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謀說天下·謀漢

第30章 7、巧部署,井陘之戰敗趙軍

謀說天下·謀漢 陈冬梅 2719 2018-03-16
漢三年(前204年),是楚漢之間戰鬥最激烈的一年。這一年楚漢一直處於拉鋸狀態,發生了大大小小的戰役,表面上看起來誰也沒有占到便宜,但是漢軍陣營中崛起的一個十分重要的人物是不容忽視的,他就是韓信。 自劉邦從偏遠的漢中之地返回關中,韓信便為劉邦立下了赫赫戰功。項羽在彭城大破劉邦,許多諸侯紛紛背漢歸楚,給劉邦造成了巨大的危機,此時漢軍制定了正面堅守、側翼發展、敵後襲擾的戰略方針。其中的“側翼發展”是讓大將韓信率軍開闢北方戰場,逐次殲滅黃河以北的割據勢力,向楚軍側背發展,這是這一戰略計劃的重要環節之一。韓信不負眾望,首先率軍擊滅了魏王豹,平定魏地。黃河北岸的代、趙、燕三個割據勢力投靠楚國,成為楚的羽翼。韓信接下來的任務就是要平定這些諸侯國,使項羽陷於孤立。

十月,韓信剛剛平定了代地,活捉了代國的相國,收編了代國的軍隊,代地聚集的金銀珠寶都盡收囊中,收穫頗豐。但是此時滎陽正處於生死存亡之際。劉邦一道命令,調走了韓信的精兵強將及隨軍糧草,韓信成了“光桿司令”。劉邦讓韓信打仗,又不給韓信兵,有點不近情理,但是由此也可以看出劉邦對韓信能力的絕對信任。 沒了精兵,韓信並不氣惱,重新招募了三萬新兵,和劉邦派來的張耳部一起越過太行山,向東挺進,準備向趙國發起攻擊。趙王歇、趙軍主帥陳余聞訊後,即以號稱二十萬的大軍集結於井陘口防守。 劉邦對韓信的能力深信不疑,韓信也頗為自負,但是對他來說,這一仗並不是那麼有把握。韓信認真地分析了兩軍戰略形勢:井陘口是太行山有名的八大隘口之一,在它以西,有一條長約幾十公里的狹窄驛道,易守難攻,不利於大部隊的行動;趙軍扼守住井陘口,居高臨下,以逸待勞,且兵力雄厚,處於優勢和主動地位;韓信麾下只有數万之眾,而且都是缺乏戰鬥經驗的新兵,千里行軍,士氣雖高漲,但身體疲乏,處於劣勢和被動地位……

從各個方面來看,漢軍都是劣勢,手下的一些軍官不由得犯嘀咕:“這一仗該怎麼打呢?”韓信不動聲色,暗暗觀察趙軍動態,然後悄悄派出了“間諜”混進趙軍,以期得到更多的軍情。兩軍暫時處於平靜對峙狀態。 果然,沒幾日,派出去的探子帶來了一些對於韓信來說非常有利的消息。 原來,趙軍主帥陳餘手下有一位名叫李左車的謀士,很有戰略頭腦,他向陳餘認真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韓信越過黃河,滅了魏、代,現在乘勝進攻趙國,士氣旺盛,“其鋒不可擋”,所以趙軍要暫時避開漢軍的鋒芒。但是漢軍的軍糧必須從千里以外運送,補給困難;井陘口道路狹窄,車馬不能並行,因此漢軍糧草輸送不會通暢。鑑於這一分析,李左車進而向陳余建議:由他帶領奇兵三萬人馬從小道出擊,去奪取漢軍的輜重,切斷韓信的糧道;而由陳餘本人統率趙軍主力深溝高壘,堅壁不戰,與韓信軍周旋相持。李左車認為只要運用這一戰略,就能使韓信求戰不得,後退無路,不出十天,便可以徹底消滅漢軍。否則,趙軍是一定會被漢軍打敗的。

張耳聽到這裡,叫了一聲“好險”,要是依照李左車之計,後果不堪設想。韓信沉默不語,讓探子繼續講下去。 但陳餘是非同一般的剛愎自用、迂腐可笑,他認“義兵不用詐謀奇計”的死理,認為韓信兵少且疲,不應避而不擊,斷然拒絕採納李左車的作戰方案。 這個消息讓韓信非常高興:一、趙軍主帥原來是一肚子草;二、可以執行自己的計劃了。沉思幾日,韓信終於和手下談笑風生起來,熟悉韓信的人都知道,韓信對這一仗是“胸有成竹”了。 第二日,他下令部隊開進到距井陘口三十里的地方紮下營寨,立即召集手下大將,定下了出奇制勝的戰略部署。到夜幕低垂時,漢軍上下厲兵秣馬,氣氛緊張,等待行動命令。半夜時分,萬籟俱寂,夜色朦朧,韓信下令:兵分三路。兩千名輕騎,每人手持一面漢軍的紅色戰旗,由偏僻小路迂迴到趙軍大營側翼的抱犢寨山潛伏下來,準備乘隙襲佔趙軍大營,斷敵歸路;另派一萬人為前鋒,乘著夜深人靜、趙軍熟睡之際,越過井陘口,到綿蔓水東岸背靠河水布列陣勢,以迷惑調動趙軍;剩下所有的兵卒,由韓信統率,聽從指揮。部署結束,三路兵馬各就各位,東方漸漸露出魚肚白,決戰的一天悄然來臨了。

趙軍對潛伏的漢軍毫無覺察,陳餘在陣前望見漢軍背水列陣,無路可以退兵,心中禁不住竊竊哂笑:“都說韓信是天下第一奇人,我看不過如此呀……”認為其根本不懂得用兵的常識,對漢軍更加輕視。陳餘的輕敵和粗疏就是韓信利用的弱點。 天大亮之後,韓信親自率領漢軍,打著漢軍大將的旗幟,向井陘口東邊的趙軍逼了過去。陳餘見狀,躊躇滿志,一心想拿天下第一奇功,毫不猶豫離營迎戰。兩軍戈矛相交,廝殺了一陣子後,韓信就佯裝戰敗,讓部下胡亂扔掉旗鼓儀仗,向綿蔓水方向後撤,與事先在那裡背水列陣的部隊迅速會合。這種姿態迷惑了趙王歇和陳餘,他們誤以為漢軍真的打了敗仗,於是就揮軍追擊,傾全力猛攻背水陣,企圖一舉全殲漢軍。 背水一戰的漢軍士兵看到前有強敵,後有水阻,無路可退,所以人人死戰,個個拼命。趙軍雖然在人數上佔據絕對優勢,卻沒有撈到半點好處。這時,埋伏在趙軍營壘側翼的漢軍兩千輕騎則乘著趙軍大營空虛無備,突然出擊,襲佔趙營。他們迅速拔下趙軍旗幟,插上漢軍戰旗,一時間紅旗林立,迎風招展,非常威風。

趙軍久攻背水陣不下,陳餘不得已只好下令收兵,回望大營,心中一驚,連忙問左右:“為什麼軍營全是紅色的旗幟?”手下的人一會兒來報:“漢軍已經佔領了大營!”陳餘一聽,豆大的汗珠就滴了下來,這才明白自己真是小視韓信了,下令馬上回擊。但是大部分趙軍都發現自己大營上插滿了漢軍紅色戰旗,老巢已經易手了,頓時驚恐大亂,根本不聽陳餘的指揮,紛紛逃散。 佔據趙軍大營的漢軍輕騎見趙軍潰亂,當即乘機出擊,從側後切斷了趙軍的歸路;而韓信則指揮漢軍主力全線發起反擊。趙軍倉皇向泜水方向敗退,被漢軍追上,結果全部就殲。陳餘被殺,趙王歇和李左車束手就擒。 井陘之戰以韓信大獲全勝,一舉滅趙而降下帷幕。韓信三萬滅二十萬,創造了中國軍事史上的奇蹟,韓信一下子“威震天下”。當時的燕國聞風喪膽,向劉邦交了投降書,表示臣服。

井陘之戰的結局,對楚漢戰爭的整個進程具有重大的意義。漢軍的勝利,使其在戰略全局上漸獲優勢,即消滅了北方戰場上最強勁的敵手,造就了孤立項羽的有利態勢。 在井陘之戰中,雙方在作戰指揮上的得失高下是顯而易見的。韓信取得作戰勝利,關鍵在於他能夠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有計劃地製造和利用趙軍的錯誤,巧妙利用士卒心理,背水列陣,靈活用兵,出奇制勝,速戰速決,從而一舉全殲趙軍,譜寫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的精彩篇章。趙軍的失敗則在於主帥陳餘迂腐而又傲慢,並拒絕採納謀士李左車正確的作戰方案,終於使趙軍喪失了優勢和主動地位,在處處被動中遭到全殲。井陘之戰給後人留下了許多寶貴的啟示,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兵法的運用,貴在靈活創新,切忌死板教條。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