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外國小說 阿格尼絲·格雷
阿格尼絲·格雷

阿格尼絲·格雷

安妮·勃朗特

  • 外國小說

    類別
  • 1970-01-01發表
  • 130200

    完全的
© www.hixbook.com

第1章 再版前言

世界文學史上,偶然會出現一種非常奇特的景觀:霎時間,天地聰俊靈秀之氣似乎都鐘於幾位同胞姐妹身上,地域近的有我國明代的葉氏三姐妹(紈紈、小紈和小鸞),遠的如英國維多利亞朝的勃朗特三姐妹。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是相似的遺傳基因和相同的生活環境所使然嗎?說不清。東西方這兩簇“姐妹星座”,個個光華燦爛,可惜都過早地隕滅,實在令人慨嘆。 勃朗特三姐妹中,夏洛蒂和艾米莉分別以和享有盛譽,而小妹妹安妮在我國讀者中還很陌生,趁中譯本再版的機會,我想和讀者諸君談談她以及她的這部代表作。 安妮·勃朗特於1820年生於英格蘭北部約克郡霍沃斯教區,是教區牧師的幼女。她比夏洛特小四歲,比艾米莉小兩歲。她們的母親共生育五女一男,在安妮不足兩歲時就離開人世。兩位大姐姐童年時在專收貧苦牧師女兒的考文橋女校住宿,在極端惡劣的生活條件下染上肺結核,未及成年就夭折了。剩下的三女一男就在長滿石南屬植物的霍沃斯荒原那所牧師住宅里度過淒苦的童年。據蓋斯凱爾夫人記載,她們的父親帕特里克·勃朗特出身農民,全靠聰明才智和頑強努力才得以進劍橋大學,最終贏得教區牧師之職。他脾氣乖僻,生氣時曾用鋸子把家裡的椅子背統統鋸掉,還朝天開槍以發洩怒火。他不喜歡孩子,從不和兒女們一桌吃飯。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認為:這位父親對三位女兒日後在文學上的輝煌業績,實在沒有多大幫助。但是,話也不能說絕了。帕特里克的智商很高,曾出版過自己撰寫的詩文,他和他的妻子(據說是一位“天分很高,想像力豐富”的女人)總還給了她們優秀的遺傳基因吧!再說,他在孩子們幼年時還親自教會了她們識字、讀書的本領。這一切也不能抹殺。

牧師住宅四周十分荒涼,加上家境清貧,孩子們童年時從未得到過任何物質享受,連玩具也沒有一件。夏洛蒂十九歲時還盼望著能有一先令零用錢。物質條件雖然艱苦,然而這些孩子個個天資聰明,學會了讀書以後,竟自發地玩起一種極其複雜的、富於創造性的遊戲來了:自編小說、詩歌和戲劇。起初,夏洛蒂和弟弟勃蘭威爾創辦一份手抄本小雜誌,上面刊載他倆合寫的《安格里亞傳奇》。後來,艾米莉和安妮也合寫了《貢達爾傳奇》。有一些童年時的微型手稿一直保存至今,從中已充分展現出天才的萌芽。他們很小時就抱有成為作家的理想,並不斷編織著他們美麗的夢,感到樂在其中。正如夏洛蒂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所說:“思想真是一件稀世珍寶,夢幻真是一種恩典。”

後來,夏洛蒂得到了進伍勒女士學校學習的機會,學成後留校任教。她的兩位妹妹這才有可能受了兩年多學校教育,學到了很多有益的知識,大大提高了她們的文化素養。 安妮·勃朗特十九歲時到米爾菲爾德的英漢姆家任家庭教師,歷時八個月。 1840至1845年間,她又在梭普格林的羅賓遜家任家庭教師。這兩度教師生涯使她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素材,成為她日後文學創作的基礎。 1846年1月,勃朗特三姐妹用姨母留給她們的錢自費出版了一部詩歌合集,她們為自己起了既像女人又像男人的筆名:柯勒·埃利斯和阿克頓·貝爾,其中保留著各自真實姓名的第一個字母(C、E、A和姓氏B)。這部詩集沒有引起文學界的任何注意,當年只售出兩本。同年,夏洛蒂寫完了長篇小說《教師》,又開始創作。 1847年,艾米莉的和安妮的同時出版,但未能使她們享有盛名。

1848年,安妮的哥哥勃蘭威爾病逝。 1844至1845年間,安妮曾和他一起在羅賓遜家任教。勃蘭威爾自小很有藝術天才,曾是父親和姐妹們的希望之星,但他成年後生活放蕩,自暴自棄,因與羅賓遜夫人有曖昧關係而遭辭退,身敗名裂,一事無成。安妮的第二部長篇小說《懷爾德菲爾府的房客》(1848年)的道德主題與她對哥哥的生活道路的思索直接有關。正當安妮的小說藝術日趨成熟時,不幸因結核病惡化而逝世,年僅二十九歲。五個月前,艾米莉剛被同樣的疾病奪去生命,年僅三十歲。她倆終生未婚,她倆的文學成就生前也沒有獲得應有的承認。只有夏洛蒂生前獲得了很大的榮譽,物質生活也得到了顯著的改善,並且還結了婚。但是,在安妮死後僅六年,夏洛蒂懷著沒有出生的嬰兒也因結核病而離開人間,享年三十九歲。

感謝夏洛蒂的一位好友為我們留下了安妮的寫照:安妮相貌秀麗,高挑身材,長著一對略帶紫羅蘭色的藍眼睛,肌膚白得幾乎透明;她溫柔、嫻靜,貌似靦腆,其實柔中有剛,非常富於正義感。在她生活的時代,教書是有教養而無財產的女子唯一可以從事的職業。闊人家的女教師,社會地位低,比僕人好不了多少。她們工資菲薄,年薪只有二十鎊左右,而工作繁重,還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女主人往往要指定她們兼做大量的針線活,盡量榨取她們的廉價勞動。更使她們頭疼的是:闊人家的少爺、小姐常常已被溺愛、縱容壞了,因此非常任性,其中不少孩子已顯露出人性中邪惡的影子來。安妮初次任家庭教師時就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有一次,她勸阻學生不要進馬厩玩耍,不料,較大的那個男孩唆使弟弟向教師扔石塊,打傷了她的鬢角。事後,女主人問她頭上的傷是怎麼回事,安妮只是淡淡地回答:“一次偶然事故。”犯錯誤的淘氣孩子被她感動了,從此逐漸對她產生了敬愛,有一天他對母親說:“我愛安妮·勃朗特小姐!”這本來是孩子的非常可貴的進步,是真正合乎人性的表現,但是,那位母親竟會大驚小怪地喊叫起來:“天吶!愛家庭教師!這算什麼事兒呀!”可見她根本不把女教師當成與主人平等的人看待。

是安妮·勃朗特的代表作,有很強的自傳性,全書以女主人公第一人稱的敘述語氣寫成。這是英國維多利亞朝一部很有深度的優秀的現實主義小說,作者站在那個時代的進步立場上,揭示了社會的不平等和不合理,對於“世冑躡高位,英俊沉下僚”的社會現實,表現出強烈的不滿和抗議。 在安妮·勃朗特的筆下,有教養、有道德的貧賤者與缺乏教養、道德低下的富貴者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作者持有一種與統治階級截然對立的價值尺度,她熱情地謳歌那些真正以基督教的博愛、寬容精神待人的人們,如:阿格尼絲·格雷、韋斯頓和南希等人,憤怒地斥責布羅姆菲爾德一家。默里一家以及教區長等人身上的驕橫、冷酷、殘忍和自私,真是:“貴者雖自貴,視之若埃塵;賤者雖自賤,重之若千鈞。”

富商布羅姆菲爾德先生一出場就對初次見面的女教師無理指責;在飯桌上他又僅僅因為廚師切的肉不合乎他對“刀功”的要求而嘮叨不休,生了半天氣,他的缺乏教養讓女教師都替他臉紅。這位富商的太太對兒女更是一味溺愛、縱容,一名女僕教訓了她那個蠻不講理的兒子,就被她解僱。她的弟弟“羅伯遜舅舅”更是個惡棍、無賴,他教唆孩子以殘害、折磨小鳥為樂事。阿格尼絲不顧主人的不滿,斷然加以製止,這一行動引發了她和女主人之間一場近乎吵架的對話。阿格尼絲認為,制止孩子的殘酷行為是教師的不可推卸的責任,而女主人則歪曲引用《聖經》,說什麼“一切動物都是為了給我們人類以方便才創造出來的。”阿格尼絲在這一原則問題上寸步不讓,她根據《聖經》中“義人顧惜他牲畜的命”的教導,堅決予以反駁,結果她不久以後就被解雇了。她們的衝突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道德觀的衝突。富家兒自小以殘虐無辜的生靈為樂事,如不加以糾正,日久成習,等他們長大,折磨起人來也會“其樂無窮”的!許多錦衣紈褲子弟惡習的養成都是他們被自小享有的特權所腐蝕的必然結果。阿格尼絲·格雷第二家主人是鄉紳默里。小說無情地揭示了這家人精神品質的低下。在對待大小姐羅莎莉的婚姻問題上,全家人都把財產和社會地位當成唯一考慮的東西。羅莎莉明明知道阿許比爵士不但是個惡棍,並且簡直是“一頭畜生”,但是在父母長期的錯誤教育下,她一心只想當爵士夫人,做阿許比莊園的女主人,竟聽憑父母作主,甘心情願地嫁了過去。只考慮財產、地位而毫不顧及當事人感情的婚姻只是一筆交易,注定將成為一場悲劇。羅莎莉結婚後,丈夫照常欠賭賬,酗酒,玩女戲子,她沒有尊嚴,沒有幸福,只能痛苦一輩子。小說還揭示富貴家庭的人際關係中充滿爾虞我詐,沒有真正的感情和信任。兩家的婆媳之間都勾心鬥角,爭權奪利,她們互相仇恨,甚至譏咒對方快些死!

與富貴人家的主子們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女教師阿格尼絲·格雷、牧師韋斯頓和老年農婦南希等人。他們雖然無財無勢,但真正有道德、有修養,並且心中充滿愛。阿格尼絲用真誠的關懷使幾近失明的南希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韋斯頓真正關心教區裡的窮人,當他發現一個患肺病的窮人家裡冬天買不起煤,一家人正在挨凍時,立即從菲薄的薪金中拿出錢來,親自買了煤送去。為了給南希找回她那隻愛貓,韋斯頓不惜得罪了當地的鄉紳,並最後去職。阿格尼絲和韋斯頓堅持博愛的思想,他們決不對權貴們奴顏婢膝,因此有錢有勢的人們不喜歡他們,他們被視為桀傲不馴,常常受到無理指責和不公正的待遇。然而,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使他們結成幸福的終生伴侶,並最終贏得了周圍人們對他們的理解和尊敬。阿格尼絲·格雷最終還是一名普通的女教師,她沒有像簡·愛那樣繼承遺產,嫁給雇主,上升為統治階級的一員;她也沒有像希刺克厲夫那樣發了大財,回來報復,她的人生道路更平凡,更真實,更感人,更好地體現了一位知識女性的獨立和自尊。

有的專家注意到安妮·勃朗特的小說風格更接近簡。奧斯丁而與她的兩位姐姐不同。夏洛蒂的文筆華麗,以想像力的自由馳騁見長,艾米莉充滿幻想和激情,甚至有“現代主義”的某些特點,而安妮·勃朗特則完全按生活的原貌再現生活,沒有過分的誇張,決不把生活浪漫化或情節劇化。她的風格樸素淡雅,真摯自然,有節制,有分寸感。她的文筆貌似平直輕淡,實則更加深刻有力,她應該得到更多讀者的理解和賞識,她有權在英國文學史上佔有較為重要的一席之地。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