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社會心理 心理急救現場操作指南

第5章 實施心理急救的準備工作:

進入現場實施急救團體急救保持鎮靜了解(被救人群)文化多元性留意高危人群實施心理急救的準備工作為了提供災區協助,心理急救助人者必須具備足夠的知識,包括事件的性質、目前的情勢、救濟與支持服務的類型與可及性。 做為一個心理急救助人者,在工作時的計劃與準備是重要的。災難心理衛生的最新訓練、以及事件掌控結構的知識,是進行災難救助工作的關鍵要素。你可能也和孩童、中老年人、以及特殊族群一同工作,所有都需要額外深入的知識。在決定是否參與災難應變時,你應該考慮你自己對這類工作的安適程度、你目前的健康、你的家庭與工作環境、以及從事適當自我照顧的準備。就這些主題,請參見附錄C 有更多的指引。 進入現場當災難心理急救人員於災難後進入緊急應變的場所(參見附錄B 對各種服務實施場所的描述),心理急救就已開始。順利進入,意謂在專業緊急指揮系統(ICS)之架構下運作,因其角色與決策方式均被清楚界定。和權責者與組織建立溝通,並將所有活動整合於其中是必要的。有效地進入也包括讓自己對這情況盡可能地熟悉,例如領導、組織、政策、程序、安全、精神醫療的支持、以及可用的資源。你需要對將發生什麼、可用的服務為何、或何處可尋求服務等有正確的信息。這些信息需要盡快地蒐集,因為提供這些信息常對於減低不適感、促進適應性處理方式是關鍵的。

提供服務在某些場合中,心理急救可能會在指定的地區實施。在其它場合中,提供心理急救的專業人員可能巡迴觀察,找出可能需要給予協助者。專注在該場合中人們是如何反應與互動的。可能需要協助的人包括那些顯露出急性不適徵兆的個體,其急性徵兆如下: 失去定向感(disoriented)困惑狂亂或激動驚恐極度退縮、冷漠、或是「停止運作」極度煩燥不安或易怒過度擔憂團體急救雖然心理急救主要是與個人及家庭一同工作,許多重要的事可能需在團體場合中使用,像是召集家人一起告知所愛者與安全演示文稿有關的信息。提供信息、支持、安適、和安全的要素可以被運用在這些自發的團體情境。對於孩童與青少年團體,在避難場所幾小時或幾天后,提供分心遊戲可以降低焦慮與擔心。當面對團體,將下列謹記於心:

修訂討論以符合團體分享的需要與關心。 聚焦在問題解決的討論並運用因應技巧在當前的議題上。 不要讓對於在意之事的討論陷入抱怨。 如果個人需要更多的支持,在團體討論後提供與他/她的面晤。 保持平靜人們從他人的反應中獲得自己的線索。藉由表現平靜且清晰的思考方式,你能幫助倖存者感覺他們可以依賴你;其它人可能依循你的指引而能維持專心,即使他們並未感到平靜、安全、有效或是有希望。提供心理急救者通常會示范希望感,因為這是倖存者常無法感受到的,他們仍試圖應付先前發生的事與目前迫切關注的事物。 了解(被救人群)文化多元性提供心理急救時,必須敏感於文化、種族、宗教與語言歧異。無論進行外展服務(outreach)或提供一般服務,你應察覺自身的價值觀與偏見,以及這些和服務區域民眾的異同。訓練文化能力可以促進這樣的察覺。協助維持或重建風俗習慣、傳統、儀式、家庭結構、性別角色與社會鍵結,對協助倖存者處理災難的衝擊是重要的。有關該區域的信息,包括情緒與其它心理反應如何表達、對於政府機構的態度、對於諮詢的接受度等,應透過該區域中能代表與深入了解此地族群的文化領袖來收集。

留意高危人群災後處於特定高危的個體包括: 孩童,尤其是那些: 與雙親/照顧者分離者那些雙親/照顧者、家庭成員、或朋友已經死亡者那些雙親/照顧者有明顯受傷或行踪不明者牽涉到領養照顧系統者那些已經受傷的人多次變更安置場所者醫療上孱弱的孩童與成人有嚴重心理疾病者有肢體障礙或疾病者可能有危險行為的青少年有物質濫用問題的青少年與成人懷孕的婦女帶著嬰幼兒的母親參與災難應變處理的全體人員經驗重大失落者(例如,失去房屋、寵物、家庭)親身經歷怪異場景或極端生命威脅者有高比例的倖存者,尤其是經濟劣勢族群,可能經歷災難前創傷事件(例如,所愛者死亡、攻擊、災難)。結果是,少數族群與邊緣化的社區可能出現較高比例的災難前創傷相關心理問題,而且在災後出現問題的風險也較高。不信任、病恥感、懼怕(例如,懼怕被驅逐出境)以及對災難應變資源的無知,造成這些族群在尋求、提供、與接受協助上的重大阻礙。那些住在易發生災害地區的民眾更可能已有過先前的災害經驗。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