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社會心理 領導金口財

第32章 第三十一章走出口才的誤區:合適的就是最好的

領導金口財 水中鱼 4818 2018-03-18
在工作及事業上,會說話的領導,就是善於說話的領導,這樣的領導說話能夠準確自如、恰到好處地表達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意圖;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語言交際能力來領導他人,使工作順利進行,左右逢源。 宋朝釋道原在《景德傳燈錄》有載:“有行者問:'有人問佛答佛,問法答法,喚作一字法門,不知是否?'師曰:'如鸚鵡學人語,話自語不得,為無智能故'。”古有“鸚鵡學舌”的典故,其中學舌的原意是模仿別人說話。鸚鵡嘴比喻的是自己沒有主見,別人說什麼就跟著別人也說什麼。就像鸚鵡學人說話那樣,人云亦云,照本宣科。 身為一個領導,在聽候上級用語言安排任何任務時,你先是聽他耳提面命,接著照本宣科地向下屬傳達他的指令,無奈你根本沒有領悟他所言的精神實質,結果鬼使神差地把好端端的話給傳擰了。還有的領導經常拿著別人撰好的講稿,幾乎不做任何準備,就在起身發言時讀起來。但是,照本宣科會嚴重損傷演講人的信譽,原因有三:

1.照本宣科無法帶來真正的安全感 事先擬好的講稿與即席演講確有不同。後者當然更可信、更有趣味、更顯真誠。念講稿很難做到像平常說話一樣。念講稿時,演講者與聽眾之間幾無目光交流,少見手勢,也缺乏面部表情,聲音單調。最終,演講者與聽眾建立不起密切關係來。他們可能會不滿意而歸(“真是浪費時間,還不如我自己看!”),心中對演講者的可信度和誠意頓生疑竇。 2.照本宣科就不能隨心所欲 憑藉講稿或細緻有加的提綱,常常限制你的靈活變通能力。如果遇到突發意外,就會受害不淺。例如,如果你正參加小組討論,輪到你發言,時間已所剩無幾。這最後一刻再做變通實屬不易。一旦現場提問打斷或話題岔開,念稿者通常很難再整回思路,接著原來的話題講下去。

3.你的信譽可能會受到損害 不管演講的本意如何,聽眾總是眼見為實。對著聽眾念講稿,很可能令他們感到失望。他們會意識到,你沒有下工夫準備。如此一來,你的信譽可能會受到損害,你要傳達的信息就會化為烏有,你的演講也就毫無效果可言。 成功交流的基石是對演講內容進行組織。如果你的演講組織得井然有序,就能暢所欲言,盡情發揮,其他方面也會水到渠成。 有的領導往往容易因為自己地位比別人高,年齡比別人大,潛意識裡有一種優越感,覺得自己比別人有經驗,比別人懂得多,因此往往在談話時容易帶有說教的腔調。 當然,不能完全把說教完全否定,有的時候的確也有正確的忠告,但這些忠告也經常因帶有說教腔而引起談話對象的逆反情緒,而不被接受。既然是要說服教育別人,那麼就該注意如何使別人接受你的意見,所以要力避高高在上、目空一切,而是要拿出鮮明、生動、形象的事例讓別人心悅誠服地接受。

我們見到的說教者常常如此說:“你必須知道我並不是在干涉你的作為。”“現在我不喜歡講這一類事情。”“我覺得有許多話不得不同你講。”“我也許不應講這些話,可是我想你會明白這些話的好處的。” 其實,說教者說的這些話,應該是在別人接受觀點時,自然而然地從心裡產生的想法。而由說教者嘴裡說出,說得再多也只是空洞的說教而已,收不到任何效果,反倒惹人生出抵觸情緒。因此,身為領導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避免對下屬空泛的說教。 張先生是一家外資企業的中層管理人員,收入在工薪階層中已算是頗為豐厚的了。下班後張先生與人談話就讓人感到他有滿腹牢騷:“我每天生活得真沒勁,實在不願意給外國人做事。”“我現在只有錢,沒有別的,為掙這點錢一點自由都沒有,幹不了自己感興趣的工作,真是沒意思透了……”只要這樣的話一出口,他就會滔滔不絕,一個小時都停不了。如果你滿心同情,真心誠意地鼓動他去從事他真正感興趣的工作,去發揮他自己更大的才能。他是絕不會去幹的,而且他又會喋喋不休地給你列出其他工作是如何的有不盡如人意之處,自己有一萬個理由不能換工作。

愛喋喋不休地抱怨的人給人的第一印像是:像沿街乞討的乞丐。他們與人見面,張口就說“我的命運太差”,閉口就說“我的工作讓我很煩”,將他們日常生活中的無數小事與無盡煩惱向別人傾訴,哀嘆不已。其實每個人的生活都有煩惱,而別人有什麼義務浪費時間聽你那容易破壞心情的過分嘮叨與抱怨呢?所以喋喋不休地抱怨只能引起別人的厭煩而不是同情。 抓住要點,長話短說,是贏得聽眾喜歡的一件法寶,也是一種說話的謀略。 德國著名詩人和戲劇家貝托爾特?布萊希特討厭那些冗長單調而又沒有多大效果的會議。 一次,有人請他參加一個作家的聚會,並讓他致開幕詞。布萊希特公務纏身,不想參加,便委婉地拒絕了。哪知,舉辦人並不罷休,他們想盡一切辦法,直至布萊希特無可奈何地答應為止。

開會那天,布萊希特准時到會,悄悄地坐在最後一排。主辦人看到後,把他請到了主席台就座。 一開始,主辦人講了一通很長卻沒有什麼實際內容的賀詞,向到會者表示歡迎,然後,高聲激動地宣布: “現在,有請布萊希特先生為我們這次大會致開幕詞” 布萊希特站了起來,快步走向演講的桌子前。到會的記者們趕緊掏出筆和小本子,照相機也咔嚓咔嚓響個不停。 不過,布萊希特卻讓某些人失望了,他只講了一句話: “我宣布,會議現在開始” 從上面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長話短說,最重要的就是說出你要談論的主題,其餘的客套話盡量少說或不說,這樣你的聽眾才不會感到心煩意亂。 當然,長話短說必須針對特定的對象。假如對方跟你並不是很熟悉,而你則一上來就直奔主題,是必讓人感覺唐突,其效果可想而知。

一般說來,針對那些跟自己關係比較熟識的人,或者是在一些比較正式的場合,如:商業談判、會場、做報告演講等。如果能夠做到抓住要點,一針見血,沒有那麼多冗長的廢話,就會很快地吸引聽眾,使他們迅速地進入主題,而一味長篇大論,則會始終不得要領。 如果將領導者對整個組織進行領導的整個過程比作下棋,那麼各人有各人的下法,但最令人討厭的就是“悔棋”,走棋之前不仔細想一想,出麻煩了,方知走錯了一步。 朝令夕改、優柔寡斷,用悔棋來比喻是再恰當不過了。朝令夕改其實是領導者優柔寡斷的表現,不但削弱了命令的力量,而且會逐漸削弱發號施令者的權威,老是“悔棋”也就沒人跟你下了。同樣號令改多了,這個領導的威信就沒有了。沒有谁愿意服從這種處世輕率,決策不顧後果的領導。這樣的領導以後再發號施令或做工作將會越來越難,因為你已經使得你的部下無所適從,疲於奔命了。

所以作為一名領導者,一定要在平時就注意培養自己的堅定性,培養自己言與行的慎重,即所謂三思而後行。在日常的工作中,一旦決定了的東西就不要輕易地改變,即使這種決定有點小毛病,只要不會對全局造成嚴重的影響就應“將錯就錯”,當然這樣說並非要我們的領導“執迷不悟,一意孤行”。每個人都有犯錯誤的時候,如果領導者犯了彌天大錯,卻要執行到底,那麼,這個組織就危險了。 如果凡事都一無所知,心里便容易產生唯恐落於人後的壓迫感,這也是人們常見的心態。在絕不服輸或“輸人不輸陣”的好勝心作祟下,一些一知半解的領導處處裝腔作勢不懂裝懂,以此來保全自己的面子。 這樣的領導並非是直率,就連單純的事他都要咬文嚼字地賣弄一番,看起來好像是很精於大道理,一副什麼都懂的樣子,說穿了只是由於強烈的自我表現欲所產生的虛榮心在作祟。

但在生活中,有些人乍看之下很平凡且沒有可貴之處。而經過認真的交談之後,就能夠很直接地被其內心的思想所感染,這種人待人往往坦誠直率,所使用的詞彙也往往簡單明了。朋友關係必須建立在真誠之上,花哨不實的言論只適合逢場作戲,領導與周圍的人是靠互相感動、吸引,而不是硬性地逼迫對方接受自己的意見。為了強硬地使對方接受自己的意見,賣弄一些偏僻冷門的詞彙,來表現自己的水平高人一等,這在對方看來,只覺得和你格格不入而無法接受你。 不難看出,愈是愛表現的人,愈是無法精通每件事。領導與下屬應該是互相地取長補短,別人比自己專精的地方就不恥下問,即使是自己很專精的事,也要以很謙虛的態度來展現實力,這樣才能說服他人。

現代社會可以說是一個高度複雜的信息時代,每個人所吸收的知識都不可能包含萬事萬物。若沒有虛心的態度與人交往,如何能夠受到大家的歡迎;凡事都自以為是的人,必然得不到大家的尊敬。 因為不論是不懂裝懂或是真的無知,都同樣有損交際範圍的擴展。 有位不具規模的小雜誌社社長N先生,不管是什麼場合他總喜歡裝腔作勢,故意地降低自己的聲調來表現莊重的樣子。不但如此,他也總是一副無所不知的樣子,這種姿態讓人覺得他好像在做自我宣傳。 然而不論他再怎麼裝腔作勢,夾著再多的暗示性話語或英語來發表高見,還是得不到他人的認同。而這位仁兄所出版的雜誌或周刊,也永遠上不了檯面。 他所出版的刊物,總是被人批評為現學現賣、膚淺的雜學之流,這是因為他對任何事都喜歡來評判。當他一開口說話,旁邊的人就說:“天啊!又要開始了。”然後便咬著牙,萬分痛苦地忍著。這和說大話、吹牛並無不同。自己本來沒有高人一等的智慧,卻裝出一副什麼都知道的樣子,會讓人看作是虛張聲勢的偽君子。

在社交關係中最令人敬而遠之的,就是這種總是不懂裝懂的人。 承認自己也有不知道的事並不丟人,為了要自抬身價而不懂裝懂,一旦被對方看穿,反而會令對方產生不信任感而不願與你交往。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長,不可能每件事都很精通。所以,在人際交往中一定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切忌不懂裝懂。 在常人眼裡,領導是什麼都可以做到的人,他們能上天攬月,下海捉鱉。既然沒有什麼不能做的,那就更沒有什麼不能說的了。小則向職工個人許諾:“好好乾,年底保你獎金過萬”;中則會在員工大會上拍胸脯:“今年一定實現銷售額增長翻番”;重則在政府領導面前或者媒體上豪情壯志衝雲霄,當年銷售額還沒上億就敢誇下海口:“再過10年超過IBM”。反正承諾不上稅,說起來如囊中取物,易如反掌。 就在領導們動不動說大話、拍胸脯時,他們的兌現就顯得合不上拍了。真正到了日子,一看兌現不了,就避重就輕能躲就躲了。 “重承諾輕兌現”是造成企業社會形像不佳、信用下降、企業內部矛盾及員工抱怨甚至流失的罪魁禍首。承諾是一把“雙刃劍”,它既能激勵人們的信心,鼓起人們的勇氣,也能打擊人們的決心與勇氣,因此把握好承諾與兌現的尺度,是每個領導的必修課。 領導輕易許諾,這是因為他們認為許諾是最容易的事,而且也是最快的激勵人們努力工作的手段。不費吹灰之力,脫口而出,而且想說什麼說什麼,想說多少說多少,不僅聽者群情激奮,領導自己也深受感染,好像那讓人興奮的成果就在眼前,人們伸手可得。 但是與許諾的輕而易舉相比,兌現就不是那麼輕鬆與容易的了,許多人甚至用畢生的努力也沒能實現自己最不起眼的承諾,這就是現實,領導也概莫能外。 許諾越高,兌現越難,一旦兌現不成,失望也越大,而當失望超過一定的限度,就是絕望。這就意味著死亡。與當時脫口而出相比,實現自己的諾言實非易事。領導們到這時都會後悔當時誇下的海口,結果自己難為自己。許諾不能兌現,最容易使人走向反面。很多時候人們原本的期望值並不高,但經領導輕易許諾一刺激,期望值頓升,雖然心裡也知道有些不切實際,但人就是這樣,“上去容易下來難”。到了兌現時,他只與自己的期望值比,只要不能滿足,那麼就會失望,就會失去信心,下一次你再說什麼他可能都再也不信了。如果這種失望過大,到了絕望的程度,那麼除了走人,恐怕不會有其他的可能性了。 更嚴重的問題是,許多領導根本就沒有打算兌現。當初的許諾只是“逗你玩”,讓你努力工作而已,現在你的價值不大了,也就沒有兌現的必要了。這種過河拆橋的實用主義觀點,簡直就是讓企業自殺,因為你的信用下降及對員工的不公正,會影響到企業所有員工,兔死狐悲,他的今天就是我的明日,那麼其他員工就會對企業、對領導毫無信心。如果是在你這兒乾,那一定是出於無奈,否則一有機會肯定會拔腿就走的。這種有意的不兌現,給企業帶來的危害是災難的,是用多少心血,多少錢都無法挽救的。 因此,領導們不要信口開河,有一分說半分,給自己與別人都留點餘地,切莫說過了嘴癮,傷了信用,否則得不償失,會遺恨終身的。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