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社會心理 愛與寂寞

第2章 人際關係中是否有秩序

當人際關係裡沒有秩序時,就像目前的生活,不僅會引起矛盾,也會引起悲傷、憂慮、混亂和衝突。 要一起討論這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我想必須記住我們是一起探索的。我們一同進入生命中較複雜的問題,而一同探索需要熱情、需要一顆不被任何特定信念或結論所羈絆的心靈,而且願意走得很遠:不是指時間的長短,而是指深度而言。 我們在一起探索是否能在人際關係中帶來秩序,因為關係就是社會。關係存在於你和我、我和他人之間,是社會的結構。也就是,人際關係是社會的結構和本質。我現在簡單地來說,當人際關係裡沒有秩序時,就像目前的生活,不僅會引起矛盾,也會引起悲傷、憂慮、混亂和衝突。請不要只讓我一個人講話,而讓我們一同分享,因為我們正一起踏上旅程,或許手牽手,帶著情感,帶著體恤。如果你們只是坐著聽講,我擔心我們恐怕無法手牽手一同走上旅程。所以,請觀察你們的心靈、你們的人際關係——不管和誰,你的妻子、你的孩子、你的鄰居,或是你的政府——看看這關係中是否有秩序,因為秩序是必要的,準確也是必要的。秩序是美德,秩序是非常精確、非常純粹、完全的,而我們正在探尋是否有這樣的秩序存在。

沒有人可以在沒有人際關係的狀態下活著。你可以隱退山林,去當和尚、托缽僧,獨自在沙漠中游盪,但你仍然與別人有關聯。你不能從既存的事實中逃脫,你也不能離群索居。你的心靈可以與人隔絕,或處在孤獨的狀態中,而即使如此,你仍是與別人有關聯的。生命是一種關係,生活也是一種關係。如果我們在四周築起圍牆,只是偶爾窺伺彼此,我們便無法生存下去。在圍牆之下,我們彼此無意識地、深刻地互相關聯著。我不認為我們已經很注重人際關係這個問題。你們出版的書不討論人際關係,而是討論上帝、修煉、方法、如何呼吸、不能做這些或那些,從不提及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包含責任,就如同自由一般。人與人之間互相的關聯就是生活。那就是生命,就是存在。而如果人際關係脫序,我們的社會、文化便會瓦解,就如同現在所發生的事一樣。

所以,秩序是什麼,自由是什麼,人際關係又是什麼呢?秩序是什麼?因為當心靈真正地了解是什麼引起脫序的,然後出自於那些頓悟、覺察及觀察,秩序自然會出現。這不是為秩序描繪好藍圖,藍圖是我們被撫養長大的一種宗教、文化所設定的模式,乃至秩序應該為何,或秩序是什麼。心靈已經嘗試著服從秩序,不論是文化的秩序、社會的秩序、法律的秩序,或宗教性的秩序。它試著服從一些由社會活動、不容置疑的領導者及教師所建立的模式。對我而言,這不是秩序,因為那暗示著服從。有服從的地方,就有脫序。接受權威,就是脫序。有比較存在的地方——也就是衡量你自己與他人,把你自己與他人相比——就是脫序。我會向你說明原因。 你的心靈為什麼會服從?你問過這一點嗎?你是否知道自己正依循著某種模式呢?無論是何種模式,不管是你為自己建立的,或是別人為你設立的。我們為什麼總是服從?顯然地,只要服從,就不可能有自由。然而,心靈總是追求自由的——愈有智慧,愈警覺,愈覺察,就要求得愈多。心靈之所以服從、模仿,是因為服從、依循模式是比較安全的。這是顯而易見的情形。你很世俗地為人處事,是因為服從比較妥當。你可能在國外接受教育,是偉大的科學家、政客,但是暗地裡你總是有一種恐懼:如果你不上寺廟或不去做那些別人告訴你的俗事,可能就會有麻煩了。所以,你只好服從。服從之後會是什麼情形呢?請探索下去。當你服從的時候,你的心靈會發生什麼事?首先,你會全然拒絕了自由,全然拒絕了認知,全然拒絕了獨立的慾望。當你服從時也會有恐懼的,對嗎?從孩童時起,我們的心靈便被訓練得要模仿、服從社會上的模式——通過考試,得到學位,如果幸運的話,謀得工作,然後結婚,就此結束了。你接受了這種模式,而且你因為害怕而去遵循它。

所以,打從心底里你就否定自由,你就害怕,你有種感覺——不想要自由地去追求、探索、尋找及發問。所以導致了人際關係的脫序。你我正試著深入地去探索,去擁有真實的洞見,去看看真理。而就是這種對真理的認知,解放了心靈。這不是練習,或探索之類的活動,而是真實的認知“實然”(What is)。 因著恐懼、服從、衡量、比較,我們的內在和外在都導致人際關係的脫序。我們的人際關係是脫序的,不僅在多親密的人與人之間,也在人與外界之間。如果我們清楚地看到了脫序的現象,不在外面,就在這裡,深植在我們之中,也看清了所有的含意。然後,有了認知,秩序就來到了。而後我們不需依照那外加上的秩序而活。秩序是沒有範本的,也不是藍圖,它來自於對脫序的了解。你癒了解人際關係裡的脫序,就愈有秩序。所以,我們必須找出彼此間的關係是什麼。

你和他人的關係是什麼?你有無任何人際關係,或是屬於過去的人際關係呢?你的過去,伴隨著印象、經驗、知識,產生所謂的人際關係。但是人際關係裡的知識導致了脫序。我與你有關係。我是你的兒子、你的父親、你的妻子、你的丈夫。我們住在一起,你傷害我,我傷害你,你挑剔我、威脅我、打我,背地里和當著我的面說些難聽的話。而我已經和你共同生活了十年或兩天,而且這些記憶保存著那些傷害、刺痛、性的樂趣、煩惱和殘酷的話語等等。那些東西收錄在腦細胞裡,就是記憶。所以我和你的關係是基於過去的種種。過去是我的生命。如果你觀察過,你會看到你的心靈、生命、活動是根植於過去。而人際關係根植於過去必定會造成脫序。也就是,人際關係裡的知識帶來脫序。如果你傷害我,我會記得。你昨天或一個星期以前傷害我,都保存在我的心靈中,這就是我對你的知識。那些知識阻斷了人際關係,人際關係裡的知識導致了脫序。所以問題是:當你在傷害我、誇讚我、羞辱我時,心靈能擦掉它而不記住嗎?你試過嗎?

月光是多麼美,不是嗎?它從樹葉中滲出來。還有烏鴉的叫聲,伴著夜光!出塵的月亮伴著那些樹葉,是多麼令人驚喜。看著它,享受一下。 昨天有人對我說了些不好的話,那不是真的。他所說的話被記錄下來,而心靈根據記錄來確認這種人與他的行為。當心靈在人際關係中根據侮辱、刺耳的話語、不真實的事來行動,則人際關係裡的知識便導致了脫序。對嗎?現在,不妨讓心靈不要記錄這種侮辱或諂媚的感覺,如何?因為對我而言,生活裡最重要的事情是人際關係。人際關係一旦不存在,一定會產生脫序。心靈活在秩序中,全然的秩序,像數學秩序中最高的模式般,絕不允許任何分秒中有脫序的陰影存在。而當心靈依據過去關係中的知識行事時,脫序就出現了。所以心靈如何不去記住了受侮辱的經驗,而知道這種感覺和諂媚已經發生過?它可不可以讓事情發生,而不記錄下來,好讓心靈在人際關係中總是乾淨、健康和完整的?

你對這個有興趣嗎?你知道的,如果你對它真的感興趣,它就是生活裡最大的課題:如何處理你的人際關係,而不讓心靈受到傷害、受到扭曲。目前,有可能嗎?我們已經提出一個不可能的問題,而我們也必須找到那個不可能的答案。因為“可能”意味著平凡無奇、已經被做過的、完成的;但是如果你提出這個不可能的問題,就必須尋找答案。你的心靈能做到嗎?這就是愛。懂得不去記住侮辱、諂媚的心靈,了解什麼是愛。 心靈能否不去記住,絕對不去記住那些侮辱或諂媚的事?可能嗎?如果能找到答案,就能解決人際關係中的難題。我們活在傷際關係中。這不是抽象的,而是生活,每天存在的事實。不管你上班、回家和太太睡覺或吵架,你總是在人際關係裡。而如果你和他人之間的關係沒有秩序,終究會發生脫序的現象,就如同一直以來的情形。所以,秩序是絕對必要的。為了要發現解決的方法,雖然心靈已塑到侮辱、傷害和打擊,但你能否不去記住它?在你記住它時,它已經在腦細胞裡留下記號。看看這個問題的困難處。心靈能否做到這點來完全地保持純真呢?純真的心靈將不會受到傷害,因為它不受到傷害,就不會去傷害別人。目前,這可能嗎?各種影響、意外、傷害、不信任,都加諸在心靈上。心靈能否不去記住,以保持純真清明嗎?我們將要一起去尋找答案。

我們會藉著問“愛是什麼”而找到答案。愛是一種思想的產物嗎?愛在時間的領域裡嗎?愛是愉悅的嗎?愛是可以經由思想來陶冶、練習、形成的嗎?在進入這問題之前,我要先問:愛是愉悅的嗎——是性或其他方面的快樂?我們的心靈總是在追求快樂:我昨天享用了一頓美食,用餐的愉悅已被記住了,而我還想要更多的經驗,明天我要更好或同樣的一餐。我已經感受到夕陽的愉悅,或看到樹影裡的月亮,或遠在外海的波濤。美帶來了快樂,也就是愉悅。心靈記住了,希望它重現。而想到言之後,反复咀嚼,也希望它重現,這就是你稱為的愛。對嗎?當我們討論到性,不要害羞,這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你已經醜化了它,因為你拒絕了各種自由,除了這項自由。 所以,愛是快樂的嗎?愛是由思想組成的嗎?就像快樂是由思想組成的一樣?愛會嫉妒嗎?有人能去愛一個嫉妒、貪欲、野心、暴力、服從、全然脫序的人嗎?所以愛是什麼呢?顯然它不是這其中的任何一項。它不是愉悅。請了解愉悅的重要性。思想支持愉悅,因此思想並不是愛。思想不能培養愛。它可以培養對快樂的追求,就像它對恐懼一樣,但它仍不能創造出愛,或將它整合起來。看看這個事實。看到了之後,你就會放棄你的野心、貪欲。所以,經由否定,你會找到最不平凡的東西,就是愛。這是最正面積極的事。

人際關係裡的脫序顯示出沒有愛的存在,只剩下服從的時候,便會有脫序的現象發生。所以,當心靈臣服於一種快樂的模式,或自以為是愛時,就無法知道愛是什麼。心靈了解到脫序產生的整個過程,便會達到一種秩序,那就是美德,因此這便是愛。它是你的生活,不是我的。如果你不照這種方式生活,你就會很不快樂,你會陷於社會的混亂中,而且永遠沉溺於其中。只有知道愛是什麼,秩序是什麼的人,才跨得出這股洪流。 馬德拉斯·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十六日 編者按:馬德拉斯的公開演講是在晚上的戶外舉行,因為那時比較涼爽。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