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社會心理 真希望我20幾歲就知道的事

第30章 第29節:看見近在眼前的機會(2)

第一本書出版後,我發現出版商幾乎不做圖書推廣。於是,我決定成立一家公司專門為作家提高其作品曝光率,同時也為讀者提供幫助,讓他們了解市面上的書,並提供讓他們感興趣的內容。這一次又有不少人問我怎麼會想到開公司的。開公司對我顯然是個挑戰,但是我相信自己一定能辦起來。 1991年我成立了Book Browser公司,比互聯網誕生還早了好幾年。我的想法是以書報小亭為基礎,為書店顧客建立圖書搜索系統。我在自己的蘋果電腦上用超卡軟件(Hypercard,一款讓用戶建立“卡”到“卡”鏈接的軟件,類似今天互聯網使用的熱門鏈接)設計了系統模型,通過這款軟件,讀者能查看某位作者、某個標題或某類書籍的鏈接。我走訪了當地書店,與書店經理商談把書報小亭搬進書店;我還找了很多出版商,問他們是否有興趣把圖書納入我的系統。確信這個想法沒問題後,我請了一個編程團隊製作出了這款軟件系統。沒人跟我講這事我做得來,我該做……我只是去做了,如此而已。

看見近在眼前的機會 慢慢地,我逐漸發現世界上的人分兩種:一種人做自己想做的事要先經過別人允許,另一種人則自我批准。這就是說,一些人從自己身上找動力,另一些人等待著外部力量把自己推向前進。以個人經驗而言,主動出擊抓住機會,相比坐等別人把機遇送到手中,好處不勝枚舉。周遭總有許多空白等待著被填補,機遇就像散落的金塊,躺在地上等著有心人撿起。有時只需簡單地從辦公桌上抬起頭來,看向更遠的地方,或是看向屋外,或是穿過住所,或是越過街道,或是在街角轉個彎,就能看到空白,發現金塊。可是,只有你願意撿,金塊才能真正被你拿在手中。 保羅?約克恰恰發現了這一點,他是斯坦福大學生物設計計劃的負責人。保羅的研究基地設在學校醫學院,與工程學院只有一街之隔。大約10年前,保羅就發現,斯坦福由於沒有創造條件讓醫學院和工程學院的師生一起共事,白白喪失了很多發明醫學新技術的機會。包括醫生、醫學院學生、科研人員在內的醫學人士,需要工程人士協助設計新產品、新流程來改善醫護情況;而對街的工程人士,正希望找到亟待解決的問題,能夠一展拳腳。於是雙方領導聚在一起,花了好幾個月討論合作的方式。鑑於醫學院和工程學院的工作方式不同,所使用的專業術語也有很大差異,因此,協商的過程相當複雜。最後,他們終於設計出了一套方案,生物設計計劃就此誕生。同一時期,保羅其他醫學和技術專業的同事也建立了類似的合作關係,所有這些團隊最終都集合到叫作BioX的大團隊之下。這個計劃如此宏大,因此著實磨合了好幾年,才形成如今跨專業的合作,結出了豐碩的研究成果。並在醫學院和工程學院之間新建成了一棟大樓作為研究基地。這個故事揭示了一個道理,即機會有時候就隔街相望——你只需稍稍抬眼就能看到。沒人告訴保羅要這麼幹,可是他發現了這個需求,就去填補了空缺。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