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謀說天下·謀三國

第21章 1、初露頭角

謀說天下·謀三國 雷静 2994 2018-03-16
中國的傳奇人物彷彿自古以來都天生異象,劉備就是一個典型代表。 《三國志》裡寫到,劉備雙手過膝,耳朵大得連自己都看得到,所以在當時得了一個“大耳賊”的不雅外號。 東漢涿縣樓桑村,這個冀中平原上的小村莊,就是劉備的故鄉。這裡家家戶戶門前屋後都種有桑樹,劉備家的門外就有一棵高大蔥鬱的桑樹,小時候的劉備就指著樹冠對小朋友說:以後我一定會坐上有這麼大華蓋的天子之車。 這個志向遠大的孩子雖然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卻由於家道衰落,早年喪父,從小就不得不幫助母親織蓆販履度日。族人劉元起看出來劉備非同一般,時不時地幫扶他一把,所以劉備的童年生活也算衣食無憂,要不怎麼能發展出諸如“美衣服”、“犬馬”和“音樂”這樣的愛好呢。

公元175年,劉備15歲,他拜大儒盧植為師。在老師那裡,他認識了公孫瓚同學,從此開始了兩人半生的緣分。公孫瓚,字伯珪,幽州遼西人,是一個世家子弟,17、8歲的時候就在本郡做書佐,幹些抄抄寫寫的活,由於才幹過人,太守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對於鄉野長大的劉備來說,混跡官場的公孫瓚不啻為他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鄉村長大的孩子擁有遠大的志向,卻缺乏世家子弟的魄力,在意氣風發的公孫瓚這裡,劉備補上了這一課,兩人很是投緣,結為朋友。不久,兩個好朋友結束了學業,各自回家。 但是沒過多長時間,他們又相遇了,這回是在劉備的家鄉涿縣。公孫瓚來這里當涿縣縣令,這是老天對劉備的成全。作為縣令的鐵哥們,本來人緣就好的劉備就具有更大的號召力,在他的身邊,開始聚攏起了一幫兄弟,關羽和張飛也在這個時候進入了劉備的生命。

關羽是河東解人,在家鄉殺了人逃往涿郡;張飛是涿郡土人,家裡是土財主。由於家境原因,關羽應該讀書不多,而張飛肯定是上過學堂的。 多賴的演繹,在人們印像中,沒大讀過書的關羽以一本名為《春秋》的書為枕邊書,夜裡常常手捧著這本書,至於看不看得懂是沒有人追究的;張飛書法極好,可與大家媲美,還擅長畫美人圖,給人的印象卻是一個性情粗暴的文盲。 外表上,關羽應該是個紅臉大漢,長須飄飄;張飛應該是個比關羽個頭略低的白面書生,《太平御覽記》裡就曾描繪過:“人中張飛,馬中玉追”。 不過,兩人的共同點是都習過中國功夫,練過健美,所以體格魁梧,力大無比,打起架來,一個能頂十個。 據說劉關張的認識就始於一場打架。據說,當時張飛在涿郡開了個酒館,他上午賣肉,過午就打烊,為了讓沒賣完的肉保持新鮮,就把肉吊在水井裡,上面壓一塊五六百斤重的大石頭,除了張飛誰也搬不開這石頭。這天,殺人外逃的關羽經過涿州,要在張飛的店裡吃飯,店裡已經打烊,伙計就對他說:“肉有,全懸在井裡,你拿得動石頭,肉就是你的。”誰知關羽力大無比,輕鬆搬開石頭,拿塊肉就走了。張飛知道後,追上關羽就打,關羽也不是吃素的,兩個人勢均力敵,打得難解難分,別人都不敢近身。正巧劉備路過這裡,上前硬生生地把兩人分開。這也說明劉備具有梟雄本色,不是人們心目中的懦弱的好哭鬼。

三個人就這樣認識了,攀談起來,一見如故,遂結為兄弟,至於是不是在桃園結的兄弟這可就說不好了,比較符合邏輯的是在張飛的酒館裡邊喝邊談的。 《三國志》中形容三個人的友誼,說他們“寢則同床,恩若父子”,三個桀驁不馴、精力旺盛的小伙子就像現在的古惑仔一樣,經常漫無目的地遊蕩在涿縣的街頭,直到歷史將機遇降臨在他們眼前。 公元184年,黃巾起義,24歲的劉備帶著關羽、張飛和一百來個兄弟,走出了涿縣城門,去參加對黃巾軍的討伐。這些人裡,只有二十多人是劉備身邊的兄弟,其他人都是臨時招募的。一百多個莽撞的鄉野少年,這就是英雄劉備的原始股。 在戰場上,劉備的部隊沒有太卓越的表現。無論如何,劉備自己掏錢招兵買馬,討伐叛軍,這種參與的精神本身就值得嘉獎的,所以,事後劉備就當上了安喜縣的縣尉。

然而這個縣尉沒當多久,就因為一個督郵的來臨宣告終結。那時候的督郵相當於現在市委組織部派下來審查幹部的人,級別雖然不高,卻由於握有監察各縣官吏的大權,所以個個派頭都大得不得了。來到安喜縣的這個督郵即是如此,劉備去見他的時候就受到了拒絕。如果是一般的縣尉,一定會殷勤打點賄賂,討督郵的歡心。不過,劉備當然不是一般的縣尉。他一聽督郵不見,二話不說,回頭跑到縣衙,抄起一根火棍,又大步趕到督郵住的地方,一腳踹開大門,把正在溫柔鄉里的督郵從床上拎到床下,從屋裡拖到院子裡,掄起棍子就劈裡啪啦地打了起來,一邊打一邊罵,直打得督郵皮開肉綻。劉備這才丟下棍子,縣尉也不當了,丟下大印,大聲說:“沒有錢就不能當官嗎?那我不當了!”說完就上了馬,帶著關羽、張飛等幾十個兄弟離開安喜縣,揚長而去。

在人們的印像中,劉備不是喜歡哭就是善於逃跑,和曹操等人比起來,形像很是有點兒窩囊。在中,羅貫中為了美化劉備,將鞭打督郵的事安在張飛的身上,殊不知這件事體現出來的才是有剛性有血性的真實的劉備。試問一個筋骨柔弱的人,如何能在動亂的年代撐起自己的一片天空? 離開安喜縣後,劉備曾經輾轉到下密縣、高唐縣等幾個地方做過副縣長,但由於沒有後台,在哪兒都沒能做長。這個時候,劉備未來的競爭對手曹操等人早在權力鬥爭的中心嶄露頭角了,劉備卻連個在中心舞台露臉的機會都沒撈到。不過,這顛沛流離中的每一寸光陰,既是苦捱,也是無聲無息的前進,劉備不會寂寞太久了。 既然自尋出路就像無頭蒼蠅一樣四處亂撞毫無效果,那麼為何不去投靠昔日的大哥公孫瓚呢?那時候,公孫瓚已經成為幽州騎都尉,見劉備來了,就封他為“別部司馬”。後來公孫瓚的勢力擴展到幽州,就派田楷做幽州刺史,派劉備做平原縣令,再後來劉備又升任平原國的國相,成為郡守一級的干部。

在平原,劉備顯示出了他的政治才能和人格魅力。他把境內土匪剿得乾乾淨淨,平原人民終於過上了安寧的生活。接著,人們又驚喜地發現,劉備不僅是和平的守衛者,還是平等主義的傳播者。在平原,無論是衙門的辦事人員,還是素不相識的平頭百姓,只要趕上一起吃飯,劉備都會和他們一個桌子喝酒,一個碗裡吃菜。在那個動輒刀槍相加的嚴酷年代,劉備骨子裡的平易和親切就像溫潤的春風一樣,溫暖了人們的心,將平原變成一塊其樂融融的樂土。 都說柔能克剛,這話一點兒不假,劉備溫潤如玉的品質硬是讓舉向他的屠刀都放了下來。劉備有個仇敵,買通了一個刺客去殺他。刺客來了之後,劉備以為是又一個吃客,連忙熱情招待他吃飯,刺客一見,平原相原來是這麼好的一個人,不忍心下手,於是坦白了真相。劉備沒有難為他,還賞了銀子放他走。 《三國志》寫到此處,陳壽不禁感嘆說:“其得人心如此。”

在一場場滿堂和樂的飯局中,劉備平凡的日子一天天地繼續著,直到北海國的國相孔融派使求救。當時孔融在都昌被黃巾軍圍困,孔融就令太史慈衝出重圍,連夜跑到劉備那兒求救。劉備讀完孔融的信,第一個反應是驚訝地說:什麼?大名鼎鼎的孔北海也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劉備啊? 這句話透露出劉備的意外驚喜之情,輾轉流離至今,劉備終於憑藉自己的執著和頑強,贏得了屬於他的可憐的知名度。無論如何,從孔融開始,在漢末政治角逐中心,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知道這個注定要響徹中國的名字。 曹操有雄厚的家底,孫權有父兄的遺業,劉備卻雙手空空什麼都沒有,有的是起步時的延遲和一路的坎坷。之所以能夠取得三分天下的成就,劉備所能憑藉的,幾乎完全是他的人格魅力,那就是善良和寬厚。這兩種品質向來為人們所忽略,然而事實證明,這種柔軟的品質自有其於無形中浸潤一切的力道。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