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謀說天下·謀宋

第49章 9、剷除後患:趙光義的不安

謀說天下·謀宋 甘谷 2908 2018-03-16
在大家的質疑聲中,趙光義終於坐上了皇帝寶座。為了穩定人心,平息大家的質疑聲,他極力拉攏著皇室成員以及趙匡胤的舊臣。他對於趙匡胤的兩個兒子大加恩賜:長子趙德昭被封為武功郡王,任永興軍節度使兼侍中;而次子趙德芳則被加封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趙匡胤的三個女兒都晉封公主。對於舊臣,他繼續延用薛居正、沈義倫和曹彬等人擔任宰相、樞密使,原來深受趙匡胤重用的參知政事盧多遜、樞密副使楚昭輔等則統統升職。 在趙光義繼位稱帝之後,三弟趙光美為了避諱只能再一次更名為廷美。通過大肆拉攏,在眾臣都逐漸接受“兄終弟及”這一事實的基礎上,趙光義對於自己的三弟趙廷美分外加以提拔,加封為開封府尹,兼中書令,封為齊王。這樣的加封規格是按照後周柴榮繼位前的地位,也比照著趙光義自己在繼位之前所擔任的職務。所有這些舉動都是向世人昭示:我趙光義所得帝位是兄長傳過來的,而我也將會按照這個規矩將龍椅傳給我的弟弟趙廷美。 “兄終弟及”是我趙家的規矩,因此我做這個皇帝是名正言順的。

做完這些工作之後,對於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趙光義也格外慷慨。在滿朝詫異的目光中,他將立過大功的程德玄敕封為翰林使。晉王府其他的幕府成員也都安置在關鍵的職位上。然而這還不夠,放眼望去,朝中依舊是趙匡胤的舊臣佔據著多數,這些人對自己的忠誠有幾分?趙光義不能相信。因此,他又以科舉的方式為自己網羅勢力,一次開科便錄取了五百人,通過這種方式來消除先帝在朝中所遺留下來的政治影響力。 在以功勳論地位的朝堂之上,雖然趙光義已經做了皇帝,但他身上並無任何戰功的事實卻無法改變,這也成為趙光義心頭的遺憾。為了彌補這一不足,在繼位三年之後,即公元978年,局勢稍顯穩定,趙光義便迫不及待地對宰相薛居正說:“現在大宋國內一片安定,國力也獲得了很大提高,一片太平盛世。可是卻還有子民處在外族的統治之下,每次想到這些,我都非常不安啊!”

薛居正說:“當前的安定是得來不易的,先帝為此付出了大半生的努力。陛下繼位之後也讓大家得到了福澤,正好可以乘這個機會與民休息,讓百姓可以安定地發展生產。” 趙光義卻轉而對沈義倫說:“在這樣安穩的情況下,人的鬥志最容易被消磨。我想乘此機會掃平南方,將北方失地收回,以竟先帝未完之事業,了卻他的願望。” 沈義倫說:“陛下能夠繼承先帝遺願,是天下之福。不過遼國強盛,先帝一直都是希望通過用'封樁庫'中的銀兩去換回失地而不想與他們發生戰爭,這也是最大可能減少損失的辦法。” 趙光義不屑地說:“以銀錢換地,有失我大宋威儀。我已經決定了,你等不需要再議。” 趙光義不顧眾人的反對,很快便向周邊發動戰爭,收復了南方的幾個州,削奪了吳越國主錢俶的實權,又揮兵向北,不計後果地向趙匡胤沒有拿下的北漢進軍。

趙匡胤在位時,曾經向北漢發動進攻,但卻被契丹的援軍擊退。為了彰顯自己的軍事才能,趙光義此次舉全國兵力討伐北漢,在死傷慘重的情況下,終於俘虜北漢國主劉繼元。 欣喜若狂的趙光義對諸將說:“先帝未竟之事業,我已完成,天下勢必在我的手中統一。”通過這幾次戰爭,趙光義終於找到了自己勝過趙匡胤的地方,不顧辛苦作戰的眾將士反對,又下令乘勝攻打契丹,企圖將趙匡胤未能來得及收復的燕雲十六州收復,讓自己的功業超過趙匡胤,成為軍功簿上華彩的一筆。 此次御駕出兵,隨行的都是朝中的重臣,皇弟趙廷美、皇侄趙德昭、宰相薛居正,以及被罷為散官的趙普等。這些人要么是皇室中的重要人物,有可能會成為皇位的繼承者;要么則是朝中德高望重的老臣,擁有盤根錯節非常複雜的人脈。將這些人留在開封,而自己遠征契丹,趙光義怎麼能夠放心呢?只有將他們都帶在自己的身邊,他才能安心地離開京師。但這也釀成了本次出征最大的一次危機。

薛居正、趙普等人都力勸趙光義:“為了征伐北漢,宋軍已經耗費了不少兵力,死傷也非常慘重。現在又公然挑戰勁敵遼國,一定會招來災禍的,還是先撤兵回開封,等到軍隊休整之後再想其他辦法。” 趙光義說:“你等以前就是這麼勸阻先帝的,現在又來對我說。先帝懼怕遼國,而我卻不怕,這次御駕親征已經證明了大宋軍威不可戰勝,只需要長驅直入就能將失地收回。” 貿然出兵向契丹挑戰後,宋軍在高梁河大敗,勇悍的遼軍四處衝殺,沖散了宋軍的隊伍。失魂落魄的趙光義丟棄了隨身的鑾駕,拋掉了金銀財寶倉皇而逃,被遼軍射中大腿,這一次他雖負傷逃脫,直奔涿州,但箭傷導致了十八年之後他的死亡。 然而軍中的將士們並不知道他的下落,大敗之後集結的殘餘部隊對皇帝不體恤部下而貪圖功業的做法非常不滿,回想起趙匡胤曾經對軍隊將士那麼愛護,不到迫不得已決不發兵,大家不由得開始懷念太祖的恩德。在這種情緒下,皇帝又不知所終,有人便主張立趙匡胤之子趙德昭為新皇帝,一言既出,應者云集。

眼看著眾人就要像趙匡胤當年一樣將黃袍披在趙德昭的身上了,卻忽然傳來消息:皇帝已經到涿州了,命所有軍隊班師護駕。這一風波也隨著這條消息的到來而煙消雲散。 回到開封的趙光義聽到軍中曾經有此變故,對那些想要擁立德昭的臣子都恨之入骨,對於趙德昭更加忌諱。雖然他知道趙德昭性格懦弱,根本不可能對自己造成威脅,但難保有其他居心叵測的人想要擁立他,到那時恐怕就不止一場風波那麼簡單了。 自從班師以來,趙光義對於軍中有功的將士絲毫不加封賞,惹得怨言四起。趙德昭便進言:“這次北伐,將士們浴血奮戰才擒得劉繼元,每一個人身上都負傷無數。希望陛下能對他們加以賞賜。” 趙光義冷冷地哼了一聲說:“此次北伐,我的目的是要將遼國所得的失地都奪回來,但是卻無功而返。北漢只是彈丸之地,拿下它又有什麼值得驕傲的?沒能收回失地就代表此次戰爭是失敗的,他們還有臉討賞嗎?”

趙德昭心地仁厚,一心想要平息軍中的怨言,絲毫都沒有感覺到趙光義的不悅,便繼續勸慰:“雖然與遼國交戰失利,但也不能抹殺大家攻伐北漢的辛苦。陛下還是應該稍加恩典,好讓將士們在以後的戰爭中表現更加英勇。” 趙光義見他堅持要自己封賞,又加上將士擁立德昭一事一直讓他耿耿於懷,便大聲呵斥道:“你既然這麼希望給他們賞賜,那就等你當了皇帝再去賞他們吧!” 此言一出,四座皆驚。眾臣都不知道皇帝為什麼會忽然暴怒,而趙德昭更沒有想到趙光義會對自己進行這麼嚴重的責備,似乎是在猜忌他有謀篡之心。驚恐不安的趙德昭再也不敢說什麼話,只能垂首立在一側,任憑趙光義怒氣沖沖地責備諸將作戰不力。 趙德昭受此驚嚇,心神不寧,回到府邸之後不過幾天,忽然暴斃而亡。時隔不久,他弟弟趙德芳也突然去世了,死因不明。

對於自己的兩個侄子,趙光義非常了解,德昭性格懦弱,而德芳年紀尚幼,都不會對自己造成任何威脅。但自高梁河兵敗之後,他才發現就算這兩個侄子不成器,但卻不能磨滅他們作為趙匡胤嫡子的身份。而且在眾人的眼中,他們才是最有資格坐上龍椅的人。 趙德昭也曾做過皇帝夢,但在趙光義繼位之後,他知道自己不是這個根深蒂固的叔叔的對手,所以也就逐漸放棄了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盡心做著自己的武功郡王便滿足了。可臣子們卻並不那麼想,趙光義的皇位得來途徑不可告人,這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在有些人的眼中,只有讓皇位歸於正統,才能讓大宋的天下安寧。這份對趙匡胤的忠心固然可鑑,但也正是這份忠心,卻將趙德昭推到了趙光義的刀刃之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