲製造品的流入,從而保持本地商品的獨占地位,使本地的大部分資本都轉投到製造業中,那麼他們就達不到預期目的,反而還會阻礙他們的年產物價值的增進,甚至是妨害國家的日趨富強。同理,如果他們設法將全部輸出業都壟斷了,也許結果會更糟。

人類的繁榮,似乎從未延續到能夠使所有大國都能獲得足夠兼營這三種事業的資本。如果說這種情況曾經發生過,那就得證明那些關於中國、古埃及、古印度的富裕和農業情況的奇異記載是可信的。即使這三個國家都被一切記載推崇為最富有的國家,但他們最擅長的也只是工農業而已,而其國外貿易並不繁盛。因為,古埃及人和印度人,都對海洋有一種迷信的畏懼心理,中國的對外貿易也一向都是不發達的。他們的剩餘生產物,好像大部分都是被外國人運往國外的,代價就是他們所需的金銀等物品。 由此可見,一國在農業、工業和批發業上的投資比例,決定了該國同一資本在國內所推動的勞動量的多寡,以及對土地和勞動年產物價值增加的大小。而且,即使都是批發業,如果所經營的種類不同,那麼投資結果也會有極大的不同。 批發貿易是一種大批買進,再大批賣出的貿易,它可以分為國內貿易、消費品的國外貿易、運輸貿易這三種貿易。國內貿易是買進和賣出貨物的地方都在國內,只是地域不同罷了,其中包括內陸貿易和沿海貿易。消費品的國外貿易,則是購進外國消費品供本國人使用。運輸貿易主要在國與國之間進行,即將一國的剩餘產物運往另一國。 將資本用於購買甲地產物,再運至乙地售賣,一般可以償還所投農業或工業資本,從而不至於中斷本國的農業或製造業。用資本從商人那裡運出一定價值的商品,一般至少可以換得一個等值的其他商品。所以,如果交易雙方所交換的都是本國產物,那麼不但能夠償還維持這兩種生產性勞動的資本,還能繼續維持生產性勞動。比如,把蘇格蘭的製造品運送到倫敦去,再把英格蘭的穀物或製造品運送到愛丁堡來,往返一次的資本無疑可以償還其投資。 如果用本國產物來購買外國貨物供國內消費,那麼往返一次的資本,也能償還兩部分的資本,只是其中一部分是用來維持外國產業的。例如,在英國和葡萄牙之間進行貨物交易,往返一次所能償還的資本,一部分歸英國,另一部分歸葡萄牙。所以,即使這種貿易賺回本錢的速度和國內貿易一樣快,投在這種貿易上的資本也只能一半用於鼓勵本國產業,另一半用於鼓勵本國的生產性勞動。事實上,這種貿易賺回本錢的速度,很少能像國內貿易那麼快。國內貿易的本錢,每年一般也就賺回一次,最多也只有三四次。這種貿易的本錢一年難得賺回一次;就算是兩三年賺回一次,也沒有什麼好稀奇的。一般情況下,投在國內貿易中的資本往往都已經往返十二次了,投在這種貿易上的資本也僅能往返一次。因此,如果投在國內貿易和國外貿易上的資本相同,那麼前者能夠對本國產業提供的鼓勵與扶持,往往是後者的二十四倍。 國內消費的外國貨物,並非都是用本國產物換購來的,還有用第三國的貨物換購來的。這第三國的貨物,一定是直接或間接由本國產品換購來的。換言之,用本國產物購買第三國的貨物,再用第三國的貨物購買第二國的貨物,即供國內消費的外國貨物。因為,除了戰爭和征服時期之外,要想取得外國貨物,只有用本國產物直接與外國進行交換;或者是用本國產品進行兩三次不同的交易,間接與外國進行交換。所以,無論是把資本迂迴還是直接投在國外貿易上,效果都是相同的。只是,如果迂迴地投資,那麼資本的收回就必須依靠兩三次不同的對外貿易資本的收回,因而收回資本所需的時間也較長。假設某商人先用英國製造品換購弗吉尼亞煙草,再用這些煙草去換裡加的麻枲,那麼商人在其中投入的資本,就得經過兩次對外貿易才能回到他手裡,從而供他購買等值的英國製造品。另外一種假設是,如果先用英國製造品換購牙買加的砂糖,再用這些砂糖換購弗吉尼亞煙草,那麼商人的資本就得經過三次對外貿易才能收回,即經過這三次之後,他才能使用這些資本來購買等值的英國製造品。再假設第三種情況,即這兩次或三次對外貿易是由不同的商人經營的:第一個商人輸入貨物,賣給第二個商人;第二個商人再把貨物輸出,並輸入其他貨物;第三個商人買進第二個商人輸入的其他貨物,並將這些貨物賣出。這時,各個商人的資本收回速度,相對來說確實很快。但是,全部資本的收回速度,還是和原來一樣遲緩。 投在這種迂迴貿易上的資本究竟歸誰所有,可能對個別商人有些影響,可是對國家卻沒有絲毫的影響。無論資本是歸一個人還是三個人所有,間接用英國製造品來交換麻枲所需的資本,都比直接交換所需的資本多三倍。所以,即使直接和迂迴地投在消費品國外貿易上的資本是相等的,迂迴投資提供給本國生產性勞動的鼓勵與扶持往往也較少。 無論用以購買國內消費品的外國貨物是什麼,也不能改變上述貿易的性質,即它提供給本國生產性勞動的鼓勵與扶持是一定的。無論是購買巴西的金還是秘魯的銀,都得像購買弗吉尼亞煙草一樣,必須使用本國產物或由本國產物換購的某種物品。所以,無論是以金銀為手段的消費品的國外貿易,還是其他任何迂迴的消費品的國外貿易,都會對本國的生產性勞動產生相同的利害關係,就連它們償還直接用來維持該生產性勞動資本的速度也是一樣的。相比之下,以金銀為手段的消費品的國外貿易好像還有一個優點,即小體積的金銀可以包含大價值,所以它所消費的運輸費比等值的其他貨物要小得多,保險費相對也不太高。而且,金銀比較不容易因運輸而破損。跟用其他外國貨物做媒介相比,用金銀做媒介往往可以用較少的本國貨物購得等量的外國貨物。所以,相比之下,用金銀做媒介比用其他外國貨物做媒介更合適,因為可以用較少的費用充分地供應國內需求。不斷用金銀購買外國貨物來滿足本國需要的行為,會不會使國家陷入貧困的境地呢?這個問題我們以後再討論。 投在運輸貿易上的資本都是從本國抽調出來的,它們原本是可以用來維持本國的生產性勞動的,現在卻被用在了維持外國的生產性勞動上。經營一次這種貿易,也可以償還兩部分資本。不過,這兩部分資本都不歸本國。比如,某個荷蘭商人先把波蘭的穀物運到葡萄牙,再把葡萄牙的水果和葡萄酒運到波蘭,他的所得雖然償還了兩部分資本,即分別為波蘭和葡萄牙的生產性勞動提供了支持,卻沒有為荷蘭的生產性勞動提供支持,只有他所得的利潤歸屬了荷蘭,所以並沒有對荷蘭的土地和勞動年產物的增加產生較大的影響。 當然,如果運輸貿易用的都是本國的船舶和水手,那麼投在支付運費上的那部分資本,就用在了本國的生產性勞動者身上,即用在了推動本國的生產性勞動方面。大多數運輸貿易發達的國家,都是這麼做的。運輸貿易這個名詞也許就是由此得來的。因為,這種人對外國人來說就是運送者。不過,運輸所需的船舶和水手不一定就是本國人。例如,在波蘭和葡萄牙之間進行運輸貿易的荷蘭商人,不一定非得用荷蘭的船舶才能營業,就算是用英國船舶也未嘗不可。事實上,有時候他的確是這麼做的。此外,英國的國防與安全都是由船舶和水手的數目決定的。正因為如此,人們才認為運輸貿易特別有利於英國這類國家。 如果必需的運輸是由近海航行來完成的,而且資本量相同,那麼無論是消費品的國外貿易還是國內貿易,都可以僱用同樣多的船舶和水手。決定一定數量的資本能夠僱用的船舶和水手數量,不是貿易的性質,而是貨物的體積和價值的比例,以及運輸海港之間的距離,且前者尤其重要。比如,雖然紐卡斯爾與倫敦距離很近,但兩海港之間的煤炭貿易所僱用的船舶和水手,卻比英格蘭的全部運輸貿易所需的船舶和水手還多。所以,用異常的獎勵來強迫一國的大部分資本都投在運輸貿易上的舉措,不一定能增進一國的航運業。 跟投在消費品國外貿易上的資本相比,投在國內貿易上的等量資本,不但能夠維持和鼓勵更多的本國生產性勞動量,也更能增加年生產物的價值。但是,跟投在運輸貿易上的資本相比呢,投在消費品國外貿易上的等量資本,卻能在這兩個方面提供更大的利益。在財富決定勢力的今天,一國的富強一定和其年產物的總價值,即總稅金相稱。既然增進本國富強是政治經濟學的大目標,那麼最值得獎勵的是國內貿易,然後是消費品的國外貿易,最後才是運輸貿易。所以,出於本國利益的考慮,不應該強製或誘使大部分資本流進消費品的國外貿易或運輸貿易方面去。 但是,如果這三種貿易是不受拘束地順應事物發展的趨勢自然發展起來的,那麼無論是哪一種貿易,都是有利而且必需的。 如果一國特定工業部門的產品超過了本國的需求,那麼剩餘的產品就必然會被運往國外,用以交換其他物品供國內消費。這時,如果沒有這種輸出,就一定會使國內的一部分生產性勞動停頓下來,從而使得國內年產物的價值也跟著減少。英國的穀物、呢絨和金屬製品會生產過剩,所以剩餘部分必須運往國外去交換國內所需的物品。如果這時少了這種輸出,那麼剩餘的這一部分,就不能獲得足夠補償生產它們所需資本的價格。這類產業一般在沿海、沿江一帶經營,因為剩餘產物易於輸出,更方便人們換得其他地區的物品供本地消費。 用本國剩餘產物購得的外國貨品,不宜多於國內所需,否則,這些剩餘物品也必須運到國外去換取其他物品供國內所需。英國每年靠輸出其一部分剩餘產物,大約可以從弗吉尼亞和馬里蘭購買九萬六千桶的煙草,而英國的實際需要也不過一萬四千桶。所以,如果剩餘的煙草不能及時運到國外去交換成國內所需的其他物品,那麼這些煙草的輸入就會立刻停止。因為,每年為購買剩餘煙草而製造的貨品原本就超過了本國所需,現在既然連輸出也被阻斷了,那么生產自然會停止,最終使生產這種貨品的一部分英國人失去工作。所以,最迂迴的消費品的國外貿易,有時也能扶持本國的生產性勞動和本國年產物的價值,就像最直接的消費品的國外貿易所起的作用一樣。 一國的累積資本,如果沒有全部用於供給本國消費和維持本國的生產性勞動,那麼剩餘的資本,自然會通過運輸貿易的渠道流入外國,供他國消費、維持他國的生產性勞動。運輸貿易代表著國民財富,它是國民財富增加的自然結果,而不是國民財富增加的原因。這種貿易,不但得到了有些政治家的讚成,還得到了他們的特別獎勵。不過,這些政治家似乎是把它當成國民財富增加的原因了。 從土地面積和居民數目上比較,荷蘭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所以它佔有了歐洲運輸貿易的最大部分。英格蘭的富有程度僅次於荷蘭,它是歐洲第二富國,運輸貿易也很繁盛。不過,英格蘭的運輸貿易一般比不上間接的消費品的國外貿易。我們把東方、西印度以及亞美利加的貨物運送到歐洲的貿易,大多數都屬於這種性質的貿易。獲得這種貨物的代價,不是英國產物,就是用英國產物換購的物品。此外,這類貿易帶回的物品,最後大多數都是在英國消費和使用的。英國真正的運輸貿易,只有由英國輪船裝運並在地中海各個港口之間進行的運輸,以及在印度沿海各港之間進行的由英國商人經營的運輸。 由於國內各地有必要相互交換剩餘生產物,所以產生了國內貿易。由此可見,國內貿易的範圍以及投資量,必然受制於國內各地剩餘生產物的價值;而消費品的國外貿易的範圍,不但要受制於本國剩餘生產物的價值,還要受制於這些生產物所能購得的物品的價值。運輸貿易,是在世界範圍內交換剩餘生產物的貿易,所以其貿易範圍,必然受制於世界剩餘生產物的價值。與前面兩種貿易相比,它的貿易範圍簡直是沒有止境的,它能夠吸引的資本也是最大的。 決定資本用途的唯一動機是私人利潤。決定資本投入農業、工業或是批發業的因素,是哪個行業能夠取得最大利潤。商人們在投資時,從未想過什麼用途能最大限度地推動生產性勞動量,什麼用途又能最多地增加土地和勞動年產物的價值。所以,在耕作最易致富、農業利潤最大的國家裡,個人自然會在對社會最有利的用途上投資。 不過,歐洲的情況就不同了,由農業投資所獲得的利潤,不一定多於其他事業的利潤所得。雖然近幾年歐洲有許多計劃家都盛讚農耕的利潤,但是只須稍微觀察一下他們的估算,就能知道他們的結論是完全錯誤的。用小小的資本白手起家,甚至沒有資本的人,只要從事數十年的製造業或商業經營活動就成為富翁的情況,我們經常能夠見到。然而,用少量資本經營農業而發財的事例,在近一個世紀的歐洲,簡直一個也沒有出現過。現在,歐洲各個大國仍有許多優良的土地無人耕作;即使是一些有人耕作的土地,也沒有進行過充分的改良。所以,歐洲各地的農業現在都還可以容納許多資本。由於歐洲各國政策的影響,在都市經營產業比在農村經營產業獲得的利益多得多。因此,個人往往寧願在亞洲、美洲等遠地進行運輸貿易,也不願在靠近自己的肥沃土地上投資。關於這個問題的詳細論述,見下篇。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