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微歷史:1911-1949民國圈子

第11章 民國的學校,蔣家的兵:請叫我校長

蔣介石用人,總要多少有點光榮的革命歷史,像前北洋舊官僚,不敢亂用;黨內與蔣有夙怨的如左派、共產派、西山派、汪胡派,蔣均敬而遠之,存有戒心。蔣的嫡系主要分三支:黨務系統靠CC系,軍事力量靠黃埔系,政務人員靠政學系。 綽號:楊梅都督 出生地:浙江湖州 生卒年:1878年1月17日~1916年5月18日 身份:民國第一任滬軍都督、青幫頭目、蔣介石的結拜大哥 個性特點:性情豪放,以“四捷”著稱,即口齒捷、主意捷、手段捷、行動捷;常出入於酒樓、茶館、戲院、澡堂、妓院 主要經歷:辛亥革命中組織敢死隊;策劃刺殺陶成章;參與“二次革命”、護國戰爭 出生地:四川成都 生卒年:1889年5月18日~1991年12月14日

畢業學校:保定陸軍學校,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身份:早期同盟會員,蔣介石的把兄弟、心腹幕僚 職務:歷任國民政府陸海空軍總司令部總參議、上海市長、湖北省府主席、國民政府外交部長、行政院副院長、四川省府主席 名言:我們做幕僚的,好比是主人的廚子,不能講自己會做什麼菜,而是要看主人願意吃什麼菜 同僚評價:(張群)只能呼為蔣之使女而不得稱為如夫人,以如夫人尚有恃寵撒嬌時,而張並此無之,唯知唯唯諾諾,欲如何便如何,無一絲違抗 宋希濂(1907~1993):湖南湘鄉人,黃埔一期生,歷任第11集團軍總司令,新疆警備總司令,華中剿匪副總司令兼第14兵團司令。 何應欽(1890~1987):貴州興義人,黃埔系二號人物,早期同盟會員,參與籌建黃埔軍校,任總教官、教導團團長,抗戰中任第四戰區司令官、中國陸軍總司令,代表中國政府接受日本投降,解放戰爭時任國防部長,後去台灣。

李根源(1879~1965):雲南騰沖人,國民黨元老,新政學系代表人物,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隱居蘇州時期,人稱“山中宰相”。 陳誠(1898~1965):浙江麗水人,保定軍校畢業,黃埔系的骨干將領,後又組建黃埔系中的土木系,歷任湖北省府主席、第六戰區司令官、參謀總長兼海軍總司令。國民黨敗退台灣後,做到副總裁。 胡宗南(1896~1962):浙江寧波人,黃埔一期生,復興社“十三太保”之一,蔣介石的心腹愛將,抗戰時官至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西安綏靖公署主任,有“西北王”之稱。 顧祝同(1893~1987):江蘇漣水人,畢業於保定軍校,曾任黃埔軍校教官,黃埔系八大金剛之一,抗戰期間任第三戰區司令官,兼江蘇省府主席,國民黨軍政高層中的“軍中聖人”。

張治中(1890~1969),安徽合肥人,保定軍校畢業,黃埔軍校軍官團團長,歷任國民政府第五軍軍長、第四路軍總指揮、第九集團軍總司令、湖南省主席、西北行營主任兼新疆省主席,重慶談判中的國民黨首席談判代表。 湯恩伯(1898~1954):浙江武義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蔣介石的嫡係將領,歷任第31集團軍總司令、首都衛戍司令、陸軍副總司令等。 陳布雷(1890~1948):浙江餘姚人,蔣介石的高級幕僚、侍從室第二處主任,人稱國民黨的“領袖文膽”和“總裁智囊”,“國民黨第一支筆”。
⊙蔣介石用人,總要多少有點光榮的革命歷史,像前北洋舊官僚,不敢亂用;黨內與蔣有夙怨的如左派、共產派、西山派、汪胡派,蔣均敬而遠之,存有戒心。蔣的嫡系主要分三支:黨務系統靠CC系,軍事力量靠黃埔系,政務人員靠政學系。

⊙蔣介石的黃埔學生宋希濂總結說:“蔣介石用人的標準第一是親戚,第二是同鄉,第三是學生。而他真正給以軍權的,主要還是親戚和同鄉。” ⊙陳其美做了滬軍都督後,蔣介石從日本回國,擔任滬軍第五團團長,這時黃郛任第二師師長。三人結拜為把兄弟,陳是大哥、黃是二哥、蔣最小。 ⊙陳其美是蔣介石過鐵的把兄弟,民初革命中,有陳的地方就有蔣的身影。 1915年2月,陳其美從日本回上海策劃反袁起義,送別時,蔣對陳說:“此去萬一不幸而為袁氏所害,餘當為兄之第二化身,以成未竟之志!”一年後,陳其美在上海被暗殺,蔣便以陳的“第二化身”自勵。 ⊙蔣介石一生有“三不知”:一不知官職有多少;二不知手令寫了有多少;三不知結拜兄弟有多少。

⊙民國時,有首打油詩這樣評價國民黨政權:子向父宣誓,弟對兄效忠。翁婿成搭檔,父子共掌兵。親家正副手,叔對侄下令。同窗為閣僚,連襟同理政。同鄉隨左右,君臣是師生。 ⊙李根源是日本士官學校畢業,同盟會的早期會員,回國後在雲南講武堂做監督、總辦多年,後來的滇軍將領多是李的學生。辛亥革命後,蔡鍔做了雲南都督,李任副都督。李根源長了一臉麻子,自詡是“智珠粒粒”,每一粒麻子都是智慧的結晶。 ⊙政學係可說內有宰輔,外有封疆。政學系的成員沒有小官,都是一批做大官、享厚祿的“治世能臣”的組織。政學系形成於北洋時期,以穀鍾秀、張紹曾為領袖,後期以李根源、楊永泰為中堅,奉黃郛、張群為領袖,以《大公報》為喉舌,又結交受到黃埔系和CC系排擠的政客、軍人如劉鎮華、黃紹竑、熊式輝、吳鼎昌、張公權、陳儀、沈鴻烈等。

⊙1928年,國民政府名義上統一全國後,楊永泰為蔣介石獻上一條妙計,只有短短的十二個字,卻奠定了蔣氏的江山:“軍事化整為零,財政化零為整。”具體辦法是:以經濟方法瓦解馮玉祥集團;以政治方法解決閻錫山集團;以軍事方法解決桂系集團;以外交方法對付奉張集團。唐德剛稱之為“隆中對”。 ⊙據王柏齡回憶,黃埔軍校初建時,下級幹部十分之二來自保定軍官學校,十分之六是王從雲南講武堂推薦過來的。王是蔣介石在保定軍校的同學,後來一起留日學習軍事,黃埔軍校建立後,任軍校教授部主任。 ⊙蔣介石和張群在保定軍校時認識。 1907年初,兩人都被選派到日本學習軍事,在日期間,蔣介石和張群結為最要好的朋友,張群說:“蔣介石和我,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自保定時代以來就很投契。”張群原本想學習步兵,聽了蔣的話,中途改學了砲兵。

⊙1932年3月,在賀衷寒、滕傑、康澤等籌劃下,大名鼎鼎的特務組織藍衣社成立,奉蔣介石為社長。設中央幹事九名,為最高領導機構,康澤為乾事,又任宣傳處處長;戴笠則是三名候補幹事之一,不久即任特務處處長。 ⊙蔣介石屬於晚輩,資歷淺,蔣當校長,很多人都有不滿。粵軍總司令許崇智的參謀長陳翰譽公開宣稱:“(許)總司令不聽我的話,老信任介石,叫他去辦軍校,其實總司令自己辦最好。”廣東高等師範學校校長鄒魯則說:“我們高等師範很好,只要加強軍訓就可以文武雙全,又何必另外辦一個軍校呢!” ⊙王柏齡是蔣介石在軍校倚為心膂股肱的人物,據說王能力平庸,又抽鴉片,經常不在學校,有事也找不著,蔣便轉而倚重於何應欽。何先任軍校總教官,教導團成立後,便任教導團團長。

⊙北伐前夕,軍校教育長方鼎英,苦於學校內的派系鬥爭,向蔣介石請求辭職。蔣不許,答复說:“這好辦,政治問題可找國民政府代主席譚組庵(延闓)先生,黨派問題可找中央黨部代主席張靜江先生,你只負此外的一切責任好了。”並派方鼎英以教育長兼任代校長。 ⊙1925年1月25日,青年軍人代表會推舉蔣先雲、曾擴情、賀衷寒、何畏能四人組織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籌備會,這便是黃埔系內左派組織“青年軍人聯合會”的由來。青年軍人聯合會成立後,右派勢力在戴季陶的領導下,迅速組織了“孫文主義學會”,以戴季陶、王柏齡、陳誠、賀衷寒、繆斌等為首,後來著名的胡宗南、吳鐵城也屬於這一派。 ⊙1926年初,蔣介石宣布解散青年軍人聯合會和孫文主義學會,隨即成立了黃埔軍校同學會,蔣親自任會長,由曾擴情代理會長,至此,黃埔系才真正為蔣所有。

⊙1924年,黃埔軍校建立,正式名稱是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關於校長的最初人選,說法不一,有人說孫中山最先指定的是許崇智,有人說是程潛,而以蔣介石、李濟深為副校長。但蔣不願居於人下,中途跑回了上海,後來張靜江、戴季陶出來說情,孫中山便派蔣為粵軍總司令部參謀長兼黃埔軍校校長。 ⊙復興社有所謂“十三太保”,真正的台柱是賀衷寒、鄧文儀、康澤、戴笠四人。康澤後來組織了“別動隊”,人稱“御林軍”、“天子門生”、“監軍”。 ⊙黃埔係有所謂“八大金剛”,最為蔣介石所信任:何應欽、陳誠、劉峙、顧祝同、蔣鼎文、張治中、錢大鈞、陳繼承。 ⊙西安事變中,張學良想同南京方面講和,問計於被自己軟禁的蔣百里。蔣問:“這裡誰最令你討厭?”張答:“蔣鼎文!”蔣說:“那就派他去。”

⊙西安事變中,蔣介石發現心腹曾擴情對自己不忠,蔣獲釋後立即下令“曾擴情無恥,永不錄用”,將曾打入冷宮。 ⊙何應欽在黃埔係是僅次於蔣介石的二號人物,但蔣何間也時有不和。 1927年8月,蔣介石通電下野,幾個月後捲土重來時,各地紛紛發出請蔣復職的效忠電。一天,蔣向手下人發牢騷說:“現在馮煥章(玉祥)、閻百川(錫山)對我的擁戴電已經發出,為什麼他(何應欽)還不發!他在打什麼主意?” ⊙1927年白崇禧、李宗仁逼蔣介石下野時,何應欽沒有站出來支持蔣一把,對此蔣介石很憤怒,讓人轉告何:“沒有我蔣中正,絕不會有何應欽,他怕白崇禧,難道就不怕我蔣中正嗎?” ⊙“一·二八”淞滬抗戰時,何應欽說外交部長羅文幹:“國家情形這樣不好,你們這些外交家當動動外交手段呀,這時候不辦外交,等什麼時候去辦外交呢?”羅紅漲著臉回答:“你懂什麼?弱國無外交。” ⊙黃郛被視作親日派,何應欽比黃更是親日派,因此黃罵何是“漢奸”。 ⊙中原大戰結束後,論功行賞,有突出表現的陳誠由師長升任為軍長,但陳是少壯派,資歷淺,沒人願意跟他,所以陳的軍長只管他原來的一個師,其實是個空頭軍長。 ⊙蔣介石為了拉攏譚延闓,讓宋美齡認了譚的三女兒譚祥為乾女兒,後來又為了籠絡部下陳誠,便由宋美齡出面,將乾女兒嫁給陳誠。這樣陳既是黃埔系,又是浙江老鄉,同時還和蔣有翁婿關係。 ⊙陳誠當上軍政部長後,顧祝同等人都不服氣,但顧很圓滑,知道木已成舟,便四處對人講:“我早已向蔣委員長表示過,軍政部長只有陳辭修(陳誠)能幹。” ⊙1944年11月,何應欽出任中國戰區中國陸軍總司令,同時辭去擔任14年之久的軍政部長的職務。蔣介石讓何推舉軍政部長人選,何舉出顧祝同、劉峙、薛岳三人,蔣都不置可否,催急了,蔣批示四個字:“辭修如何?” ⊙中原大戰期間,蔣介石派何成浚統轄平漢線一帶的雜牌軍以對付馮閻。何將總指揮部設在河南漯河,從漢口運來兩種“戰略物資”,一是一批有名的中外廚師,二是一群高等妓女。同時在漯河街上佈置了一個“軍中之家”,一應設備,都很考究。在戰爭期間就靠這兩種“戰略物資”、“供應”各雜牌軍將領,為蔣介石穩住了平漢路的戰線。 ⊙1940年,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調為遠征軍司令長官,按理戰區副司令長官孫連仲應升是職,但蔣介石卻把蔣鼎文調來當司令長官。蔣鼎文到任,孫開了個盛大的歡迎會,演京劇《群英會》,其中“蔣幹盜書”一折,飾蔣幹的丑角表演得特別突出,一丑壓百正,明白地醜化揶揄蔣鼎文“盜官”。 ⊙蔣介石倡導“新生活運動”。在“新生活運動期間”,蔣介石偕宋美齡飛抵濟南,韓復榘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只備“新生活飯”招待,黃米窩頭加白菜、豆角、魚、蝦四個菜。同年,孔祥熙來濟,韓仍用“新生活飯”招待之,小米飯加大明湖產的蒲菜、蘆葦等。蔣、孔等直憋氣,卻又說不出什麼來。 ⊙1937年,蔣介石讓宋美齡掌握空軍,並且是名義上的“空軍總司令”。因此,人稱宋為“空軍之母”。 ⊙胡宗南是黃埔系中升官最快、軍權最大的一位,同時也是複興社十三太保之一。有人發牢騷說:“黃埔系確是蔣委員長的嫡子,而胡宗南則成了蔣委員長的'太子'。” ⊙每當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之間有什麼矛盾鬧得不可開交時,只要大姐宋藹齡出馬,再大的事也能化解。在蔣介石面前,她是唯一不稱呼蔣“總裁”、“委員長”頭銜的人,只稱“蔣兄”。 ⊙戴季陶是國民黨中的老革命,做過孫中山的隨從秘書。他原名“傳賢”,取“傳遞書香門第”的意思;年輕時自己改名“天仇”,取“與清朝不共戴天”之意;民國後,和蔣介石一起在上海經營交易所,改名“季陶”,表示學習春秋時的大富商陶朱公(范蠡)之意。 ⊙宋子文給蔣介石寫信說:“文於鈞座,情同骨肉,誼實君臣。” ⊙除陳布雷外,蔣介石侍從室中另有所謂“八大秘書”:留學英國研究法律的徐慶譽,留學法國的何方理,留學德國的徐道鄰,留學美國的張彝鼎,留學蘇聯的高傳珠,留學日本的羅貢華、傅銳、李毓九。 ⊙從蔣介石和陳布雷見面那天起,蔣一直稱陳為“布雷先生”,二十年如一日,從未改變。陳對蔣也是忠心相報,嘔心瀝血。 1948年11月13日,國民黨政府敗亡在即,陳布雷吞服安眠藥自殺,以身殉葬。 ⊙1949年2月11日,江山易手之際,戴季陶在廣州服安眠藥自殺,留下遺囑說:“官僚作風不變的話,一定死路一條!”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時,蔣介石讓陳布雷擬出中方受降人員名單。陳第一次寫上“朱德”,蔣用紅鉛筆劃掉,陳第二次又寫上,蔣仍然劃掉。陳忍不住了,當面頂撞說:“先生這樣做,氣量未免太狹窄了,將來會弄巧成拙的!”蔣也沒好氣地回答:“布雷先生,這事不是像先生這樣的書生能理解的。” ⊙林森處事低調,不結黨、不爭權,即使做了國府主席(國家元首),也自稱“餘不過一監印官而已”,只是個看印的。所以不論蔣介石、汪精衛、胡漢民中誰上台,他都能合作得很好。 ⊙1934年7月,蔣介石辦陸軍軍官訓練團,把各地軍閥軍隊中的中高級軍官集中在一起,進行訓練,暗地裡則安插特務進入學員中,了解這些地方將領的生活、歷史、財產,以及和地方長官的關係,特別是長官曾經讓他發過多少財。學員畢業時,蔣又每人送一大筆路費,從10萬元到100萬元不等。 ⊙孫桐萱是韓復榘的部屬,孫的父親做七十大壽,託人向蔣介石求一張相片作為紀念品,蔣爽快地送了他一張相片,並外加壽幛、壽屏和5000元支票。 ⊙1909年,蔣介石從日本振武學校畢業,如願以償地加入了野砲兵聯隊,不過,照料軍馬才是蔣最重要的任務,有時被指派去打掃馬房時,蔣臉上便露出“一種悲憤的神氣”。 ⊙1919年7月27日,《蔣介石日記》記載:近日甚為淋病之苦,心有抑鬱也。 1920年11月7日,《蔣介石日記》記載:下午,購書,逐色。 ⊙國軍內部評論:胡宗南只有師長的才,老蔣卻讓他做幾十萬大軍的統帥,能不敗嗎? ⊙陳布雷14歲參加清朝的科舉考試,縣試152人中,陳是最後一名,氣得父親大罵。但接下來的府試中,陳竟考取為第一名。 ⊙戰時重慶時,《救國日報》記者去陳布雷家裡採訪,陳不在家,記者跟門衛說:“我跑過多少碼頭,見過多少公館,哪有像你們這樣可憐的,還不如一個小老闆!” ⊙陳布雷子女多,一家人生活開銷大,所以日常吃飯,都是些青菜、蘿蔔之類。過節時可以買一隻雞或一隻鴨,豬肉從來不超過二斤。有一次,廚師擅自買了一隻二斤重的甲魚,陳認為太奢侈了,馬上把廚師解雇了。 ⊙陳布雷作為蔣介石的心腹秘書,地位清貴,但他絕不因此謀私,從不收禮。一次有人送來一包魚乾,擱在門衛室就走了,門衛不敢把這事報告陳布雷,就把魚乾送到廚房,門衛們私下吃掉。又有一回有人送來幾盒月餅,門衛像上次一樣,留下月餅大傢伙吃了。警衛回憶說:“我們在陳公館一共就撈了這麼兩次外快。” ⊙抗戰勝利後,陳果夫建議:“由政府出面,把南京城裡還沒有造房子的土地都收購起來,以進行土地改革。”此舉遭到了激烈反對,陳回憶說:“起初我不懂,後來我才懂。”原來南京的土地,多半都被政府高官們以很便宜的價錢早買下了。 ⊙海軍名將薩鎮冰,有位遠房表弟沈正怡靠看命卜卦度日,生意十分清淡。後來,薩鎮冰當上福建省長,沈便把卦攤搬到省政府大門邊上,並給自己製作了一副大招牌:上聯是“現任省長表弟”,下聯是“古今顯相名家”,橫批是“包汝顯貴”。生意頓時好得不得了。 ⊙辛亥革命爆發時,蔣介石還在日本當兵,接到陳其美催他回國的電報後,蔣立即打了請假報告,不幸的是,請假不被批准,只爭取到了48小時的短假;48小時不歸,即以逃兵處置。蔣和張群等化裝成學生,跑回國內。事後,日本陸軍省給予蔣“退隊”的處分。 ⊙辛亥革命中,蔣介石在張宗昌團當了一名排長,參加杭州起義。 ⊙劉珍年,張宗昌部下旅長,在國民黨北伐時,投靠了蔣介石。張宗昌爬上一棵大樹對劉說:“老弟,快出來吧!自家人打什麼仗,我以前實在不知道你,要知道你,我早就讓你當軍長了,我真是瞎了眼啊!” ⊙林森與妻子感情好,婚後第三年,妻子因病去世,林森為之終身不再娶。林森隨身總帶著一隻手提箱,據傳箱子裡裝著的就是亡妻的骨灰,從不離身,每晚必撫摩再三,方才上床睡覺。 ⊙戴季陶做《民權報》主筆時,因為寫的文章太激烈,“鼓吹殺人”,而被捕入獄。戴說:“報館不封門不是好報館,主筆不下獄不是好主筆。”一時傳為名言。 ⊙蔣百里13歲時,母親楊氏大病,請了許多名醫都不見起色。蔣想起古人的“割股療親”,於是割下自己左臂上的一塊肉,煮湯藥給母親服用。楊氏一服,病就痊癒。 ⊙蔣百里是民國首屈一指的軍事學家,曾任袁世凱總統府一等參議,黎元洪總統府顧問,吳佩孚總參謀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高等顧問。 1906年,蔣百里從日本士官學校畢業,並且以第一名的成績,獲得了日本天皇賜予的軍刀。蔣百里、張孝準、蔡鍔,在日本士官學校,被稱為“中國三傑”。 ⊙蔣百里學習步兵,蔣伯器學習騎兵,兩人又同為浙江人,於是章太炎稱讚他們為:“浙之二將,傾國傾城。” ⊙蔣百里與梁啟超辯論,梁是蔣的老師。於是,有人對蔣說:“梁任公是你的恩師,你同他公開爭辯,不傷感情嗎?”蔣回答說:“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蔣百里和徐志摩是親戚,更是好友。在徐志摩經濟最拮据時,蔣令其將自己在京的房子出售。 1930年,蔣百里入獄,徐到南京陪蔣坐牢。 ⊙黃炎培說蔣百里:“天生兵學家,亦是天生文學家。” ⊙蔣百里逝世後,馮玉祥在香港的報上發表文章,斷言蔣是被謀殺的。後來,在其所著《我所認識的蔣介石》一書中仍然堅持此說。 ⊙1938年蔣百里逝世時,是就地殮葬。到了1947年,其一眾好友遷其屍骸回浙江西湖,起棺時,蔣之屍身仍未腐朽。生前好友竺可楨大哭說:“百里!百里!有所待乎?我今告你,我國戰勝矣!”一時,眾人皆落淚。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