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社會心理 我用一生去尋找

第12章 無為而治

我用一生去尋找 潘石屹 2887 2018-03-18
做企業從來就沒有固定的模式。在整個企業發展的歷史上,企圖找到固定模式,一勞永逸當個懶漢,是不會成功的。面對其他人的成功方法,簡單機械的學習和模仿也是不會成功的。優秀的企業家一定是創造者,企業家是最具創造精神的一批人。 堅信創造,但又要腳踏實地。一個具有創造精神的人不是空想家,也不是膽大妄為的冒失鬼。有一個雕塑家,他對世界上的石材、泥土、鋼鐵、塑料、紡織品等各種材料瞭如指掌,有著精深的研究。因此,他才能夠做出最具創新性的雕塑作品。世界上最感人的美,往往已經潛藏在自然世界中,等你用慧眼來開發。在創造的範疇,最重要的是發現。 企業家的創造性更是如此。為了發現價值,他們要隨時隨地依據周圍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並且隨時隨地地調整自己的企業和自己的心態。任何經典的教科書,教你如何做企業,教你如何取得成功,最後都只能成為你的額外負擔。成功的企業家一定是放鬆的,放鬆心態下才有智慧和幽默。緊張只能加大做事的成本,把事情辦得更糟糕。

我在剛學開車時,很緊張,手裡出著汗,用術語說就是手潮。等開車技術提高了,人也放鬆了。做一個企業家也是同樣的道理,要放鬆,不要緊張。有些人自從做了企業家之後就不會笑了,整天緊鎖眉頭。這樣的人,他的企業很難管理得好,這也是一種"手潮"。在別人看來企業就是要賺錢,功利性很強。但是太把賺錢當回事了,太急功近利地想著賺錢,錢就離你越來越遠了。 在對企業的管理中,我比較推崇無為而治。最早我在老子裡看到無為而治的觀念,但並沒有切身體會。有一次坐飛機趕到香港,按會議的時間安排我必須要在西安中轉。在西安停留的4個小時裡,我去參觀了漢代的陵墓。我已經記不清楚這個陵寢皇帝的名字了,只記得第一個皇帝第二個皇帝的陪葬品都是一些粗糙的瓦罐什麼的,一大片堆在那裡。而在漢朝初年文帝、景帝的時期,也就是漢朝的"文景之治"時期,他們實施了無為而治的管理,這時候漢朝就非常強大了。這一時期皇帝陵寢裡面的陪葬品就非常好了,很明顯地顯示那是一個富庶的時期了。 "文景之治"是非常典型的無為而治,我面對那片漢陵,真切地感受到無為而治的力量,受到的震撼比看史書要大得多。

"文革"期間,人們的思想、行為被管得很緊,人們就喪失了活力,經濟也上不去。改革開放後,行政干涉減少,給大家更大的空間,讓人們自主奮鬥。在追求幸福的動機下,人們會自行尋找合適的方法,自行管理自己。所以改革開放以後,條條框框少了,人們有活力了,也變富裕了。 我還慢慢發現,無為而治實際上就是把管理者變成一個空心的竹子,一個甘願放棄自我的人。首先他相信世道人心,人不會輕易為惡,引發敵對。相信人們只要在生活,以追求幸福為出發點地生活著,都會是善意的。無為而治者對於表現自己的權力沒有什麼興趣,因為他明白,權力是在關鍵時候用的,出現問題的時候用的。在平常,人們自然地生活,而生活本身會自動創造和管理,這是存在於我們每一個個人周圍的更為強大的力量和智慧。我們好像水上的小舟,依托流水的力量前行。我們要尊重它,感應到它,順應著它。如果你以為你有一點權力,就可以無所顧忌地搞亂生活,是一定會受到懲罰的。

順應生活的力量,是無為而治者的行事依據,是一個偉大的發現和總結,在歷史上也創造了輝煌。許多年來,我就慢慢把這種思想轉化成我的思想,發揮到公司裡去了。 在辦企業的過程中,我發現在一個高壓的領導下,員工的活力會逐漸萎縮。老闆總是罵人,制定各種紀律,這個乾得不對,那個乾得不對,今天加班,明天加班什麼的,員工擔驚受怕,怀揣怨言而不敢發,這樣的公司是很負面的。即使老闆很有才能,他的自我也得到最大的滿足了,就像個皇帝一樣,但員工的積極性和才能沒有發揮到公司事務裡面去,只是戰戰兢兢地執行。實際上這樣的老闆是很累的,遲早會崩潰。因為員工不舒服,可以跳槽,老闆卻沒辦法跳槽。你罵走了一批人,招來新員工接著罵。員工一茬一茬地走,你能堅持多久呢?罵人是很累的。無為而治的原理,也可以將老闆從痛苦中解脫出來。

無為而治,本質上是取消來自上面的高壓,催生自下而上的力量,爆發公司全面的活力。有一些領導者最怕說到自下而上的力量,害怕這股力量將自己推翻,那是因為他還是老舊的獨裁管理。你事無鉅細,每一個環節、每一個領域都要去干涉,過濫的權力是一種破壞性的權力。你破壞了生活中善的秩序、公平的原則,當然要被推翻。就企業而言,法律保護私有財產,老闆不會被推翻,但是要把公司辦好,就需要所有員工齊心協力,努力工作。無為而治的原理,依然是鼓勵自下而上的力量,為公司提供活力,這是公司發展壯大的唯一道路,這就需要老闆做一個空心的人。 好多公司常常把領導人的講話貼到牆上,員工穿同樣的衣服,按時上班,打卡,如果不打卡還會被處罰。注重這種表面上的東西,最容易流入形式主義和教條主義的誤區。前面說過,無為而治要依據生活本身的力量,實施者其實也不輕鬆,須得隨時保持著警覺,非常靈活地調整企業順應主流,以打破隨時出現的形式主義和教條主義。

在一個講究無為而治的公司裡,對員工的要求也非常高,尤其要求其具有自律性、創造性。但我們不能僅僅是單方面向員工提出要求,必須努力形成公司良好的環境,有一個主題鮮明、細節豐富的企業文化。這種文化應激發他們追求精神的東西,學習、上進,激發他們建立良好的磋商型人際關係。 有人問過我,你現在公司這麼大了,還像當初那樣奉行無為而治嗎?我想的是,我的公司有多大呢?沒有國家大吧。老子還說過一句話:"治大國如烹小鮮。"我的公司或許現在做大了,作為我,依然堅持無為而治。當然我不是什麼事情都不干,當翹腳老闆。我依然要做事,但只做一件事情,做船上的舵手,專注於及時、靈活地調整方向,不要像泰坦尼克號一樣撞到冰山上,也不要擱淺。一定要順勢而為,抓住市場和經營最本質的東西。作為商人,最本質的就是這個社會上缺什麼,我們就去做什麼。所以大公司前面就要有一個燈塔,這個燈塔就是:市場需求。老闆應該專心研究市場需求。

我們公司目前業績很好,最重要的原因是來自於幾年前我們的一個決策。那時候我們看到,過去十幾年時間,開發商不斷建房子,注意力和資金全都集中在住宅的開發上,基本上一提開發商就是做住宅的,卻忽略了商業辦公樓。據統計,開發商中開發商業地產的連5%都不到。這裡面有個巨大的供應缺口,所以我們這幾年就把公司方向調整過來,瞄準即將出現的商業地產需求。當我們調整過來後,整個住宅產業就變成一個淺灘了,首先有"90平米70%"的限制,今年政府出讓的地塊有超過80%的地是廉租屋、經濟適用房,同樣地段的商品房不可能去跟成本很低的經濟適用房競爭。而我們的調整保證了良好的業績,而這個好的業績給我們傳遞的信息就是市場上需要它。

市場中表現出來的需求就是人們在生活中的需求,其中有巨大的、遵循自身規律的生活的力量,所以市場管理尤其是需要無為而治的。經濟學裡面講到"無形的手",其實就是指市場本身的規律。這無形的手為什麼被經濟學家發現而不是科學家、政治家們發現呢?就是因為經濟學家關注市場。市場中間,生活的力量是表現得最為明顯的。現在你看看,我們的生活,沒有通過市場的原理和方法去應用的已經非常少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