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社會心理 愛的哲學

第17章 第四章躁狂與昇華-7

愛的哲學 瓦西列夫 994 2018-03-18
清醒的癡情者 每一樁真正的愛情中都交織著不同的獨特的心理因素。理智和瘋狂、思想和感情是按照美的規律結合在一起的,形成心理的和諧平衡。 在今天,感情對隱私生活的智能成分到底有什麼現實意義呢?有親切的感受,真正的幸福必須建立在強烈的共鳴基礎上。 荷蘭畫家凡·高寫道:“我是人,是一個有情慾的人。我要和女人在一起,沒有愛情我就無法生活,我要有個女人,否則我將凍僵,變成石頭。”“沒有愛情的生活是一種罪孽的和不道德的狀態。” 理智必然要給激情讓路。但是,如果說一個沒有情感的人是鐵石心腸的話,那麼失去理智控制的熾烈感情就會強烈的焚燒人的心靈。莎土比亞在長詩《維納斯與阿都尼》中警誡世人說:“情慾猶如烈火,必須使它冷卻,否則那烈火會把心兒燒焦。”

奧地利作家茨威格曾指出, “對於狂喜的心兒在陶醉時所傾訴的一切,必須要用清晰的頭腦去思考一番;他是自已情慾的最忠心的奴僕,由於他有理智,因而又是自己情慾的主宰。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心,賦予自己隱秘的情慾以新鮮的誘惑,必須用理性來測量它的深度。” 情感放縱無疑是社會不安定的因素。而過分冷靜的思考,缺乏感情萌動,也必然使人的心理變態。  柏拉圖在對話《斐多篇》中形像地講述了人情感的相互作用。心靈像一駕馬車,它由三個部分組成:馭者和兩匹馬。一匹是聽話的好馬,一匹是不馴的劣馬,馭者是理智的比喻,好馬是意志衝動,劣馬是情慾。好馬“知廉恥、能自製”,是“正確見解的朋友”,“他無須用 鞭子驅逐”,“用感情和言語說服”就行。那匹劣馬寡廉鮮恥,而且又“耳聾”,因此必須“靠鞭打才能勉強馴服”。朝著肉慾而疾馳是這匹馬的目標。人強烈地希望親吻、擁抱別人的身體,妄想永久地沉醉於享樂之中。可是馭者和那匹好馬“難為情地反抗著”,因為他們希望中的愛情是純潔的、高尚的、合乎理性的。

柏拉圖這番議論顯然同《奧義書》中的訓誡近似:“須知,自我即阿特曼,像一個君主乘坐著叫作軀體的馬車,布迪即理性是駕馭者,悟性是籠頭,情感是奔騰的馬匹,而目標是道路。當自我、情感和理性齊心協力時,它們的所有者便被稱為賢人。” 應當看到,人的愛情表現機制具有綜合性質,它包含著文化修養和本能,意識和潛意識,思想和感情。理智是在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文化的“最高宗旨”是通過它的職能而得到具體實現的。它內在地具有這樣一種無可比擬的能力:探求生活的奧秘,啟迪人性,超越迷茫,純潔情感,使它變得更深沉、更富於目的性、更富於理性。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