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不容青史盡成灰·春秋戰國卷

第20章 第二十章誰毀滅了長平

說完了趙奢,自然要說趙括。在後人的眼光中,他是一個“老子英雄兒狗熊”的可憐人,也是趙國的罪人。 說“罪人”,似乎沒錯。本來前線的仗打得好好的,換他上場,張牙舞爪地一沖,把40萬軍隊全衝到了敵人的陷阱裡,最後落得活活被秦國坑殺的結局。趙國遭到了這樣的慘重損失後,從此一蹶不振,原來的“老二”一落千丈,再也不是強秦的東進威脅,被秦國平滅甚至宰割的命運,似乎已經無可避免。許多人甚至說,他是一個毀了趙國前途命運的罪人。 連趙括老爸,那位戰國時期最傑出騎兵名將趙奢的話,都被人拿來佐證:“趙括這孩子,讀書很好,頭頭是道,但都是紙上談兵,將來卻不能堪大用。”所以許多人就有理了,人家趙奢都這麼說了,可見趙括打仗多麼愚蠢,犯的錯誤多麼嚴重。

趙奢犯錯誤的地方,就是山西長平,他犯錯誤的那場戰役,就是公元前262年~公元前260年的長平之戰。 毫不誇張地說,長平之戰,是一場決定秦國統一天下命運的戰役。秦國擊敗了中原唯一能與他抗衡的趙國,通過殲滅趙國40万精銳的方式,讓強盛一時的趙國從此奄奄一息,再也無力和秦國爭雄。從此之後,長江以北的中原大地,秦國再無對手。 對這場戰役,後人關注頗多,因為這場戰役的結局讓人扼腕。 40万精銳的趙國軍隊,為什麼在堅持了整整兩年後,以被敵人誘入險地的方式,輕易的終結了自己的命運?主流的說法是,因為趙括紙上談兵,輕敵冒進,導致大敗虧輸。難道,事情真的就這麼簡單? 要解讀長平之戰的敗因,或許還要從當時的戰國大勢說起。公元前262年左右的戰國形勢,已經形成了秦國一家獨大,楚國遭到嚴重削弱,唯獨趙國可勉強抗衡的局面。趙國經過趙武靈王和趙惠文王兩代君王的勵精圖治之後,實力同樣蒸蒸日上,特別是趙國的騎兵,這時期獨步天下,是六國軍隊中唯一可以在戰鬥力上與秦國抗衡,並且重創秦國的力量。在閼與之戰中,趙國的名將趙奢採取示弱於敵,騎兵高速突襲的方式,一舉擊破秦國精銳鐵甲步兵,導致秦軍損失上萬。趙國騎兵的馬刀,給秦國人留下的是噩夢一般的記憶。

到了閼與之戰八年後的公元前262年,當年締造過閼與之戰輝煌的趙奢已經作古,勵精圖治的趙惠文王也已經過世,這時期趙國的國君,是他們的第八代國君趙孝成王。此人的才略遠不及之前的趙武靈王和趙惠文王,但是廉頗、藺相如等名臣依然還在,他本人又是個性格寬厚的守成之君,他剛剛上台,秦國人就給了他一個下馬威。公元前266年,秦國人捲土重來發兵攻趙,連奪了趙國3座城池。趙國不得不用送王子給齊國做人質的辦法,換來齊國的援軍,這才平息了戰禍。這次趙國之所以如此狼狽,一是因為趙奢不在,廉頗又是一個防禦型將領,守衛國土還可以,主動出擊卻不能;二則是此時趙國的北邊,正發生大規模的胡虜入侵,趙國的精銳騎兵大都開赴邊地守備,對東邊的秦國實在鞭長莫及。

趙孝成王雖然寬厚,卻也是有血性的人,對於秦國人送來的這份“上台大禮包”,他自然不能忍受。秦國人在再次攻趙失敗後,轉換了思路,不再去碰趙國的硬釘子,開始猛揍趙國邊上弱小的韓國。公元前262年,秦國人的攻擊又開始了,這次他們的攻擊點,選擇在了韓國的北方重鎮上黨。上黨是連接韓趙兩國的門戶,對於韓國來說,是抵抗秦國入侵的橋頭堡,對於趙國來說,也是阻遏秦軍入侵的緩沖地帶,戰略位置極其重要。秦國這次下了狠心,不惜血本要拿下上黨。秦國大兵壓境,斷絕了上黨與韓國本土的聯繫,大有不打下上黨不撤兵的氣概。事到如今,韓國國君也歇菜了。韓國君臣經過商議,準備把上黨送給秦國,以求暫時苟安。但鎮守上黨的郡守馮亭夠硬,饒是如此還是死戰不降,彈盡糧絕之下,馮亭總算折中了一下:“要投降,也不能投降你們秦國,我要投降趙國。”

馮亭的如意算盤打得很好,趙國的軍事力量,是六國里少有的能抗衡秦國的。以上黨做厚禮獻給趙國,可以使趙國前來援救上黨,這樣本來韓國和秦國的戰爭,就變成了趙國和秦國的戰爭,秦國這股入侵的“禍水”,就可以引到趙國的身上,不管倆家誰勝誰敗,韓國到底是安全了。 這樣一來,趙國又面臨了一個和當年閼與之戰前類似的問題:當年是救還是不救,現在是要還是不要。 表面看,上黨這個重鎮戰略地位重要,現在韓國人白送過來,等於是一個免費的大禮包,自然不要白不要。但消息傳來,反對聲還是有的,比如當年主張不救閼與的廉頗,這次也主張不救上黨,因為秦國人不是傻瓜,老子辛辛苦苦打了半天仗,怎麼能讓你趙國過來吃現成呢?大臣藺相如也持相同意見,認為接受上黨,就會引火燒身。但年少氣盛的趙孝成王不這麼想,怕人家來打,就不敢要地盤了?傳出去我趙國的臉面何在?要!秦國敢來搶,就讓他試試。

其實對於當時的趙國來說,要上黨還是不要上黨,都是有理由的,不要上黨,可以暫時避免戰禍,至少得到休養生息的機會,如果接受上黨,就必須提前做好和秦國開戰的準備。趙孝成王偏偏走了一個“半路子”,接受了上黨,卻沒有派遣重兵防禦,只是派了一個小股部隊來此交接。這不是分明無視秦軍嗎?秦軍當然不干,立刻由王齕率軍一通猛打,在秦國的猛烈攻勢下,趙軍迅速崩潰,上黨活生生地丟了,趙國的殘兵部隊,敗退到了長平一帶。 事情到這裡差不多就結束了,但秦軍顯然不罷休,敢搶我的口中食,活膩歪了?打!還沒等趙軍喘過氣來,秦國就大軍壓境了,秦國夠怒,趙孝成王的反應也夠快。秦國這次是要玩真格的了,那咱也就陪著打真格的。 隨後,趙孝成王急命廉頗率領20萬大軍趕赴長平。廉頗到達之後,前鋒部隊和秦國接觸,很快就潰敗下來。關鍵時刻,廉頗轉攻為守,沿著長平一帶的丹河布防,抵擋秦國的進攻。這個決定是明智的,廉頗帶來的,大多是此時趙國國內用於城池防禦的步兵,很少有最精銳的北邊騎兵軍團,秦國這邊,一次性動用的軍隊不下20萬,而且都是有豐富野戰經驗的老兵,這樣的情景,要是敞開了玩對攻,趙國是沒戲的。所以廉頗的打算很簡單:就地組織陣地,嚴防死守,和他慢慢磨,把秦國人磨走了拉倒。

應該說這是廉頗的一個傳統戰術,他最大的特點就是防守,在陣地構築和梯次配置上都頗有心得,是一個擅長打防禦戰的名將。以前就靠這種“磨”的戰法,曾多次把秦國人磨走,這次他以為也一樣,秦國人無非是想給趙國點顏色看看,現在顏色也給過了,也該拍屁股走人了。 但這次卻真的不一樣,廉頗夠有耐心,秦國人更有耐心,你廉頗磨,我秦國人也陪著你磨。結果,從公元前262年夏天開始,雙方沿著長平的丹陽河,開始了漫長的“靜坐”戰爭,每天就是你吆喝兩聲,我回罵幾句,對方的祖宗十八代全罵了個遍,可就是不動手開練。恐怕廉頗自己,乃至趙孝成王都絕對想不到,這一磨,就磨了整整3年。 在這3年裡,圍繞著長平這個小小的地方,秦趙雙方大打消耗戰,戰略物資源源不斷運輸到前線。秦國動用的兵力,此時的說法各異,但以廉頗20萬大軍的數量,以及處於守勢的地位,秦國投入進攻的兵力,應該不會少於30萬,秦趙雙方50多萬大軍,就這樣天天在長平幹耗著,50萬人天天大眼瞪小眼地擺陣勢,看著壯觀,但吃喝拉撒消耗的全是錢。這三年裡,秦國除了不斷增援長平外,還不斷地派使者出使中原各諸侯國,警告各路諸侯國不要管閒事,同時駐紮在韓國邊境,監視韓國軍隊的一舉一動。但是在作為主戰場的長平,秦國人始終無法前進一步。

漫長的消耗戰維持了整整三年,長平依然在趙國手裡,20萬趙國軍隊沿著戰壕與丹陽河,天天和秦國人幹耗。似乎廉頗的戰術是成功的,他當然有自己的理由,這個理由老生常談:秦國強,趙國弱,所以速決戰對趙國是不利的,持久戰對趙國是有利的,這理由一開始大家都以為很正確,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多的人認定這不正確。到了3年後的公元前260年,連主持趙國大政的趙孝成王也認為這理由不正確。不正確的原因,按照《史記》的說法是秦國人使了反間計,散佈說秦國人只怕趙括,只要趙括出馬,一個頂倆,能把秦國人打得稀里嘩啦。然後傻乎乎的趙孝成王就听了,接著任命趙括掛帥,行前趙括的母親拼命反對,說馬服君趙奢臨終前有遺言,趙括這小子只會紙上談兵,不能委以重任。可惜趙孝成王不聽,趙括就這樣順理成章地掛帥了,一起隨他出征的,還有早已養精蓄銳多日,從北方邊地調回來的精銳部隊,一共20萬人,趙國最精銳的騎兵軍團,都在這支部隊裡。

公元前260年,趙括抵達了長平前線,和廉頗完成了交接,聞聽趙括到來後,秦國火速做出了決定,宣布國家進入總動員,命令國內16歲以上的青壯年全部從軍,準備參加決戰。同時將此時秦國最傑出的將領白起調了過去。以這樣的動員規模,以及秦國足夠募集百萬大軍的戰爭動員潛力,這時候身在長平前線的秦國軍隊,總數已經不下60萬,雙方都動了血本了。 趙括到任後,按照《史記》的記載,就是他變更了原本廉頗定下的穩固防守戰略,引起趙國將士的不滿。而他玩腦袋也玩不過白起,白起到任後,對趙括採取了誘敵之計,故意在第一條陣線上,佈置了大批老弱殘兵,給趙括以秦國人力不能支的假象,終於讓趙括下了決戰的決心。之後趙軍出擊,趙括帶來的20萬北方精銳打頭陣,一路勢如破竹衝殺秦軍,果然殺得秦軍丟盔卸甲,趙括大喜之下,命令全軍全線出擊,企圖一舉掃平秦軍。而陷阱就在這時候布下了,趙括一路追殺,沒想到越打秦軍越強,越殺秦軍越多。等著明白過來的時候,才發現自己身陷重圍了,怎麼辦?突圍! 40萬趙軍以決死一戰的勇氣發動突圍,和秦軍打得難解難分,可回頭一望,趙國的陣營,也早被秦軍派遣的兩万精銳騎兵佔領了,就這樣,秦軍端了趙括的老窩,卡斷了趙括的後路,40萬大軍,就這樣被秦國人包了餃子。

眼見敗局已定,趙括卻不屈不撓。之後40萬趙軍一直被秦軍圍困了46天,斷水斷糧的情況下,士兵們甚至要靠著吃同伴的屍體來維持生命。趙括先後組織了四支突圍部隊,企圖從秦軍的包圍圈裡沖開一條口子,但是秦軍也極其頑強,死戰不退。這時候秦軍的武器優勢——弩,開始發揮出了威力,在四面的包圍圈上,佈滿了秦軍的弩箭陣,雨點般的弩箭,輕而易舉地封鎖了趙軍的突圍企圖。數次突圍失敗後,趙括最終拿出了他父親“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氣概,率領飢寒交迫的趙軍,向秦國人發動了最後一次決死的衝鋒,然而奇蹟沒有發生,秦國人的弩箭輕鬆地射穿了趙括的重甲,這位被稱為“紙上談兵”的將軍就這麼陣亡了。 40萬趙國壓箱底的精銳部隊,就這樣成了秦國的俘虜,之後為徹底削弱趙國,這支軍隊被秦國人陸續殺死。一度足與秦國人爭雄的趙國軍團,就這樣全軍覆沒了。

長平之戰結束了,但對於長平之戰的爭論,後人們卻眾說紛紜。主流史書上無不說趙括紙上談兵,志大才疏,最後誤國誤君,甚至到今天,他依然是“紙上談兵”的反面典型。但仔細看整個長平戰爭的全過程,我們不得不負責地說,長平戰敗,趙括至少是不能負全部責任的。 在上黨太守馮亭決定進獻上黨的時候,危機就已經向趙國人籠罩來了。趙國國內無論國君還是大臣,對是否接受上黨意見不一,但幾乎沒有人看到這樣的事實:秦國人,上來就是為了玩命的。 秦國這次對趙國的軍事行動,絕不簡單地是為了一個上黨,更不是為了一個長平,他們的最終目的,是要組織一場殲滅戰,徹底消滅趙國的有生力量,使之不能成為秦國進兵中原的障礙。從一開始秦國重兵壓境長平,到後來陪著廉頗慢慢磨,磨了整整3年,再到最後征伐全國16歲以上的青壯從軍,組成規模巨大的增援部隊馳援,以及最後趙國40萬戰俘被殺害的事實,所有的一切,都是秦國人苦心籌謀的一個過程。從一開始,他們就要和趙國打到底。 如果是這樣的目的,那麼早先廉頗採取的穩守戰略,其實就成了一種“慢性死法”。因為廉頗的消磨戰術,不僅僅在磨秦國,更在磨趙國,五六十萬大軍在前線對峙3年,物資軍費的損耗是個瞠目結舌的天文數字。別說是春秋時代的小諸侯國,就是後來大一統的漢唐宋明等中原王朝,承擔這樣的軍費開支也極其吃力。換句話說,如果秦國人決心傾家蕩產,不惜一切代價和趙國磨到底,最先堅持不下去的,毫無疑問是趙國。 在這一點上,不但廉頗沒有意識,就連趙國君臣上下也沒有這個意識。如果有這個意識,趙孝成王就不會輕易做出接受上黨的許諾,這樣不給秦國戰爭口實,這場大戰至少還會晚一些發生;如果有這個意識,廉頗也不會採取這種磨洋工的方法;如果有這個意識,趙國在戰爭不可避免的情況下,也許會先選擇速決戰解決問題。在人類戰爭史上,小國對大國的戰爭,採取這種相持戰的手段,在人口、財富、國家戰爭潛力都遠遠不及的情況下,是注定要失敗的。 正因為如此,趙孝成王最後換上趙括,就不難理解了。此時趙國的將領裡,廉頗等老將都是以“持重”著稱的,最擅長打速決戰殲滅戰的,當屬趙括的父親馬服君趙奢,但趙奢此時已經作古了,子承父業的趙括,也就成了此時趙國軍隊中最需要的速決戰類型將領。換趙括,很可能全軍覆沒,不換趙括,最後的結果也是被秦國拖死,很可能是整個國家筋疲力儘後的全軍覆沒。所以,在當時改變戰術,主動出擊,發動對秦國的決死進攻,就成了趙國此時唯一可以做出的選擇。 除此以外,趙國就沒有其他辦法嗎? 其實趙國此戰的真正悲劇,就是以一個小國的力量,去獨自對付強大的秦國。趙國的國民經濟儲備,固然經受不住這樣的消耗,如果趙國與其他國家聯盟,比如,通過向富庶的齊國等國借糧草的方式,向其他國家求救兵的方式。但從當時的列國局面看,做到這一點,似乎比戰勝秦國更難,這時期的秦國,在對外政策上做出了調整,採取了范睢的“遠交近攻”之計,對遠離秦國的齊國等國,採取暫時通好的政策,但對鄰近秦國的韓趙魏,則摁住了猛揍,即使不能滅掉他們,也要最大限度地削弱他們。在對趙國的這場決戰開始之前,秦軍已經把所有可能出現的因素都考慮在內,他們的使臣反复穿梭於中原六國,向中原各國遊說,威脅各國不要插手。除了趙國外,幾乎所有的國家都被秦國嚇怕了,完全抱著看客的心態,來欣賞這一場其實關乎整個六國命運的戰爭。 在這場慘烈的大戰中,秦國的損失也同樣慘重:《史記》裡秦國主將白起自己的話說,參戰的秦國軍隊,士兵死傷過半。經濟消耗也同樣巨大,《呂氏春秋》裡說,秦國多年來的物資糧食儲備,在這場戰爭中被消耗一空,整個秦國,都因為這場戰爭被拖得“士民倦”。在這場戰爭期間,如果除了趙國之外,能有一個國家有膽氣一點,在秦趙這個相持不下的天平上輕推一把,整個戰爭的結局,在歷史上恐怕就是另一種寫法了。 所以這正是趙括的悲劇,他在一個悲劇的時間,被推到一個悲劇的位置,完成一次悲劇的衝鋒,哪怕掛帥的不是他,恐怕在那樣的局面下都會作出這樣的選擇。 如果說趙括一點責任沒有,那也是不恰當的。整個戰役的過程證明,雖然他是一個攻擊型將領,但是在臨陣指揮,兵團作戰,戰略預判上,他比他父親確實差得遠,更和對面的白起不是一個檔次。趙國雖然實力弱於秦國,但並非沒有自己的優勢,趙國最大的優勢,就是騎兵的高速沖擊,雖然在經濟實力和總兵力上弱於秦軍,但是中國歷史上不乏發揮騎兵優勢以弱勝強的戰役,趙括的父親趙奢所導演的閼與之戰,就是這樣的妙筆。如果趙括可以在臨戰時冷靜一下,有他父親一般的睿智,能夠在撲朔迷離的局面下找到對手的弱點,打開胜利的突破口,反敗為勝的機會不是沒有。只可惜,太少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