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社會心理 走出抑鬱

第18章 第十六章完美主義與競爭意識:為何說成功的秘訣在於敢於失敗

走出抑鬱 保罗·吉尔伯特 11864 2018-03-18
抑鬱病人常驚詫於我的“成功的秘訣在於敢於失敗”的論斷。我們的社會如此重視成功和取得成就,以至於我們都喪失了失敗的能力。成功就像愛情一樣,自己管自己。我們遇到的許多問題, 不是來源於成功而是來源於失敗。我們對挫折與失敗的應付方式很可能使我們陷入抑鬱,尤其是我們開始自我攻擊或自我厭惡的時候。學會失敗後不自我攻擊,有助於增強對自己情緒的控制力。 失敗之所以變成一個嚴重問題,其原因之一在於:不知不覺中,我們都變成完美主義者和富於競爭意識的人。失敗對於我們而言是可怕的。在此,需要指出的是,我有時稱一些人為完美主義者,是為了簡單起見,嚴格地說,我所指的是完美主義的行為方式。抑鬱的時候,我們更容易出現完美主義傾向。

在討論完美主義之前,我們需要記住,失敗是生活的一個部分,是不可避免的。以技能的學習為例:無論是學彈鋼琴、學打網球還是嬰兒學走路,一開始,往往是失敗奠定了基礎。如果嬰兒摔第一個跟頭就放棄努力的話,他永遠都無法學會走路。然而, 我們長大後卻時常期望自己一開始就正確,這對於人類而言,當然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們能夠面對失敗,而不被其嚇倒,那麼,成功的可能性會更大些,我們也會更放鬆。完美主義和競爭意識以及超乎現實的理想,是使失敗變得難以承受的重要原因。如果你有很高的完美主義傾向,你會遇到很多失敗。完美主義者是不幸的。完美主義 從某種角度而言,完美主義者有較高的理想。認為他們必須實現自己的理想,否則自己就沒有價值。事實上,完美主義比這要復雜些。加拿大心理學家保羅赫特·賽爾登·佛萊特以及其同事研究發現,經常出現的有三種形式的完美主義:

.自我定向的完美主義:自我目標的設定很高,要求完美;當不能達到設立的標準時,他們過度自責, 因挫折而惱怒。 .他人定向的完美主義:人們對他人的要求很高,如果他人沒有滿足他們設定的標準,他們就會對其發怒。這種完美主義者永遠挑剔別人的短處,而不是看別人的長處。 .社會標準的完美主義:這類完美主義者認為,社會對其提出了過高的要求,如果他們達不到既定的標準就會遭到社會厭棄,他們會因此而感到羞恥。 到目前為止,我們尚未弄清完美主義在多大程度上引發了抑鬱。引起完美主義的原因之一是害怕失敗,這與人的競爭意識密切相關。完美主義真正的問題正在於這種對失敗的恐懼,尤其是那些習慣於因失敗而自我苛責的人。有時,完美主義會導致失望或“失敗感”,這種失敗感會進而引發抑鬱。

競爭意識 作為一個普通人,你是否感到滿意?如果某人評價說,你作為一個情人、丈夫、醫生、司機或廚師,很普通,你的感覺如何? 在某些方面,我們或許為自己表現平平而滿意,比如對於那些不擅長的方面,表現一般意味著發揮良好。但是,你會為自己各方面表現平平而感到滿意嗎?如果宴請賓客,你是否會對“感謝你做這麼多普通的飯菜給我們”一類的話感到快樂?如果你與他人做事,是否會對他人認為你表現而感到滿意?或許是的,但通常我們需要感到自己是個特殊的人,至少是在有些時候。對有些人而言(例如:我們的父母或戀人),如果有人認為,父母對待他們與對待別人沒有什麼分別,他會感到沮喪。希望自己成為特殊的人的願望很正常。事實上,告訴他人其表現一般,常被視為一種貶低:“什麼!僅僅是一般?”

你可以通過下面兩個問題,找到你的競爭意識所在。首先,在哪些方面你很在乎別人的作為或成績?你的答案會告訴,你在哪些方面存在競爭心。這種競爭動機(爭取成功,爭取被他人看作特殊的人)在抑鬱中扮演一定的角色。 某些完美主義是與競爭意識相關聯的。有競爭意識的完美主義者,經常會將生活看作一場比賽。這類完美主義者有兩種表現形式:第一種是我所謂的“追趕型競爭”,這些人盡一切努力向他人看齊,他們關注他人的所思所想,並對自己說:“別人能做到, 我也應當做到。”他們不斷追趕他人,他們害怕自己不能像他人一樣出色,怕被他人看成無能或處於劣勢。他們滿腦子社會比較思想,當他人比自己強時,他們會產生消極的思維與情感。

例如,沃倫尼卡看到她的朋友裝飾了寢室,製作了新窗簾,便想:“我的朋友做這些事得心應手,我也應當像她那樣做。如果我做得不如她,說明我能力比她差。”沃倫尼卡不斷追求他人設立的標準,看他人做什麼,就努力學什麼。普通人也有這樣的傾向,但完美主義者要求自己“永遠”與他人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否則他們就會自我攻擊。他們要求自己向高標準前進,因為他們認為他人已經達到了該標準。他們或許否認自己在這樣做,但從他們身上,你很容易發現其避免被視為弱者的動機。一旦陷入這種生活方式,他們就會把周圍人的標準當作奮鬥的目標,而喪失自己的目標。 第二種形式是“佔先型競爭”,即希望被看作是特殊的、獨特的或者優越的。那些對飲食或體重抱有完美主義傾向的人就是這樣。烏蘇拉患有厭食症,她把控制體重、保持體型作為自己比他人強的地方,將其視為自己的優勢。愛德佳熱衷於網球,他曾是俱樂部裡最棒的成員。然而,自從俱樂部來了一個比他打得好的人,愛德佳就變得過分在意自己的表現。如果他的技能比新成員差,他就會拼命自貴。這種習慣“佔先”的人的格言是“只有一十位置,那就是第一名”。當然,有些人會通過欺騙手段獲得勝利,儘管他們也喜歡競爭,但他們不是完美主義者。他們會為自己在任何方面的優勢而感到滿足。識別競爭性完美主義,最重要的標誌是:努力達到標準。

競爭型完美主義者通常不承認自己的行為是為了獲得優勝或為了獨樹一幟。但他們的表現常常會使人看到這一點。他們不喜歡屈居第二,他們會因為那些不如自己的人表現得比自己好而難過。與追趕型競爭者相似,他們的標準也可源於周圍的人,而不是他們自己。他們對他人的看法也是異常敏感的。 許多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這種心理傾向。事實上,從進化角度而言,那些不善於競爭的人無法延續他們的基因。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多數人都希望自己能跟得上他人,能夠給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夠被他人接納,成為特殊的人。但是,對於完美主義者而言,這些特點表現得非常明顯,他們認為,未達到標準意味著可能成為弱者,並喪失他人的讚許與崇拜。這種觀念會導致他們憤怒並進行自我攻擊。

事實表明,愛德佳競爭型的完美主義傾向,不僅僅表現在網球方面。幾年前,他隔壁的鄰居重新裝修了廚房,在此之前,愛德佳從未想過自己也應改換一下廚房的結構。你可以設想後來發生了什麼,當他看到鄰居的廚房後,不得不也弄一遍,而且弄得比鄰居家的還好。如果達不到自己認定的標準,他很快就會產生挫折感。當我問他當時的想法時,他說:“我打賭,他一定沒花什麼力氣就把他的廚房弄好了,我必須做得比這更好,否則我就會感到他比我強,我是一個無能的人。” 有些人,儘管達不到仍給自己設定很高的標準。弗蘭克是個藝術家,他認為自己的作品應當被他人另眼相看。如果他人不欣賞他的作品,他就猛烈地譴責自己,同時充滿憤怒。如果他聽說其他畫家(他認為不如自己的)獲獎了,或得到了公眾的認可,他就會怒火中燒並陷入抑鬱。他經常感到自己被人忽視、遭人貶低、無法得到他渴求的讚美。治療前,他從未認為自己的畫很棒,但他仍堅持要求他的作品必須是偉大的,人們必須欣賞他的作品。

社會環境常常會誘發完美主義行為,人們常將這種行為視為競爭性行為。一些患社交焦慮症的人認為,他們自己必須是風趣的,乏味或普通被他們看作是可怕的事情。他們經常監控自己的行為,使其保持在風趣的水平上,這加強了他們的焦慮感,使一些簡單的對話變得困難。設想一下,你即將參加一個晚會,每次說話前你都告訴自己:cc別人會認為我的話乏味、沒意思,我無法吸引他們,他們寧願與別的人講話。 ”久而久之,你會變得焦慮。社交焦慮症正是如此。他們的理想是要求自己成為一個好的社交家,這一理想如此極端,以至於他認為,如果做不到,他就會遭到排斥。 無論你怎麼想,完美主義、追隨他人、追求成功,對你並無益處,至少不會令你生活得很愉快。研究結果表明,完美主義者生活不幸福,他們容易抑鬱、焦慮、惱怒,並且經常出現厭食、酗酒等問題,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他們因挫折和失敗而惱怒、自我攻擊,他們無法承受失敗。

全力以赴在深入討論之前,讓我們弄清楚一件事。許多人都承認,盡力而為是個好主意,如果某件事值得做,我們可以為之付出努力。但問題是:付出多大的努力?即使你每天工作20小時,原則上你仍可能說,我本應當每天工作21小時。如果未達到完美主義標準,他們一定會說:我本應當付出更多的努力!問題很明顯,人們的目標在不斷變化。 他人定向的完美主義者也是如此,即使你付出了很多努力,他人定向的完美主義者仍會認為,你本應付出更多的努力。莎拉考試複習非常努力,成績雖不是最好的,但發揮得仍算理想。儘管她每天復習很長時間,她父母仍然認為她本應當更為努力。莎拉不僅沒有認為她父母的要求不合理,自己也接納了他們的觀點,為自己的成績感到內疚和羞恥。她父母似乎並不注意她付出的努力,而只注意她忙中偷閒。在今後的生活中,莎拉很可能無法正確判斷,什麼樣的努力才是合乎情理的。

完美主義者的另一'個問題是,他們不看努力程度,只憑得到的結果判斷自己和他人。如果沒有達到理想的結果,再多的努力也會被他們認為是不足的。全部完成 蒂娜經常因待在家里而感到恐慌:屋子需要打掃,要帶孩子上學,她的時間永遠不夠用,她感到:“我必須做完這一切。”與她交談曾使我感到很疲憊!她觀念背後隱藏著這樣的想法:“如果我不把一切都做好,我會令他人失望。他們對我充滿期望,其他女人不僅做家務,還外出工作,如果我連家務都做不完,說明我很無能。” 經過幾次治療,蒂娜和我一同找出了更正性觀念: .我正在把這些標準強加到自己身上。 ·我應該把需要做的事排出個先後順序,我要明白,我無須完成全部的工作。 .坦白地說, 有些家務是枯燥的,我獨自在家很孤獨,這也是我不喜歡做家務的原因,並非出於我無能。 .我需要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如看朋友,儘管這樣可能使我完不成家務。 .我應當循序漸進,逐個解決問題,而不是事無鉅細、一把抓。 蒂娜不喜歡丈夫幫她,因為她把家務看作自己的職責範圍,儘管丈夫很願意幫助蒂娜,但當蒂娜接受丈夫的幫助時,她認為他做得完全沒有自己要求的那麼徹底。她的完美主義決定了,她對任何人的幫助都不會滿意。並且,她因自己需要丈夫幫忙做家務而感到內疚。 害怕令人失望以及避免感到內疚,是一些完美主義者追求完美的內在動機。此外,企圖“控制''也是追求完美的動機之一。蒂娜認為,如果她不控制局勢,“任何事情都會一塌糊塗,災難會降臨”。這種想法使她感到自己很重要,但卻毫無益處。“沒有我,他們應付不了。 ”這種想法在完美主義者中並非罕見。喪失快樂 完美主義者往往將自己與快樂隔絕。他們很少從過程中獲得快樂,他們只在意結果。例如,普通人做畫時,也許會將呼吸新鮮空氣、隨意地將顏料塗抹在畫布上當作一種享受。有時,他們會努力嘗試新技巧,並以此為樂。而完美主義者很少在繪畫過程中獲得這種樂趣,他們頭腦中經常出現的觀念是:“我的畫是否足夠好?”畫家弗蘭克曾告訴我,如果他無法將頭腦中的意象表達在畫布上,他就會大為光火。即使是性完美主義者,也常常會因過分關注自己的動作,忽略享受其中的樂趣。他們經常要求自己“必須做到”。我的一個病人過去曾習慣遠足,他抱怨說他當時應該多去些地方;其實在他看來,真正重要的是行走的距離。他經常給自己設定標準:“今天我是否能走20英里?”儘管當時可能天氣晴朗,鄉村風光優美,鮮花盛開,但他全然沒有註意到,因為他那時太注意英里數,所以盡可能走得飛快。 從某種角度而言,我們可以將這種行為看作是“從成就中獲取快樂”。在抑鬱狀態下,人們總認為自己取得的成就不足,因而喪失了享受生活樂趣的能力。 完美主義者所體驗的失望和不滿,能導致一系列情緒障礙: 內疚、憤怒、挫折、羞恥,嫉妒和焦慮,這些消極情緒給我們的生活造成了痛苦。完美主義與內部折磨者 完美主義與競爭意識的問題之一是,內部折磨者會將挫折引起的憤怒指向自我。一個充滿競爭意識的人,可能會“採納”自我苛責觀念,從而相信:如果不苛責自己,他們無法獲得成功。以貝瑞為例,他明確地知道自己有強烈的自我折磨傾向,他討厭失敗,也知道自我折磨是導致他抑鬱以及人際障礙的重要原因,但他不願面對這一點。當我讓他剖析自己的自我折磨傾向時,發現他的自我折磨內容如下: 貝瑞基本上是個懶惰的人,他需要我催他才肯行動。沒有我,他做不了任何事情。他經常會陷入痛苦、絕望,沒有人會尊敬他,他是失敗者。從根本上說,他是個軟弱無用的人。 當貝瑞思考這些觀念時,他感到很吃驚。然而,他仍然認為這些觀點是正確的,他被動接受自我苛責。後來,通過反思,他發現其自我苛責的語氣與其父親如出一轍。開始,他想到難以挑戰這些觀念,通過學習,他產生瞭如下想法: 事實上,我並不像你想像的那樣懶惰。坦率地說,是你,內部折磨者,將我擊倒,使我陷入抑鬱,而抑鬱又給我造成?許多麻煩。我情緒低落時,你常打擊我,如果你真的像你自己說的那樣渴望成功,最好的辦法是在環境惡劣的時候,給我支持與關愛。如果我自信,而不是恐懼、憤怒和失望,我能做更多的事。 貝瑞最終學會了控制自我折磨。首先弄明白了,很多年來,他一直聽信內部折磨者的讒言,從未抗辯過,只是——味地聽從它、安撫它。然而正像我經常對我的病人說的那樣:千萬不要安撫內部折磨者,因為安撫會使它變得更強大。 如果我們不控制內部折磨者,他們就會在我們失敗的時候擊倒我們,使我們難以從挫折中恢復鬥志。而且,他們阻礙了我們享受生活中的平凡快樂。他們只是告訴我們:“做、做、做,做完後做更多的。” 貝瑞也越來越意識到:他沒有屬於自己的動機。他沒有什麼興趣或抱負,所有的成功都來自於內部折磨者的督促。這使他非常難過,因為,事實上貝瑞是一個心地善良、善解人意的人。如果他能夠按自己的方式生活,而不是聽命於內部折磨者的指揮,他會取得更大的成就。而事實上,我們常常習慣於在內部折磨者的支配下做事情,而喪失了屬於我們自己的生活樂趣、興奮點以及成功的慾望。你可以這樣設想:你想發生性關係,因為你認為應當這樣做,別人也設想你會這樣做,那麼,你如何能找到自己的性慾望和性樂趣呢?你如何能受自己性慾望的滿足所驅動呢?你不能,你所能施展的最大控制力只表現在對自己的慾望說“不”上。 當人們下決心不想做事時,我們應將之看作是對自我折磨的反抗,而不是懶惰。許多人畢業後才明白這一點。例如,我不喜歡英文,我的老師以為我懶惰,我不得不強迫自己努力。後來當我不再有考試的壓力時,我才真正開始學習、寫作。這是在我不必再為之努力之後。 因此,如果你只做那些別人希望你做的,或你的內部折磨者強迫你做的,你就會喪失對事件的興趣,產生厭煩感。擺脫這種壓力(挑戰內部折磨者),你就會找到激發你上進的新源泉。 渴望咸功與害怕失敗 有時,我們的競爭意識會與我們對成功的幻想相伴而行。理想過高以至無法實現,我們就會長期生活在失望之中。有時,我們會想:“我要成為一個人物,而不是一個庸庸碌碌的人。,'任何阻礙這一理想的人或物,都會使我們憤怒,並產生挫折感。理想,就其本身而言是好的,但如果我們陷入“我必須實現我的理想,否則一切就都沒有意義了”這一陷阱,我們就會喪失感受“當下”生活樂趣的能力,而僅僅關注於自己的理想,以及目前與理想狀態的差距。 其次,“渴望成功”會隱藏深層次“對失望的恐懼”,研究發現,那些特別害怕失敗的人有如下傾向: .關注可能失敗的線索勝於關注可能成功的線索。 .容易自責。 .易於產生無價值感。 .精力不充沛,注意力難以集中。 .決策困難。 經常害怕“做錯事情”會造成可怕的損失。 “害怕失敗”另一個重要方面是:它與渴望成功並無聯繫。我發現,害怕失敗的人很少能夠享受成功。他們只會對沒有失敗感到如釋重負。例如,海瑞通過考試後,他最大的感受是:我沒有失敗。他發現自己很難融入同學們慶賀的氣氛中。結婚後,他主要的感受是:“噢,感謝上帝,我終於過了這一關。”當他第——次獲得提升時,他想:“終於輕鬆了,我通過了我人生第一次大考驗。”海瑞很少考慮:“如果我成功了,不是很美妙嗎?”而是想:“如果我失敗了,不是很可怕嗎?”生活對他而言,是不斷在躲避困難中掙扎。 證實自己及自我中心 有些類型的完美主義和競爭意識,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沉溺於其中將阻礙我們與他人坦誠相處。設想你來找我諮詢,你願意選擇哪一種:是我對你感興趣,盡一切努力幫助你,還是我不想失敗,或不想被看成失敗而努力證明自己?再如,設想你的情人與你做愛,你願意選擇哪一種可能:是他或她願意與你共同分享其中的快樂,還是旨在向你表明; 自己在這方面是個高手? 遺憾的是,一些完美主義者如此的自我中心,以至於他們將一切活動都視為對他們自己的考驗。如果失敗了,他們會想:“這對我意味著什麼?”因為他們沒有控制住自己的內部折磨者,所以他們輸不起。其實,這與他人無關,完全在於我們的自我感覺。當然,這不是典型的“全或無”的思維方式(只是程度問題),但我希望你能夠看到問題所在:你越是能夠控制自己的內部折磨者(挫折感),你就會越少自我中心,從而建立更令你滿意的人際關係。 完美主義,驕傲以及希望引人注目 有時,我們的完美主義和競爭意識,只是—種防止產生羞恥感的手段,我們的格言是:“如果我們是完美的,就不會遭受批評、指責或羞辱。”而且,我們以自己的完美主義標準為榮。因此,當我們達到這一標準時,我們的感覺好極了。 凱是一名舞蹈演員,也是一名典型的完美主義者,她很情緒化,對自己的表演極少滿意。有時,她強迫自己忍受身體的傷痛,結果往往造成更大的麻煩。這時,她就會陷入抑鬱狀態,對自己的身體感到惱火。誠然,她曾登峰造極,但卻從未因成功而快樂過。即使有,也是短暫的。她的格言是:“你的表現跟上次差不多。”治療中,我們追溯到了這些標準的源頭,發現問題源於她與父親的關係。小時候,她不得不做一些使她父親為之驕傲的事情,以求獲得父親的讚許。她父親從未表達過強烈的感情,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但是凱相信,如果她成名,或做出某些特別的事,一定會引起她父親的關注和欣賞(愛)。長大以後,她沒意識到,追求父親的讚許竟成了她追求完美的內部驅動力。 凱表現出了完美主義者的共性:即希望通過做某些事情使他人為自己感到驕傲,從而被看作是值得愛與關注的特殊的人,吸引他人的注意。我們認為他人的標準很高,或只有達到標準才會取悅於他們。 但是,請反問自己:我為什麼要達到自己設定的標準?你必須誠實回答自己。以下是一些完美主義者的答案: .我想引人注意。 .我想成為一個特殊的人,而不要庸庸碌碌。 .我希望他人看到我是多麼優秀。 .我不希望別人看到我不好的一面。 .我想受受批評,避免被他人看成一個毫無價值的人。 .如果不成功,生活就毫無意義。 .我不能使他人失望。 .我一定要有所擅長。 問題的關鍵不在於你抱有什麼樣的願望和理想,最重要的是,你要能夠接受願望沒有實現這一結果。如果你說:“我想引人注意”,這是無可厚非的,但如果你說:“我必須引人注意,否則他們就會將我看作無能,我就會感到自己無用。”那你就會出問題。挫折和失敗如何導致你對自己或他人產生憤怒,它也同樣會導致你陷入抑鬱。 個人驕傲與完美主義 那些有進食障礙,導致骨瘦如柴的人,常常有極端的完美主義傾向和競爭意識。然而,他們為自己感到驕傲,因為他們控制了自己的飲食和體重。站在磅秤上,當他們看到自己體重減輕時,他們為自己的成果感到興奮和驕傲;相反,當他們看到自己體重增加時,他們就會感到羞恥和沮喪。他們過分在意所吃食物的種類和熱量,這是羞恥感轉化為驕傲的典型例子。他們為身體感到羞恥,或者他們認為自身沒有什麼可值得驕傲的,於是他們想到了節食這個念頭。體重減輕所帶來的驕傲驅使他們繼續節食。 羞恥感一旦變成為驕傲,要想轉變就非常困難。幫助這些人增加體重,會被他們看作是想奪走他們唯一值得驕傲的東西(體重減輕)。這一問題與焦慮發作大不相同,沒有人喜歡焦慮發作,所以治療師與病人可以共同商討對策;但患厭食症的人希望自己變瘦,他們想保留自己的完美化標準。 各類有完美主義傾向和競爭意識的人,都無一例外地會要求自己把房間打掃得一塵不染,在運動項目中表現出色,一定要完成所有的事情,等等。他們不願意放棄他們的追求。但是,他們必須改變自己對於失敗和挫折的態度。對於從事運動的人而言,因為自己沒有達到既定的標準而喪失自信,從而陷入抑鬱,是大為有害的。驕傲和自信驕傲與自信是完全不同的。事實上,我們稱驕傲為“錯誤的自信”。其原因是,驕傲依賴於你的表現,即你認為他人將如何評階你,這不是自信。儘管當你達到既定的標準時,你會對自己充滿信心,但這種信心是脆弱的。失敗來臨的時候,你的信心會像早上的露珠一樣消失。 真正的引言來源於對自己作為一個人的信心,即,無論成功或是失敗,你都能夠坦然面對,既不失望、憤怒,也不自責、絕望。你既不會因成功而忘乎所以,也不會因挫折而感到沮喪和抑鬱。你或許會有強烈的願望,希望自己做得好、表現出色,並為之付出巨大的努力,但在內心裡,你能夠接受真實的你。自信的真正來源在於自我接納。無論好壞,你都要接納你自己,否則,就意味著你對自己只是一時的友好。真正的友誼與接納表現為困境中的自我扶持。 嫉妒與競爭意識 競爭意識有時能導致嫉妒,我們無法容忍他人在某些領域超過我們。艾里克斯是一個學習心理治療的學生,很能幹,卻從不聽從我的指導和建議。他使我懷疑我的建議是否有批評的成份。他對於我的每一條建議,都採取防禦的方式,對其進行反駁。過了一段時間,我不得不承認,他惹火了我。他未從我這兒學到任何東西,似乎看不起我所教授給他的技巧。我向他指出,他看起來想不通過艱難的學習,直接成為一名“偉大”的心理治療專家。 通過幾次艱難的交流,他認識到,小時候,父母對他充滿了完美主義和競爭意識的要求。父母不允許他失敗,所以在他的觀念中,如果我教導他應當如何提高自己,他會由此認為自己“不夠好”。他的羞恥b很重,因此他無法看到他人身上有些寶貴的東西值得學習。在團體中,他也是個容易嫉妒、充滿競爭意識的人,總想超過別人。如果他發現別人比他知道得多,他不得不進一步提高時,他就會感到自己不完美。對他而言,認識到自己需要建議或訓練,就等於承認自己的短處和極限。 易於羞恥而又充滿競爭意識,對人對己都是不利的,因為他們總是處於防御狀態。如果他人比自己強,或批評自己,他會感覺很糟糕,其他人的成功就是他的失敗。競爭性嫉妒會引發抑鬱,因為它阻礙了人們對自己的需要,以及自身弱點的認識。他們還常與他人比較,然後對成功、地位、頭銜等不滿、抱怨。他們無法幫助成功的人,並且試圖干擾他們的努力。 嫉妒,有時會表現為無能感和對自身處境的憤怒。美國心理學家霍妮在她的《渴望權力,害怕使用權力》一書中舉過一個例子: 一位處於無助狀態的婦女,想通過自己的狀態強迫她母親照料她,同時也保護她母親免受她對於老年婦女所擁有的權利的嫉妒。通過自由聯想,她說:“我恨她。但毫無辦法。她只能通過想像她變得彎腰駝背來詆毀她,或者告訴自己,她看上去優雅是因為她膚淺。我對她毫無辦法,我很想毀滅她、除掉她,或者乾脆告訴她我對她的看法。我也,)艮你(治療師),因為你是這麼堅強。我感覺自己無能,我無法改變你。我拍你馬屁,然後憤恨地離開你,這是一種消極的憤怒。” 儘管她過去認為,這是自己充滿競爭意識的表現,但後來,她逐漸認識到?競爭意識與嫉妒之間的本質區別:嫉妒裡舍有敵意的成份,它試圖破壞或傷害被嫉妒的對象;然而一個人可以很在乎一場競爭,卻不想傷害對方。與嫉妒不同,競爭意識的目標是獲得成功。 如果你在自己身上發現這種情況,你應當努力改變它。首尢,你要知道,出現這種情況的不止你一個。其次,發現了自身的這種傾向,意味著你在理解和改變這種狀況的道路上前進了一步。如果你意識到自身有嫉妒的態度、觀念或情感,不要自我攻擊,事實上,這是一個進步。抑鬱的時候,我們同樣會嫉妒那些沒有抑鬱的人,正如—“個窮人對我說的:“有時,我只想用鞭子抽去他們臉上:的笑容,讓他們嚐嚐我的感受,那樣他們就不會再沾沾自喜了。 ”如果你對他人感到憤怒,有時,很可能這種憤怒來源於嫉妒。 向競爭意識和完美主義挑戰 向競爭意識和完美主義挑戰,首先要求我們必須在自己身上認識到它們。然而,我們無法發現自身的這些傾向。 挖掘自身存在的競爭意識和完美主義的方法之一是,記下失敗的利和弊,以及你對失敗的恐懼,舉例說明: 寶琳感到自己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家務。她否認自己是個完美主義者,認為這是個笑話,她說:“我絕不可能是個完美主義者。” 但當說到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條的利與弊時,她的第一個想法是: “有這麼多活要做,我必須全部完成它們。”以下是她的利弊分析: 保持家裡井井有條的利處 .我感到自己很有成就感。 .成就感使我的感覺很好。 .我以此證明我不是懶惰的。 ·我還可以證明自己與他人一樣出色。 .我的家人期望我這樣做。 ·他們會因此更加喜歡我、愛我、尊重我。 不保持家裡井井有條的弊端 .我會想到自己很懶。 .我會讓家人感到失望。 ·.這令我再一次表明我不行。 ·家人會對我氣憤、失望、甚至不承認我。 .我會想到自己很失敗。 .我會感到自己真沒用。 以上這些利弊是完美主義的思維方式,包括:期望他人(家人)贊同;完不成目標會感到自己懶惰,無價值;以及社會比較{其他人這麼做,因此我也必須這麼做)。 你可以考慮一下寶琳的觀念,想一想,你將如何幫助她?你將對她說什麼?你是否同意她的想法?如果同意,那麼思考一下其中的含義,這意味著,如果你來到寶琳家,發現她正垂頭喪氣地坐在廚房裡,什麼事情也做不了。你對她說:“瞧,寶琳,你怎麼這麼懶,別人都會把家收拾得千乾淨淨,為什麼你不能?你的家人期望你做好,你卻令他們失望,他們將對你大發雷霆。你不如其他人那樣優秀,你毫無價值。”事實上,你不可能這樣對待一個抑鬱的人,甚至不會這樣想(如果你的內部折磨者控制了你的觀念,你可能會這樣想,但卻不會說出來)為什麼?即使不是一個心理學家,你都會明白,這樣做只能使她更加抑鬱。因此,讓我們想像一下,你到寶琳家來幫助她,你將如何對她說?首先,你必須對她的情緒敏感。 瞧,寶琳,你現在感到抑鬱,因此所有的事情對你而言都像登山一樣困難。讓我們計劃一下你能做的事,井從頭開始。如果你做一件事,就表明你已前進了一步。 接著,你會找出她的自我攻擊觀念: 你知道,當你感覺良好時,你艙將家務處理得很好,這與懶惰無關。如果你真的懶惰,你就會翹起;郎腿,安然地讀報紙。或許你已經厭煩?做家務,因此,你做起來感到困難;或許,你感到獨自在家j艮孤獨。如果真是這樣,讓我們考慮一下,看如何改變現狀。但首先,你不要認為自己很懶惰。 下一步,你可能會指出她的社會比較觀念: 別人在不抑鬱時候能夠做家務,但多數人在抑鬱的時候也不願做。與他人比較,只會使你感覺更加糟糕,你不要想別人能做什麼,你只需要弄清自己能夠做什麼。 下一步,你可以與她談論一下家庭期望: 你是否求助於你的家人?哈,我發現了,你認為這樣做會使你依賴他們,井感到自己不如他們。但目前最重要的是,你要獲得你所需要的幫助,表達自己的感受。有時,我們需要學會如何讓他人幫助我們。你認為你的家人會因此批評你嗎?你有這方面的證據嗎?即使有,也說明他們對你要求太高。而且關鍵問題在於,如果他們指責你,你不一定要當作事實來接受。或許他們無法理解抑鬱的感覺有多麼糟糕。他們很幸運,但這不等於他們有權論斷他人。當然,如果你向他們發怒或攻擊他們,只會激起他們的防禦反應。但如果你坦誠相待,他們會理解你的。你試過嗎?你是對他人的幫助表示感激,還是抱怨著接受? 現在,你知道該如何幫助寶琳:首先,你必須認識抑鬱,然後從小事做起,循序漸進;然後,你幫助寶琳停止自我攻擊,轉變全或無的思維觀念(“我不得不全部做完它”);再後,你幫助她克服向他人求助的心理障礙,因為你意識到家人的幫助對她很重要。你或許還會關注她的思維習慣,她是否忽略了生活中的積極方面?她是否過分概括化?你最不可能做的就是消極地對待她,因為你知道這樣做沒有用。 你現在知道瞭如何使用這種方法幫助寶琳,同樣,你也可以將其用在自己身上。 我們已經討論過寶琳的狀況,從表面上看,這裡不包含競爭意識或完美主義,事實上,兩者都存在。原因有二:首先,如果寶琳認為所有的人都可能遇到這些問題,她就不會如此消極地對待自己;其次,她總想一次做完所有的事,而不會循序漸進。因此,她最好是學會少做點,而不是達到理想化狀態。我舉這一例子的另一個原因是,寶琳面臨的問題,是抑鬱狀態下經常出現的。事實上,我們對自己的工作或成績,抱有完美主義態度,並不是問題的關鍵,只有當人們希望做得更多,並且沒有達到既定的目標時,問題才會出現。 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接受自己的極限:我們並不完美。我們應當接受挫折和失敗,既不自我攻擊,也不過分沮喪。我們不可能“全部做完”,但這不等於說我們不能向目標邁進。 在解決你所面臨的問題方面,你並沒有盡力。你應付失敗或失望的方式導致了你的問題,這就是為什麼說,成功的關鍵在於敢於失敗。失敗的時候,我們能夠學會友善地對待自己。成功的時候,大家都會感到很開心。我們必須學會在失意的時候,減少自己的消極情緒。其次,我們也要學會排列主次,弄清哪些對我們而言是重要的,哪些不是。你認為是把全部精力用來把家收拾得一塵不染好呢?還是輕鬆地看待家務,把精力集中在如何處理好家庭關係上呢?成就比家庭關係更重要嗎?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