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社會心理 第五項修煉

第3章 中文版序——為人類找出一條新路

第五項修煉 彼得·圣吉 2772 2018-03-18
彼得·聖吉 我的朋友與工作夥伴楊碩英教授,在請我寫這篇序文的時候,提供了以下的方向。他說:“只要靜坐冥思,想像有許多中國讀者坐在你面前,想要聽聽你從內心深處所發出的肺腑之言,就這麼簡單。”當我靜坐並思考碩英的建議時,下面這些話便自心中源源湧現。 重新觀照整體 遠古的人類並未把自己跟所處的世界加以區分。那時的人類所看見的世界是一個未被打破的整體,人與自然合而為一。但不知自何時起,我們學會了區分自己,視自己為分離的個體。我們刻意凸顯個人意識,強調獨立的意志、個人需求和個人的願望。這種自我意識的演化愈來愈強,我們也愈來愈與他人以及上帝所創造的萬物區分。這對人類的演進而言,是福,也是禍。 如果不懂得區分“自我”與“環境”,人類無從發展出現在所有的智能,也不可能發展出科學分析方法,學會認識自然宇宙,更不用說創造出二十世紀的科技文明了。

然而,這樣的區分也演變成分割與孤立。農業革命和後來的工業革命加深了專業化程度、加深了社會的分化,更加深了人類思想的割裂。到後來,我們不僅自外於自然,而且認為有權主宰自然。今天,人類的文化自幼教導我們:自然世界是為了我們的利益而存在,它不過是等著我們去使用的一個自然儲存的“資源”而已。 現在,我們正處於十字路口上。一方面,人類的文化告訴我們,我們走在正確的路上,只需繼續向前邁進即可,人類原本生來就要征服自然的。然而,種種跡象顯示,我們可能已快走到這條路的盡頭了。 我們學會瞭如何影響及改變環境,但沒有想到,這樣的影響力,已經嚴重到危及人類物種生存的程度。人類的自我意識已經膨脹到極點,認為“小我”的福拉和周遭及自然的禍福不相連屬,竟至失去了那份對宇宙生命奧妙應有的敬畏感,也失掉了我們從屬於某種比自我更大整體的那種感覺。

在西方世界,我們的社會組織已被分割得四分五裂。我們把生理的健康與心理的和精神的健康分割開來探討,以致於人們雖然活得久些,但整體身心健康狀況卻每況愈下,所支付的社會成本也愈來愈高。學校的教育成為片斷知識的傳授,和枯燥的學術性演練,最後竟發展到愈來愈和個人成長與真正的學習脫節,成效也愈來愈差。政府各部門不僅已被分割得各自為政,且被各利益團體的不同需求分割,變成一部老舊癱瘓、無法有效運作的機器。事實上,與現代管理系統有關的每一件事情,都根源於這種分割的思想上,這也無可避免的造成競爭。在企業裡,行銷部門與製造部門處於對立狀態;第一線的管理人員對總公司管理當局懷有近乎憎惡的敵意;各部門的競爭更甚於跟同業的競爭。

中國傳統文化與新未來 就我的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演進途徑與西方文化略有不同。你們的傳統文化中,仍然保留了那些以生命一體的觀點來了解的、萬事萬物運行的法則,以及對於奧妙的宇宙萬有本源所體悟出極高明、精微而深廣的古老智慧結晶。在西方文化中,我們傾向於看見的則是由一件件事物所組成的世界;我們深信簡單的因果關係,不停的尋找能夠解釋一切的答案。 因此當中國社會進入現代世界經濟體系的時候,特別令我們注目。在全世界都拭目以待的情況下,相信你們必定戒慎恐懼地期許自己,千萬別重蹈西方人所犯下的錯誤。工業化的力量也是強大的分割力量;隨著工業的進步,分割在西方以加速的步調演進,並不意外。農業革命時播下的分割種子,在煙囪、工廠和傳統工業管理的氣候中,步調更加快了。

看著你們的進展,我們自然會想問,你們會不會步入工業社會的後塵?物質愈富足,就愈惟我獨尊,傲視於自然秩序之上?你們會不會犧牲社會來發展經濟?你們會不會變成另外一個不擇手段的剽竊自然、以非永續性及危害後代的方式發展的社會?或者,你們會找出一條新路? 這些問題的答案,至少部分可在中國所發展的主要管理體制中找到解答。因為管理體制將決定企業、政府和教育機構的特質。而這些機構的特質將會塑造未來社會的形貌。現代社群的精神生活,與其所處的許多大機構的精神生活息息相關。而我們跟自然的關係和諧與否,與我們所處的許多大機構能否跟自然和諧相處,同樣也密不可分。 因此,能把這本書獻給有心為人類尋找一條新路的中國領導者與管理者,我內心深感惶恐與榮幸。我相信這本書中所介紹的原理和技術,可以提供這樣一條途徑的初始架構。它植基於不斷省思我們心靈深處的真正願望,強調尊重個人願景(本書將經常用到這個詞,它的含義是:一種共同的願望、理想、遠景或目標),並建立共有願景;它植基於我們本有的創造性群體交談能力,而使集體遠比個體更有智慧;它植基於我們對人類系統概念化和建立共同了解的能力上;它植基於重視整體互動而非局部分析的思考方式;它是一條在本質上與西方工業發展完全不同的途徑。

全球管理新趨勢 現在,許多西方的企業及學校已開始努力嘗試這條途徑。全世界在管理上也正在醞釀一個新趨勢,這個趨勢是由全球競爭所帶動的。在全球的競爭風潮之下,人們日益發覺二十一世紀的成功關鍵,與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的成功關鍵有很大的不同。在過去,低廉的天然資源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關鍵,而傳統的管理系統也是被設計用來開發這些資源。然而,這樣的時代正離我們而去,發揮人們的創造力現在已經成為管理努力的重心。然而更重要的是,有些領導者與管理者已經開始深切地體驗到,我們一定能找出對策來化解那些根源於不斷分割所產生的組織病毒,它使許多組織充斥著你爭我奪、互相防衛的內部競爭,以及勾心鬥角、玩弄手段的政治遊戲,它只會消耗人們大量的精力,不斷打擊人們的工作意願,使組織永遠不可能建立偉大企業所必須的根基。

在我撰寫第五項修煉的時候,深覺自己從許多睿智的前輩獲益太多,無以回報。每當有人問起:“你花了多少時間寫這本書?”我常常回答說:“只花了幾年,但這完全是因為有了先前一些傑出的思想家努力了百年的成果。”這並非誇張,這本書是以一些不凡的人畢生的成果為基礎。其中麻省理工學院佛睿恩特(Jay Forrester)(我的恩師),他是“隨機存取記憶體”(RAM,random access memory)的發明人,也是建造第一部通用型數位電腦的領導人,他所發展的“系統動力學”(system dynamics),對了解人類動態性複雜系統,提供了全面性的研究方法;阿吉瑞斯(Chris Argyris)是研究管理團體及其障礙的世界權威;鮑姆(David Bohm)是當代最重要的量子物理學家之一,他在群體“深度匯談”(dialogue)方面的研究卓著,後來終身致力於探索思想意念與真實之間的關係;弗利慈(Robert Fritz)是一位極有才華的音樂家與作曲家,也對於創造過程具有獨到而深入的見解;基佛(Charles Kiefer)和許多其他組織變革的專家,他們的成果已經開始顯示如何憑藉人們的夢想,而非畏懼,而使大家自行產生變革。

對於這幾位前輩,我能想像得到的最好的回報方式,就是將他們的成果介紹給中國。你們的學習,也將使我們大家更進一步地學習。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