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社會心理 10秒鐘讓自己不同凡響

第79章 序

大多數人受邀參加宴會,腦中的思考會陷入空白。我們漫無主題地想著,“這宴會大概很有趣……不曉得他們供不供應餐點……希望會很好吃……可能會見到一些有意思的人……不曉得我的朋友某某某會不會去……天啊,我要穿什麼出席?” 然而,政治人物參加宴會之前想的不是這些。政治人物、社交高手,或其他大人物瞪著邀請函,思考的全是另一回事。在回复去或不去之前,他們腦中想的和記者做新聞報導時提出的問題一模一樣。亦即參加宴會的6點備忘錄:WHO(人)、WHEN(時)、WHAT(物)、WHY(目的)、WHERE(地)及HOW(方法) 說得明確一點,哪些人是值得我認識的?社交手腕高明的人會在心裡仔細盤算,“我要認識誰,才對事業有幫助?基於政治或社交的理由,我該結識哪些人?”

如果他們不知道哪些人會出席,就會去打聽。政治人物會致電給宴會主人,問“誰會來?”主人說出客人名單,政治人物便悄悄寫下他們感興趣的名字,並暗自決心要認識這些人。 政治人物不會好整以暇地裝扮妥當才遲遲赴會。 “我是不是要遲一點到比較好?”這種問題絕對不會出現在他們腦中。相反的,他們會仔細策劃抵達和離開的預計時間。 如果宴會裡有許多人值得認識,政治人物會早一點抵達會場,好在這些人——抵達時展開攻勢。大人物通常會比較早到,趁一般赴宴者姍姍來遲前完成任務。而一般人往往“很討厭太早到”。政治人物一點都不覺得早到有什麼尷尬。反正他們碰到的也都是早到的人(通常也和他們一樣,是重量級人士)。 一般人會想,“隨身帶什麼呢?古龍水、梳子,還有口香糠。”政治人物就不同了,他們會在口袋或皮包裡準備有用的社交工具。

如果會中將有重要企業家出席,政治人物會備好名片。如果宴會的目的是純社交,他們會帶著只印有名字和電話號碼的社交名片(因為有人覺得在純社交場合派發商業名片很失禮)。另外,他們最重要的赴宴工具是筆和便條紙,以便隨時記錄建立起的人脈資料。 政治人物奉行的哲學:“看穿事物的表象”,在這裡可見一斑(其實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掀開底牌)。政治人物常自問,“它名義上的目的是什麼?”大老闆替女兒辦畢業舞會?剛離婚的總裁替自己辦生日派對?或是某間搖搖欲墜的企業慶祝創業10週年? “這些名目很不錯。”政治人物暗忖,“不過那隻是表面的偽裝。真正的理由在哪裡?”或許是大老闆想替女兒找份好工作,所以邀請許多有可能的雇主前來。或許是壽星又恢復單身了,所以賓客名單上有很多迷人又成功的女性。也有可能是哪個企業急需優秀的公關宣傳,否則可能撐不過另一個10年。因此邀請了許多媒體和公關人員。

政治人物很有看透表象的本領,所以經常能察覺主人的真正意圖。當然,他們絕對不會在宴會上公開討論。但他們的這種洞察力,顯然能與大人物的先知先覺平起平坐。 通常與會的賓客都屬於同一個職業,或相同的利益團體。所以政治人物應邀前往之前,一定會先自問,“參加這個宴會的都是哪一類人?他們心裡想什麼?”或許宴會裡全是醫生,那麼政治人物就會閱讀最新的醫藥頭條新聞,排練一下醫生交談的用語。如果賓客全是生活潮流最尖端的選民,政治人物就趕忙了解目前流行的心靈感應治療、密宗調理法及催眠。政治人物如果懵懂無知,是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最後的收尾很重要。我稱之為“鞏固交情的社交水泥”。認識某個重要人物,交換名片之後,幾乎每個人都會說,“很高興認識你,保持聯絡。”

很少有人真正保持聯絡,因為太費事了。不過,政治人物卻自有一套保持聯繫的方法。宴會結束之後,他們會坐在書桌前,將今天拿到的名片一一攤開。他們運用稍後將提及的名片記事本技巧,決定與哪些人聯絡,以及什麼時候,用什麼方式與這些人接觸。需不需要跟這個人打電話?要不要手寫一張卡片給那個人?哪些是可以用電子郵件問候,或去電致意的?利用這6點宴會備忘錄——WHO、WHEN、WHAT、WHY、WHERE及HOW——來進行全盤的計劃。以下我們就要詳細討論。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