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社會心理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

第3章 毫無效果的對話:說教和批評產生距離和怨恨

父母常常因為跟孩子的對話而感到失望,因為他們毫無頭緒,就像那段著名的對話所說的那樣。 “你要去哪兒?”“出去。”“幹什麼?”“不干什麼。”那些想努力講道理的父母很快發現這樣會讓人疲乏不堪,就像一個母親說得那樣:“我一直努力地跟孩子講道理,說到我臉都綠了,但是他還是不聽我說,只有我沖他喊時,他才會聽我說。” 孩子經常拒絕跟父母對話,他們討厭說教,討厭喋喋不休,討厭批評,他們覺得父母的話太多了。八歲的大衛對他的媽媽說:“為什麼我每次問你一個小問題,你都要給我那麼長的答案?”他向他的朋友傾訴說:“我不跟我媽媽說任何事情,如果我跟她說,我就沒有時間玩了。” 一個對此很感興趣的研究者無意中聽到一段父母和孩子的談話,他驚奇地發現,他們兩個人幾乎都不聽對方在說什麼,他們的談話更像兩段獨白,一段充滿了批評和指令,另一段則全是否認和爭辯。這種溝通的悲劇不是因為缺乏愛,而是缺乏相互尊重;不是缺乏才智,而是缺乏技巧。

我們日常的語言,對於跟孩子有意義的交流來說是不適當的。要想和孩子溝通,減少父母的失望,我們需要學習用關心的方式跟孩子交談。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