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社會心理 領導金口財

第2章 第一章影響力:改寫人生命運或事件進程

領導金口財 水中鱼 9317 2018-03-18
任何領導都是一個群體或團隊的管理者。這個群體或團隊可以是幾人或十幾人,可以是幾十或上百人,也可以是幾百或幾千人……領導者面對這個群體或團隊,要經常發號召、下指示、做總結,為實現領導目標統一思想、理順情緒、鼓舞士氣、總結經驗、提高認識……而這一切工作的開展和落實,自始至終離不開口才。可以說,領導活動的順逆成敗,領導績效的大小高低,與領導口才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一個領導者要想樹立自己的成功形象,增強自己的影響力,必須努力提高自己的口才能力。 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曾經說過:“凡是我所認識的重要領袖人物,幾乎全都掌握一種正在失傳的藝術,就是特別擅長與人作面對面的交談。我認為這個共同點也並非偶然。領導即說服。一位領導人如果不能在交談時吸引人、打動人,那麼,他大概也說服不了人,因此也未必能成為領導人……麥克阿瑟的精彩的獨白,戴高樂的雄辯的演說,吉田的善於自我嘲諷的幽然,周恩來的閃著詩意的談吐……聽著這樣的言談,人們會不禁對說話的人的智慧產生莫大的敬意,這種印像是成功的領導人建立他的權威和發揮他的說服力的方式之一。”美國人類行為研究者湯姆士也指出:“說話的能力是成名的捷徑。它能使人顯赫,鶴立雞群。能言善辯的人,往往使人尊敬,受人愛戴,得人擁護。它使一個人的才學得到充分拓展,熠熠生輝,事半功倍,業績卓著。”他甚至斷言:“發生在成功人物身上的奇蹟,一半是由口才創造的。”

領導者,眾之首也。領導者要實現有效的、成功的領導,必須充分利用好領導環境,導之於言而施之於行,最大限度地引導和調動被領導者朝著既定的目標共同努力。而要引導和調動別人,成功溝通和積極鼓動的語言是重要的手段。口才訓練大師卡耐基強調:一個人的成功,只有15%歸結於他的專業知識,還有85%歸結於他表達思想、領導他人及喚起他人熱情的能力。即其駕馭語言的口語表達能力。 領導者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引導者、指導者,一切具體工作最終都要通過語言來完成。主持會議、佈置工作、接待來訪、社交活動、發表演說等,都離不開口才。而且口語表達能力的高低,將直接影響這些活動效果的好壞。因此,講話水平是衡量一位領導者素質和能力,或者說在社會地位和成就上有多大潛力的重要標準,成為事業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講話是反映領導者綜合素質的一面鏡子。講話是一個人思想政治素質、政策理論水平、科學文化修養、生活閱歷積累、文字寫作和表達能力等多種因素的集合。領導者講話水平直接體現領導者的政治理論水平、組織協調能力和人格品質魅力。只有具備較高的思想水平和政策水平的領導者,才能在講話時高屋建瓴,從全局和事物發展的大勢上把握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只有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和口語表達能力的領導者,才能在講話時思路清晰、有理有據、通俗易懂,才能抓住聽眾、吸引聽眾、打動聽眾、說服聽眾,調動激情,從而實現講話的目的。如果講話費話連篇,形式呆板,語調沉悶,拖泥帶水,甚至主觀武斷,肯定不會給聽眾留下好的印象,而且勢必會嚴重影響領導者在聽眾心目中的形象。

講話是群眾了解和評價領導者能力的一把尺子。群眾認識領導者,往往是從聽領導者講話開始的;群眾了解領導者,更多的是從聽領導者的講話進行的。講話水平高,符合時代發展要求,體現領導者俱備一定的政治思想水平和政策水平;符合當地實際情況,體現領導者熟悉情況,作風務實;能夠解決群眾實際困難,體現領導者俱備良好的作風和態度;能夠激發和調動群眾積極性,體現領導者俱備良好的人格魅力。這樣的領導者才受群眾歡迎。其實,從嚴格意義上說,領導者的講話水平,不僅僅代表領導者個人的形象,也代表一個地方、一個單位或團體的形象。 精彩講話是領導者成就大事、走向輝煌的必備條件。從大的方面上看。領導者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者和執行者。領導者的講話水平,關係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關係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效果。領導者講錯話,不僅會影響其自身的形象和號召力,而且會影響黨和政府各項工作的有效落實,給黨和人民的事業帶來危害。可見,領導者把話講好,不是一般的個人問題,而是一個重要的政治問題,是職位使然和履行職責的需要。從個人方面上看,工作的失誤,人事的紛爭,人民的矛盾等,究其原因,很多都是由於不當的語言引起誤解造成的。領導者工作能否做好,講話是關鍵。領導者在工作中能否得到各級各部門和廣大干部群眾的理解、信任和支持,除了要具有高尚的人格去贏得人心,按組織原則去凝聚人心外,還必須具備較高的講話水平,才能做好乾部群眾的說服和激勵工作。領導者能否在工作和社會實踐中實現理想,成就事業,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講話技巧的高明或低劣。所以說,精彩講話是領導者成就大事的關鍵。

領導影響感召力的實現,基本的反映應是在行為和語言褒揚方面。有功不封升職位,有貢獻不獎賞,是歷代賢明君王、主帥所不為。為什麼?因為他們十分明白:評功封賞,最可以體現領導品性和水平,最可以體現領導者影響感召力的實現程度了。 封建社會從西漢開始。社會上已逐漸形成了無功而受祿的等級傳統,尤其是那些貴族子弟。 唐朝初年,唐高祖李淵曾經建立了宗室名冊。兄弟、子侄以及再傳、三傳的子孫,連孩童以上受封為王的多達幾十個人。對於這種做法的弊病,李淵的兒子秦王李世民早就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唐朝貞觀元年,國家初步安定下來了,唐太宗李世民開始對開國、建國有功之臣進行評功封賞。 李世民認為,中書令房玄齡、工部尚書杜如晦、吏部尚書長孫無忌等三人功勞最大,並列為第一等功臣,加封房玄齡為梁國公,杜如晦為蔡國公,長孫無忌為齊國公,每人食邑1300戶。

對於李世民的封賞,他的叔父李神通十分不服氣。李神通問唐太宗:“高祖起義的旗幟剛舉,我就率兵首先響應。而現在你卻把房玄齡這樣的舞文弄墨的人列為第一等功臣,我是不服氣的。”李世民回答說:“國家的大事,只在於賞賜和懲罰;賞賜和功勞大小應當相符合。這樣做,沒有功勞的人就會自己退回去。懲罰與罪惡應當相符合。這樣做,幹壞事的人就會害怕。因此,賞和罰是不能輕易施行的。房玄齡等人幫助我運籌帷幄,立有用計謀安定國家的大功,所以他們才會功居第一。對於叔父您,我不能因為我們之間的家族私情就隨便和那些功勳卓著的大臣們一樣地封賞。” 由於唐太宗對自己的叔父(而且是跟隨李淵起兵最早、南征北戰、屢立戰功的開國元勳)都不偏袒,其他的功臣也就不因為邀功請賞而爭論、而不滿了。

不僅如此,唐太宗針對其父李淵所冊封的幾十個李姓王造成的弊端,嚴肅地對眾大臣說:“從西漢以來,都是只封兄弟和兒子為王,其他疏遠的親屬,不是有特別大的功勞,都不能受封。如果把所有的親屬都封為王,多給他們食邑人數,那就是在用加重百姓的困苦,來養活自己的親屬。”於是,太宗下令,凡是皇族中沒有任何功勞,並且過去已被封為郡王的,全部取消郡王爵號,降為縣公。 封建專制等級壁壘森嚴,人人都以屬於“望族”(有身份、有地位、有名望之先祖的家族)而豪縱,都以能攀龍附鳳為能橫。因此,封建君王稍微做到有點“公平”的樣子,就有影響感召力。如果做列在獎罰面前“一碗水端平”,尤為難能可貴,其影響感召力是巨大的。可以想像,如唐太宗李世民這樣的明主,能把異姓文人放到第一功臣的地位,能大膽削減無功郡王俸祿,他對臣下、對天下百姓的感召力,當是何等巨大!

美國內戰期間,總統林肯就通過演講、著述和會談向人們宣揚了他對美國未來的信念,他向人們標明了一個美國歷史從沒達到過的高度。當時的美國急需有人提出這個國家的前途如何,以及為聯邦進行內戰提出合理的理由。正是林肯完成了這一重任。不論他走到哪裡,他都會利用一切機會重申,向人們強調和提醒國家的立國之本。他的信念非常簡單,那就是對國家的熱愛,對人民的尊重,和對正直、價值和崇高理想的追求。他的演講體現出極大的影響感召能力,使得他的信念得到了人民的認同,這把他同普通人民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 1861年7月4日在國會召開的特別會議上,林肯再次傳達了他自己已深信不疑的堅定信念:“我們不僅要給人民以自由,更要給世界以希望。我們堅信每個人最終會被從枷鎖中解放出來,每個人都會獲得平等的機會。”林肯心目中的這種信念就來自美國《獨立宣言》:

這是一場人民的鬥爭。對聯邦來說就是維護我們的國家製度。這種制度是為了每個人的解放從每個人的肩膀上去掉虛偽的枷鎖。為每個人掃清追求理想的道路。給每一個人以一個公平的開始,和人生奮鬥中公平的機會。 林肯為了讓廣大民眾了解並接受“美國該往何處去”的目標,他不斷地走出白宮,接近民眾。他注意使每一句話都能讓人們聽到。在那個收音機、電視機等大眾媒體都不存在的年代裡,林肯正是靠自己體察下情的方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864年,即總統選舉年,林肯不惜冒著生命危險來到前線,慰問疲憊的將士,並鼓舞他們,告訴他們他沒有忘記他們,國家沒有忘記他們,人民沒有忘記他們,號召他們不要忘記自己在為什麼重要的東西而戰鬥。他對第166俄亥俄軍團作瞭如下的演講:

不僅僅為了今天,更是為了未來,讓我們子孫的子孫能夠仍然擁有這個自由偉大的國家,這個為我們帶來快樂的國家。我請求你們記住這一點,不是為我,而是為你們自己記住它。我只是偶然暫時居住在白宮這個大房子裡。我深信你們的孩子也會來到這裡,就像我從一個窮人家裡來到這裡。為了在這個自由的國家裡每一個人都能為自己的勤勞、奮鬥和智慧贏得一個公平、公開的機會;為了有平等的權利實現自己合理的人生追求。為了這些我們應該戰鬥,這個國家值得我們去戰鬥。 在執政的4年裡,林肯始終都在宣揚自己的信念。他要傳達的信息簡單明確,那就是,強調平等和自由(包括解放奴隸),“所有人都應該有公平的機會。”解除“人生的枷鎖”。這些都是人生而具有的權利,應該得到永遠的維護。

這些來自國家最高領導人的鼓舞人心的語言深深影響和感召了人民,尤其是那些在內戰中來自窮人的步兵戰士。他們尊敬他,信任他,不管他走到哪裡,他們都為他歡呼。聯邦士兵與林肯總統有著深厚的感情聯繫,這在美國歷史上沒有哪個時代如此。這種深厚的聯繫開始於1861年初,那時林肯從白宮這座“象牙塔”裡走了出來,親自前往慰問即將開赴前線的士兵。 美國北方聯邦軍隊獲得了最重要的戰役——葛底斯堡大捷之後,林肯總統為陣亡將士們建立了葛底斯堡國家公墓。在公墓落成典禮上,林肯發表了著名的演講。從他這次演講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所有的想法和目標都是他多年來對這個國家所抱持的堅定信念。 在聽了當日主要致辭人愛德華·艾沃雷特長達兩個小時的演講之後,林肯只用兩分鐘就再次提醒了人們內戰到底意味什麼,美國本身意味什麼: 87年前,我們的先輩在這座大陸上建立了一個嶄新的國家,她以自由為立國之本,並致力於這樣的奮鬥目標,即人人生來都具有平等的權利。 現在我們正在進行一場偉大的內戰,這場戰爭能夠考驗我們的國家,或任何一個具有同樣的立國之本的同樣奮鬥目標的國家,是否能夠持久存在。我們在這場戰爭的一個偉大的戰場上相聚在一起。我們來到這裡是為了將這戰場上的一塊土地作為最後的安息之地獻給那些為國捐軀的人們。我們這樣做是完全恰當的,也是完全應該的。 然而在更廣的意義上說,我們沒有能力來奉獻這塊土地,我們沒有能力來使這塊土地更加神聖。在這裡戰鬥過的、仍然健在或已經犧牲的勇士們,已經使這塊土地變得如此神聖,我們微不足道的能力不足以增加或減少它的聖潔了。世人也許不會注意,也不會長久地記住我們在這裡所說的話,卻永遠不會忘記這些勇士們在這裡取得的崇高業績。更重要的是,我們仍然活著的人應該獻身於在這裡戰鬥過的勇士們曾高尚地推進、卻終於未竟的工作。我們應該獻身於他們留給我們的偉大任務。這些值得尊敬的先烈們為了自己的事業竭盡忠誠,鞠躬盡瘁,我們應當繼承他們的遺忘,為我們的事業奉獻出更多的士志。在此我們下定決心,要努力使他們的鮮血不會白流,決心使我們的國家在上帝的保佑下在自由中獲得新生。 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長存。 林肯讓美國人民知道了美國該往何處去,給人民指明了奮斗方向,並且不斷地宣傳、重複提及這一目標。它影響感召著每一個人都積極行動起來投身到這場轟轟烈烈的鬥爭中去。林肯清楚地重申了自己的信念和目標,並得到了人民的支持,他激起了人們的巨大力量,並使它得以釋放。林肯明白,人們的意識一旦復活,將會進發出巨大的力量和智慧,這對領導者實現目標是至關重要的。 “震天下者必震之於聲”,對於領導來說,就是向群眾表達意圖,傳達政策,與群眾進行思想上的交流。領導說話水平的重要性,就在於能引起共鳴,使群眾聽懂政策、聽進道理,激發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推進各項事業的發展。作為一名領導,經常拋頭露面,經常成為各種場合和各種活動的焦點和中心,人們也希望能經常聽聽領導的意圖和聲音,看看領導的水平和表現。講話藝術欠佳,執言水平不高,領導幹部就會在群眾面前丟面子、掉鍊子、跑調子。如果是一般人,一兩句話說漏了嘴,說跑了題,可能無關緊要,但領導幹部就不同了,輕者群眾認為沒水平,重者會失責失職失身份,會產生嚴重影響,甚至犯錯誤。所以,領導的說話能力對於推動工作,展示個人魅力,順利完成各項任務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定意義上說,離開了領導講話,領導活動就無法實現。同樣,不善於說話,說話水平不高的領導也是不可能實現其有效領導的。 早在古代,那些傑出人物就依靠智慧和口才合作聯橫,曾給我們莫大的啟示;現代社會中大人物們靠說話功夫縱橫天下也讓我們受益匪淺。 公元前14世紀,商朝明君盤庚用生動質樸、雄辯有力的語言,說服了難離故土的民眾,實現了遷都的主張;周恩來、陳毅在風雲變幻的國際政治生活中善於辭令,口才橫溢,大大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和聲望,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國際金融家薩克斯說服美國總統羅斯福盡快研製生產原子彈,從而為盡快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在當今經濟建設的過程中,商務談判時中肯有力的言辭會迫使對方作出讓步,或取得共識,以利於達成協議;慷慨陳詞,促成外引內聯,就會振興一方經濟。所有這些,都說明通過充分發揮口語表達技巧的口才藝術,能夠創造巨大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 當今社會是一個開放、進取、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機遇與挑戰、困難與希望,是擺在每個領導者面前無法迴避的課題,非凡的時代需要非凡的領導者,非凡的領導者又離不開非凡的口才。縝密的思維與卓越的口才,是每一位立志求進的領導者成功人生的催化劑和加速器。 一個領導的說話能力,常常被當作考察領導綜合能力的重要指標。所以,能言善辯、口才卓越的領導越來越顯示出一種獨特的優勢。他們在生活的各個領域因口才智慧的有效發揮,而充分施展著自己的才幹,並給自己的事業注入最大限度的成功因素。 而大文豪蒙田也說過:“語言是一種工具,通過它,我們的意願和思想才能得到交流,它是我們靈魂的解釋者。”因此,在現代生活中,人們越來越重視口才方面的知識和修養,並提出“知識就是財富,口才就是資本”的新理念。 領導者正如戰場上的將軍,是激勵手下的核心人物,也是決定戰爭勝敗的關鍵因素。任何一個組織,一項事業,都離不開領導的統帥。在現代社會裡,領導要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那麼他的絕大部分時間是在與人用語言交流,領導講話是領導者行使主管領導職能及相應的政務活動時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它不僅與領導者所承擔的工作職責和領導地位密切相關,而且也是作為一名領導必須具備的能力和素質。講話水平的高低,直接關係到領導工作的成效和領導者的威信。 不管是哪一個行業或哪一個層級的領導,要想把人帶領好、把事情處理好、把物管理好,就必須導之於言而施之於行。可以說,領導者立權立威的過程就是立言立行的過程。 領導要想說服下屬,以語言打動下屬的心,正真做到“導人心者必導之於言”就必須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到以下幾點。 (1)修身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 領導的思想道德、個人品質方面必須要達到一定的標準和水平。領導者培養自己的性格和品行就是自我修養。孔子一生不懈地教化民眾,要人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為第一要素。 作為一名領導,好口才是以一個人的個性和品德修養為依託的。這就是說領導者的個性修養一定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地位。一個有口才的領導者應具備哪些修養呢? 概括地說,一個有修養的領導,不僅要具備科學的思想,還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個性品格。領導的個性品格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會影響著整個團隊的情緒和行事風格。 西漢末年,光武帝劉秀向謀士鄧禹詢問如何統一天下時,道:“天下如此的遼闊,如今我才平定了一些小邦小郡,要到何年何月才能夠統一天下呀?” 鄧禹回答說:“的確,現在天下群雄皆起,戰亂不息,前景確實難以預測。但是不論到什麼時候有一點是不會變的:百姓都盼望著明君的出現。自古以來,國家的興亡都取決於帝王德義的厚薄,並不是在於土地面積的大小。只要您別灰心喪氣,全心全意積王者之德,揚仁義之威,最終天下一定會歸於統一的。” 劉秀聽了鄧禹的這番話,心情舒暢了許多,重新又對自己充滿了信心。在戰場上,劉秀對那些願意歸降的士兵,非但不加以懲罰,反而維持他們的原職讓他們參加劉軍,繼續作戰;對於歸降的將領們還一一封侯,並且頒布命令告知天下:“投降軍隊一律不予整編,維持原有編制,各降軍將領官復原位,仍帶領原部下參戰。”劉秀這樣優待降軍,令每個投降的人都不敢相信,心中不免充滿疑惑及不安,生怕劉秀什麼時候會改變主意。劉秀為了表明自己的誠心,經常一個人騎馬到各處營地巡視,特別是降軍的營地。投降過來的將士們見劉秀如此誠懇,自然產生了景仰之心,都誓為劉秀拼盡全力。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劉秀聽取了鄧禹的建議,能對降軍推心置腹,誠懇相待,確實是一種賢德大義的做法。降軍看到劉秀是一位度量寬宏的王者。為報答劉秀的知遇之恩,他們都盡心盡力輔佐劉秀。降軍追隨劉秀南征北戰,赴湯蹈火,為最終平定天下混亂,建立東漢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一個團結的集體不但要靠科學、嚴密的管理制度來約束每一個成員的行為規範,更要靠融洽、和睦的環境來激發每一個成員的積極性和創造力。領導者的個人品德就是打開這扇門的鑰匙。首先從領導者開始,只有以德服人才能以情感人,若虛情假意,讓團隊中充滿了虛偽與欺騙,到最後只能是分崩離析。 (2)正人必先正己 領導者要加強自身道德修養,起到表率和模範的作用,謙虛禮貌地對待自己的下屬,不要以下命令的方式去管理。 “上清而無欲,則下正而民樸。”要求下屬做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別人做的,自己堅決不做。 領導語言和道德品質的關係是很密切的。因為一個人的語言會表現出他的想法和性格,當然也可以表現出他的道德水平。領導的道德水平一旦通過語言表現出來,那麼對下屬和整個集體的影響是相當大的。領導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下屬對你更加信服,使整個團隊更加團結。相反,低劣的道德水平會讓下屬對你心灰意冷,同時會助長團隊中的不良作風蔓延,並最終導致團隊人心渙散,直至走向滅亡。 領導者要時刻謹記“在人之上要視人為人,在人之下要視己為人”這句話,誠懇待人,以身作則,這樣才能使得下屬信服,獲得下屬的支持和愛戴。只有具備高尚的品德,才能有強大的人格魅力,才能夠使下屬發自內心地擁護你,而不是表面上的恭維奉承。 (3)說話目標清晰明朗 領導的語言要表達出一個清晰的目標。即使有時候需要你的表達方式要含蓄隱諱,但一定要給下屬一個清楚的目標。領導講話不能含糊不清,指令不明,這樣會令下屬難以判斷,無法很好地完成任務。 (4)語言的表述要考慮到下屬的具體情況 領導講話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例如,下屬的性格特點、自身素質、心理和士氣等細節問題,這樣,才能使下屬對你的話心服口服。但在突出“領導霸氣”的同時,也要表現出你對下屬的關懷,並儘量使兩者融會貫通。這也是領導者以語言駕馭全局的根本所在。 總之,作為一個領導者,要想能很好地以語言駕馭局勢和下屬,就要把話說到點子上,把話說到下屬的心坎裡。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時刻牢記冷靜地分析局勢,認清有利於自己的方面。並且,在和下屬溝通時要時刻從下屬的角度出發審視一下自己的話語。用話語將自己的想法明明白白地闡述出來,使下屬變成自己忠實的擁護者,這樣就會很好地控制住全局。 1941年6月22日凌晨3點鐘,納粹德國以162個師、300萬兵力、3400輛坦克、7000多門大砲和數千架飛機分三路突然向蘇聯發起進攻:南路進攻烏克蘭;中路進攻莫斯科;北路進攻列寧格勒。當時,正在離倫敦不遠的契克斯度週末的英國首相丘吉爾聽到消息後,下令英國廣播公司當晚9時廣播他的演說。這就是丘吉爾發表的英國援助蘇聯抗擊德國法西斯的著名的“戰時演說”。丘吉爾指出: “今晚,我要藉此機會向大家發表演說,因為我們已經到了戰爭的關鍵時刻。” “今天凌晨4時,希特勒已進攻併入侵俄國。” “我看見俄國數以萬計的村莊正在耕種土地,正在艱難地獲取生活資料,那兒依然有著人類的基本樂趣,少女在歡笑,兒童在玩耍。我看見納粹的戰爭機器向他們碾壓過去,窮凶極惡地展開了屠殺。我看見全副戎裝,佩劍、馬刀和鞋釘叮噹作響的普魯士軍官,以及剛剛威嚇、壓製過十多個國家的、奸詐無比的特工高手。我還看見大批愚笨遲鈍、受過訓練、唯命是從、兇殘暴戾的德國士兵,像一大群爬行的蝗蟲正在蹣跚行進。我看見德國轟炸機和戰鬥機在天空中盤旋,它們依然因英國人的多次粳撻而心有餘悸,卻在為找到一個自以為唾手可得的獵物而得意忘形。在這番囂張氣焰的背後,在這場突然襲擊的背後,我看到那一小撮策劃、組織並向人類發動這場恐怖戰爭的惡棍。” “為此,我們只有一個目柝,一個唯一的、不可變更的目標。我們決心要消滅希特勒,肅清納粹制度的一切痕跡。什麼也不能改變這個決心,什麼也不能!我們決不談判;我們決不同希特勒或他的黨羽進行談判。我們將在陸地同他作戰;我們將在海洋同他作戰;我們將在天空同他作戰,直至邀天之助,在地球上肅清他的陰影,並把地球上的人民從他的枷鎖下解放出來。” “任何一個同納粹主義鬥爭的人或國家,都將得到我們的援助。” “因此,我們將盡力給俄國和俄國人民提供一切援助。我們將呼籲世界各地的朋友和盟友採取同樣的方針,並且同我們一樣,忠誠不渝地推行到底。” “希特勒侵略俄國僅僅是蓄謀侵略不列顛諸島的前奏。” 毫無疑問,“俄國的危險就是我國的危險,就是英國的危險;俄國人民為了保衛家園而戰的事業就是世界各地自由人民和自由民族的事業。” “讓我們從如此殘酷的經驗中吸取教訓吧!在這生命尚存,力量還在之際,讓我們加倍努力,合力奮戰吧!” 丘吉爾這篇篇幅不長,卻慷慨激昂的“戰時演說”,把英國推上了“聯蘇抗德”的戰車,粉碎了納粹頭目們聯英反甦的陰謀。 1941年7月12日,英蘇兩國政府簽訂對德戰爭採取共同行動的協定,為在世界範圍內建立包括美國在內的20多個國家參與的反法西斯同盟奠定了基礎。由此,從根本上改變了世界局勢和二戰中敵我雙方力量對比,改變了二戰的整個進程,也改變了英國的命運。著名的英國工黨評論家邁克爾·富特斷言:“1941年6月22日以前,英國的勝利是夢想,而在這一天之後,英國的勝利已在預計之中。”丘吉爾的這篇“戰時演說”也成為他一生“光輝時期的傑作之一”。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