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社會心理 交際三十六計大全集

第20章 適度距離才有“美”

交際三十六計大全集 水中鱼 1505 2018-03-18
朋友之間親如手足是應該的,但親密並非一點“間距”也沒有。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曾經對人和人的關係有過精彩的描述,他說人和人之間就像是一群寒夜裡的豪豬,因為太寒冷想要靠在一起取暖,但是距離太近了又會被彼此身上的利刺扎痛,所以它們總是試圖在兩難的境地,找到最合適的距離。在交際中也應當知道與對方保持適當的距離。 交友的過程往往是一個彼此氣質相互吸引的過程,因為你們有共同的“東西”,所以很容易一下子就越過鴻溝而成了好朋友,甚至“一見如故,相見恨晚”。但再怎麼相互吸引,雙方還是有些差異的。因為彼此來自不同的環境,受不同的教育,因此人生觀、價值觀再怎麼接近,也不可能完全相同。當兩人的“蜜月期”一過,便無可避免地要觸及彼此的差異,於是,有些不明智的交際者,在此時便會試圖改變對方。當自己的要求不能如願,便開始挑剔、批評對方,甚至結束友誼。

人就是這樣奇怪:未得到時,總想得到;未靠近時總想貼在一起;真正得到和靠近了卻又太過苛求。人總在無意中傷害著他們自己。很奇妙的是,好朋友的感情和夫妻的感情很類似,一件小事也有可能造成感情的破裂;所以,如果有了好朋友,與其因太接近而彼此傷害,不如“保持適度距離”,以免關係破裂! 所謂“保持適度距離”,簡單地說,就是尊重彼此的差異,不要越過彼此的某些不可逾越的私人空間,不要過度親密,甚至乾涉別人的隱私之類,做到心靈貼近,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有所為而有所不為。 “保持適度距離”的關鍵在於“度”,有了這種“度”,就會相互尊重,避免碰撞而產生傷害。但運用這一技巧時,一定要注意這個“度”: 一是不要拉大距離。如果距離過大,就會使雙方疏遠。尤其是現代商業社會,大家都在為自己的事業奔波,實在擠不出時間,這樣很容易忘了對方,因此,一對好朋友也要經常打個電話,關心一下對方的近況,偶爾碰面吃吃飯,聊一聊,否則就會從好朋友變成一般的朋友,最後變成只是熟人罷了,兩人的友情等級會逐漸遞減!這裡的距離是指心理距離、情感距離,而不是空間距離。關心朋友需要你關心的心理和情感,不去過度追問對方的隱私,這就是適度的表現。

二是不要讓距離過小,甚至是沒有距離。這也是“過度”的表現。有些人自以為朋友和自己親密無間,說什麼他都不會計較,便常在朋友面前訴說對他的不滿。如果這位朋友心懷寬廣,知道你的良好用意還好,但如果他不像你想像中那麼大度,則很有可能記恨在心,甚至找機會報復你。因此,你在坦言之前,最好是認真思考一下朋友的性格特點,看對方是否能夠接受,是否會產生逆反心理,是否會影響到你們之間的友誼。 那麼,從空間距離上看,到底人與人之間保持多遠的間距合適?這裡,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個心理距離標準,並希望與任何人都能保持在這個標準範圍內。 乘坐陌生司機的車,大多數人喜歡坐在後座,因為可以離司機更遠一些,隱私性也更高一些。

在銀行排隊等候辦理業務,他希望背後的人能離他一米遠,只要近一點兒,他就會產生心理壓迫感。 與朋友會面,他希望能夠把彼此的談話距離控制在60厘米左右,這樣他才能更順暢地談笑風生。 人渴望親密,但人們又都是愛保持距離的動物。 如果與友人出行,你勾肩搭背無間距,別以為這是討人喜歡的舉動,實際上,你身邊的人也許正悄悄地感覺著不自在。 什麼事情都有限度,如果和朋友走得太近,不分彼此,只能給彼此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因此,與朋友適當保持一點兒距離,讓彼此都有屬於自己的自由空間,你們的友誼便會更進一步。 此外,在結交朋友的時候,不要輕易把自己的所有特點(包括缺點)完全暴露給對方,過於坦誠,對友誼並無多少好處,何況你把自己完全“交給”對方,對於對方本身就是一種負擔。

請記住一句話:適度的距離才會產生“美”。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