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社會心理 少有人走的路

第20章 迎接挑戰(2)

病人接受心理治療,就是迎接他人的質疑和挑戰。日常交往和接觸,為我們提供了更多接受挑戰的機會:在冷飲店裡、在會議上、在高爾夫球場上、在餐桌上、在床上;同我們的同事、我們的上司或僱員、我們的伴侶、我們的朋友、我們的情人、我們的父母以及我們的孩子之間的溝通。曾有一位女士前來治療,她的頭髮梳得整整齊齊。在一個療程即將結束前,我注意到,她突然多了一個特殊舉動:從治療椅上坐起來,把頭髮梳理一遍。這讓我產生了好奇,於是詢問起原因。 “就在幾週前,每次從您這裡回家,我的丈夫都會注意到,我後面的頭髮,都被壓成了扁平的形狀,”她紅著臉解釋說,“我沒有告訴他原因。我害怕他知道我在接受心理治療,他就會狠狠地嘲笑我。”由此看來,除了治療本身,我們還要解決治療以外的問題。心理治療的任務,似乎從50分鐘的辦公室治療,轉變成為處理病人的日常生活和情感關係。只有讓接受挑戰成為習慣,心理治療才能夠真正成功。當這個女士對丈夫開誠佈公,告訴他一直與我配合接受治療時,她的治療才取得了飛躍。

病人起初只是尋求“安慰”和“解脫”,極少有人有意識地尋求挑戰。挑戰即將來臨時,不少人就可能“落荒而逃”,或至少在腦海裡產生逃避之念。讓病人明白:接受挑戰,才可以帶來真正的安慰;心靈接受長期的、甚至經常碰壁的自律,才可能使治療成功———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心理醫生要運用有效的技巧,進行大量工作,才能達到這一目的。心理醫生有時還需要設置“陷阱”,有意“引誘”病人堅持治療,才能避免半途而廢。有時候,即使醫生和病人有過一年以上的接觸,治療也並未真正開始。 為讓病人迅速接受挑戰,心理醫生經常採用“自由聯想”,鼓勵病人說出真相。譬如,病人需要說出最先想到的事,“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不管它們看上去多麼不重要。哪怕它們看上去毫無意義,你也要把它們說出來。如果同時想到了兩三件事,就說出你最不願意說的那件事。”病人積極配合,往往能取得神奇的效果。有的病人有很強的抗拒心理,他們假裝配合醫生,一邊自由聯想,一邊喋喋地傾訴,卻有意隱瞞最重要的部分。比如,某個女人可能用一個鐘頭時間,說起童年的種種經歷,卻不想提及引發神經官能症的核心細節———就在某天早晨,她的丈夫一再逼問她,為什麼從他們的銀行賬戶中透支了一千元。這樣的病人,存心要把心理治療變成記者招待會———發言人面對提問,總是閃爍其詞。實際上,這樣的病人不是習慣於撒謊,就是有自欺欺人的傾向。

不管個人還是組織,聲稱敢於接受質疑和挑戰,他們的地圖就要接受嚴格的審視,因此尊重事實、獻身真理的人,必然心胸坦蕩,以誠待人。我們必須不斷自我反省,在言語和行動上,確保我們與別人自如溝通,誠實地反映認知的事實。 誠實可能帶來痛苦。人們說謊,就是為了逃避質疑帶來的痛苦。在“水門事件”中,尼克松總統說謊的情形,既單純又可笑,就如同一個打破檯燈的四歲孩子,在母親面前拼命辯解,說檯燈是自己從桌子上掉下去的。畏懼挑戰帶來的正常的痛苦,因而不斷逃避和撒謊,無異是有意迴避有益的痛苦,這就可能產生相應的心理疾病。 為了規避,人們會選取各種捷徑。我們想克服困難,想更快地達到目標,總想選擇更容易、更快捷的道路,這就是所謂的“捷徑”。毫無疑問,作為正常人,我們都希望自己進步得更快,希望通過合理的捷徑,實現心智的成熟,但不要忘記:關鍵的字眼是“合理”。事實上,我們忽視合理捷徑的趨向,和尋求“不合理”捷徑一樣突出。為了通過某個學位考試,我們可以去閱讀一本書的梗概,而不是把整本書讀完,這完全可能是合理的捷徑。如果梗概內容精煉,吸收了關鍵材料,我們就可以獲得必要的知識,節省大量時間和精力。然而,以欺騙手段參加考試,就不是合理的捷徑。它或許能使我們節省更多的時間,而且僥倖的話,欺騙者就會順利通過考試,並獲得渴望已久的學位證書,但他們無法擁有真正的知識。他們的學位,其實是一種欺騙,一種假象,完全不是他們的真實水平。假如這種學位成了人生的基礎,那麼,欺騙者呈現給世界的面目,也會變成假象和欺騙,而不是真實狀況的反映。所以,他們需要更多地、不停地撒謊和掩飾,以保護假像不被揭穿。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