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不容青史盡成灰·春秋戰國卷

第16章 第十六章吳起,最悲壯的改革者

說到戰國早期策動了封建化進程的各路改革家,那是一個英傑薈萃的榜單。這些敢於向舊有奴隸制制度開刀的勇士們,以其大無畏的精神和精準的思路,把握住中國社會發展的脈搏,促成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全面轉型,在中國走向封建社會的道路里,他們其實是發動機的角色。 但是這些發動機的命運卻是悲慘的,其中大多都是以悲劇結尾,即使是秦國這樣發動自上而下改革的國家,從變法中嚐到了巨大的甜頭,導演了變法事業的商鞅,最終也難逃死亡的命運。他們用自己的死亡,成為一個新時代的托起者,和一個舊時代的殉道者,而如果說其中最慷慨悲壯的人物,或許就當屬曾經參與過魏國變法,後來又導演了楚國變法的吳起。 如果說到吳起,或許我們還可以加上另一個稱呼:戰國變法家的第一奇人。

比起諸多的變法家來,吳起是個很奇怪的人,他的奇怪就在於他做什麼都行,無論是文是武,都是當時英傑中的翹楚。 但這個翹楚,開始的名聲卻不好。吳起是山東定陶人,公元前440年生人,定陶在當時屬於戰國中的衛國,是一個芝麻綠豆大的小國。出生在這裡的吳起,小時候的運氣還不錯,他家是當地的富戶,史載“家累千金”,在當時也是一個新富階層。關起門來安安穩穩過日子應該不錯,但是吳起偏偏做了個奇怪的選擇,他不喜歡平淡的生活,偏偏要建功立業,想建功立業,就要四處砸錢。吳起開始砸了,先砸到了魯國首都曲阜,投身於儒家學派門下,拜了當時著名的儒家學問家曾參為師,後來又師從於當時的另一個著名學問家子夏。儒家學說的內容,大多都是倡導和平,反對戰爭,但吳起卻是個很奇怪的學生,他這個人從來不喜歡消停,偏偏喜歡打仗,而且讀儒家學問,反而讀出了新覺悟,經常把儒家的學說,自己嘗試著應用到戰爭裡面去,還經常喜歡和人探討。這時候的吳起,不是一個受人喜歡的人,他在投身儒家之前就有“前科”,吳起為了求得功名,四處撒錢送禮,不但毫無用處,反而將祖宗留下來的家產全敗光了,這樣的人,在當時人眼裡,自然是遠近聞名的敗家子,風言風語立刻就起來了。如果是別人,也就听聽算了,可吳起不是一個算了的人,立刻殺掉了說他壞話的鄉鄰30多人,人命官司犯了,老家便待不下去,吳起和母親告別,發誓不混出個人樣絕不回來,就這樣,才來到了魯國。

在當時,吳起的名聲很不好,而且他睚眥必報,最喜歡和別人較真,比如學堂裡討論問題,別人都是動動嘴皮子,他急了卻能動手打人。這個不招大多數人喜歡的人,當時還是有人欣賞的。此時在齊國的大夫田居就是一個,大國的官員到底有眼光,當場看出吳起不是一般人,他對吳起說,你將來一定是出將入相的人物,我們家將來就靠你照顧了。然後,他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事實證明,田大夫的話,前半句準得離譜,後半句卻錯得離譜。 這時候吳起的生活,到底是好起來了,田居是個好事做到底的人,不但給了他女兒,還給了他大筆嫁妝,足夠他在魯國安身。然而好景不長,吳起很快又得罪了教授他儒學的老師曾參。那時吳起的母親死了,按照儒家的規矩,母親去世,子女應該回家奔喪並且守孝,吳起這時候正一心忙著奔前程,哪裡顧得了這個,乾脆兩腳一跺——不去!這下可捅了馬蜂窩了,儒家孝道,這是儒家弟子們生活的基本準則,誰要敢違反那就是大逆不道,結果曾參大怒,立刻把吳起逐出師門。吳起也不在乎,反正儒學裡的思想,他也不感興趣,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乾脆鑽研起了兵書戰策。事實證明,他確實是一個聰明的人物。除了平時喜歡好勇鬥狠外,他從來沒有上過戰場,對戰爭可以說是個門外漢,但憑藉著幾本兵書,外加自己對於儒家思想的理解,他將這些思想雜糅起來,竟然創造了屬於他自己的兵家學說。這時候的吳起,還經常在魯國當地的學宮裡參加各種辯論活動,他的名聲也越來越大,確切地說是越來越臭,一個不孝順父母且性格囂張跋扈的人,放在當時崇信儒家的齊國,是非常被人所不齒的,被人不齒,也就沒有出頭的機會,那時候的吳起,日常生活主要靠岳父家接濟,不然早就要喝西北風了。

吳起人生的第一次機會,出現在公元前410年。那一年齊國大舉進攻魯國,這時候的齊魯兩個國家,軍事實力的差距已經空前懸殊了,一般只要齊國進攻,魯國也就只有挨打的份。但魯國不想挨打,想不挨打,就要抵抗,要抵抗就要有將領,要有將領,沒人。 這個時候,魯國國君魯穆公想到了吳起。雖然他沒有打過仗,但是畢竟名聲在外,地球人都知道他研究兵法,而且講起來頭頭是道,再說國內確實沒有其他合適的人選。可問題是,他老婆是齊國人,而且還是齊國掌權的田家的女孩,這層關係太微妙了,萬一他把我的軍隊賣了…… 消息傳到吳起的耳朵裡,吳起的反應很簡單。這有什麼,不就是怕我反水,不相信我嗎,我把老婆殺了,你總相信我了吧。一邊是苦苦等待多年,建功立業的機會,一邊是含辛茹苦、美麗溫柔的老婆,吳起眼皮都不眨,手起刀落做出了選擇:殺!血淋淋的人頭告訴魯穆公,我連老婆都殺了,該相信我了吧。

這還有什麼話說,雖然崇尚儒學的魯穆公嚇得直哆嗦,但行不行的就是他了,打吧! 30歲的吳起,第一次得到了統兵打仗的權力。這時候的吳起,接過來的魯國軍隊,是一個爛攤子。當時魯國軍隊數次敗給齊國,幾乎被齊國人打怕了,心理上不發怵是不可能的,而且魯國是小國,能動用的兵員有限,軍隊的數量根本不能和齊國相比。吳起有辦法,他先是在軍內大搞整頓,嚴明紀律,行軍路上,吃住都和士兵們在一起,得到了他們的擁戴。而且他還有個本事就是能說,學了這麼多年儒學,練就了一番好口才,講起話來口若懸河,三言兩語就能把部隊激得嗷嗷叫,魯國軍隊破天荒地嗷嗷叫了。吳起不但能說,更能耍詐。他故意假裝要和齊國談判。然後和齊國軍隊磨洋工,在齊國軍隊面前他也屢屢示弱,齊國人果然上當了,當時齊國的軍隊,真以為吳起就是來談判的。吳起要的就是這個效果,瞅准了齊國人不設防的機會,吳起發動了反擊,全軍突襲,自己沖在最前面,本來大得不得了的士氣這下子更大了,魯國軍隊嗷嗷叫地殺紅了眼,破天荒地把齊國人打得大敗,在精研了多年兵法之後,吳起初出茅廬第一戰就打得漂亮。

仗打得漂亮,吳起的形象卻變得更糟糕了。魯國本身就是一個崇尚儒家道德禮法的國家,吳起原本就是殺人犯出身,還離經叛道,老娘過世都不回家,早就是出了名的混賬人物,這次為了當將領,竟然殺了老婆來求官。這時候的魯國人,全然不顧吳起擊敗齊國,拯救國家的大功,舉國上下擰成一股繩,集體強烈聲討殺老婆求官的吳起,結果一場大戰的勝利,反而讓吳起在魯國混不下去了,他在戰後不久就被魯穆公免除了職務。上天在給他關上魯國這扇門的時候,又給他開了另一扇門——魏國。此時魏國在位的魏文侯,正在銳意變法圖強,四處招攬人才,而且是什麼樣的人才都歡迎。吳起立刻感到人生有了新的希望,索性離開魯國,投奔了魏國。 對吳起,魏文侯早就有所耳聞,這時候的吳起,因為對齊國戰爭的勝利,已經是這時期戰國戰場上小有名氣的人物。但對於吳起的為人,魏文侯還深感疑慮,他向丞相里克詢問吳起是個什麼樣的人,里克的看法相當精準:“這個人又貪又好色,但要說打仗,恐怕是春秋時代的兵家司馬穰苴也不是他的對手。”就這句話讓魏文侯下了決心:用人用其長,用!

吳起在魏國的時期,正是魏國大張旗鼓,採取李悝變法,開始了魏國封建化進程的時期。在這個大變革的時代裡,魏國英才雲集,既有當時最傑出的改革家李悝,也有此時戰國時代最佳地方官西門豹,可謂是群星璀璨,能在這群群星裡佔有一席之地,主要原因,就是吳起此時的作用就一個——打仗。 此時的魏國,正是變法圖強的崛起時期,但面臨的環境也非常險惡。西北的秦國此時雖然經濟落後,但軍隊戰鬥力彪悍;南方的楚國,也是可以募集百萬大軍的大國;東方的齊國,是當時各國里最富庶的國家。當年晉國被瓜分前,以晉國一國的獨大地位,與這三國交手尚且互有勝負,而今一個分裂出來的魏國,面臨的局面是何其艱難。吳起到魏國的時間,是公元前409年,就在他被魏文侯啟用僅2個月後,他就立刻給魏文侯送上了一份厚禮——西河。

所謂西河,就是今天黃河以西的地區,包括陝西澄縣等大片領土,在戰國時代,這裡是秦國和魏國之間的分界線,雙方都只佔有了一部分領土,長期東西相持。秦國如果得到整個西河,就意味著打開了東進的通道,他們就能夠毫無阻攔地進入中原地區;而魏國如果得到西河,就可以控制對秦國戰爭的主動權,把秦國死死地摁在函谷關里。這場犬牙交錯的戰爭,在三家分晉之前就發生了,魏恆子時候,就曾和秦國為了西河發生戰爭,到了魏文侯時期,這裡更成了兵家必爭之地。多年以來雙方互有攻守,都想多佔一寸土地,但誰都寸步難行,形成了此時魏國西部戰場上暫時的平衡,而這時候,打破平衡的人來了——吳起。 吳起到任之後,經過短暫的準備,便發動了對秦國的東征。公元前409年,吳起先奪取了當時秦國西河的重鎮大荔,然後鑄城守衛。他再接再勵,接連奪取了五座邊城,他進攻很講策略,基本上是循序漸進,打下一個城,就立刻重兵防禦,待到站穩腳跟後,再繼續進軍下一個城池,就這樣步步為營、滴水不漏,漸漸地推進到了整個西河地區。在這個過程裡,秦國曾經多次組織反攻,皆被吳起打退,到了公元前408年,吳起已經佔領了秦國的合陽、華縣等地區,整個西河都被吳起收入囊中。值得一提的是,在收復西河的戰役中,魏文侯給予吳起的兵馬,最多只有8萬人,而對面秦國的兵馬,一度曾經達到了20萬,兵力差別如此懸殊下,卻能連戰連勝,確實不易。

西河地區的獲得,在戰國早期的諸侯戰爭中有著重要意義,秦帝國東出的道路被完全堵死,之後的很多年裡,他們不得不對魏國採取了消極防禦政策,同時開始向魏國學習,積極地謀求變法。而對此時的魏文侯來說,魏國得到了西河,也就得到了當地的千里沃野、大量的人口、珍貴的戰略要地,這樣重要的地盤,當然也要可靠的人去把守,除了吳起,也就沒有別人了。 公元前408年,魏文侯設立西河郡,吳起被委任為西河郡守,這是他軍事生涯裡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從此開始,吳起開始以西河為基地,開始了他戰場的表演。吳起的軍事思想與其他軍事思想最大的不同,就是吳起提出了軍事建設的思想,在他的軍事理念裡,臨陣指揮固然重要,但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卻是準備情況與經濟情況。所以在軍隊建設上,吳起採取了開發水利、儲存軍糧的措施,同時對於麾下的軍隊進行精簡。他編選出了由精銳士兵組成的“武卒”,在戰國早期,武卒是一支戰鬥力超級恐怖的步兵軍團,凡是被選入武卒的魏國士兵,都是可以拉20石強弩,並且具有高耐力奔跑能力的精兵,凡是能夠入選武卒的魏國士兵,不但免除全家的賦稅,更給予優厚的國家補償。所以在當時的魏國軍隊裡,作為一個士兵能夠入選武卒,不僅僅意味著這個家庭的生活狀況可以從此大變樣,更意味著一種無上的榮譽。從那時候起,魏國軍隊的士兵們開始苦練殺敵,上演士兵突擊的勵志故事,人人都為能夠成為武卒而努力。與此同時,吳起非常重視邊境的生產,多年以來他採取屯墾政策,命令士兵們戰則為兵,歸則為農,在當地積極發展生產。所以他到任沒幾年,西河當地就出現了倉儲豐厚、經濟富庶的局面。

這樣的局面自然讓秦國眼紅,西河的丟失,也是秦國人不甘心的,所以從吳起就任西河郡守之後,秦帝國就頻繁地調集重兵,意圖一舉奪取西河。這時候的魏國,在西河地區很少採取主動出擊的戰略,當時魏國的重兵,大都集中在東線,用於對齊國和楚國的作戰,所以吳起基本得不到中央支援。西河面臨著極其巨大的戰爭壓力,但是吳起不懼,他鎮守西河的時間長達27年,在這27年中,他和西北的秦帝國經歷了大小一共96次戰鬥,其中76場取得了勝利,剩下的20場是平手,可以說是真正意義的“不敗將軍”。這其中,秦帝國曾經幾次不惜血本,發動舉國兵力對西河地區進行東征,特別是在公元前389年,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陰晉之戰。這一年秦國動用了舉國50萬大軍,屯兵在山西陰晉,計劃一舉東進,拿下整個河西地區,當時魏文侯已經去世,即位的魏武侯非常驚慌,身為西河郡守的吳起卻不慌。多年以來,他早就在當地採取了種種措施,比如設立軍功獎勵制度,激勵士兵殺敵,而且每次戰後,都要舉行大規模的慶功活動,表彰戰爭中的死難者,所以每次有戰爭發生的時候,西河當地魏軍,大都把打仗當成一種榮譽,甚至好多人連盔甲都來不及穿,就急急忙忙要求投身戰場。所以秦國人雖然多,在求戰慾望高漲的魏國人眼裡,也不過是一盤肥肉而已。

吳起知道,要啃下這塊肥肉不容易,為了能夠保證一戰必勝,吳起做足了文章,首先抓住了秦軍人數雖多,但是軍隊部署分散,容易各個擊破的弱點,決定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其次就是這次參戰的士兵,除了少數老兵之外,大多數都是從來沒有立過軍功的新兵,這些人雖然作戰經驗不足,但是立功心切,求戰慾望極其強烈,吳起本人也以身作則,親自帶領軍隊沖在第一線。他甚至頒布命令,做騎兵的一定要看護好自己的馬匹,做戰車兵的一定要看護好自己的戰車,如果戰後發現騎兵丟了馬,戰車兵丟了車,就算是建立了戰功也不予表彰。這樣做是有道理的,秦軍人多,而魏國士兵作戰經驗有限,所以必須要保證從軍令上限制士兵們的無意義作戰,集中兵力消滅敵人。戰鬥打響後,魏軍各個以一當百,奮勇衝殺,結果秦軍五十萬大軍全線崩潰,五萬魏軍一路掩殺,打得秦國軍隊屍橫遍野。在戰國的歷史上,這是秦國軍隊遭到的最慘痛失敗之一。 吳起之所以能夠百戰百勝,從根子上說,是他的獨特軍事思想所致。吳起的軍事思想,或者可以套用裡的一句話“賠本的買賣咱不干”,他的軍事思路中,最在乎的就是戰爭的意義,他認為如果一個國家迷信武力,長期依靠戰爭來擴大權力,那麼最後的結果也就是玩火自焚。在吳起眼裡,一個國家要發動戰爭,必須要保證在減少國家損失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給國家增加利益,所以在每一場戰爭開打前,國家都必須要弄清楚,這場戰爭對於國家有什麼好處。而且吳起還認為,一個國家在軍事上成敗的關鍵,還是在於國力的支撐,而國力的支撐中,尤其又以邊地的儲備為重,一個國家如果想成為軍事強國,就必須要發展邊境經濟,儲備大量物資。吳起的這些思路,即使對於現代戰爭,也有重要意義。吳起不僅僅善於總結,更善於實踐,每一次的軍事行動,他都主動沖在最前面,麾下的士兵們,飲食起居他都非常關心,對士兵的撫卹非常高,所以在軍中享有崇高的威望。而且更值得一提的是,吳起在當地士兵中收買人心的活動,吳起對士兵非常愛撫,甚至發生了他為生病的士兵吸吮毒瘡的事情。當時士兵的母親知道此事後竟然失聲痛哭,因為她知道,感激吳起大恩的兒子,很可能會在接下來的戰爭裡奮勇作戰,那樣犧牲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 在吳起鎮守西河的27年,是魏文侯改革後魏國的黃金27年,這27年的魏國,西邊死死地摁住了秦國,南邊痛打楚國,東方掃蕩七國,同樣屬於三晉國家的趙國和韓國,也拜服在魏國的腳下。而鎮守西河的吳起,也成了這個強大的吳國的西北屏障,但吳起是不滿足做屏障的,他更想高升一步,特別是在魏武侯即位後,當時魏文侯改革時期的傑出人物,許多都已經去世了,而吳起本人也很賣力表現,除了屢次擊敗秦國之外,還曾經多次大膽進諫。作為一個名將,卻不主張輕率發動戰爭,甚至有一次魏武侯視察西河,讚歎魏國的大好河山時,他不但不應和,反而說出了一句很經典的話:“國家的安危,在德不在險。”也就是說,在發動戰爭上,國家一定要慎重,國家的強大,靠的是“德”而不是險,從這些思想上可以發現,雖然已經是此時戰國最傑出的武將,建功無數的吳起,從根子上學說還是一個儒生。 魏國的政治,一直有“出將入相”的傳統,外加當年吳起的“前岳父”田居也曾預言吳起將出將入相,現在出將實現了,吳起也就開始憧憬“入相”了。這時候機會也來了,當年曾經向魏文侯舉薦吳起的丞相西客去世了,魏國的相國之位一下子出現了真空,按照吳起的想法,自己鎮守西河27年,功勞苦勞一大把,就是排也該排到自己了,但是魏武侯卻不是這麼想的,最後繼承相國職位的,卻是在吳起眼里遠不如自己的商文。這個商文是當時的魏國貴族,在吳起看來,他不過是靠了裙帶關係才當上丞相的,直到兩人發生了一次對話。吳起在回京的時候,氣勢洶洶地質問商文,先問帶兵打仗你比我強嗎?又問治理地方你比我強嗎?讓士兵擁戴,並且誓死效力,你比我強嗎?三聲發問,商文都是好脾氣,連著都說“我不如你”,吳起得了理,立刻嚷嚷起來,那你憑什麼當相國?商文只回答了一句話:現在大王年輕,老百姓人心惶惶,你說是你當相國合適還是我合適,就這一句話,讓殺氣騰騰的吳起立刻啞巴了,想了半天說,還是你合適。這就注定了吳起不可能在魏國當相國,不是因為他沒這個能力,相反恰恰是因為他太優秀了,作為國君,根本就不敢駕馭這樣優秀的人。所以老成厚道的商文,也就成了魏武侯的首選。 丞相做不成,吳起任勞任怨,準備繼續給魏國守邊疆,但這時候邊疆卻也守不下去了。不幾年商文去世了,這時候繼任丞相的是公叔座,這個人性格猜忌偏狹,非常忌憚吳起的戰功。這個人背景也不簡單,是魏國的駙馬爺,他的妻子就是魏國的尚公主。當了丞相後,他就絞盡腦汁,非要趕走對他丞相職位有威脅的吳起,一個門客給他出了主意,可以搞一個非常麻煩的連環計。先假裝給魏武侯說,吳起可能有反心,建議魏武侯試探他一下,可以假裝說要把公主許配給他,如果吳起沒有反心,那他很可能高興的接受這個婚事,如果他有反心,就肯定會推辭這個婚事。與此同時,公叔座拉著自己的老婆,當著吳起的面演雙簧,讓老婆拼命地暴打他,性格剛硬的吳起,必然不會接受這樣的悍婦,只要他一推辭,謀反的罪就砸瓷實了。吳起萬萬沒有想到,耍了一輩子兵家詭道的他,竟然就這麼被人耍了,事情的整個過程,都在公叔座的計劃中,吳起果然很“配合”,眼見了公叔座娶了公主後的“悲慘”情景,鐵了心說什麼也不娶公主。這下可傷了魏武侯的自尊,他當場氣得拂袖而去,而政治嗅覺還算靈敏的吳起二話不說,跑路。 就這樣,在魏國立下赫赫戰功的吳起,就這麼不干了,當然以吳起的性格,如果如次退出江湖,那就不是吳起了,這時候的他已經名滿天下,不愁沒有飯碗。公元前383年,他找到了新飯碗——楚國。 吳起到楚國時,正好是楚悼王在位的時候,這時的楚國,也正好處於一個很微妙的時期。 楚國雖然常年處於大國地位,但是戰國早期的楚國,卻一度國力不振,特別是在中原國家紛紛進行封建化改革的時候,楚國的進展卻緩慢得很,主要原因還是楚國的整體經濟水平與中原差距遙遠。楚國國內,其地主派勢力和新貴族勢力也鳳毛麟角,根本沒有能力對抗奴隸主貴族的卿大夫階層。韓趙魏三國建立後,成了楚國的大敵,特別是強大起來的魏國,多次發動了對楚國的戰爭,連續多次戰敗楚國。這樣的局面下,一心想有所作為的楚悼王,也必須要效法中原王朝,變法圖強。所以此時到來的吳起,可以說是當時楚國最需要的緊缺型人才。 吳起到來之後,楚悼王首先讓他去擔任楚國北方苑守,幹的還是老本行打仗。吳起到任後一如既往,他繼續推行安邊持重的戰略方針,這時候他的主要對手,卻成了“老東家”魏國。在吳起的指揮下,先前多次被魏國打敗的楚軍這次揚眉吐氣了,他們多次擊敗魏國和韓國、趙國的聯軍,暫時遏制了魏國的南下勢頭。但是楚悼王知道,這樣做是治標不治本的,強大起來的魏國,會把楚國當做一個重要的吞併對象,不變法,就很有可能被這個時代所淘汰。 這裡要說說吳起的這個老闆楚悼王,在當時,這也是一個出了名的英主。他本是在政變中被擁立上台的,之後勵精圖治,扭轉了自春秋末期開始,楚國國君權力衰弱的局面,楚國的國力蒸蒸日上。但是在向北發展中,楚國卻遭遇到了魏國的阻隔,楚國多次發動對魏國的戰爭,卻皆被魏國擊敗,嚴酷的現實,也讓他決定走魏國的強國之路,而曾經參加過李悝變法,並且戰功卓著的吳起,就成了他實行變法的首選。 和其他國家一樣,楚國也有抵抗變法的守舊勢力,不一樣的是,楚國變法,是戰國時期所有變法中最難的。比如,商鞅變法時期,雖然秦國的舊貴族同樣強大,但是秦國本身的機構就非常簡單,自上而下的威權,可以很容易的推動,楚國這個時候的情況,卻是舊貴族的勢力盤根錯節,且畫地為牢,楚王很多時候都說了不算。當變法的“風”放出來以後,立刻引起了舊貴族的反對,尤其是楚國舊貴族中實力強大的屈氏以及黃氏,他們認為楚悼王如果輕易變法,那就是對不起祖宗,就是叛逆,而吳起更被他們稱做“禍人”。中原國家變法後,傳統貴族階層的悲慘命運,楚國貴族們就是沒見過,聽也聽夠了,怎麼能夠允許這一幕在楚國重演。 但吳起從小就是個不知道害怕的人,當年在魏國打仗的時候,5萬打50萬他都不怕,何況現在對付幾個小小的攔路虎。和用兵一樣,吳起是一個從來不打無準備之戰的人,他深知搞變法,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特點,生搬硬套是不可能的,經過一番籌謀,吳起拿出了他的變法議案,一份和中原國家變法大不相同的方案。 吳起的變法方案,主要包括如下的條文:一是取消世襲的貴族制度,凡是貴族傳承了三代以上的,一律取消世襲,從此之後,子孫不能再繼承爵位;王室的家族稍微寬鬆一些,傳承了五輩的,一律都取消特權和俸祿,而且要遷移到邊遠的州縣去,給予土地自食其力,他們原先的土地一律都要由國家沒收。二是整頓政治機構,也就是機構精簡,整個機構要裁撤冗贅官員,精選幹吏,提高行政效率。三是要統一言論,整個國家不能有任何反對變法的言論,否則就要治重罪。第四條是對楚國影響最深遠的,吸取自己在魏國創辦武卒的經驗,吳起在楚國也創辦了獨特的軍事部隊——厲甲兵,和當年在魏國一樣的政策,厲甲兵也是精選出來並由國家直接掌控的國家精銳部隊,有了這樣的虎師,楚國的實力也就大大增強了。 吳起變法的內容,確實條條都觸動了此時楚國的要害。楚國這時期面臨的最主要問題,就是奴隸制度太過強大,尤其是貫穿楚國始終的百越之戰。這些戰爭的結果,就是楚國每次都會收穫大量的奴隸,成為奴隸主貴族的私產,在這樣的情況下,土地封建化也就大大不如中原地區。從吳起的具體改革措施上看,這時候吳起的措施,主要還是以剝奪舊貴族勢力為主,而且手段極其酷烈,不但有取消世襲特權的內容,還有要強制拆遷的內容,原先養尊處優的貴族們,這下都要給送到邊遠的地方乾活。這樣做的結果,不但收回了大量的土地,釋放了大批奴隸,更增加了社會的勞動力,更讓貴族們的實力遭到了沉重的打擊。 整頓政治機構,名義上說改善統治效率,實際上,還是為了加強國君的威權,而統一國家言論,為的是要給變法掃清輿論的障礙。這幾條的實施,除了說明了吳起深沉的心機之外,卻也暴露了他變法上的漏洞。 吳起變法的實行,在當時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公元前381年,經歷過變法圖強運動的楚國再次揮師北上,和當時北方最強大國家魏國再次大打出手。這次的楚國軍隊,拿出了他們的新式武器——厲甲兵,結果,新組建的楚國王牌軍,以摧枯拉朽之勢將魏國打得大敗。楚國軍隊緊緊追殺,竟然直打到了黃河邊上,魏軍重演了春秋戰國時期全軍崩潰的局面,大批士兵溺死在水中。戰後,楚國人飲馬黃河,北方諸國大驚,春秋時期曾經把長江以南打得天翻地覆的楚人——回來了! 在對魏國進行戰爭的同時,吳起還主持了楚國歷史上最聲勢浩大的南征,這次楚國不但吞併了位於江蘇、浙江地區的百越之地,更一路南下,其軍隊前鋒,竟然深入到了廣西的蒼梧地帶,楚國的版圖得以繼續擴大。這也為後來統一後的秦漢帝國,相繼實行在南方的統治政策,開了一個好頭。 這時候的吳起變法,可以說非常成功,但是吳起變法的問題,也在這個時期越來越擴大了。 說起吳起變法的問題,我們不難看到,在這場變法中,吳起既有自己的發明創造,也有師承別人的一面。但最要命的一件事情是,吳起的改革措施,大多都是著眼於中央威權和富國強兵,對於楚國舊奴隸主貴族所生存的奴隸制經濟制度,卻沒有做任何的觸及。所以,這也就注定了改革不會得到普通老百姓們的支持。甚至連實力雖然弱小但已經興起的地主階層,得到的好處也很有限。比起更為成功的商鞅變法,我們不難看到,吳起所採取的堵塞言路,裁撤冗贅人員等內容,大都是在商鞅變法中所用過的,但後來商鞅頒布的時候,是在變法的第二階段,即變法已經獲得了全國百姓空前的擁護支持的時候,而吳起此時這麼做,卻已經操之過急了。而且更重要的一點是吳起變法的著眼點,還在於“富國強兵”上,給予楚國普通老百姓的好處太少,這一點,就決定了吳起的變法,更成了一個悲劇。 公元前381年,一直支持吳起的楚悼王去世了,他的去世,就意味著吳起的命運不可避免走向終結。就在楚國召開追悼會的那一天,反對變法的舊貴族發生了叛亂,這是吳起變法的另一個失策,他雖然建立了中央直接掌握的軍隊,卻沒有收回舊貴族階層對私人武裝的控制權,一旦發生變化,就會出現嚴重的後果。這次的嚴重後果被吳起自己承擔了,反對派們的士兵瘋狂地追殺吳起,吳起東躲西藏,最後躲進了楚悼王的靈堂裡,殺紅了眼的頑固派哪裡管這個,一股腦地闖了進去。吳起見叛軍們彎弓搭箭,密密麻麻的弓弩射向他,乾脆用力一撲,撲到了已經過世的楚悼王身上,這位戰國時期引導楚國走向強大的帝王,就這麼被射成了刺猬,大家射得帶勁,後果卻很嚴重。因為按照楚國的法律,射殺國君的,就是叛亂,射殺國君的屍體也不行,這樣一來,70多家奴隸主貴族盡數遭到楚肅王的誅殺。用自己的生命做代價,吳起讓楚國的守舊力量,遭到了一次沉重的打擊。而戰國時代楚國的崛起,也就從此開始了,此後楚國經過楚肅王、楚宣王,國力開始重新振作,在後來魏國衰弱,強秦東出函谷關的時代,楚國一度和齊國一樣,成為關東諸侯中僅有可以抵抗秦國的力量。這一切的底子,卻是以生命為代價的吳起換來的。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