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謀說天下·謀秦

第30章 4、計殺李牧,王翦滅趙

謀說天下·謀秦 慕寒 3412 2018-03-16
戰爭機器一旦啟動,很難再停下來。 公元前229年,秦王嬴政發動了對趙國的第三次戰爭。分別由王翦和楊端和率領。王翦率上黨秦軍由西向東,抵達井陘(今河北省井陘縣),再由北向南,對邯鄲構成威脅;楊端和率河內(今河南省黃河以北地區)秦軍由南向北,直撲趙國都城,把邯鄲團團圍住。 這個時候的趙國,天災人禍紛至沓來,連年用兵,加上地震、飢荒,使得百姓怨聲載道,軍隊得不到應有的補充。在王族內部,各種矛盾也凸現出來,並且不斷激化,整個國家搖搖欲墜。趙王遷唯一可以依託的,只有大將軍李牧。趙王派李牧和將軍司馬尚領兵在邯鄲城外抵抗秦軍。在李牧的緊密部署下,趙軍分兵兩路,由李牧率領主力對抗王翦,將軍司馬尚對付楊端和,並且再次擊敗了秦軍。

消息傳來,秦王嬴政大吃一驚,他萬萬沒有想到趙軍竟有如此強大的戰鬥力,李牧竟有如此高明的指揮才能。為了扭轉敗局,秦王嬴政召來文武近臣聚集咸陽宮,商議對策。 此時,大將王翦已應召回咸陽,所率秦軍也已退回秦國境內,陳兵以待。王翦並不把此次失敗看得過於嚴重,對最終戰勝趙軍仍充滿信心。 他向秦王嬴政禀報,秦軍退回秦國境內皆因趙軍來勢兇猛,為避其鋒芒,保存實力,才停止進攻,並不能看作是一次失敗,而是一次戰略上暫時退卻。因雙方尚未進行大規模交戰,秦軍損失很小。 王翦不贊同有的大臣的悲觀論調,認為一戰定勝負。李牧確非尋常之將,但其部卒卻遠非個個驍勇。特別是,趙國全國大饑,國力不強,民心不穩,趙軍缺乏充足的糧草儲備,損失的兵力也難以得到補充。趙軍久置於外,必定將乏兵疲,難以持久。而秦軍則後備充實,補給及時,完全可以通過戰略相持拖垮趙軍,待趙軍疲憊,即可一舉而戰勝之。

聽罷王翦這一番分析,秦王嬴政的沮喪情緒一掃而空。他覺得王翦的話很有道理:此戰未畢,何以言敗? 接著,秦王嬴政又徵詢如何破趙。尉繚道:“大凡取勝策略,不外乎道勝、威勝、力勝三種。講武料敵,使敵之氣失而師散為道勝;審法制,明賞罰,使民有必戰之心為威勝;破軍殺將,潰眾奪地,成功而返為力勝。如今趙軍正當銳勢,又有良將統帥,不可力勝,道勝可也。” 秦王嬴政問:“何以道勝?” 尉繚道:“趙軍暴師日久,難以支持,極易人心渙散,必將尋求外援,我們派人阻止其與他國聯盟形成合力,同時再從趙軍內部瓦解它,使其士氣喪失,即可戰而勝之。” 李斯接著尉繚的話在後面說道:“方才尉繚所言極是。臣以為,趙國尋求外援之國,定是齊國。”

秦王嬴政道:“何以言之?” 李斯道:“當今天下,魏、楚已被削弱,燕、趙又結怨,韓國自身難保,趙舍齊無以為援。齊王建繼位三十多年來,我與三晉、楚、燕交戰連綿,齊因遠在東方,與秦沒有共同邊界,故獨能保全實力,由是觀之,趙欲聯齊,勢在必然。” 秦王嬴政道:“當年長平之戰,齊之謀臣周子曾向齊王進諫說,趙與齊、楚,唇齒相依,力主積極援趙。齊王未能應允。此後諸侯多次合縱抗秦,齊國均未參與其中。如此看來趙國豈會再度聯齊?” 李斯道:“當年齊國不肯與趙聯合,是為了討好秦國,保存自己。而今,我併吞六國之志昭然於世,齊國自知難以倖免,必急於尋求盟友,以求苟延殘喘,這樣,趙欲聯齊,齊必應允。” 秦王嬴政以為然。又問:“以你的意思?……”

李斯道:“仍可採取我既定策略,重金賄賂權臣,離間趙、齊關係!” 秦王嬴政贊同道:“好!就這麼辦。寡人倒要看看他趙國究竟有多強。” 王翦因深感軍事打擊一時難以取勝,對此計策也大為贊同。他又提出,李牧乃趙軍統帥,李牧不除,趙軍仍難戰勝,可使用離間計,借趙王之手除掉李牧。這樣,趙軍將不戰自潰。 秦王嬴政認為此計甚好,便與群臣商定,派使臣攜重金同時前往趙、齊二國,進行遊說和間諜活動。這樣,與軍事進攻相伴,在一條聽不見刀槍之聲、看不到血肉廝殺的無形戰線上,秦國又發動了猛烈的攻勢。 按照秦王嬴政的部署,姚賈奉命出使齊國,遊說齊國拒絕與趙聯合;李斯和淳于越前往趙國,瓦解和削弱趙國的軍事力量。 鑑於郭開與秦國的“老關係”,李斯和淳于越到達趙國後自然找到了這個“內線”。二人先將黃金千斤秘贈郭開,然後說:“我奉命至邯鄲,聽有童謠雲:'秦人笑,趙人號,以為不信,視稼禾枯槁。'如今趙國大旱,看來童謠確有徵兆。丞相身處危地,難道不以趙亡為憂嗎?”

郭開不以為然地說:“萬一趙亡,我將在齊、楚間選一國托身,斷無後顧之憂。” 李斯道:“丞相以為齊、楚可以自保麼?” 郭開反問道:“難道秦國亦欲圖齊、楚?” 李斯笑道:“丞相為一國重臣怎不知天下大勢?齊、楚雖遠離秦國,但與趙、魏無異,趙、魏既滅,齊、楚定難倖免。為丞相計,莫如托身秦國,長保富貴。” 郭開搖頭道:“秦國雖強,然秦王不能容人,韓非入秦而被殺,足可使人望而卻步。” 李斯聽罷,心裡有點不是滋味兒。正欲向郭開進行解釋,淳于越搶先道:“我王恢弘大度,屈己下賢,於人無所不容。韓非之死並非我王有意加害,而是因為有人告其為韓國奸細,我王將其暫拘獄中,擬查明真相,然韓非性情狹隘,自殺身死,待我王傳令赦免,為時已晚,我王深為惋惜!”

這時,李斯又在後面接著說道:“丞相大功於秦,我王一直銘記於心。丞相待趙亡來秦,必被授予上卿,趙之美女田宅可任丞相隨意挑選,今我王以千金相贈,足見誠意,望丞相勿疑。” 郭開聞聽,滿心歡喜,說:“我郭開既受秦王厚贈,安敢不盡心圖報?不知秦王要我郭開幫的是什麼忙?” 李斯、淳于越於是對郭開說:“如今秦、趙交兵,秦之所慮者唯有李牧,丞相若能除去李牧,功莫大焉。待趙國滅亡之日,秦王將向丞相封侯賜爵,望丞相鼎力相助!” 郭開聞聽要他除掉李牧,心中不禁一驚。李牧乃當今趙國唯一能夠領兵禦敵的將領,在朝中威望甚高,趙國之民皆敬之如神,若想除掉李牧,不僅難度甚大,也會遭到萬夫所指!可轉而一想,秦、趙交兵,秦國勢必滅趙,既然如此,自己何必顧及在趙國的名聲?只要照著秦王說的去做,秦王日後一定不會虧待我!與其為將亡之國殉難,不如鐵心依靠新主,以求再展宏圖!

想到這裡,郭開打定主意:一不做,二不休,除掉李牧,為趙國大廈之傾頹再助一臂之力! 李斯、淳于越見郭開滿口應承,心中暗喜,就回到秦國復命去了。 郭開既受秦王的厚贈,便絞盡腦汁地進行謀劃,設計加害李牧。這天,他詭秘地來到趙王遷的王宮,覲見趙王遷,煞有介事地說:“大王可知李牧欲反嗎?” 趙王遷大驚道:“有這等事?李將軍何以至此?” 郭開道:“大王有所不知,李牧此次與秦軍交戰,秦軍不戰而退,均因李牧與秦將王翦有密約,李牧是故意放虎歸山。王翦還暗地裡派人告知李牧,若李牧棄趙歸秦,封邑萬戶!” 自打李牧兩敗秦軍後,趙王遷對李牧敬重有加,把趙國的命運寄託在李牧身上,今聞李牧欲叛趙歸秦,精神上頓時失去了支撐。他驚恐萬狀,魂不守舍,連呼:“這可如何是好,這可如何是好!”

郭開湊上前去說:“臣有一計可救危局。” “快講!”趙王遷如遇救星。 郭開道:“三軍之強,莫如一將得力,今李牧暗通秦軍,趙軍必危。當此之時,莫如及早撤回李牧,另擇良將取而代之。” 趙王遷為難地說:“當今趙國,哪有良將?” 郭開道:“能臣良將,就在大王周圍,只是大王未知也。”接著,他向趙王遷舉薦趙葸、顏聚,將二人的才能誇張地吹噓了一番,趙王遷不知底細,只好贊同。郭開又出主意說,為避免李牧犯疑,可說是將任命李牧為相國,讓他把將軍印綬交給趙蒽、顏聚,速回京師赴任。趙王遷點頭應允,遂下令召還李牧。李牧接到命令,心存疑惑。他的部下司馬尚對他說,大王言欲拜相,分明是欺騙將軍,將軍萬勿輕易回京,以免遭到不測。李牧也意識到定有奸人從中陷害,兇多吉少,於是在趙蒽、顏聚二人到來之前便隻身逃走;趙蒽、顏聚到前線後,聞李牧已逃,便派騎兵追殺之。

李牧的被殺是秦國實施反間計的重大勝利。與這一勝利相呼應,姚賈在齊國的遊說、離間也獲得了成功。他用重金買通了齊國的權臣後勝,使齊王建拒絕與趙國的聯合。這樣,趙軍既失去了得力的主帥,又失去了齊國的外援,而新更換的將領又無領兵之才,一經交戰便被王翦率領的秦軍擊敗,趙蒽被殺,顏聚收拾殘兵退保邯鄲。趙王遷此時已喪失鬥志,郭開力主投降,打開了城門。於是秦軍浩浩蕩盪地開入城中,趙王遷作為俘虜被安置在房陵(今湖北房陵縣)。至此,延續了二百多年的趙國宣告滅亡。 公元前228年,秦王嬴政十九年,滅趙的戰役剛剛結束,秦王嬴政流放了趙王遷。 韓國、趙國是中原之地,佔領了中原,就等於獲得了天下的中心位置,進可以攻,退可以守。嬴政先佔領這塊地方,獲得了很大的先機。此時秦國的土地幾乎包括了整個黃河流域,統一天下已勝券在握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