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社會心理 菊與刀
菊與刀

菊與刀

鲁思·本尼迪克特

  • 社會心理

    類別
  • 1970-01-01發表
  • 100068

    完全的
© www.hixbook.com

第1章 序

菊與刀 鲁思·本尼迪克特 1413 2018-03-18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崔世廣 是一部研究日本民族性的名著,最初發表於1946年,兩年後出版日譯本,引起了強烈反響。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其仍作為研究日本民族性的重要書籍為人們廣泛引用,顯示出了悠久的學術生命力。 本書作者魯思·本尼迪克特是美國當代著名文化人類學家,1887年6月5日生於紐約,1909年畢業於瓦薩爾學院,獲文學學士學位。 1919年入哥倫比亞大學,師從美國文化人類學之父博亞斯專攻文化人類學,1923年獲博士學位。之後留校任教,歷任講師、副教授和教授,1948年病逝。 本尼迪克特是文化人類學中文化模式論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文化與人格理論(心理人類學)的重要人物。本尼迪克特認為,人類文化各有其不同的價值體系和特徵,呈現出多樣性。文化模式是文化中的支配力量,是給人們的各種行為以意義,並將各種行為統合於文化整體之中的法則。文化之所以具有一定的模式,是因為各種文化有其不同的主旋律即民族精神。人們的行為是受文化製約的,在任何一種文化中,人們的行為都只能有一小部分得到發揮和受到重視,而其他部分則受到壓抑。因此,文化研究應把重點放在探索和把握各種行動和思考方式的內在聯繫,即文化的整體結構上,重視文化對人格形成的影響。本尼迪克特的理論對文化人類學,特別是對文化與個性領域的研究產生了深刻影響。

是本尼迪克特的一部主要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本尼迪克特受美國戰時情報局委託,利用一個文化人類學家所能利用的技巧來從事日本民族性的研究,提交了一份出色的研究報告。戰後,由於美國政府的對日政策以及日本整個局勢的發展基本上與這份報告的主旨一致,於是作者就在原報告的基礎上增寫了關於研究任務和方法以及投降以後日本人的前後兩章,以《菊與刀———日本文化的諸模式》出版,結果引起了巨大反響,成為文化人類學直接應用於現實的傑出範例。 正如作者自己所說,並不是一本專門論述日本宗教、經濟生活、政治或家庭的書,而是探討日本人有關生活方式的各種觀點的著作。在中,本尼迪克特將在研究部族社會過程中形成的文化模式和文化與人格理論,擴大應用到分析近代日本這一大型文明社會,把找出隱藏在日本人行為背後的原則作為自己的研究任務,通過對等級制度、“恩”與“報恩”、義理與人情、恥感文化、修養和育兒方式等的考察,從結構上深入探討了日本人的價值體系,分析了日本人的外部行為及深藏於其行為之中的思考方法,即日本文化的各種模式,得出了日本的社會組織原理是不同於歐美“個人主義”的“集團主義”,日本文化是不同於歐美“罪感文化”的“恥感文化”的結論。本尼迪克特在該書中所提出的關於日本文化的基本理論和觀點,對理解當代日本文化和日本人的行為方式,仍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另外,本尼迪克特所使用的從整體結構上把握日本文化,以及基於文化相對主義的比較方法等,也是值得借鑒的。當然,該書在理論、分析及資料方面也存在著一些缺陷和不足,如忽視歷史的變化和社會階層的分化,以及由於作者沒有到過日本,存在資料和信息方面的限制等,這是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應該注意的。

中日兩國是近鄰,有著悠久的文化交流歷史。但是事實表明,中日兩國未必做到了對對方的真正了解和理解,近年來中日之間各種摩擦增多就是一個明證。為了發展長期穩定的中日關係,中日兩國國民之間的相互理解不可缺少。修正文庫將這部名著與日本數百年來的繪畫名作聯在一起,是為了理論與體驗並行,知性與感性同在。其作法之大膽,投入之勇決,讀者亦不可不知。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