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社會心理 心靈能量

第33章 第八章五行性格與健康之成人篇

心靈能量 唐略 2674 2018-03-18
現在人們喜歡談“養生”,但他們談的養生其實是“養身”,僅僅是想把身體養好,並且總以為做點什麼運動,就能達到目的健康長壽。但,結果往往事與願違。 什麼是養生?養生是為了提高整個生命的質量,而不單是為了身體健康地活著。真正的養生,要做到性子好、命運好、身體好,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再回過頭來看看我們接觸到的“養生之道”,無非是讓人們吃點什麼、喝點什麼,以及補充點什麼“人體必需的物質”;或是讓人做點什麼運動,強健一下筋骨;再不就是練個什麼功法……其實這些都只是針對身體而言的,在心理狀態正常的情況下,這些“養生之道”都是有效的,可一旦心態有問題,性子不好,就不靈了。管你什麼食療、藥補,身體不能吸收;管你怎麼練功、練氣,身體不能接受。其實,現代人並不缺乏營養,也不缺乏運動,他們最欠缺的是心理的健康。所以,養生從養心開始,對於現代人而言極為重要。

如何養心?我們之前說過,心的本原狀態是祥和、安寧和喜悅,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卻把心弄得躁動、苦悶、煩惱,把這種躁動、苦悶和煩惱的心境扭轉過來,就是養心。 《千字文》說:“蓋此身發,四大五常。恭維鞠養,豈敢毀傷?”四大,是佛家所言的地、水、火、風,人體的各部分都可以歸入這四類,所以,古人常用“四大”來指代人體。五常則是仁、義、禮、智、信這五種美德,“四大”和“五常”是一體的。我們愛惜自己的身體,是在追求健康,也是在儘自己的孝道,因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身體的每一部分都是父母給的,不愛惜身體就是不孝。人之所以要修五常,說到底,還是因為這五種美德歸根到底是有利於我們的身體的。修德,修心,就是修身;而要修身,就得修心、修德。

心的本原狀態是善,所以,養心就是修善。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修養,其實是通過對心靈的修和養,達到身與心的雙重健康。身心都沒有病的時候,要注意“養”,養身、養心、養性;身心有病的時候要修,通過修心,達到修身的目的。修身,就有修理身體的意思。平時自己經常修一修,就免得日後被按在手術台上,讓醫生用手術刀來修啦。 身心靠什麼來修養?靠仁、義、禮、智、信,古人教我們這些美德,是為了我們好啊,偏偏有人認為這是說教,對我們不利,還不如直接來點“養身”的東西實惠。其實,僅僅為保養身體而養生,往往沒有任何效果,它局限在身體上了。只有把養生的重點放在養心、養性上,讓自己美德的陽光照亮我們的整個身體,煩惱也沒了,雜念也少了,性子也好了,身體的根本健康才有保障,那才是真正的養生之道。

心有虛實之分,實則瀉之,虛則補之。在精力過剩的情況下,通過宣洩可以達到心理的平衡。現代很多電視節目、娛樂活動和體育比賽,都是以瀉心為目的的。 有一位朋友對我說,他每天上班都很累,晚上回家想通過看電視放鬆一下子,但是疲勞還是不能緩解,睡覺前甚至感覺更累了。 我問:“你看什麼電視節目?” 他說:“都是一些很輕鬆的娛樂體育類節目,看著不用動腦子的;電視劇都沒敢看,怕情節太複雜造成心理疲勞。”他還說這是一種很奇怪的現象。 其實,這毫不奇怪。人各有別,並不是所有人都使用同一種方式休閒娛樂。那麼,人的差別如何分辨呢?這樣根據身體狀況。身體狀況大體可以分為虛和實兩種。邪氣過盛謂之“實”,正氣不足謂之“虛”。所以,產生疲勞,首先要分清是“實”導致的,還是“虛”導致的。 《內經》謂“實則瀉之,虛則補之”,意思是消除疲勞有兩種途徑:“瀉”和“補”。在身體非常健康的情況下,工作了一天,如果心裡鬱積了很多令人不愉快或者煩心的事情,感覺堵得慌,或者欲罷不能,那就是實證,需要瀉掉;如果體質較弱,工作了一天,覺得被工作攪和得筋疲力盡,那就是虛症,就需要補一補了。

現在電視中流行的娛樂體育節目,其實都是主“瀉”的。它們各有功效,讓人很快進入它的情景,進入它們或輕鬆、或興奮、或激動、或緊張的氛圍,忘掉現實中的煩惱,消解心中的鬱結。而且,在節目設定的情境中,我們還可以發洩掉過剩精力,歸於平靜。這種平靜是另一種形式的疲勞,它可以帶來很好的睡眠。 然而,一個體質虛弱的人那裡,情況就大為不同了。娛樂和體育節目的喧鬧、緊張、興奮給他的身體帶來的是進一步的消耗。七情皆可致病,喜則傷心,恐則傷腎,憂思傷脾,在身體虛弱疲勞中,進入娛樂和體育節目設定的情境,雖然當時不覺得累,但也只是陰虛帶來的陽亢,久而久之,消耗過度,不但當時的疲勞得不到緩解,反而可能導致內傷,中醫上說的“虛癆”(敗血病、尿毒症等很可怕的病都屬於這個範疇)就是由這樣的內傷導致的。

那麼,虛證的疲勞應當採用什麼樣的方法緩解呢?首先要養心。心為君主之官,神誌出焉,它統攝其他臟腑,統攝人的各種情緒,只要心靜下來了,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情”就不會對人產生多大傷害,而五臟也可以在這種環境中迅速恢復健康狀態。 所以,體質虛弱的人,疲勞之後,不要看電視,不要盲從打牌、打遊戲、唱卡拉ok、跳舞等以發洩為目的的休閒娛樂,那樣往往得不償失。其實,靜靜地躺一會兒、坐一會兒,也就不累了,就這麼簡單。 有人說:我靜不下來,坐不下去,我愛熱鬧,怎麼辦? 我說:這麼虛的人還靜不下來,還是陰虛則陽亢。這就像燈油將枯時候,燈芯上的火不是小了,而是大了,但這樣的火是維持不了多久的,必須小心啊!

這件事情很值得繼續推敲。錢穆先生認為,中西方文化的很多東西是相反的,中國文化是向我心內求的,而西方文化是向我心之外求的;中國文化是以靜為主的文化,西方文化是以動為主的文化,如此等等。他也認為,近代以來,因為我們學習西方,所以很多東西都搞反了,給國人身心造成了很大損害和痛苦,但他沒有說出所以然。我們將中西放在五行中,就容易解釋了。 中國,為什麼叫中國呢?並不是因為中國人盲目自大,以為自己在中間位置最尊,而是因為它本身就是在中間。根據五行、五色、五方的對應,中國人是黃種人,黃色屬土,土主中央,而西方人是白種人,西方屬金,而白也屬金(其他的可以先不考慮,比如,南方屬火,火主紅,但南方不一定是紅種人;北方屬水,水主黑,但北方沒有黑種人。這是另外一個問題)。

雖然無論哪裡的人都可以按五行分為五種類型,但在總體上,西方人是屬金的,中國人是屬土的。火克金,心主火,所以西方人要瀉心火,不然他總感覺心裡有東西發洩不出去,不舒服。西方文化,是激情的文化、發洩的文化、瀉火的文化。文化是讓人獲得平衡的,不把這個心火瀉掉,西方人會受克不平衡。但中國人的心火能瀉嗎?不能!因為火生土,土性的中國人需要火來生他暖他。所以中國文化以靜為主,養心,好好養這個火,中國人才能夠獲得平衡。所以,對於西方那種瀉心、瀉火的文化,我們是要慎取的。 (如下圖)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