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宋史疑雲·960年到1279年之兩宋典故

第4章 四涪陵之禍

按照原來杜太后遺言的順序,由宋太祖傳宋太宗,宋太宗傳趙廷美,趙廷美傳趙德昭,趙德昭既死,那麼就由趙廷美傳趙德芳。只有這樣,皇位才能重新歸入宋太祖子孫一脈,才能不負杜太后遺命,才能對得起宋太祖將天下傳弟不傳子的盛德。趙德昭和趙德芳先後死後,金匱誓書上的皇位繼承人只剩下趙廷美,宋太宗的親弟弟。倘若宋太宗將皇位傳給趙廷美,趙廷美勢必要傳給自己的兒子,這顯然是宋太宗不願意看到的。可以說,趙德昭和趙德芳的死,使趙廷美一下子處於極度危險的境地。 此時,倘若“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的呂端還在趙廷美手下當差,說不定就會勸說趙廷美趕緊辭去開封尹的職位,由此做出退出儲君人選的表示;或者乾脆上書皇帝,請求宋太宗立皇子為太子。如此,趙廷美必然能保住榮華富貴。然而,十分可惜的是,呂端已經調離開封府,而趙廷美手下幕僚多是平庸無能之輩,竟無一人能夠深謀遠慮,勸趙廷美退保其身。

而趙廷美本人,雖然也感覺到了危機,但他沒有採取措施來避免宋太宗的猜忌。相反,他開始暗中拉攏一些親近的大臣,比如給當朝宰相盧多遜送財物。如此幼稚的作為,顯然只能授人以把柄。進一步分析,趙廷美不肯辭去開封尹職位的根本原因,估計還是貪圖那張皇帝的寶座。在不自安的情況下,趙廷美難免有怨言,竟然說:“太宗有負兄意。”這些言語傳到宋太宗耳中,只能加深他對趙廷美的忌恨。 太平興國六年(981年)九月,趙德芳死後半年,針對趙廷美的軒然大波終於開始了。宋太宗為晉王時的幕僚柴禹錫、趙鎔和楊守一三人揣摩出宋太宗的心意,突然發難,向宋太宗揭發趙廷美驕恣放縱,圖謀作亂。這是明顯的捕風捉影,沒有任何真憑實據,但卻正中宋太宗的下懷。

儘管是誣告,無法追究,宋太宗還是藉機罷免了趙廷美的開封尹職務,出為西京留守。而告密的三人都有升賞,柴禹錫升為樞密副使,楊守一升為樞密都承旨,趙熔升為東上闔門使。這是個非常不好的開端,伺機鑽營者見只要揭發趙廷美便可以升官發財,自然不惜代價來構陷趙廷美。於是,前面已經被罷免的趙普也終於有機會東山再起了。 趙普是開國重臣,在一系列重大事件如陳橋兵變、杯酒釋兵權、制定統一戰略等事中都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在宋太祖時代更是以佐命元臣之身份在中樞機構執政達十年之久,名望甚崇。前面已經提過,趙普之前與還是晉王的趙光義有過一段明爭暗鬥,尤其是他反對宋太祖傳位給趙光義,趙光義即位後,自然不會輕易忘記前仇,為了防範趙普,將其調入京師便於控制。趙普宦海沉浮,婉轉圓滑,深知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儘管與宋太宗的關係極為微妙,但還是不甘心就此沉淪。只不過,當時在朝的宰相是盧多遜,是趙普的死敵,一心防範趙普東山再起,以致趙普一直被壓得抬不起頭來。

盧多遜為人機警,知道宋太祖喜歡讀書,經常到史館來取書,就讓小吏每次都查看宋太祖所取何書,於是閱讀此書。等到第二天召對時,宋太祖問起大臣們書中的事情,只有盧多遜一個人應答如流,以此獲得宋太祖賞識,拜為宰相。他跟趙普一直不和,好幾次在宋太祖面前說趙普專權、貪財。趙普被罷相後,盧多遜獨掌大權,直至宋太宗即位後。 趙普的兒子趙承憲娶燕國長公主(宋太祖親妹,先嫁米福德,後嫁忠武軍節度使高懷德)之女。當時趙承憲任澤州知州,回到京師成婚。按照慣例,只要與皇親結親,便可以留京任職。然而,宰相盧多遜竟然等不到趙承憲度過蜜月,就勒令他回任澤州。這自然是針對趙普。趙普憤怒得無以復加,剛好在這個時候,宋太宗召見了他。

宋太宗之所以召見趙普,想對付弟弟趙廷美是主要的原因。宰相盧多遜與趙廷美關係一向友善,宋太宗必須找到一個能與盧多遜匹敵的人來策劃廢除趙廷美的大事,趙普與盧多遜是夙敵,自然是最合適的人選。 就是這次召見中,趙普說出了那句著名的陰險之語:“願備樞軸,以察姦變。”宋太宗很是滿意,趙普也因此很受鼓舞,又向宋太宗表示忠心說:“我有一部,用半部幫助太祖打天下,用半部幫助陛下治理國家,使之太平。” 召見結束後,趙普回家連夜寫了一封奏表,拋出了所謂的“金匱之盟”,說當初杜太后有金匱誓書,除了當事人杜太后和宋太祖外,還有見證人,就是他趙普本人。這是金匱誓書第一次公然顯山露水,之前從來沒有人聽說過(史書為後來所修,一切記載都向有利於宋太宗的方向發展),甚至包括宋太宗本人都是聞所未聞。

關於金匱之盟,前面已經分析論證過,根本不可能存在,否則趙光義不必迫不及待地殺死兄長奪取皇位。而宋太宗登位五年後,此時才由趙普提出有金匱誓書,更見其中的可疑之處。如果真有金匱之盟,為何趙普不在宋太宗即位就指出來?這難道不是他藉機在新皇帝面前邀寵、東山再起的最好時機麼? 種種可疑之處,不必再一一指出。趙普此時拋出金匱誓書,無非是要取悅於宋太宗,以固恩寵。但無論如何,金匱誓書一出,確實有力地證實了宋太宗即位的合法性。宋太宗大為心悅,心中自然將趙普當作可以信賴之人,因而詢問趙普關於傳位趙廷美一事。趙普深知宋太宗心意,便說:“自古帝王傳位乃是父傳子,當年太祖已誤,陛下今日還要再錯嗎?”這句話其實有更深的潛台詞:當時宋太祖傳位給宋太宗已經是錯誤,宋太宗怎麼能再犯同樣的錯誤。由此也進一步證明當年趙普確實是極力反對宋太祖傳位於弟的。不過,趙普的話卻堅定了宋太宗傳子的信心。之後,趙普重新任宰相,在宋太宗傳位的過程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

趙普得勢後,最著急對付的不是宋太宗的心頭之患趙廷美,而是夙敵盧多遜,而最簡單易行的辦法就是將盧多遜牽扯進趙廷美的罪案。盧多遜自己也知道趙普勢必要找自己報仇,倘若能辭去相位,自行引退,或許還可以避免這場鬥爭。但盧多遜貪戀權勢,不甘心就此放手。一場大風波就不可避免了。 趙廷美被趕出京師任西京留守後不到半個月,趙普便上告說趙廷美與盧多遜暗中交往。即使是交往,又有什麼不正常?趙廷美當時是開封尹,盧多遜是宰相,之間互有來往根本不足為奇。但趙普卻藉題發揮,說盧多遜盼宋太宗早日晏駕,就好盡力侍奉趙廷美,趙廷美表示滿意,還送盧多遜弓箭等物。這種明眼人一看就不可信的話,宋太宗卻如獲至寶,立即將盧多遜逮捕下獄,嚴加審訊。獄中黑暗,盧多遜知道“好漢不吃眼前虧”,便全部招認。之後,盧多遜被削奪官爵,連同家屬流配崖州,其同黨不少被處死。趙廷美則被軟禁在私邸,其兒女不再稱皇子皇女。

趙普在盧多遜與秦王趙廷美交結一案中一箭雙雕,既打擊了夙敵盧多遜,又因拉趙廷美下馬討好了宋太宗。儘管趙廷美已經如此下場,但他的悲慘命運還沒到頭。趙普認為處分趙廷美太輕,擔心他死灰復燃,於是唆使開封知府李符上書,說趙廷美不思改過,反而心懷不滿,要求將其遷徙到邊遠郡縣。於是,趙廷美被降為涪陵縣公,安置到房州。宋太宗還不放心,命閻彥進為房州知州,嚴密監視趙廷美的一舉一動。之後,趙普害怕開封知府李符洩密,以李符用刑不當為名,將其流放春州。一年後,李符便不明不白地死去。 趙廷美被遷到房州,地處偏僻,連行動都失去了自由。他氣憤難平,兩年後便死在房州,年僅三十八歲。史稱宋太宗貶黜趙廷美之事為“涪陵之禍”。

更令人寒心的是,趙廷美死後,宋太宗公開宣稱趙廷美是乳母陳國夫人耿氏的兒子,並非杜太后親生,如此,趙廷美及其後代就被徹底地排除在皇位繼承系統之外。當時,很少有人相信這種說法,只是杜太后早已去世,宋太宗是兄弟中僅存的一人,又是至高無上的皇帝,他的話無人能夠反駁。 至此,所有擋在宋太宗傳子的絆腳石都已經被搬掉。再來回顧一下,自從趙光義繼帝位後,先是宋太祖趙匡胤的長子趙德昭被迫自殺;次子德芳又無故而死;而宋太祖皇后宋氏死後,宋太宗堅持不肯按皇后禮儀下葬;之後便是趙廷美被迫害致死。如此種種,反倒加深了宋太宗於燭光斧影中戕兄奪位的嫌疑。就連最正統的《太宗本紀》也不得不說:“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縣公(趙廷美)之貶死,武功王(趙德昭)之自殺,宋後之不成喪,則後世不能無議焉。”

《太宗本紀》中提到的四點,再加上德芳年紀輕輕莫名而死,這五點始終是宋太宗得位不正的有力佐證。 再繼續談趙普的話題。趙普被重新起用,不過是宋太宗為了對付趙廷美的需要,這項任務一旦完成,宋太宗立即重新恢復了對趙普的猜忌。君臣二人的關係始終若即若離,之間隔了一道無形的高牆。 終於有一天,宋太宗對群臣說:“趙普是開國元勳,而且是我的布衣之交。現在他精力衰邁,不宜再煩勞公務。我打算挑個好地方,讓他安度晚年。”趙普知道後,不禁十分傷感地說:“我這番作為,竟是為他人忙活了。”於是主動上書請求辭職。宋太宗順水推舟,罷其宰相之位,出任為武勝軍節度使。趙普離開京師前,宋太宗親自為趙普餞行,以此來感激趙普一手操持的金匱之盟和針對趙廷美而策劃出的涪陵之禍。

之後,趙普在外過了幾年,一心想回到京師,他通過走宋太宗次子趙元僖(原名趙元佑)的門路,終於如願以償。剛好此時宋太宗要任命呂蒙正為相,因呂蒙正資歷尚淺,便重新起用名望更大的老臣趙普為相,虛領首相。這是趙普第三次為相,此時的趙普,已經是六十多歲的老人了,他依舊熱愛權力,積極幫助宋太宗次子趙元僖打擊宋太宗長子趙元佐的勢力。然而不久後,當宋太宗認為已經不再需要趙普時,趙普又再次被罷相。從此,他再也沒有回到他所嚮往的權力中樞。淳化三年(992年),趙普病死,時年七十一歲。 宋太宗得知趙普病逝後,“淒愴之懷,不能自已”。這並非做作,而是皇帝真實的感情流露,不過並非完全是為了趙普,更多的應該是舊識皆逝的傷感,身為皇帝,也一樣無法抗拒生老病死,終有一天,他還會與趙普在黃泉相會。為此,宋太宗停止上朝五天,追封趙普為真定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